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儿急惊风刍议

2009-10-04 03:43 楼主
小儿急惊风地诊断和注意事项
【一】
急惊风是小儿惊风的一种,又称“惊厥”,俗称“抽风”。本病涉及西医学的“高热惊厥”、“疫毒痢”、“脑炎”等疾病。本病无明显的季节性,任何年龄的儿童均会发病,尤以1--5岁婴幼儿多见,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
小儿急惊风起病急骤,抽动强劲有力,多属实证、热证、阳证,为儿科四大症之一。
急惊风具备四证八候的特点。四证指痰、热、惊、风;八候指搐、搦、颤、掣、反、引、窜、视。本病系由多种原因及多种疾病引起,临床以颈项强直、四肢抽搐、角弓反张或意识不清为特征。急惊风发病时病情凶险,变化迅速,常常危及小儿生命。如能及时治疗,祛除痰热,惊厥亦可缓解。惊厥停止而神志仍不清醒者,其预后较差。
【诊断注意事项】
1.忌不了解惊风的四证八候四证八候是惊风的发病特点,四证是发病的证候特点,八候是惊风的症状特点。
四证为痰、热、惊、风。痰证指患者痰证壅盛,或满口痰浊,或喉中痰鸣,声如拽锯,伴见咳嗽气促,神志不清或昏迷。热证指患者壮热不退,面红目赤,神昏谵语,唇红舌红,烦渴饮冷,小便黄赤,大便秘结。惊证指患儿惊恐不安,谵语惊叫。风证指患儿牙关紧闭,口角牵引,二目窜视,四肢抽搐,颈项强直,甚至角弓反张。
八候为搐、搦、颤、掣、反、引、窜、视。搐指患儿肘臂伸缩;搦指患儿十指开合;颤指患儿手足头身摇动;掣指患儿势如相搏斗状;反指患儿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引指患儿手如挽弓形状;窜指患儿二目斜视,偏左视或偏右视;视指患儿双目直视如怒状,呆视睛露不活。
在小儿急惊风时,四证往往并见、或夹杂混见,难以截然分开。但是八候并不一定悉备,可能只有几种症状出现,症状出现越多,病情越重。
2.忌不知引起本病的病因小儿急惊风多因外感时邪、暴受惊恐或疾热积滞而引发惊风。临床以外感引发惊风最为多见,其中又以外感风邪、暑邪及疫疠之邪最多。
(1)外感风邪:小儿肌肤薄弱,腠理不密,卫外功能不固,并且寒暖不知自调,所以当外界环境变化时,尤其是气候骤变,天气反常,该热不热反寒时,更易感受外界风邪侵袭,由卫入里,郁而化热化火,热极生风,而见抽搐。
(2)感受暑邪:夏季炎热,小儿不耐炎暑蒸逼,受暑邪侵害,入里化火,暑喜归心,逆传心包,内陷厥阴,引动肝风而抽。
(3)感受疫疠之邪:疫疠之邪传染性极强,化热化火最迅速,小儿感邪之后,可迅速导致实热内闭,引动肝风而抽。
(4)痰热积滞:小儿饮食不节或不洁,损伤脾胃,致使食滞中焦,运化失职,痰湿内聚,郁而生热,痰热上蒙心包,清窍,而厥而抽。
(5)暴受惊恐:小儿神气怯弱,不耐外界强刺激。如若小儿突受惊吓,则气乱伤神;神志不宁,则惊惕不安;气机逆乱,则肝风内动而抽。
3.忌不详知急惊风的临床表现小儿急惊风发病时,四肢拘急,项背强直,目睛上视,牙关紧闭,抽搐昏迷,痰涎壅盛,壮热口渴,唇舌焦干,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等。
4.忌不知急惊风有先兆症状小儿急惊风虽然来势凶猛,起病急骤,但在惊风发作之前,多有先兆症状,如发热,呕吐,烦躁,摇头弄舌,咬牙,口周发青,口唇颤抖,手微抖动,郁闷努气,情态不同平常等症。此些症状表现一般多轻微并且短暂,常常不被发觉而忽视。若临床仔细观察,及时用药治疗,亦可避免了发生大的抽动。
5.忌不能与它病相鉴别
(1)癫痫:癫痫与急惊风均有抽搐昏迷,但癫痫一般不发热,其抽搐常反复发作,且醒后如常人。癫痫多发生于年长儿,急惊风多发生婴幼儿,二者发病年龄段亦有所不同。
(2)中毒性痢疾:本病早期以高热抽风为主症,但其大便有红白细胞及脓球,与普通高热惊厥不相同。而且中毒性痢疾一旦排下脓血便后,其抽风自止,此后的症状与普通的细菌性痢疾则无多大区别。
6.忌不知急惊风有轻重之分轻症急惊风抽搐不重,抽的次数亦不多,抽后即醒,预后较好。重症急惊风来势凶猛,抽搐频繁,止后又抽,伴神志昏迷,抽搐虽止但仍昏迷不止,预后一般较差。
7.忌不了解本病的中医分型
(1)风热轻型:症见发热头痛,咳嗽流涕,烦躁神昏,抽搐须臾即止。咽红,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2)风热重型:症见壮热不退,躁动不安,四肢拘急,双目上吊,牙关紧闭。舌红苔黄燥,脉弦滑。
(3)暑热轻型:症见发热,恶风,无汗,头痛项强,烦躁昏迷,抽搐。舌苔薄白,脉浮数。
(4)暑热重型:症见壮热,多汗,头痛项强,恶心呕吐,烦躁昏睡,四肢抽掣,惊厥不已。舌苔黄腻,脉滑数。
(5)瘟热疫毒型:症见高热烦躁,谵语神昏,抽搐,口渴,大便干,小便黄。舌绛苔黄,脉洪数。
(6)湿热疫毒型:症见壮热不退,烦躁,谵语神昏,反复抽搐,呕吐,腹痛,大便腥臭或有脓血。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7)痰火食滞型:症见伤食呕吐,腹胀,腹痛,便秘,然后出现发热,神昏抽搐,喉间痰鸣。舌苔黄白腻,脉弦滑。
(8)惊吓型:症见时有惊惕,甚至惊厥,面色乍青乍赤,发热或不发热,大便色青,口周山根发青。舌淡苔白,脉弦细。

【二】【临床检查禁忌】
1.忌不知对急惊风患者,应观察检查什么临床遇到急惊风患者,首先应观察检查其抽风的动作,即惊风八候。若小儿抽动频繁、有力,抽动症状较多,说明其病情重,为热证实证。若小儿抽动时间短,仅有1--2个症状,虽抽动有力亦为轻症。若小儿抽动较弱,持续时间长,应结合病史,考虑是否为慢惊风。
抽风止后,应检查其肌肉是否柔软。若仍有肌紧张则仍有再次抽风可能,应及时处理。
此外,还应注意检查急惊风小儿的脸色,尤其是口周及山根是否发青。仍有发青则说明风证未去,仍可能抽搐。
2.忌不知应作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是常规检查,每个发热病人均应作此检查,首先判断其有无炎症,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有无血液系统的问题。
3.忌不知抽搐病人应查大便急惊风为热证实证,临床常忽略中毒性痢疾亦会以抽风为主症,因此,对抽风的病人一定要查大便常规,无大便者,要肛管取便以作检查。中毒性痢疾发病之初,多因抽风而就诊常无大便,一旦排出脓血便,则抽风当止,其症状则与普通细菌性痢疾无大区别。
4.忌不知抽搐病人应查脑脊液许多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均有抽搐的症状。因此,惊厥病人,尤其是惊厥连续发作2次以上的病人,应作腰穿,检查脑脊液以明确诊断。
【治疗处方禁忌】
1.忌不知用什么中药治疗
(1)风热轻型:治以疏风清热,佐以镇惊,常用中药:金银花、连翘、荆芥、薄荷、芦根、竹叶、蝉衣、钩藤等。
(2)风热重型:治以清热开窍,镇惊熄风,常用中药:羚羊角粉、钩藤、桑叶、菊花、白芍、贝母、竹茹、菖蒲、茯神、生石决明、生熟军等。
(3)暑热轻型:治以祛暑解表,常用中药:香薷、厚朴、扁豆花、金银花、连翘、薄荷、竹叶、藿香、钩藤等。
(4)暑热重型:治以清热祛暑,开窍镇惊,常用中药:生石膏、知母、黄芩、黄连、栀子、生地黄、丹皮、紫草、赤芍、元参、连翘、竹叶、钩藤、僵蚕、菖蒲、龙胆草等。
(5)瘟热毒型:治以清热解毒、凉营熄风,常用中药:生石膏、生地黄、大青叶、板蓝根、羚羊角粉、钩藤、生大黄、竹茹、菖蒲、郁金等。
(6)湿热疫毒型:治以清热化湿、解毒熄风,常用中药:黄连、黄芩、黄柏、栀子、苍术、半夏、马齿苋、白头翁、秦皮、木香、赤芍、晚蚕砂、钩藤、全虫等。
(7)疾火食滞型:治以消食导滞,涤痰镇痉,常用中药:半夏、茯苓、陈皮、山楂、神曲、莱菔子、麦芽、连翘、藿香、菖蒲、郁金、竹茹、生军或芒硝等。
(8)惊吓型:治以安神镇惊,常用中药有:胆南星、天竺黄、朱砂、当归、茯神、酸枣仁、橘红、五味子、半夏、甘草、生姜、桂枝、木香、白芍、陈皮、神曲、夜交藤、钩藤、鸡血藤、菊花等。
2.忌不知有何中成药治疗本病小儿回春丹、紫雪散治疗外感惊风;藿香正气水、藿香祛暑水治疗暑邪惊风;保和丸合玉枢丹治痰食惊风;葛根芩连滴丸合玉枢丹治疗湿热惊风;琥珀抱龙丸,或安神丸治惊吓型惊风。
3.忌不了解针灸治惊风针灸治疗小儿急惊风,有较好效果。尤其正在抽搐时,使用针刺治疗,立见其效。常选用人中、合谷、内关、太冲、涌泉、百会、印堂。配合曲池、大椎和十宣放血。手中无针时,亦可按上述穴位,以手掐之,按之。
4.忌不知有何外治法
(1)酒精擦浴;以95%酒精兑温水,等量,以柔软毛巾擦拭小儿的手足心、肘窝、腋下、腹股沟、腘窝等体温不易散发之处,以退热止抽。
(2)枕冰袋:将冰袋放于额部或枕部,降低颅内温度,防止脑损伤。
(3)用鲜地龙捣烂如泥,加入蜂蜜调匀,敷于囟门,以缓解抽搐。
【医嘱禁忌】
1.忌不知抽搐时的护理小儿抽搐时,应有人在一旁扶持,防止其跌落或撞到硬物,造成身体伤害。也不要强行牵制其抽动的四肢,以免造成骨折及肌肉拉伤。
小儿抽搐时,应将纱布或毛巾等柔软布帛缠裹压舌板,放置小儿口中、上下牙齿之间。以免抽搐时,咬伤唇舌。
如小儿有痰,应将小儿侧置,以免痰液呛入气管,造成窒息。并应及时吸出痰液。
密切观察小儿的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瞳孔、汗等情况。
2.忌不知抽止后如何护理小儿抽搐时消耗了大量体力,抽止后,虽神志已醒,但往往十分疲乏,喜睡懒言。此时应让其充分休息,避免噪音,不宜频频呼叫。待其恢复后再与其说话。
3.忌不知饮食宜忌抽搐时,其脾胃亦会受到一定损伤。因此,抽搐后,应注意调理小儿脾胃。先予流食半流食、富于营养又易消化的食品,然后过渡到正常饮食。但应注意避免给大鱼、大肉等肥甘厚味之品补之。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0-02-20 17:27 2楼
我的宝宝刚刚痊愈是急惊风, 我去本地的儿童医院问医生是不是急惊风,西医竟然不懂什么是急惊风,只吊水,唉,看来以后要多多学习不能把孩子交给西医,太危险了。
⬅ 【清杰居士】 医案2 老茶馆 中医浅论猩红热【丹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