以一则医案来学习治疗外感

2009-08-07 07:41 楼主
周某,女,50 岁。身热头痛,体温38.3℃,微恶风寒,无汗咳嗽,咽红且痛,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白,两脉浮数。【此为一当代名医的医案,请知道的高手不要讲,最后我会说的】
我是初学者,先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希望各位帮忙解答:
1、
此为外感无疑,但属于哪一类,风寒?风热?
2、
采用方法治疗?
3、
外感期间注意事项?
4、
如开方,请讲出开此方的原因,最好越细致越好。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09-08-08 15:03 2楼
风热外感治以辛凉 银翘散加减当可
2009-08-08 16:01 3楼
2# 白头翁
感谢您的回复。原医案的处方为:
风温之邪,侵袭肺卫,用辛凉疏卫方法,以宣肺退热。
饮食当慎,荤腥宜忌。
薄荷1.5 克(后下),前胡6 克,浙贝12 克,桑叶9 克,银花9 克.连翘15 克,淡豆鼓9 克,炒牛蒡3 克,芦根30 克,二付

患者发热恶寒,头痛无汗,表证悉具,与风寒无异。那么您怎么知道是风热外感,能否详解?原医案定为温邪中的风温,请问温邪中的风温就是风热外感吗?我是初学,请详解。
2009-08-08 16:03 4楼
此病历初看亦让人有疑惑处:微恶风寒,无汗咳嗽,有似风寒表证味,然伴“咽红且痛,口微渴,舌边尖红,两脉浮数”,则当为“风温”诊确。白版银翘散辛凉疏解当符。可加浙贝之属。饮食宜忌辛辣荤腥。
2009-08-08 16:06 5楼
二诊
药后小汗而头痛身热皆止,体温37 ℃,咳嗽有痰,咽红,已不痛,口干,舌苔白而尖红,脉象已变弦滑。
请根据以上症状继续处方。
2009-08-08 16:07 6楼
4# 却波渔翁
唯其咽红且痛,即可定为温邪。若为风寒之邪,咽必不红。
2009-08-08 16:08 7楼
此例未详季节,是缺憾!
2009-08-08 16:16 8楼
银翘散【方名】 银翘散

【出处】 《温病条辨》

【分类】 解表剂-辛凉解表

【组成】 连翘(9克) 银花(9克) 苦桔梗(6克) 薄荷(6克) 竹叶(4克) 生甘草(5克) 荆芥穗(5克) 淡豆豉(5克) 牛蒡子(9克) 芦根(9克)

【方歌】 银翘散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辛凉平剂用时多。

【方剂速记法】荷牛豉草,连根梗叶花穗(想象:河牛吃草,连根梗叶花穗全吃了)

【功用】 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 温病初起。发热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用法】 按原方配伍比例酌情增减,该作汤剂,水煎服。亦可制丸剂或散剂服用。“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此说实为解表剂煎煮火候的通则。

【禁忌】 斟酌。

【方解】 温者,火之气也,自口鼻而入,内通于肺,所以说“温邪上受,首先犯肺。”肺与皮毛相合,所以温病初起,多见发热,头痛,微恶风寒,汗出不畅或无汗。肺受温热之邪,上熏口咽,故口渴、咽痛。肺失清肃,故咳嗽。治当辛凉解表,透邪泄肺,使热清毒解。吴氏宗《素问·至真要大论》:“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之训,综合前人治温之意,用银花、连翘为君药,既有辛凉透邪清热之效,又有芳香辟秽解毒之功。臣药有二,一是辛温的荆芥穗、豆豉,助君药开皮毛而逐邪,桔梗宣肺利咽,甘草清热解毒,竹叶清上焦热,芦根清热生津,皆是佐使药。

本方特点有二:一是芳香辟秽,清热解毒;一是辛凉中配以小量辛温之品,且又温而不燥,既利于透邪,又不背辛凉之旨。方中豆豉因制法不同而有辛温辛凉之异,但吴氏于本方后有“衄者,去芥穗、豆豉”之明文。在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倍元参汤的方论中又明确指出:“去豆豉,畏其温也。”(《温病条辨·上焦篇》第十六条)所以本方的豆豉还应作辛温为是。

【化裁】 “渴者,加花粉(清热生津);项肿咽痛者,加马勃、玄参(清热解毒);衄者,去荆芥、豆豉(因其辛温发散而动血),加白茅根9克,侧柏炭9克,栀子炭9克,清热凉血以止衄;咳者,加杏仁,利肺气。二三日病犹在肺,热渐入里,加细生地,麦冬,保津液;再不解,或小便短者,加知母、黄芩、栀子之苦寒,与麦、地之甘寒,合化阴气而治热淫所胜。”此皆银翘散证常见诸兼证之治法,体会其精神即可,不必拘执于一证一药。

【附方】 银翘汤

【附注】 银翘散为“辛凉平剂”
2009-08-08 16:24 9楼
为何银翘散去除苦桔梗、 竹叶、 生甘草、 荆芥穗,另外加前胡6 克,浙贝12 克,桑叶9 克
2009-08-08 16:56 10楼
3# 人间如画

虽不知是哪位大家医案,但治疗上还是中规中矩,值得效法。

风寒 风温 之辨还是从症状上来,此类比较典型,现行教材多看看就很清楚了,

对于诊断之名 渔翁所言甚是
2009-08-08 17:00 11楼
10# 白头翁
风热与风温是不是一回事?恳请回答。谢谢
⬅ 叔和脉经 老茶馆 小儿发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