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宗气

2011-08-31 21:07 楼主
一、宗气与气血的关系
水谷入胃,其去路有三:泌其糟粕,由大肠排出;蒸其多余津液,由膀胱或玄府排出;化其精微,上注心肺,而为宗气。宗气之去路有二:其精专者行于脉中,名为营或荣或血;其慓悍滑疾者行于脉外,名为卫或气。如《灵枢•邪客》:“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藏六府,以应刻数焉;卫气者,出其悍气之慓疾而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者也,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常于足少阴之分间行于五藏六府。”《素问•灵兰秘典论》:“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又如《灵枢•营卫生会》:“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心主血脉,肺朝百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故独得行于经隧,命曰营气。”
dsf 11:08:12
二、宗气与大气的关系
胸中(即心肺)宗气通过喉咙与大气相接互融。宗气受自地之五味,大气受自天之五气,亦即宗气为地气,大气为天气,二气升降相因,连为一气。如《素问•五运行大论》:“帝曰:地之为下,否乎?岐伯曰: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者也。帝曰:冯乎?岐伯曰:大气举之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天气通于肺。”《灵枢•五味》:“其大气之抟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名曰气海。”《素问•六节藏象论》:“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音声能彰(肺司呼吸,发为音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又如《素问•六微旨大论》:“帝曰:其升降何如?岐伯曰: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帝曰:愿闻其用何如?岐伯曰: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
地之五味及水之淡味入胃,所化精微名为宗气,以资奉育养人身。如《管子•水地》:“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菀也。”“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水者,…诸生之淡也,…”“淡也者,五味之中也。”《素问•六节藏象论》:“地食人以五味。”又如《素问玄机原病式》:“土为万物之母,水为万物之元,故水土同在于下,而为万物之根本也。”
dsf 11:08:26
三、宗气与精的关系
宗气主要来源于后天饮食水谷,精主要来源于先天父母交媾。精在宗气的充养下,化生出五脏六腑及十二经脉。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1-09-01 15:04 2楼
看看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翻到“治大气下陷方”,特别是看“升陷汤”,也许会有另外的感悟。
2011-09-02 19:41 3楼
老姬 说:
看看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翻到“治大气下陷方”,特别是看“升陷汤”,也许会有另外的感悟。

谢谢友的提醒!欢迎常交流!
⬅ 珍惜自己及一切 老茶馆 好友问答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