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实用型人才培养不应忽视

2009-11-20 22:22 楼主
近日在广州举办的第六届高等中医药教育校长论坛上,中医药院校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中医药人才,再次成为全国各大中医药院校管理者们讨论的热点话题。

不该专注于办学规模和数量

自1956年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成都5所中医学院的成立,开启新中国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帷幕以来,到2006年,全国共有高等中医药院校32所(包括3所民族院校),并有700余所院校设置了中医药相关专业。但据了解,目前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育出现了超常规的发展趋势,许多院校在追求多学科发展的过程中一味追求规模,逐渐淡化了原有的中医药特色。社会分工的细化和中医药学科的分化,使中医药院校的专业设置从30年前仅有中医、中药、针灸等几个专业及专业方向,扩展到涵盖医、理、工、管、文、农、法7个学科门类的180余个本科专业(含专业方向),相当一部分地方高等中医药院校非中医药专业的在校人数甚至已经超过了中医药专业的在校人数。

来自浙江中医药大学的一名发言人表示,任何大学要想生存和发展,都必须在同一层次类型的院校中努力提高自身的办学水平。“规模大未必是强校,无特色就不是一流大学。”这位发言人认为,由于中医药专业就业范围窄,人才市场需求有限,中医药院校必须坚持以中医药为主体的办学定位,在办学层次和水平上下功夫,而不应该专注于办学的规模和数量。

面对高等中医药院校规模的快速增长,成都中医药大学校长范昕建认为,中医药发展的根本是培养和造就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中医药人才,高等中医药院校只有围绕这一特色进行强化,才能更好地创建一流大学。范昕建称,高等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特点是培养具有中医药行业应用背景的高级专门人才,而优秀中医药人才的特色主要是重经典、通人文、基础坚实、中医临床思维和临床技能强的应用型人才。“如果高等中医药院校在创一流的方向上步入了学科求全、规模求大、层次求高、体系求全的误区,反而会失去自己的办学特色与主要服务层面。”范昕建说。

中医药毕业生不可能都进医院

在此次论坛上,多元化成为又一个出现频率最多的词语。湖北中医学院院长王华认为,随着高等院校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中医药高等教育也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期。“以中医药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将是当今中医药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抉择。

安徽中医学院副院长彭代银表示,随着社会对中医药人才需求的扩大,中医药毕业生不可能都进医院、进药厂,也可能进社区、下农村,而且随着中医保健业的发展,中医药技术性人才进入服务产业的比例会越来越高,“不进政府部门不高贵、不进医院不体面”的观点需要改变。“中医药院校在热衷于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时,也不应忽视实用型人才的培养。”

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吴勉华则提出“大中医药”概念。他认为,时代在变迁,中医药行业也应该由狭义的医疗、中药材、中药品等领域,向预防、康复、保健、种植加工等行业转化,形成广义的中医药行业。因而,“大中医药”人才的需求无疑也是多层次、多类型的。“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不能片面地认为只是专业技能型的人才。”吴勉华说。

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志伟认为,开展中医药院校教育不可能脱离行业内外的大环境,就业的要求对大学教育有着直接影响。针对社会上对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存在的责备求全的现象,彭代银表示,中医药学是一个需要反复实践的经验性很强的学科,中医药人才的成长有其特殊的规律,需要特殊的环境。中医院校毕业的博士、硕士不可能在院校教育中解决终身精进的术业问题。
来源:健康报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0-01-29 01:22 2楼
真正防礙中醫學發展的是中國人 , 我在美國臨床多年 , 美國百姓及醫師們大都多都很看重中醫 , 而且

很虛心的學習接受 , 反而一大堆的中國人 , 不但不懂中醫 , 反而加以攻擊中醫 , 詆毀我國文化的最優

良之所在 , 我每次遇到這種人 , 都很嘆息中華文化淪喪如此 , 實在是丟臉至極 .

佛州漢唐中醫學院倪海厦中醫師 02/25/2002
⬅ 疾病的层次 老茶馆 中医治疗甲流显示中医的强大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