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名医——瞿文楼

2011-08-22 17:41 楼主
瞿文楼先生(1891~1957),名书源,河北新城人,以一等一名毕业于清太医院医学馆。后为太医院恩粮(有薪金的实习医生)、八品吏目(相当于住院医师),民国后在北京行医,为北京著名老中医。
先生中医理论造诣很深,且擅长书文。临证问病,有独特见解。瞿老讲述经文,不仅深入浅出,并常验之于临床。临床看病,强调要细心、全面。先生尝说:「冶病求本,详诊细参,辨色看舌,务在精细。」一次一贵妇人,来瞿老处看病,等候既久,瞿老诊脉竟有四、五分钟之余,妇人见先生慢条斯理,又不问病家之苦痫,心中不悦,怒气外形于色。不料瞿老则指其右胁下问道:「这里痛有多长时间了?」妇人怒容顿失,笑着应声道:「老先生,我右胁痛已三年多了,沈阳、天津、上海等地全都看过,今天正是为这病来的。」先生详诊细察,料病如神。
瞿老强调「治病求本」,他说:「鲧湮洪水,医之禁忌。」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反复讲述治病必求其本的道理。先生说:「今之医家,不审标本,不论八纲,用补药为病家之所喜,每每错补误温,病者无怨。每见火证必凉,并言热则寒之。不知火之初起,最忌攻泄。火郁当发,以导引为贵。疮疡外症,每用调和气血,后期再吼活瘀通络,不留后患。切不可早用凉法。以寒则涩而不流,温则消而祛之。」瞿老的这些学术见解和经验,对我以后的临床有很大影响。
瞿老对温病的治疗强调宣畅气机,不可一派寒凉。他说「温虽热疾,切不可简单专事寒凉。治温虽有卫、气、营、血之别,阶段不同,方法各异,但必须引邪外出。若不治邪,专事寒凉,气机闭涩,如何透热?又如何转气?轻则必重,重则无法医矣。方书虽有牛黄丸、至宝丹、神犀丹等,但必须用之得当,早则引邪入里,后期正虚之时,又无能运药治病,只有用之得当,才能见效。」瞿老此论,我在临床中体会,正是叶天士「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能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韵含意。
瞿老这一学术恿想贯串在他整个临床实践中。特别是他对跟疾治疗有独特见解和丰富经验。他说;「眼疾治疗不当,多导致瞎。「世人每以耳为火户,当属多热。不知病有新久,新病多热多火,虽是火证亦不可单纯用寒凉之药,因寒则涩而不流,温则消而祛之。」「肝开窍于目,虽为火户,但非宴火也,亦不尽是虚火。肝为藏血之脏,血不足,则肝阴失养,阴不足则阳必亢,亢则主热。热者种类繁多,有圆郁而致者,有因湿阻滞络脉者,有暴怒之后,血瘀气滞者,有外因而引起内伤者……必须详辨,再行施治。俗医见风火赤眼,每用黄连苦寒之极,最遣后患。不知当须先治风热,养血熄风。」其慢性眼疾,瞿老则多从肾水考虑。
一次瞿老治一暴发火眼病人,其眼球突然增大,疼痛难忍。先生谓「郁当散,肝热当清」,以独活、川芎、羚羊角等,一剂病减,继则以龙胆草、大黄等苦泻,又一剂其病若失。
凡郁皆当开。气血痰饮食湿,均可致郁,郁久化火,都是热证,岂可一派寒凉?并言「治热以寒」,遏阻气机,病焉有不复加重之理?瞿老之论,源于《内》、《难》,出之于自己多年实践,用之于临床,每多效验。韩一斋先生(1874~1953),名善长,字一斋,号梦新,北京人。受业于清太医院院判(副院长)李子余,后为太医院御医。先生熟读中医经典,博览群籍,对叶氏温病理论最有心得。擅治内科诸证,对肝病、虚损、血证等均有独到之处。在京行医五十余载,每日门庭若市,活人无算。
1934~1940年,我每日定时去韩老处学习。先生治学严谨,诲人不倦。平时诊余,即指导我们学习,并经常结合临床实践讨论疑难病例。他认为凡志于医者,必须在中医经典著作上打好基础,对《内经》、《难经》、《金匮》、《伤寒》、《本草经》等书,皆须熟读精通,后博览历代医家著述,勤学必须多思,既要领会其意,又要举一反三。他尝兑:「熟读经典,博览群籍,贵精善悟,于无文处求文,无字处求字,得其弦外之音,旨外之旨,阴阳在握,玄妙在心,庶几寡过。」在临证中,先生教导我们要细诊详参,权衡病情,立法选药,要合乎规矩,且要灵活应变,师古而不泥古,才能出奇制胜。他说:「事无定体,治有定理,制方必本权衡规矩。虽先圣示我以法,教我以方,当不离于古,不泥于古,以病为务。」
先生治病,重视肝郁。因肝为藏血之脏,体阴而用阳,其在志为怒,怒易伤肝。故一般情志不遂,多导致肝郁。郁久或从阳化,或从阴化,两者不同,治宜区别。
若从阳化,表现为肝用方面,有肝气、肝火、肝阳之不同。
肝气横逆,易于克脾犯胃。证见胸胁刺痛、暖噫不舒、烦躁不宁、不欲饮食、脉象弦急,治宜疏肝理气。肝气郁结,脾土受克,又有挟湿,挟食、挟痰之别。挟湿则宜宣郁化湿,挟食则宜开郁消食,挟痰则宜行气化痰。
肝郁久化火,火性炎上,其面红而热,头晕耳呜,口干口苦,恶心泛呕,便结溲赤,甚则舌绛脉弦实有力,宜苦寒泄肝折热之法。
肝阳。为肝气上逆,冲犯清窍,头晕耳鸣,甚则络脉失和四肢麻术,胸腹胀满呕逆,急烦不宁,脉多弦劲有力,宜平肝镇逆。
若从阴化,则表现为肝体方面,有阴虚肝热和郁热化火伤阴引起血虚风动。
阴虚肝热则心烦失眠,急躁口渴,舌红而千,脉弦急细数,治宜清肝育阴。
若郁热化火伤阴,络脉失莽,四肢瘦疵,脉弦小细数,则宜养血柔肝熄风宁络。
先生治疗虚损,必分阴阳、别五脏、论气血、顾脾胃,并考虑母于生克关系。阳虚多见外寒,总从维护阳气入手}阴虚每见内热,必用益水制火之法。
先生治血证,主张降逆化瘀。他认为凡血证暴吐势猛,稠粘结块者多属热,清稀零星、过劳即发者多属虚;血色深紫光滑者多属热,黑暗浊晦或_炎淡稀者多属不足}面唇红赤,舌绛且干,脉细数者属热,面黄唇淡,肢冷不温,脉迟缓虚软者为虚。血随气行,若气虚则血无以固,热郁气迫则血妄行。先生认为血证见犬实太热者甚少,苟若属实,吐血日久,未有不伤及气【血者,又何能言其为实证。所以先生说:「治血证以降逆为本,不可独持苦寒泄热,恐其邪热不净,留阻为瘀,此乃寒则涩而不流,温则消而去之之理。」
先生治病,必详审病情,细别标本,升降补泻,常兼顾并用。标本皆虚者,当补』标本皆实者,宜泻。其有标实而本虚或标虚而本实者,必须详审细察,权衡急缓,或舍标从本,或舍本从标。先生日:「几降者,必先升,但升者不使过高,降者宜求其缓。降其蕴邪,驱其滞热,升其不足,以补其正,斯为得之。」先生认为升降宜适度,若升之太过,易使其虚热上越,而致跌仆晕厥。久病虚弱者,用通降法时尤应注意使其缓和稳妥为要,防其病去正伤。先生说;「若久病正气大虚,当须用补,但因内蕴积滞,攻补不易,必须审察标本虚实,采用兼顾并筹之法,灵活运用,多能取效。』随先生学习时,每见重病,正虚邪实,攻补两难,他医束手,先生屡用此法,速取趣效。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1-08-29 13:28 2楼
瞿文楼(1891-1957),名书源,自号困勉庐主人,河北新城县人。近代北京著名中医。

一、生平简介

瞿文楼出身世医之家,父亲瞿子安是光绪30年前后太医院御医。他幼承家学,后考入太医院医学馆,于光绪三十四年以一等一名的成绩毕业,后任太医院肄业生、恩粮(有薪金的实习医师)、医士、八品吏目(相当于住院医师)。辛亥革命以后,在北京南池子官豆腐房13号行医开业。

1934年,瞿文楼与孔伯华、萧龙友等创办北平国医学院,历时15年,共培养学生700多名。曾被聘为北平国医学院、华北国医学院教授,讲授《儿科学》等课程。其传人有赵绍琴、周慕新、栾志红、金子文等。1930~1936年瞿文楼为弟子赵绍琴讲授中医,并批改论文。

瞿文楼行医四十余年,诊病周详,辨色看舌尤为精细。对温病有精深研究,强调宣畅气机,均以引邪外出为要。治疮疡外症,每用调和气血,不专恃用凉法,认为寒则涩而不流,温则消而祛之。对眼疾治疗有独特见解和经验。瞿文楼著有《痢疾论》、《温病论述》、《瞿氏医案》、《中医诊断》等著作。1949年后,曾担任北京中医学院、北京中医学会、北京市第二门诊部顾问等。

二、学术思想

临床问疾,瞿文楼强调“治病求本,详论细参,辨色看舌,务在精细。”如对眼疾有独特的见解,认为:“目虽为火户,但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眼病根于五脏,发于六腑,虽内外原因甚多,治之仍重在辨证,不可谓目赤者火热之邪,用苦寒泄之即可。他指出:“目为火户,火郁发之,郁结当宣,切忌用凉,遏其气机,热不解而日重矣。”又说:“肝开窍于目,虽为火户,但非实火也,亦不尽是虚火。肝为藏血之脏,血不足,则肝阴失养,阴不足则阳必亢,亢则主热。热者种类繁多,有因郁而致者,有因湿阻滞络脉者,有暴怒之后,血瘀气滞者,有外因而引起内伤者……必须详辨,再行施治。俗医见风火赤眼,每用黄连苦寒之极,最遗后患。不知当须先治风热,养血息风。”治慢性眼疾,他则多从肾水考虑,常说:“眼不治不瞎,耳不治不聋,必须详细审辨,从本治之,否则不利于病。”

瞿文楼在治疗温病方面,强调宣畅气机,不可一派寒凉。他说:“温病热疾,切不可专事寒凉。虽卫、气、营、血阶段不同,方法各异,但必须引邪外透,透邪外出,气机开畅,热郁开,肺气宣,热自减。若不治邪,专事寒凉,气机闭遇,何以透热于外,又如何转气。轻则重,重则不治矣。”他的这种观点,贯穿于他的整个临床实践之中。

三、后世影响

瞿文楼与萧龙友、孔伯华等创办北平国医学院,历时15载,共培养学生700余人,为中医教育做出了卓越贡献。门人弟子如赵绍琴、周慕新、栾志红、金子文、李焯、吴静芳、于梅君、王秋侠、王鸿士、郭乃贤、袁崇光、金世元等均为当代名医。
2012-09-23 09:11 3楼
请问有么有他的书啊。。除了方剂本意这本书。。其他的都买不到。。
⬅ 赵棻 老茶馆 《脉诀汇编说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