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疾病使用方法--小议

2009-10-18 19:52 楼主
诊断疾病使用方法--小议
人体患病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对病情做出准确的诊断,对于疾病的有效治疗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使用什么样的方法做出诊断,乃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条件。发病的病因不同而对病症的判断也应该多样化,不能使用固定不变的模式,必须根据不同的病因,采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诊断。笔者经过多年临床摸索,结合经络调整方法的特性,摸索出几种经常使用、简便易行的诊断方法:这就是脉口诊病法、对称诊病法、邻近诊病法、牵涉诊病法、以及阿是穴诊病法等。
1、脉口诊病法
脉口诊病,就是在脉口部位,通过切脉的方式,进行判断病症的一种方法。
切脉诊病是治疗中通常使用的,一种基本方法,它适用于内脏患病、内脏的牵涉痛、以及外伤、骨伤的范畴。每个脏腑都有自己相对应的经络,脏腑患病都要通过经络的传导,因此,在脉口上可非常准确地反映出患病的脏腑,以及病情的轻重等等,无论所患何种疾病,都在十二经络的范围之内,都可以在脉口上真实的反映出来。
比如,心脏患病,在左寸脉上反映出来;肝脏患病,在左关脉上反映出来。又比如,胰腺患病,在寸口上就反映不来,因为在十二经络中没有胰腺的经络,所以,在脉口上就不能反映出胰腺患病的脉象,但胰腺受肝脏的制约,可以反应在肝脏上。牵涉痛是指内脏患病通过经络的传导,在经络走向周围出现的一种疼痛。比如:心脏患病,通过经络的传导可放射到前胸、肩胛骨、小指、中指、颈椎、头部等。如果这些疼痛来至于心脏,在脉象中就能准确真实的反映出心脉异常,是心脏患病。断定心脏患病,也可确实心脏有病,是心脏引起的,有的是心脏的经络受阻,也会反应在心脉上,这就要根据病情辨证施治。
2、对称诊病法
对称诊病,是根据患病所在的位置,进行判断病症的一种方法。
人体患病的病因非常复杂,有些疾病在脉口上能正确的反映出来,有些疾病在脉口上就不能正确的反映出来,象这种情况就不能完全依赖于脉象来判断病症。<素问.缪刺论>说:“今邪客于皮毛,入舍于经络,留而不去,闭塞不通,不得入于经,留溢于大络,而生奇病也”。意思说:邪气侵入皮毛,并且到了孙络,邪气就会留而不去,而络脉闭塞,流行不通,邪气不能传入经脉,于是流到大络,就会发生身体一侧的病变。又说:“邪客于大络者,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与经相干,而布于四肢。其气无常处,不入于经俞”。意思说:当邪气进入大络后,从左到右,又从右到左,上下左右与经络相关流布到四肢。邪气流窜,没有一定的地方,也不流入经俞。
这些论述对有些病不上脉象的原因,阐述的非常清楚,疾病是由于外邪入侵而产生的,邪气进入大络,而不进入经脉,在寸口的脉象上,就不能反映出患病的脏腑,所以,有些病症就不能完全依据脉象判断病症,而应依靠患病的位置判断病因,运用对称诊病法,病在右治在左,病在左治在右。
如,高先生,因车祸左股骨下端骨折,在治疗骨伤愈合的同时,对头的左侧发麻这种病症一起治疗,在治疗骨伤愈合十几天后,其它的症状都有所好转,而头部发麻的症状没有任何的变化,这种头麻现象是属于不上脉的病症,因此,就不能按脉象的变化来判断病情,要根据患病的位置,采取对称的方法治疗。头的左侧发麻,在头的右侧相对应的部位,选定几个特定的穴位治疗。采取对称诊病法治疗后头麻的部位立即好转,仅治疗几天头的左侧就不麻了。
对于不上脉,游离于正经之外疾病,可采取对称诊病的方法,坚持“左病右治”,“右病左治”的原则治疗。
3、邻近诊病法
邻近诊病,是根据经络的走向,在经络邻近的部位进行判断病症的一种方法。
经络纵横交错布满全身,为脏器提供气血营养物质。有时由于风邪侵入经络的周围,影响气血的运行,会造成身体某个部位的疼痛,这种疼痛不能正确在脉象上的反映出来,就要依靠邻近诊断的方法判断病情。
如,高先生出现车祸后,左肩胛部的一个点,每天到下午两点钟左右就感到非常痛,经医院几位专家的几次诊断,也没有弄清这种病痛的原因。按经络的走向肩胛痛是隶属小肠经的范围,邻近部位的疼痛,不归经,因此不上脉。小肠经和心经互为表里,判断后让患者自己点按掖窝下心经的极泉穴试一试,手点到极泉穴的瞬间,由于经络传导畅通,气血的运行得到改善,肩胛痛立即缓解。每天肩胛痛的时候,自己点按极泉穴,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每天采用一个穴位治疗,仅十几次的治疗,肩胛痛就痊愈了。
又如,一名学生,自己感觉左侧的挂钩有问题,有时说话或吃东西,就自己掉下来,一会自己又上去了。左侧太阳穴的周围也非常痛,去医院检查,对病情没有做出明确的诊断,一位专家看后只说,这种病症唯一的办法只能做手术。
来我处诊治后,根据患病部位的判断,左侧挂钩在说话或吃东西时自己掉下来,一会自己又上去,这种病症不是挂钩脱落,挂钩脱落不能自行归位。骨与骨之间的连接是靠筋的牵拉而成的,自己感觉挂钩脱落,实际应属于筋的损伤,因长期气血供应不正常,使经筋缺乏濡养,收缩异常而造成的,属于一种功能上的失调。损伤的部位在面部左侧的颞点,颞点经络的走向是属于胆经邻近的部位,病因确诊后,取肝胆经在病痛部位临近的部位取穴,仅治疗一次,病痛就好了,以后在没有复发。
4、内脏牵涉诊病法
内脏牵涉,是指内脏患病,在经络传导的某一点,或某个部位引发体表发生疼痛或痛觉的一种现象。
内脏患病通过传入纤维的传导,导致身体一些部位疼痛。五脏牵涉的疼痛,一般疼痛的位置固定不变。
如,心肌梗塞、心绞痛时,可出现心前区、左上臂尺侧疼痛;又如,患胆囊炎、胆结石时,可出现右肩胛部疼痛;患阑尾炎时,初期可出现脐周围或上腹部疼痛。
除此以外,有些头痛也属于内脏牵涉痛的范围。前额痛、是胃火上炎疼痛,是胃部有病的表症,同时还伴有呕吐,头晕、腹胀等症;偏头痛、是胆气上逆疼痛、属于胆部有病的表症,同时还伴有两肋胀满、嘴苦等症;头顶痛,是肝气旺盛疼痛、属于肝部有病的表症,同时还伴有易怒、四肢筋拘紧、眼干涩等。了解牵涉痛的部位,对某些疾病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5、阿是穴诊病法
阿是穴,是指病痛的位置,痛者为穴。阿是穴这一类俞穴既无具体名称,又无固定位置,而以压痛点或其他反映点作为刺激的部位。阿是穴多位于病变附近,也可以在病变距离较远的部位。阿是穴诊病法和对称诊病法有些类似,它的不同点,阿是穴的痛点不是穴位,而对称诊断患病的部位是穴位。
如,身体的一个部位痛,痛者为穴,这个痛点就是阿是穴,在痛点上用手的力量挤压,痛点就会得到缓解,也可在痛的部位相对称的位置用力点按。又如,背部的一个非穴位部位痛,可以在相对称的一侧点按,痛点就会得到缓解。
以上这些诊病的方法,经过多年的临床运用是切实可行的,有的病症和痛点也可以和切脉同时并用,诊断方法不能密守成规,一成不变,要依据病症的变化灵活掌握。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09-10-19 08:00 2楼
方法很好,值得学习。
2009-10-19 14:21 3楼
学习,xiexie!!!方法很好
2009-10-22 20:38 4楼
临床确实可行 简单方便
2009-10-25 10:37 5楼
方法很好,值得学习。
2010-01-28 18:49 6楼
回复 6# longyaoshi


好方法
2010-02-12 04:35 7楼
功 德 无 量,
⬅ 素问 老茶馆 大家谈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