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各位“滋阴”与“潜阳”的异同与优缺点

2011-09-15 20:52 楼主
请教各位,对于阴虚阳亢的身体,是使用“滋阴”的方法还是使用“潜阳”的方法该如何来判断与取舍呢?
一种看法认为阴虚则应滋阴,“缺甚补甚”,比如用某某地黄丸、左归丸之类补阴之药;
另一种看法则认为阴虚不可滋阴,而应该补阳+潜阳,其有“阳足阴自回”的说法,认为身体自己生成之“阴”才可使病愈;
请教各位这二者的关系若何?或者是否有各自的使用范围?谢谢,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1-09-16 06:51 2楼
验之临床,真伪自知
2011-09-17 08:49 3楼
不能拿病人做实验吧
2011-09-17 09:10 4楼
317640803 说:
不能拿病人做实验吧

您可能误解我了,我的意思是临床上是不可能对阴虚的患者采用补阳+潜镇【温潜法】的,上海祝味菊氏创用温潜法是治阳虚出现虚阳上越时所用,二者有本质上的不同。阴虚者用温潜法纵取效一时,最晚到春天其疾必加重或复发。
另外脾为至阴,古人有时说补阴实际是指补脾。陈修园说;千古滋阴都误解,太阴脾土要扶持。
2011-09-17 09:29 5楼
恕直言:阴虚者非但阳亢,且有血瘀症存在,甘寒救阴,尚嫌不足,一味扶阳,入岐而不知返,我等无语。
2011-09-17 13:27 6楼
滋阴与潜阳二者的概念和适应证都不尽相同:
滋阴又称补阴、养阴、益阴。是用味甘性凉,具有滋补阴液作用的方药,治疗阴虚证的治法。阴虚证,症见形体消瘦、头晕耳鸣、唇赤颧红、虚烦失眠、潮热盗汗、喘咳咯血、遗精、舌红少苔,脉细数等。常用方如六味地黄丸、左归丸、补阴丸等;常用药如天门冬、麦门冬、石斛、沙参、玉竹、龟板、鳖甲、旱莲草、女贞子等。

潜阳是治疗阴虚而肝阳上亢的方法。肝阳上亢,可见头痛眩晕、耳鸣耳聋、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失眠多梦、健忘心惊、肢体麻木或震颤等症。用牡蛎、生龙骨、生石决明、真珠母、磁石、代赭石等质重镇坠的药物以收敛虚阳。本法常与平肝、滋阴等法同用。

可见滋阴是用于阴虚证,潜阳是用于阴虚而肝阳上亢的病证。阴虚不一定有肝阳上亢,而肝阳上亢则多由阴虚发展而成,肝阳上亢必有阴虚的病理基础,所以滋阴可以单用,而潜阳则常与平肝滋阴等法同用。至于二者的优缺点嘛,那就全在于医者是否准确掌握适应证去正确应用了,应用恰当则二者都有优点,应用不当则二者都有缺点。或者只有阴虚而无阳亢者却既滋阴又潜阳,则有碍胃气。而见肝阳上亢却只潜阳不滋阴则是治标不治本,难以收效。

以上仅为个人管见,若有不当,欢迎拍砖!
2011-09-17 14:40 7楼
在阴虚阳亢的大前提下,还要看病程,看标、本、缓、急,滋阴潜阳各有施用,无所谓孰优孰劣。
2011-09-17 21:14 8楼
仁心妙手 说:
滋阴与潜阳二者的概念和适应证都不尽相同:
滋阴又称补阴、养阴、益阴。是用味甘性凉,具有滋补阴液作用的

您也即说:若阴虚症轻阳亢显症尚未出现,则以滋阴为主;而阴虚基础上的阳亢症状显现则应以潜阳为主。可一些说法认为阴液不足与虚阳上亢是不可截然分开的,也即阴虚必定阳散,不知该如何看?
此外,不知各位对“阳足阴自回”有何看法?有自称经方派者认为,阴虚直接补阴则成劳。关于此处,似乎瘟病派与非温病派分歧巨大,医案也不是很清晰,故很疑惑。
2011-09-17 22:26 9楼
豇豆加大蒜豆芽的组合就是滋阴潜阳的食物组合,加入韭菜效果更好,再加豆腐冬瓜则形成降胃利水的效果。
2011-09-18 09:33 10楼
arch_devil 说:
您也即说:若阴虚症轻阳亢显症尚未出现,则以滋阴为主;而阴虚基础上的阳亢症状显现则应以潜阳为主。可一

这不是经方派的观点,是时下最火的某某派的观点,岂止阴虚要这样治;气虚、血虚、瘀血、气滞、外伤等等都要这样治,八法可废,只此一法足矣。
但是古语说得好;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 我感觉花旗参喝着效果不错 老茶馆 中医脉络非常简单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