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治的教训

2009-09-18 15:50 楼主
转自“巴人”空间
某女55岁牙龈出血经年有余,化验血小板减少,经西医治疗半年,病情时好时坏,终无宁日,故而来诊。
刻诊;患者面色晄白,头晕耳鸣,夜寐不宁,衄血不止,满口鲜血,不时外唾,双下肢分布紫色癍块。
舌;光红
脉;浮大中空。
诊断;齿衄。
治则;淸泻阳明,凉血止衄
方用;清胃散合泻心汤加减。
药用;生地,黄连,当归,丹皮,升麻,石膏,大黄,黄芩,水牛角,白茅根,藕节,三剂
第二天 患者家属急告,病人用药后,血不见止,反而徒增气喘心悸,神识昏迷请你急诊。只见病人面向里圈卧,气息微弱,面色惨白,手足厥冷,脉微欲绝,事关人命所系,急疏方;红参30附子20,龙骨30牡蛎30五味子15黄芪100当归15鹿角胶15【烊化】一剂,武火急煎少量频服,时过约三个小时,病人面色转红,手足渐温,气顺喘平,神情识人,脉沉缓有力,,一场生死攸关的较量,终于迎来生命的曙光。
体会;逢危急重症,医者必须心有定见,详审细查,不可囿于一般定理,要做到,定中有变,在变中求定,才不至误,
此病人齿衄时日已久,必至阴损及阳,气随血脱,阳随气脱,,脉浮大中空,是真阳之气不安其位,虚阳上逆,逼其血走清道,造成上下有不相接续之势,故成衄证,实非热也,不可拘于阳明为多血多气之脏,,衄血多属,阳明之热上浮,逼其血走清道,虽齿为骨之余,龈为胃之络,然血症宜降气不宜降火,气降火自下,血无气助,自安本位,不能迫血妄行,前剂用清胃散,大剂苦寒之药,淸泻阳明,使竟有一点希虚之火,已在几希之间,致使藏血之脏无所藏,君主之官无所主。病人气喘神昏,原属一线之元阳,随血而上浮,,血虚甚者气亦必虚,水浅舟停,焉能以往而奔放,若一见出血就用清法,服之不效,坐以待毙实犯实实虚虚之戒,切记,不宜苦寒伐胃府,阳明无热不轻攻,
二诊,紧紧抓住,阳气者如一轮红日,得之则生,失之则不彰,阳随血脱这一病机,急用回阳救逆益气摄血,之重剂参附龙牡汤,合当归补血汤,少量频服,使急于泯灭之火,缓燃渐旺,应乎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人之气血应呼阴阳,和则平,偏则病,阴在内阳之使也,阳在外隂之守也。血为气母,阴得阳的固护,才能安守于内,临症不能重表象,轻实质,重症状,轻病机,识症上差之毫厘,用药謬之千里,医海泛舟时有恶浪,望同仁们,慎之慎之,另一体会,在本症中医者未用一粒西药,使如此重症转危为安也打破了中医不能抢救危重病人的传言,证明了中医在急重病中可以发挥独特的功效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09-09-18 21:42 2楼
楼主帖子中提到的这位医生可以说对中医是一窍不通。从临床表现及舌脉来看显然是一派虚证为何还要用苦寒之药?
2009-09-19 12:16 3楼
诚信版主说的对,为什么还要用苦寒之药?
2009-09-19 13:21 4楼
这其实是不辨证之过,不少所谓的医生就是这样,弄些所谓的验方就在那里套来套去的,事实上,治病要象祝味菊先生说的,首重体气,次及证候。光见证候、不见体气的医生,不客气的说,就是庸医。
⬅ 马王堆汉墓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释文 老茶馆 针刺治倒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