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剂中药可治疗失眠

2009-08-18 16:50 楼主
40岁左右的中年人,面临家庭、工作双方面的压力,常出现失眠。久而久之,整体状态失调,也会带来全身其它系统的表现。此时如何用中药进行治疗和调理呢?
湖北省中医院神经内科谭子虎副教授介绍,中医治疗失眠以补虚泻实、调整阴阳为原则,对于不同证型引起的失眠,中药都有比较有效的传统验方。
我们在这里给大家介绍几个经典的方剂,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症状在家服用。
归脾汤:对于入睡困难、多梦易醒、醒后不能再次入睡,以及伴有心悸健忘、面色萎黄、神疲食少、头晕、肢体困乏、腹胀、大便不爽、舌淡苔薄白等症状的失眠患者,可以服用《归脾汤》进行治疗。
其基本方为:太子参15克、白术15克、黄芪12克、当归12克、远志12克、茯苓15克、酸枣仁15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枳壳9克、生大黄3克、甘草3克。
交泰丸:由于经常饮酒、嗜食肥甘厚味之品,出现心烦焦虑、难于入眠、心悸多梦、烦渴欲饮、大便不爽或乾结、舌红苔少或黄腻等症状的失眠患者,可以用《交泰丸》治疗。
其基本方为:黄连6克、肉桂3克、川芎6克、知母12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酸枣仁15克、柏子仁30克、生地15克、当归12克、陈皮12克、生大黄3克、甘草6克。
丹栀逍遥散:因各种琐事烦劳而引起的情志不遂、易怒、口干口苦、大便乾、小便黄、舌红苔黄、情绪不稳则失眠加重等症状者,可用《丹栀逍遥散》治疗。
其基本方为:丹皮12克、栀子12克、柴胡12克、白芍15克、白术12克、当归12克、茯苓和茯神各15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夜交藤15克、合欢皮12克、郁金12克、生大黄3克、甘草3克。
一般情况下,中药治疗失眠需要用药1~2周,病情严重的要适当延长。一副药煎1次,分早、中、晚3次服用,每次150毫升。食欲正常者在饭前半小时服用,食欲不佳者则宜在饭后半小时服用。
谭子虎说,对于服用汤剂不方便的患者,还可根据病情选用百乐眠、乌灵胶囊、刺五加脑灵液等中成药口服。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09-08-18 23:05 2楼
这只是失眠的一般症状,你说的多是阴虚火旺。要是阴阳都虚,阳虚,或者精神焦虑失眠就治疗的时间相对长了。中年是这样,老年,青年呢?希望看到下文
2009-08-18 23:36 3楼
个人觉得不寐一般来讲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阳气不潜藏,内径有云:“人卧则血归于肝”一些脾气不好的人,肝阳上亢,容易失眠,特别是夏天,我家就有一位,奈何怕喝中药,只得用别的方法调理,麻烦了不少,同样阳气太弱也会导致血不归于肝,最后再说
二,就是痰啦~~~这个也很常见,我一般就用半夏秫米汤就能搞定
三,很常见的,心肾不交,我一般用交泰拉,黄连阿胶都成
四,也常见,胃不和则寝不安,这个我一般不用药,一般用拔火罐或者推拿,个人觉得效果蛮好,也是跟人家学的
五,也常见的,心脾血虚,这个一般就用归脾丸啦
六,阴虚心火旺的,天王补心
七,楼主说的加味逍遥,一般常用于肝郁化火伤阴,其实类似的用一贯煎啊也行,如果肝经热比较旺盛的话,一般都会造成肝火扰心,这个时候就得以清泻为主了,用的比较顺手的有龙胆泻肝,四逆散再和个泻青丸等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方剂组合或者加减即可,而逍遥散一般是用于比较轻微的肝气不舒导致的失眠还行,其他的效果不是很好
八,还有血瘀不寐,还有一些患者肝风内动也会导致不寐,原因其实蛮多的,其实也不用说这么多,来个病人,整体辩证,根据情况用药即可,有时候一些证型是会交错存在的,比如说心肾不交吧,多伴有痰多,我一般用交泰丸的时候就多加一味半夏
还有,这个也是常用的手法,就是对于一些阳气不振的不寐患者,常加入少量的肉桂,阳气是动力,血要靠什么运动而最终归于肝呢?阳气动力呗~
说的比较杂乱,因接触的不寐患者蛮多的,就有一些体会了,不过本人比较懒,心里记住了一般就懒得再总结成文字了(其实是没时间)
都说了这么多了,趁着这股劲儿改天好好总结一下吧,好久没整理医案总结这些东西了
个人意见哈,欢迎指正,话说最近论坛人气感觉涨了不少啊,好事好事,大家多多努力,多交流,多探讨!~共同进步
2009-08-19 08:56 4楼
说的好,有时间多发点评论,对己对人都是有好处的!期待下文
2009-08-29 18:33 5楼
4# wqm001730928


您好,别对我抱有什么“希望”我这人懒得很,一般有些东西了,就会写到纸上,很少在网上去打字专门写文章,主要是感觉怎么说呢,习惯手写了,感觉别扭,而一些东西又懒得再打上一遍,故还请您见谅哈
我觉得网络吧,应该是真实的,是轻松的,现实中人们往往脸上都带着一层层“面膜”
网上了,我觉得是可以放松下了,所以我就实话实说了,我是个比较懒的人,让我专门的再网上写东西是蛮难的,不过通过聊天即兴说出来的话还是可以的,我这破习惯不好的,还请见谅哈
⬅ 学会排阴毒 老茶馆 随笔《咏莲》诗三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