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入门好读本:《中医诊法辑要》

2009-10-25 09:01 楼主
人民军医出版社隆重推出:

【传承中医(典藏版)】系列丛书之一

《中医诊法辑要》






国医大师朱良春、周仲瑛先生为丛书题词






医学博士毛以林先生为丛书作序举荐:

发皇古义融新知——值得一读的《传承中医典藏版》


“医非学养深者不足以鸣世,书非抉择严者不可以为法”,名医之根基乃在读书明理,勤于临床。当今中医之教材实乃学习中医之入门阶梯,但若想成为一代名医,非博极群书不可。


然中医之文献,乃中华文化保全最全者之一,古之医籍可谓汗牛充栋,无数名家将自己的学术经验保留下来,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遗产,这是造就名医的基础,但这又引来了另一个问题,数千年的积累,保留到现在的医籍不下八千种,浩如烟海!对于读书人来说,无异如一个天文数字!人生之精力十分有限,如何在繁忙的工作之中,选择适合的读本,以最短的时间把握中医学之精髓,就变成了问题之症结。

自古医家通经典,发皇古义融新知。《传承中医》系列丛书,从撷取中医经典、百家文献的精华原文着手,然后注释,谈体会和(或)附具病案再进行医理解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无疑是一个创新。读是书,不仅能在阅读释义与病案的过程中加深对经文的理解、记忆,而且在短时间之内尽览古人诊病之心法,用药之心机。


全书用通俗诠释“传”古训之精华,集百家验案“承”国医之精粹,传古以承先,承先以启后,让众多的有志于中医事业的后学之士切切实实地从中得到实惠。全书虽然看似平薄直述,读后却有“平常之处见崎崛”的感受,使读者不至于在书海中漫无头绪,不辨妍媸,无所是从。同时,也为读者架起了直入现代名医殿堂的阶梯,实属当今中医书籍中难得之佳作,爰赘数语以为贺!

——道少斋主人,医学博士
毛以林————————————————————————————————————————
毛以林:医学博士,湖南中医药大学内科学硕士生导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华医学会湖南省分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急诊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中医药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中医药报》资深编辑、记者撰文力荐:

看似寻常最崎崛——喜读《传承中医系典藏版》
得知军医出版社出版的《传承中医系列丛书》是著名中医大家朱良春先生和周仲瑛先生题词推荐的,并根据当代名医朱良春先生的指点编写的,我一定要看,相信书中定有真实和实用之处。因为去年我在采访两位先生时,有一个强烈的感受——两位大家都有一股难得的实干精神,他们能够偏于一隅而名扬天下,成为国家级中医大师,靠得就是在基层临床扎扎实实的务实精神和实用的原则,不说空话、套话、假话,并对中医怀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
近年来,人们发现,现今可能少有像朱良春、周仲瑛这样的大师出现,很多因素使中医人才培养最大的问题是读书不够,实践不足,中医思维渐淡化。
但主要原因,恐怕不是读书不够,而是读好书不够。不是不读经典,而是读不懂经典,不知道怎么用经典。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初学中医时,确需通俗而实用的课外书籍,但一些都是教材的翻版,概念和原则的内容抄来抄去,缺少实用和生动的范例。或是堆积的很多古代病案缺少联系理论的分析和评述。
况且,古今中医书籍文献浩如烟海,庞杂难懂。人们要在有限的时间和视野中去发现和认识古训精华,显然不现实,更别说漫无头绪,无所适从。
而《传承中医系列丛书》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本书的亮点之一就是采用古训+医案的方式。在系统的中医基础理论体系下,从撷取中医经典、百家文献的相关原文着手,然后注释,谈体会和(或)附具体病案,再进行中医解析,并结合临床实践的体会,加以评述。
正因为这样的体例和编写指导思想,此丛书有突出的特点:
第一,丛书不同于一般性经典选读,而是博采中医百家古训精华,内容更丰富,更切合实用。
如辨舌色真伪一节,就选举了《重庆堂随笔》和《冷庐医话》的精彩论述,并在按语中指出:
●望舌时要注意“染舌”的假象,以免误诊。如“食酸甜咸物,则能染成黑色,非因病而生也”;又如:本是白苔,“食橄榄即黑,食枇杷即黄”等诚为临床经验之谈。我们在临床上也可以观察到,喝牛奶、豆浆易使舌苔变白腻;吃橄榄、乌梅、杨梅,易使舌苔变黑;抽烟易使舌苔呈黄褐色;不喝咖啡,吃桔子和黄色食物令舌苔变黄;吃花生、瓜子、核桃等食物会使舌苔白腻。
●不宜在饮食后立即看舌苔,防止诊断不准确。如“视病人舌苔润燥,”刚刚饮过水的人“则难辨”,因此,看舌苔前当“禁饮汤水”。
●注意将舌象与脉象、症状(包括体征)、大便、小便等四诊资料相互印证,不能单纯以舌象作为诊断依据。
●要注意望舌的方法。“灯下看黄苔,每成白色”这句话,就提醒医生望舌要注意面向自然光线,自然地将舌伸出口外,就较为自然,也能真实反映病情。
在舌诊一节最后,还附上了曹炳章治热入血室兼湿热、食积内阻的医案,以及叶熙春冬温夹痰、痰热胶结的医案,详细分析了舌脉、病机,治疗的处方和经过,让人一目了然,且对诊病机理有了更形象和扎实的领会。
第二,本着实用的原则选用百家医籍古训医案。传统的经典选读、必读类图书,都是按原著章节顺序,从中选取作者认为是重点的章句,加以诠释,读者只能是懵懂地背经文,间或明其大意。本丛书的特点则是遵循实用性原则,循序渐进地选用百家古训(可以说具体查阅的古医籍 本),形成了一个系统的中医基础理论体系。
第三,背经典、读古训,关键是要“用得上”。本书对每一个知识点按原文、注释、语译、病案举例、中医解析的格式顺序编写,还有作者体会、经验和发挥,读者既可加深对原文的理解、记忆,又可用中医古训指导自己的临床实践。读古训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人们在学习中医、应用中医时能“用得上”,这是《传承中医》又一特色。虽然此丛书看似平薄直述,读后确有“平常之处见崎岖”的感受,回味绵长。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读书与读案相结合,用以指导临床实践,是本书的又一大亮点。古有“读书不如读案”之说,丛书用通俗诠释在短时间内领悟古人诊病用药之玄机。
总之,此丛书“传”古训之精华,集百家之验案,“承”国医之精粹,理论联系实践,相信广大读者能得到读书的实惠,体会到开卷有益。

中 国 中 医 药 报 社 记者、编辑
常 宇 周仲瑛.JPG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09-10-25 10:46 2楼
好书。
2009-10-25 11:02 3楼
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q
2009-10-25 16:18 4楼

谢谢点评与支持!
2009-10-26 16:06 5楼
书写的相当不错,对于临床大有裨益,我刚看了一部分,希望你们也买来看看,对临床技能提高和临床思维的建立有很大帮助。
2009-10-26 16:14 6楼
谢谢先生点评与支持!我们会不断努力的.
2009-10-26 17:00 7楼
捧读此书,如获至宝!

本书既贴合教材的严谨,选取古籍论述,又有案例介绍,而且译文、按语解析透彻,真正做到了发皇古义,融汇新知,实在是提高中医技能的好书!相信作为中医院校《中医诊断学》的配套教材,最好不过!
2009-10-26 17:13 8楼
谢谢点评与支持!我们一定加油!
2009-10-26 21:59 9楼
既然大家都说好,那我也买了看看。
2009-10-27 08:38 10楼

阅后如有错谬之处,盼不吝赐教!谢谢关注!
2009-10-27 17:41 11楼
刚读到这本书,确实不错,没有死背古书医书那么累。入门佳作,值得一读!
⬅ 中医入门精品必读:国学中医研习丛书 老茶馆 画说中医系列《画说中医》(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