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名医——陈藏器

2011-08-26 08:36 楼主
唐代医学家。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尝任京兆府三原县尉,对本草学甚感兴趣,但有感于《本经》、《唐本草》等之漏误,遂另撰《本草拾遗》。原书早佚,李时珍赞其“博极群书,精赅物类,订绳缪误,搜罗幽隐,自本草以来,一人而已”,然所记载之人肉入药,亦颇遭后世非议。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1-08-28 01:26 2楼
陈藏器,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唐代开元中(713-741年)为京兆府三原(今属陕西省)县尉。陈藏器对于《本草》搜罗幽隐,订绳谬误,对于祖国医药学有承前启后的贡献。

陈藏器认为,因为《神农本草经》虽有陶、苏补集之说,但是遗逸尚多,所以为《序例》一卷、《拾遗》六卷,《解纷》三卷,总名《本草拾遗》,共十卷(见《新唐书》),时为开元二十七(739年)。此书就药物功用,分为解毒、破气、疗温、理风、主脾等数类,为后世中药按功用分类之起源。

李时珍说:藏器著述,“博极群书,精核物类,订绳谬误,搜罗幽隐,自本草以来,一人而已!肤谫(浅薄之意)之士,不察其详核,惟诮其僻怪,宋人亦多删削。届知天地品物无穷,古今隐显亦异,用舍有时,名称或变,届可以一隅之见,而遽讥多闻哉!如辟虺雷、海马、胡豆之类,皆隐于昔,而用于今。仰天皮、灯花、败扇之类,皆万家所用者。若非此书收载,何从稽考?此本草之书,所以不厌详悉也。”(见《医籍考》),其佚文散见《证类本草》等著作。

陈藏器将中药的药物性能归纳为10类:宣、通、补、泻、轻、重、滑、涩、燥、湿,作为临诊处方基本法则,后世发展成“十剂”方剂分类法,至今犹为中医界应用。然亦有荒诞记载,如谓以人肉疗羸疾,助长“割股疗亲”愚孝风俗。
⬅ 陈 老茶馆 陈长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