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医案【明空】

2009-08-17 09:34 楼主
1,九载不嗅,一朝开窍
张公,男,64岁,素喜饮酒,1997中风(脑血栓),后又复发一次,经中西医治疗,今病情稳定。右侧肢体不便,言语不利。舌淡白胖嫩,舌面滑湿,舌两侧淡红无苔,脉弦,血压略高,口服务硝苯地平。脾肾阳虚之象。
端坐,针刺瞳子廖,天柱,风池,翳风,(各双侧),患侧(右)肩贞,曲桓,曲池,列缺。其中肩贞,曲桓,曲池,用灸法。留针90分钟。再平卧,针肓俞,天枢,建里,气海。嘱我友戴氏手持艾条灸腹部诸穴一小时,治毕 ,患者自觉胳膊腿脚轻爽,舌头灵活变小,灵活。阳虚水泛,舌头胖大,在腹部施灸,温煦肾经,任脉,观察此时舌象,舌苔由白变微有黄意,且在舌两侧无舌苔处生有微苔。气脉通畅,肾主收慑,把多余的"水"管住了.舌头自觉变小,也就灵活.变小,是主观感受,用尺子量,变化是很小的.因针灸前给两位友人讲解舌象,对此变化更是关注到了。再刺舌系带两侧的金津玉液及舌底淤血点。

友人为我沏碗花茶,张公曰,闻到茶香,自中风以来九年不闻香臭亦。瞩其灸后要过1小时再饮水,灸是火,马上喝水,水灭火啊。这样做只是遵循传统理念,道不必追究细理.。再告张公,嗅觉恢复是你的嗅神经系统得到调整,嗅细胞的细胞体和周围突位于鼻腔嗅区粘膜内,它们感觉到气味把冲动传到嗅细胞的中枢突,再通过中枢突组成的嗅神经,在颅前窝的筛孔穿到嗅叶,再传到嗅觉中枢。就闻到气味。

说这些患者未必全懂,只是对他有个心理的暗示,脑窍通了,病可以治疗好。在《灵枢 师传》中讲“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西学已入人心,或许此时讲神经学说比“肺开窍于鼻”更方便些,因材施教尔。鼓其勇气,增强自信。
又治疗三次,每次近3小时,重灸腹部,把艾条套在针柄,燃毕在换,患者觉腰腹部温暖舒适。几天以来,觉似乎有股风从印堂吹到小腹部。我告诉他这是中医的经络气化现象。张公曾练习静坐气功疗病。对气有感受,但在针灸后能有如此感受者在临床也属少见。在《后汉书 郭玉传》讲“医之为言意也。腠理至微,随针用巧,针至之间,毫芒即乖,神存乎于心手之际。”在<这《针灸大成》中,要求在针灸前沐浴,更衣,焚香,敬神。这些形式都是在调整医患精神状态的过程。当学生问怎样取得显效时,我有时强调“守神”,如果在条件允许时,把医者和患者的生命活动调整在相似的精神状态,象无线电波一样,在相同的频率才会相互接收到。简言之,医患的心情都平静下来。医者不但调整患者的气脉,更要调整患者的神意。当然这对医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给张公处方,用调理肝肾之品收功。

2, 未雨绸缪,调理肾经。
我友张XX, 多年至友,久未谋面,为其父疗病间歇,为其腹诊,脐两旁有条索状物,筷子粗细,两寸余长,左侧略硬,以手拊之,痛不可忍.足少阴气不能运转也.张XX喜静默,我亦不多问,针肓俞,天枢,(各双侧, 建里,气海.灸肓俞,天枢.(各双侧).半小时,针灸毕,手拊脐两侧,已散为片状.第二次针灸,脐周已柔软如常,憋痛全物无,身心舒畅.其妻告我,去年张XX曾扭腰,一周不便动身.表象是扭腰,内脏失衡也.正值盛年,两次消散积滞,隐患得除,未雨绸缪.嘱内服桂附地黄丸收功.

3, 重灸取功,畅通耳窍
雷XX,女,74岁,退休教师.右膝关节炎,关节微变形.行走不便.耳听力减退.叠治不效.
针右内外膝眼,足三里,阳陵泉,伏兔,血海.用艾条套针炳灸诸穴.近3小时.右腿内外温热,已是素疾,非重灸不能取功.
雷氏双耳听力减退数载,为其针风池,天柱,翳风醒脑,再刺听宫,未留针,耳窍开,听力大增.处方五子地黄汤,瞩内服,充养肾之阴阳,以防窍闭.
熟地40克,山萸肉20克,山药20克,泽泻15克,丹皮15克,茯苓15克,
枸杞子10克,菟丝子10克,女贞子10克, 覆盆子10克,车前子10克(包煎)10克.

去年,在新家坡,曾为一老妇治耳聋,是用食指插入耳道内,用内力震颤复聪.患者无比惊喜,当时未能瞩其用药物添精补髓,疗效能不能持久,未随访,不再得知. 1995年,访河北一民间术士刘万通,其为乡里打卦推命为业, 64岁,婚丧嫁娶,生老病死.皆以八字结合六爻作答.门外车水马龙,累年如此,伤耗精神,耳力减退,用毫针刺诸位穴复聪.来年再访,听力尚好.今忆当时若用药剂,填补肾精,听力可持久,且可延年益寿.今每逢老年性肾虚耳聋,针灸方药并用,以之取功. 青链霉素中毒引起的耳聋,曾治疗多例取效,,亦可以通肾补肾立论.

4, 肓俞,天枢,大横, 一以贯之.
肓俞,天枢,大横,这三个穴位,平脐,位于人体的中,肓俞属肾经,天枢,大横属胃经,脾经.先天,后天皆再这一条线上.神阙居中,天地之气在此交接,这条线疏导畅通,许多内科杂证可以效验.

穴位释名
肓俞,足少阴肾经,脐旁开诚0.5寸. 肓指肓膜,与肓门前后相对,肾脉由次深入肓膜,才能 上络于心,循喉咙,挟舌本.故名肓俞.

天枢,足阳明胃经,脐旁开两寸,大肠暮穴,<<素问 六微旨大论>>讲"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之下,地气之之.马蒔注气交者,天地二气之交接,以人之身半天枢为界''. 天枢有分清理浊,司升降之力,为中焦气化的枢纽.
大横, 足太阴脾经, 在脐旁开4寸,千金方>>中治惊恐,心悸少力. <<会元>>中说,"大横者,是腹部肠膜横结,,足太阴之膏泽,横贯肠胃以助消化,对人体健康有伟大之功.故名大横''.
2000年,伦敦大学科学家戴维 温格特教授提出神经元胃肠学科,认为胃肠有可能成为人体第二大脑. 神经元细胞除主要聚集在大脑外,还大量聚集在肠胃.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医学讲脾主意.五脏有五志,每个脏腑都和情志相关.大横穴在<<甲乙经>>里讲"主治大风逆气,多寒善悲".通过针灸,也可对情志病有所调节.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09-08-17 19:49 2楼
肓俞,天枢,大横,这三个穴位,平脐,位于人体的中,肓俞属肾经,天枢,大横属胃经,脾经.先天,后天皆再这一条线上.神阙居中,天地之气在此交接,这条线疏导畅通,许多内科杂证可以效验.
⬅ 丙肝求良方 老茶馆 请哪位医生分析一下舌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