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实质小议------陈瑞春

2009-10-10 14:53 楼主
《伤寒论》六经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它渊源于《内经》。《内经》所论六经与《伤寒论》的六经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学术源流看,仲景《伤寒杂病论》序言中说:“…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合十六卷。”据此,再结合《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离合论”、“玉真藏论”、“生气通天论”、“热论”、“评热论”等篇章,所论皆与伤寒六经病的发展有一定的联系,其中尤以“热沦”和“评热论”的关系最为密切,说明伤寒六经来源于《内经》是无可置疑的。然而,从学术发展看,《伤寒论》六经病的名称,虽源于《内经》,但其实际涵义,所包括的六经病证治,则与《内经》并不一致。概括地说,《内经.热论》是以经脉论证为中心,从经脉循行路线和表里相关来归纳,其范围较窄,有实热证而无虚寒证;《伤寒论》是以辨证论治为中心,从病情属性、邪正消长的情况来归纳,其范围较广,有实
热证,亦有虚寒证。前者不能包涵后者的证候,而后者可以概括前者的证候。《内经》所论热病有论无方,而《伤寒论》有论有方,并赋予六经以新的内容,源于《内经》而又高于《内经》.
对于六经的形质,历代医家持有不同的争议,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论点:
一 、脏腑说
所谓六经实质即是脏腑,以六经病分属五脏六腑而立论。如太阳分手太阳小肠,足太阳膀胱;阳明病分手阳明大肠,足阳叫胃等等。持此论者,把六经病机械地配脏腑。用此种论点论六经病与脏腑的配合尚可,若用以指导六经分证辨证立法则缺陷甚多。例如古有三阳病多属腑,三阴病多属脏之说。如按上说而论,则太阳病发热恶寒身体疼痛的表证岂能说是小肠的病变?阳明病白虎汤证岂能说是大肠的病变?六经病仅6个提纲,如何与手足十二经搭配?在无法搭配之下,于是对每一经病提出都有经证腑证来硬配,既违仲景原旨,亦属牵强附会。故单纯地认为《伤寒论》六经病可机械地与十二脏腑相搭配,并不能阐明六经病的形质和病理。
二、经络说
所谓经络说者,即认为六经病变均与十二经脉有关。如尤在泾说:“人身十二经脉,本相连贯,而各有畔界,是以邪气之中,必各有所见之证与可据之脉。仲景首定太阳脉证曰,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盖太阳居三阳之表,而其脉上额交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故其初病,无论中风、伤寒,其脉证皆如是也。”尤氏以为六经病病变皆循经络而为病,这种说法,从六经的部分病证看是有意义的,而且论中还有“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
者,以行其经尽故也”的明文,所以把六经从经络作解,也不能是错误。但从全论来看,大多数病证与经络关系不大,如太阳病的大、小青龙汤证,阳明病的承气汤证,少阳病的柴胡汤证,三阴病的脾肾肝的虚寒证(还有三阴病的热化证,以及寒热错杂证)等,可以说与经络毫不相涉。因此,持经络说者,认定六经即经络,也就很难尽言。
三、气化说
所谓气化说者,即以阴阳消长的规律来认识《伤寒论》六经病,并且大谈“标本中气”。如陈修园说: “六气之标本中气不明,不可以读《伤寒论》。”他还把“开合枢”也扯进六经病证之中,谓为审证施治的大关键。其实,气化作为脏腑生理、病理的阴阳消长转化的规律而存在,这是可以成立的。如果把气化附会于《伤寒论》六经病,三阴三阳的病理变化,统统用气化和“开合枢”来说理,确实是有点臆想。因为“开合枢”是经络循行的
路径,阴阳互根的变化规律,而不是研究生理、病理的重要依据.《内经》的“阴阳离合论”讨论阴阳变化,从天地阴阳开始,乃至四时生长收藏等,说明三阴三阳升降出入的道理,并不是为《伤寒论》六经专设;《灵枢》所谓某折即某疾起,取之某经,不已,又取之某经等,与《伤寒论》六经病毫无共同之处。从这个学术渊源来推论,仲景撰用素问九卷,岂有不知三阴三阳“开合枢”之说,而《伤寒论》中只字不提,可见仲只是不强调“开合枢”的。后世医家以“开合枢”的气化关系来解释《伤寒论》的原文精神,显然是不贴切的。
四、阶段说
所谓阶段说者,即认为六经病是几个不同的疾病阶段,如胡友梅说:“伤寒的六经,系病程划分的标志”,又说:“按病证发生,其过程普通分为潜伏、前驱、增进、极进、稽留、减退、恢复各期。”胡氏视《伤寒论》六经病顺序只不过是疾病的不同阶段,抛开脏腑、经络、气化而不问,无疑是失去了六经病辨证的本来意义;且阶段说者是以现代医学的病理阶段来套六经病,不能不说是相去更远。
五、区域说
所谓区域说,乃是以六经病的经脉循行,把躯体分成6个区域,划分各自的疆界。这样无形中把六经病分割开来,成了6个不同的区域,不但是失去了整体性,而且忽视了六经病理的内在联系。这种看法也嫌其太筒单而肤浅了。
此外,陈邦贤等认为“伤寒六经,实际上是6个不同的综合征。”把六经病视为六群不同的证候,以至有的学者把六经病证视为“六病”等,凡此种种对六经的不同见解,应当说是各执一端,存在着某些片面性。
总之,《伤寒论》六经病是仲景继承《内经》六经,发展成为一个辨证论治纲领,对六经病要有比较全面的认识,才能更深入地领悟《伤寒论》六经病辨证施治的精神实质。笔者体会,脏腑是物质基础,经络是络属联系,气化是功能活动。气化就是反应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活动和病理现象。气化离开了脏腑、经络,就失去了物质基础。脏腑经络离开了气化,就反映不出其功能活动。所以六经病实质即是脏腑、经络、气化三者的有机结合。六经病辨证是从宏观着眼论证疾病的概括,用八纲来统括脏腑、经络、气化所反映出来的病证,有其严密的统一观。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09-10-10 16:01 2楼
还没说自己的意见呢,期待中
⬅ 陈瑞春论治伤寒之学 老茶馆 名医悟道逸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