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茯苓散

2011-08-26 16:31 楼主
赤茯苓散--《圣惠》卷四十八

【别名】七气汤

【处方】赤茯苓2两半,大腹皮半两(锉),槟榔半两,桂心1两,吴茱萸半两(汤浸7遍,焙干,微炒),高良姜半两(锉),诃黎勒皮1两,牵牛子1两(微炒)。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奔豚气,从小腹起,上至心下,妨胀壅闷,胸中短气,坐卧不安。

【用法用量】七气汤(《普济方》卷一七一)。

【摘录】《圣惠》卷四十八

赤茯苓散--《圣惠》卷六十九

【处方】赤茯苓1两,蔓荆子半两,细辛半两,人参3分(去芦头),白术半两,前胡1两(去芦头),枇杷叶2分(拭去毛,炙微黄),芎?3分,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防风半两(去芦头),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妇人风痰,心胸不利,头目昏重,时欲呕吐,不下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六十九

赤茯苓散--《圣惠》卷五十三

【别名】赤茯苓汤

【处方】赤茯苓1两,紫苏子1两,白术1两,前胡1两(去芦头),人参1两(去芦头),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桂心3分,木香3分,槟榔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消渴后,头面脚膝浮肿,胃虚不能下食,心胸不利,或时吐逆。

【用法用量】赤茯苓汤(《圣济总录》卷五十九)。

【摘录】《圣惠》卷五十三

赤茯苓散--方出《圣惠》卷五十四,名见《普济方》卷一九三

【处方】赤茯苓1两,汉防己1两,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槟榔1两,甜葶苈1两(隔纸炒令紫色),桑根白皮1两(锉),木通1两(锉),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微炒)。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水气遍身浮肿,按之没指,心腹气胀,大小便涩。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食前温服。以大小便通利为效。

【摘录】方出《圣惠》卷五十四,名见《普济方》卷一九三

赤茯苓散--《圣惠》卷五十四

【处方】赤茯苓2两,桂心1两,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甘草1两(炙微赤,锉),大腹皮1两半(锉),枳壳1两半(麸炒微黄,去瓤),桑根白皮1两(锉),细辛1两,前胡1两(去芦头)。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大腹水肿,大便涩,气满闷。

【用法用量】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日3-4次。

【摘录】《圣惠》卷五十四

赤茯苓散--《普济方》卷二八五引《圣惠》

【处方】赤茯苓1两,甜瓜子2两,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川芒消半两,桃仁1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牡丹1两半。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肠痈,小腹牢强,按之痛,小便不利,时有汗出,恶寒脉迟,未成脓。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一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日3-4次。

【摘录】《普济方》卷二八五引《圣惠》

赤茯苓散--《圣惠》卷七十四

【处方】赤茯苓1两,紫苏叶半两,黄耆2两(锉),人参半两(去芦头),陈橘皮半两(汤浸,去白瓤,焙),柴胡1两(去苗),大腹皮半两(锉),前胡3分(去芦头),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妊娠心膈气壅滞,烦躁,口干食少。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一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七十四

赤茯苓散--《圣惠》卷八十八

【处方】赤茯苓半两,桑根白皮半两(锉),川升麻1分,甜葶苈1分(隔纸炒令紫色),杏仁1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桔梗1分(去芦头),贝母半两(煨令微黄)。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小儿水气|<<
<<

>>
>>|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2-06-29 11:01 2楼
名称: 赤茯苓散

别名:赤茯苓散

组成: 赤茯苓1两半,前胡1两(去芦头),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白术1两,麦门冬1两半(去心),大腹皮1两(锉),槟榔1两,紫苏茎叶1两。

出处: 《圣惠》卷七十五。

主治: 妊娠腹胁胀满,心胸痰逆,见食即吐,渐加羸瘦。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散。
2012-06-29 11:02 3楼
名称: 赤茯苓散

别名:赤茯苓散

组成: 赤茯苓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栀子仁1分,大青半两,川升麻半两,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

出处: 《圣惠》卷八十四。

主治: 小儿疹痘疮出后,咳嗽胁痛,吃食不下。

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水一小盏,加苦竹叶1-7片,豉30粒,煎至5分,去滓,分为3服,日3-4次。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各家论述: 《奇效良方》:胁痛者,由病后毒气混乱,阻于升降,左右为阴阳之道路,气之所行处,今气滞为胁痛。以枳壳宽肠下气,令气顺胁不痛也;大青、栀子去蕴热;升麻解毒;赤茯苓导心火,利小肠,使火不伤于肺,则不咳耳。

附注: 赤茯苓汤(《奇效良方》卷六十五)。
2012-06-29 11:03 4楼
名称: 赤茯苓散

别名:赤茯苓散

组成: 赤茯苓1两,赤芍药1两,枳壳3分(麸炒微黄,去瓤),大腹子3分,桑根白皮1两半(锉),紫苏茎叶3分,百合3分,川大黄3分(锉碎,微炒),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郁李仁3分(汤浸,去皮尖,微炒),羚羊角屑3分,汉防己3分。

出处: 《圣惠》卷十四。

主治: 伤寒后脚气上攻,烦满,及脚膝疼肿。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散。
2012-06-29 11:04 5楼
名称: 赤茯苓散

别名:赤茯苓散

组成: 赤茯苓(去皮)1两,半夏(汤洗7遍)1两,陈橘皮(去白)1两,桔梗(去芦头)1两,熟干地黄(洗,焙)1两,白术3分,川芎3分,人参(去芦头)3分,赤芍药3分,旋覆花半两,甘草(炙)半两。

出处: 《杨氏家藏方》卷十六。

主治: 妊娠恶阻,心胸烦闷,头晕恶心,四肢昏倦,呕吐痰水,恶闻食气。

用法用量: 每服3钱,水1盏半,加生姜3片,煎至1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口父)咀。
2012-06-29 11:07 6楼
名称: 赤茯苓散

别名:赤茯苓散

组成: 赤茯苓半两,桑根白皮半两(锉),川升麻1分,甜葶苈1分(隔纸炒令紫色),杏仁1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桔梗1分(去芦头),贝母半两(煨令微黄)。

出处: 《圣惠》卷八十八。

主治: 小儿水气肿满,喘咳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水一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日3-4次。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2012-06-29 11:08 7楼
名称: 赤茯苓散

别名:赤茯苓散

组成: 赤茯苓1两,贝母1两(煨微黄),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紫苏茎叶1两,杏仁2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人参1两(去芦头)。

出处: 《圣惠》卷四十六。

主治: 咳嗽忽不顺,呕吐不下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钱,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个,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散。
2012-06-29 11:10 8楼
名称: 赤茯苓散

别名:赤茯苓散

组成: 赤茯苓1两,白术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当归1两(锉,微炒),半夏1两(汤洗7遍去滑),桂心1两,附子1两(炮裂,去皮脐)。

出处: 《圣惠》卷五十一。

主治: 痰癖,胸中脐下强满呕逆,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2012-06-29 11:12 9楼
名称: 赤茯苓散

别名:赤茯苓散

组成: 赤茯苓1两,泽泻1两,柴胡1两(去苗),川大黄1两半(锉碎,微炒),汉防己1两,猪苓1两(去黑皮),麦门冬1两(去心),桑根白皮1两(锉),犀角屑1两,紫苏茎叶1两,槟榔1两半,子芩1两,木通1两(锉)。

出处: 《圣惠》卷三十八。

主治: 乳石发动,心神烦躁闷乱,身体面目浮肿,喘促坐卧不得。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差半分,葱白7寸,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散。
2012-06-29 11:14 10楼
名称: 赤茯苓散

别名:赤茯苓散

组成: 赤茯苓1两,紫菀3两(洗去苗土),白术半两,吴茱萸1分(汤浸7遍,焙干,微炒),郁李仁3分(汤浸,去皮尖,微炒),当归半两,人参半两(去芦头),鳖甲3分(涂醋炙微黄,去裙襕),桂心半两,槟榔半两。

出处: 《圣惠》卷二十八。

主治: 虚劳积聚,心胸壅闷,喘急气促,不能饮食,四肢瘦弱。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一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食前温服。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2012-06-29 11:14 11楼
名称: 赤茯苓散

别名:赤茯苓散

组成: 苦竹叶、淡豆豉、赤茯苓、大青、升麻、桔梗、栀子仁、甘草。

出处: 《治痘全书》卷十四。

主治: 咳嗽喘急。

用法用量: 为散服。
⬅ 碧玉丹 老茶馆 碧玉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