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

2009-09-22 22:58 楼主
学习伤寒的时候注意到一个问题,如果按照历史上将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金贵要略》杂病两部分,那么黄芪这一味葯,在《伤寒论》里面几乎没有出现,而在杂病的《金贵要略》里面,却时常出现。这难道是巧合,或者暗含什么余韵呢?
不管它有什么巧合和余韵,这个还留给有心人自己去发现,我们先来认识一下黄芪这一味药。本经记载:气味甘、微温、无毒。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从以上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到,除了,“补虚,小儿百病”,其它的几乎都是作用在表,或是肌溃或是皮疾。这里我们可以做一个联想,肌肉与脾胃、皮毛与肺、都是关联的。所以,古人说,黄芪入肺胃而走皮毛,行卫郁。陈修元更是从气味上就定黄芪的所主。如:气微温,禀少阳之气入胆与三焦,入胆而助中正之气,俾神明不为风邪乱,入三焦而助决渎之用,俾窍道不为风所壅。
味甘:禀太阴之味入肺与脾,入脾而救受克之伤;入肺而制风木之动。虽然有人说,这些解释有些立异求奇,离道甚远。其实什么是道,本原有一,但人各有异,概因学知有别。尚在迷途的人,只能在迷途中去触碰。我每读一本书,都会将所有的己见先放到一边,因为我相信,能立著者,暂且不说其用心何在,而必有其理,往往好书丝丝入扣,即使他最后所描述的,离自己认为的经典本真越来越远,也有其可取之处,有时候,过份的自我或许很有个性,却会失去很多,但得到很多的,却往往会乱而无章,所以,不必争论,只需要因缘而学,学而有悟,告别第六识,勇追第八识,想知道我说的是什么,自己去做梦就明白了。
顺便说一句,昨天有一个朋友问的,眼睛睁不开的问题,其实,深究黄芪的内涵,也许就豁然洞开了。黄芪的问题,我们还将继续。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09-09-25 13:37 2楼
期待下文。
⬅ 32种中药的经验鉴别 老茶馆 刘力红妙用白术治骨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