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丸

2011-08-27 13:33 楼主
青蒿丸--《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一

【处方】青蒿500克(取叶曝干,捣罗为末),桃仁500克(酒浸,去皮、尖,麸炒令黄,研烂),甘草15克(生,捣罗为末)。

【制法】上药以童便18升,瓷瓮中盛,糠火上煎令如稀饧,却倾于铜器中,下诸药,又于糠火上煎,以柳木篦搅之,看稀稠得所,俟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以粗疏布袋盛之。

【功能主治】治骨蒸劳,体疲,发渴寒热。

【用法用量】每日空腹用温童便下30丸,日晚再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一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2-03-09 08:50 2楼
名称: 青蒿丸

别名:青蒿丸

组成: 青蒿心3枚(细切),童便3大斗,生地黄3梃(竹刀切,捣),东引桃枝(半握,细捣碎)1-2两,甘草4两(炙),上5味,以新瓮子1口,以小便浸7日,和小便并前件药煮三五百沸,滤出药,晒干为末,然后将小便清入釜中,以桑柴火炼之,以篦搅勿住手,炼3斗小便至3升,用不津器盛,将和后药。杏仁、桃仁(并去双仁及皮尖,炒令黄)、桔梗(炒)、葳蕤、枳壳(麸炒,去瓤)、大黄(焙)、升麻、苍术(炒,一方用白术)、白茯苓

出处: 《圣济总录》卷九十三。

功效:通三焦,安五脏。

主治: 一切劳疾骨蒸,风气,虚伤;九种心痛,虫咬心痛;时行热疾,温疫,瘴疟,头痛欲死,身热大小便秘涩,复不识人,不下食;肺热,上气咳嗽,无问涕唾,并干咳,嗽后有血,热毒气壅,转成鼻塞声破,胸中结痛;肺痿劳瘦,手足热如火,口生疮,舌烂,夜梦惊恐,口中(匿虫)齿,牙痛咽痹;丈夫妇人曾服热药过度,近虽药尽,气力犹有,往往发来冲人头面,致眼痛昏热,心胃躁烦,口臭生疮;瘰疬,状如藤萝绕木,荣枯不相舍,令项颈破;小儿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后温水送下,疾重日再服,上气咳嗽,无问涕唾并干嗽,嗽后有血,此名肺热,热毒气壅,转成鼻塞声破,胸中结痛,若不速除,当成肺痿劳瘦,服此药5两,其疾乃平;手足热如火,口生疮舌烂,夜梦惊恐,口中(匿虫)齿,牙痛咽痹,服5两,疬子根本从大肠出,如朽筋烂肉,又如蛤蟆衣、樱桃结,异腥臭者;若瘰疬当发,不治根本,必攻五脏,状如藤萝绕木,荣枯不相舍,令项颈破损必死,服此5两当效;若患时气头痛欲死,身热大小便秘涩,复不识人,不下食,每服50丸,新汲水送下即愈;丈夫妇人曾服热药过度,近虽药尽,气力犹有,往往发来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用前小便煎,都和了,入臼捣五百下,如未粘,可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加减: 春,加龙胆、龙骨、柴胡(去苗)、黄连(去须,略炒)各1分;夏,加知母、石菖蒲、麦门冬(去心)、白茯苓(去黑皮)各1两;秋,加诃黎勒皮、秦艽、旋覆花各1两;冬,加紫菀(去土)、芍药、五味子、黄芩(去黑心)各1两。

附注: 杏仁丸、木香丸、犀角丸、龙脑丸、万病丸、丹砂丸(原书同卷)、加减青蒿丸(《普济方》卷二三六)。
2012-03-09 08:50 3楼
名称: 青蒿丸

别名:青蒿丸

组成: 白槟榔1个,白芜荑49个,黄连(去须)14茎,夜明砂1分(以上为末),太阴玄精石半钱,麝香半钱,小葱子(炒)半钱,朱砂半钱,芦荟1钱,天竺黄1钱,青黛1钱。

出处: 《幼幼新书》卷二十六引《赵氏家传》。

功效:取疳虫,退诸脏积热。

主治: 小儿久积疳气,日渐羸瘦,面黄,头发作穗;好食土,咬指甲,捻鼻;骨蒸劳热。

用法用量: 每服5-7丸,米饮送下;酽醋汤亦得。取疳虫,煎酸石榴汤送下,20服取尽虫。

制备方法: 上为极细末,取青蒿自然汁半升,慢火熬汁,仍用豮猪胆1个取汁为丸,如粟米大。
2012-03-09 08:51 4楼
名称: 青蒿丸

别名:青蒿丸

组成: 青蒿1斤(取叶,晒干,捣罗为末),桃仁1斤(酒浸,去皮尖,麸炒令黄,研烂),甘草半两(捣罗为末)。

出处: 《圣惠》卷三十一。

主治: 骨蒸劳体瘦,发渴寒热。

用法用量: 以粗疏布袋盛,每服30丸,空心温童便送下,日晚再服。

制备方法: 以童便3斗,于瓷瓮中盛,于糠火上煎令如稀饧,却倾于铜器中,下诸药,又于糠火上煎,以柳木篦搅之,看稀稠得所,候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
2012-03-09 08:51 5楼
名称: 青蒿丸

别名:青蒿丸

组成: 青蒿4两(童便浸7日,晒干),龙胆5两,秦艽(去苗土)5两,黄芩(去黑心)5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黄)5两,木香5两,麻子仁(研)5两,车前子5两,菟丝子(酒浸,别捣末)5两,独活(去芦头)3两,柏子仁(研)3两,山茱萸3两。

出处: 《圣济总录》卷九十三。

主治: 骨蒸劳,体瘦,咳嗽气急,日渐枯瘁。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温汤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2012-03-09 08:52 6楼
名称: 青蒿丸

别名:青蒿丸

组成: 青蒿虫(捣)10条,朱砂5分,汞粉5分。

出处: 方出《本草纲目》卷四十一引《保婴集》,名见《怡堂散记》。

主治: 急慢惊风。心胞肝胆痰热生惊。

用法用量: 1岁服1丸,乳汁送下。

制备方法: 上为丸,如粟粒大。

各家论述: 《怡堂散记》:青蒿节内虫能入脏而清热;朱砂、铅粉入心胞,坠痰。病入心胞肝胆者,用之效。

附注: 方中青蒿虫用量原缺,据《怡堂散记》补。
2012-03-09 08:52 7楼
名称: 青蒿丸

别名:青蒿丸

组成: 青蒿(锉)4两,甘草(锉)1两,桃仁2两,杏仁(去皮尖双仁)2两(以上用童便5升,瓷瓶盛入药于内,砖支其底,以糠头火烧1夜取出,桃、杏仁别研如泥,别入),芍药1分,知母1分,天灵盖(炙)1分,车前子1分,紫菀(去土)1分,葳蕤1分,当归(切,焙)1分,枳壳(去瓤,麸炒)1分,生地黄(焙)1分,槟榔(锉)1分,黄连(去须)1分,秦艽(去苗土)1分,京三棱(煨,锉)1分,柴胡(去苗)1分,续断1分,獭

出处: 《普济方》卷二三六。

主治: 童子室女骨蒸热成痨,不思饮食,食即无味,身体苦疼;阳热传盛,面色多赤。及腹中有块,痃癖,恶寒头痛,面黄色,毛发焦枯。

用法用量: 每日30丸,熟水送下,不拘时候。初患未传诸脏,酒送下,4服即愈。

制备方法: 上除前4味外,为末,和桃、杏仁同捣10-20下,旋入所煎小便,湿捣一二千杵,如硬,入熟蜜1两半更捣,众手为丸,如梧桐子大。

加减: 咳嗽,加贝母半两;妇人月候不通,加牡丹、延胡索各1分;五心烦躁,加地骨皮、茯神、羚羊角。

附注: 方中麝香用量原缺。
2012-03-09 08:52 8楼
名称: 青蒿丸

别名:青蒿丸

组成: 青蒿1两半,天门冬1两(去心,焙),柴胡1两(去心),地骨皮1两,旋覆花1两,紫菀花1两(洗去苗土),贝母1两,人参1两(去芦头),杏仁1两半(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秦艽1两(去芦头),龙胆半两,天灵盖1两半(涂酥炙令赤),鳖甲1两半(涂酥炙令黄,去裙襕),葳蕤1两,黄耆1两(锉),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枳亮1两(麸炒微黄,去瓤),甘草3分(炙微赤,锉),朱砂1两(细研,水飞过),麝香

出处: 《圣惠》卷七十。

主治: 妇人热劳,咳嗽,肌体消瘦,心膈烦热,夜多盗汗,四肢痠痛,食少无力。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麦门冬汤送下,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入研了药令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2012-03-09 08:53 9楼
名称: 青蒿丸

别名:青蒿丸

组成: 青蒿(细锉,嫩者)1升。

出处: 《鸡峰》卷九。

主治: 一切劳瘦。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温酒送下,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以水3升,童便5升,同煎成膏,丸如梧桐子大。

附注: 本方原名“青蒿煎”,与剂型不符,据《普济方》改。
2012-03-09 08:53 10楼
名称: 青蒿丸

别名:青蒿丸

组成: 青蒿(切细)1斤,阿魏(别研)1两,天灵盖(涂醋炙黄,为末)1两,桃仁1升(汤浸,去皮尖双仁,炒黄,研细末)。

出处: 《普济方》卷二三六。

主治: 骨蒸羸瘦。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空心温酒送下,日晚再服,渐加至30丸。

制备方法: 上4味,先以小便1斗煮青蒿至5升,绞去滓,即下余药,候成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 人参清神汤 老茶馆 九香如意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