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 与翟鉴先生商榷阴阳概念的中西医学明理沟通

2011-09-27 17:03 楼主
翟鉴先生:我在其他论坛上,也多次看到过你的文章,只是没有进行过交流。愿与先生多交换意见,共同提高

。也愿与大家共同讨论。多谢关注。

与翟鉴先生商榷阴阳概念的中西医学明理沟通【一】
山西医科大学附属晋中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兼副教授(退休)郝守玉
翟鉴先生在回复中说:“拜读了郝守玉郝志玲先生的《中西医学明理沟通的基础是理气阴阳论与生态系

统论【一】》,怎么说呢?根据这个标题就可以肯定是谬论!需要澄清的是:中西医沟通没有错,错在:传统

的阴阳学说是谬论。谬在:“阴阳者天地之道也……”。当然,如果先生能说通阴阳之“道”,那么,我所说

的也就自灭了。先生请吧!”
你说谬在:“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我认为《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所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

本始,神明之府也。”“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

热,热极生寒。”“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这些论断是

正确的,只是在概念上、语言上需要与现代语言、概念沟通而已。
我们以系统论为导向,以系统科学、控制论为共同参照系进行沟通,你就会发现《内经》的这些话与生

态系统论的论述是多么类似。
1948年,美国数学家、生理学家、控制论创始人维纳的《控制论:或关于在动物或机器中控制或通

讯的科学》一书的问世,为科学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即现代控制论。它的核心思想是关于“反馈”的

原理,即一个系统将输出值与目标值进行比较,然后据此来调整系统的行为,改变输出,以减小差值。生物和

人类的一切有目的的活动过程,实际上都是反馈过程。
正负反馈过程是系统稳态变化发展的基础。贝塔朗菲把一般系统概念定义为:系统——由两个或两个以

上的要素组成的具有整体功能和综合行为的统一集合体。大到整个宇宙,小到分子、原子,都是一个系统。贝

塔朗菲认为,系统无处不在。整个自然界就犹如一个巨大的建筑物,其中各层系统逐级地联合起来,成为越来

越高级和越来越大的系统。这种有机哲学论的宇宙观点是一般系统论的基本思想的直接来源。既然宇宙万物相

互联系,相互作用,那么他们彼此之间就总是互相影响着,并且不停的以某种法则运动着,宇宙中没有一物是

可以完全孤立的,或永远静止的。这种互相联系,运动着的事物,同现代科学的物质概念是有所区别的。为了

明确这种互相联系,运动着的事物,现代科学家为其另取一名,谓之“系统”。
万物都是系统,系统的正负反馈就是阴阳两个方面,系统的秩序稳态是依赖于正负反馈、阴阳两个方面

的盛衰消长、动态平衡,而运动变化,系统的秩序稳态就是天地宇宙之道(规律),所以“阴阳者,天地之道

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这与现代系统论的观点是一致的,
现代生态系统论科学认为天地之间生物圈层存在生态系统中的物质与能量(阴与阳、水与火)对立统一

、盛衰消长的变化状态。生态系统的能量全部来自太阳、系统的运动变化状态就是能量的转移与物质的循环变

化,物质循环以水的循环最为突出。能认识到太阳的阳气具有热的性能,热气积聚产生火,火是阳气构成的,

所以向上升;水是阴气构成的,所以向下流;水火阴阳的对立统一是生态系统盛衰消长运动变化的纲纪,所以

说“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这是天地之间生态系统阴阳正负

反馈稳态变化的概括描述。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1-09-28 12:24 2楼
与翟鉴先生商榷阴阳概念的中西医学明理沟通【二】
山西医科大学附属晋中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兼副教授(退休)郝守玉
翟鉴先生在回复中说:【我也愿意和先生讨论,我们就先讨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这个话题首先要弄清天和地的概念,然后再确定天为阳还是地为阳。我的观点是:所谓天地阴阳对待实际是地自身的阴阳对待,它的范畴是从地面至臭氧层之内,即蒸汽为阳,云雨为阴,也可以说天为阴地为阳。
请把先生的天地阴阳论据拿到桌面,然后我们对质,谢谢!】
我们还是以系统论为导向,以系统科学、控制论为共同参照系进行中西文化的沟通,以系统论的观点,万物都是系统,系统有无限多的层次,系统的层次区分是相对的、动态的、灵活的。系统的正负反馈就是阴阳两个方面,系统的秩序稳态是依赖于正负反馈、阴阳两个方面的盛衰消长、动态平衡,而运动变化。系统的秩序稳态就是天地宇宙之道(规律),所以“阴阳者,天地之道也。”这与现代系统论的观点是一致的。阴阳是系统内,正负反馈维持动态平衡的两个要素。阴阳的概念与正负反馈的概念一样,虽然有主次,然而也是相对的,是动态变化的,是相互转换的,不能绝对区分。就以太阳系这个系统来说,太阳与地球等行星组成一个系统,太阳的能量为大,引力为大,自然是太阳为阳,地球等行星为阴了。如果说天指太阳,那么就是天为阳、地为阴。如果把地表生物圈层看做一个系统,也就是现代科学的生态系统。这就如同你所说的:“地自身的阴阳对待,它的范畴是从地面至臭氧层之内,”的系统了。如果你把天说成是天空中的云雨,地是地面上升的蒸汽,那么就也可以说是天为阴,地为阳了。
2011-09-28 19:05 3楼
道亦可道,须向可道之人
2011-09-28 19:11 4楼
樊正阳 岂不知,非常之人有非常道。

盗亦有道
2011-10-06 11:08 5楼
与翟鉴先生商榷阴阳概念的中西医学明理沟通【三】
山西医科大学附属晋中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兼副教授(退休)郝守玉
你在回复中说:太阳是“天”吗?再者,太阳与地球也不是阴阳关系呀?当然,也许您的理由没有表达出来,您如果用太阳地球阐明阴阳相交,我的质疑自破。
我认为就以太阳系这个系统来说,太阳与地球等行星组成一个系统,太阳的能量为大,引力为大,自然是太阳为阳,地球等行星为阴了。如果说天指太阳,那么就是天为阳、地为阴。天与地在系统中是对立统一的相对概念,太阳在天上,当然是太阳为天,地表为地了。难道我们还能说成是太阳为地,地表为天吗?太阳与地球、一阳与一阴的对立统一,从而形成地表生态系统的稳态有序。太阳与地球的阴阳相交,不是说太阳与地球要交汇、碰撞到一起。而是说地表生态系统的稳态有序,是由于太阳辐射到地表的能量(阳),与地表以水为核心的众多物质(阴),相互交会,对立统一,相辅相成,共同形成太阳能量推动下的,以水循环为核心的,地表众多物质的气态型与沉积型的能量与物质的地学循环、生态系统稳态有序。这就是太阳地球阴阳相交之理。
现代生态系统论认为水循环是指大自然的水通过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环节,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进行连续运动的过程。水循环是生态系统的重要过程,是所有物质进行循环的必要条件。其中包括沉积型循环与气态型循环,沉积型循环发生在岩石圈,元素以沉积物的形式通过岩石的风化作用和沉积物本身的分解作用,转变成生态系统可用的物质,沉积循环是缓慢的、非全球性的、不显著的循环。沉积循环以硫、磷、碘为代表,还包括硅以及碱金属元素。气态循环主要有碳循环、氧循环与氮循环。下面我们以碳循环为例说明生态系统在能量推动下的物质循环是以水在地表的流动循环为基础。
碳循环与氧循环密切相关,碳元素是构成生命的基础,碳循环是生态系统中十分重要的循环,其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随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流动。碳-氧循环的主要流程为:①大气圈→生物群落: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同化为有机物;消费者通过食物链获得植物生产的含碳有机物;植物与动物在获得含碳有机物的同时,有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回到大气中。动植物的遗体和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的碳,这些产物是下一环节的重点。②生物群落→岩石圈、大气圈:植物与动物的一部分遗体和排泄物被微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回到大气;另一部分遗体和排泄物在长时间的地质演化中形成石油、煤等化石燃料;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回到大气中开始新的循环;化石燃料将长期深埋地下,进行下一环节。③岩石圈→大气圈:一部分化石燃料被细菌(比如嗜甲烷菌)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回到大气;另一部分化石燃料被人类开采利用,经过一系列转化,最终形成二氧化碳。④大气与海洋的二氧化碳交换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会溶解在海水中形成碳酸氢根离子,这些离子经过生物作用将形成碳酸盐,碳酸盐也会分解形成二氧化碳。整个碳循环过程二氧化碳的固定速度与生成速度保持平衡,大致相等。
以上的叙述可以看出,碳物质的循环是以水的地表流动循环为基础的。碳物质的循环既有气态型循环阶段,又有沉积型循环阶段。后者是以水的地表流动循环为基础。碳循环从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碳开始,到大气与海洋的二氧化碳交换为止,都不能离开水。碳的循环是依靠能溶于水的二氧化碳与碳酸盐的形式进行的,所以碳的循环是以水的循环为基础。水的循环有气态型阶段与沉积型阶段,碳的循环也有这两个阶段。其它物质的循环也大致类似,矿物质虽然不经过气态型循环,但是也有溶解于水,随水一同进行沉积型循环。然而,这些随水的物质循环都离不开地表,故而称为地学循环。
总而言之地球的水循环系统孕育了生命和万物,太阳的能量循环系统孕育了地球。地球上的水处在运动之中,海洋、湖泊、地下水和生命体内容纳的水是水的储存库,水以降水、蒸发和河川径流的形式流动在这些储存库间,这种连续不断地变换地理位置和物理形态的运动过程,称水分循环,又称水循环或水文循环。水的三态转化特性是产生水分循环的内因,太阳辐射作用则是水分循环的动力。
生态系统的存在是靠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来维持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通过食物键和食物网的渠道实现的,二者相互伴随进行,又相辅相存,是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基础,一切生命都存在着能量的流动和转化。没有能量的流动,就没有生命和生态系统。流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能量的流动和转化是服从于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因为热力学就是研究能量传递规律和能量形式转换规律的科学。任何物质或元素都处在循环的某个阶段,他们通过生态系统中生物有机体和无生命环境之间的循环活动过程就叫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能量在食物链中是向着一个方向逐级流动,不断消耗和散失,而物质则可被生物多次利用,在生态系统中不断地循环,或是从一个生态系统消失而又在另一个生态系统出现。这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特征。
太阳与地球的阴阳相交,形成了地表的生态系统。上述的阐明是否能消除你的质疑?
2011-10-06 11:37 6楼
与翟鉴先生商榷阴阳概念的中西医学明理沟通【三】
山西医科大学附属晋中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兼副教授(退休)郝守玉
你在回复中说:太阳是“天”吗?再者,太阳与地球也不是阴阳关系呀?当然,也许您的理由没有表达出来,您如果用太阳地球阐明阴阳相交,我的质疑自破。
我认为就以太阳系这个系统来说,太阳与地球等行星组成一个系统,太阳的能量为大,引力为大,自然是太阳为阳,地球等行星为阴了。如果说天指太阳,那么就是天为阳、地为阴。天与地在系统中是对立统一的相对概念,太阳在天上,当然是太阳为天,地表为地了。难道我们还能说成是太阳为地,地表为天吗?太阳与地球、一阳与一阴的对立统一,从而形成地表生态系统的稳态有序。太阳与地球的阴阳相交,不是说太阳与地球要交汇、碰撞到一起。而是说地表生态系统的稳态有序,是由于太阳辐射到地表的能量(阳),与地表以水为核心的众多物质(阴),相互交会,对立统一,相辅相成,共同形成太阳能量推动下的,以水循环为核心的,地表众多物质的气态型与沉积型的能量与物质的地学循环、生态系统稳态有序。这就是太阳地球阴阳相交之理。
现代生态系统论认为水循环是指大自然的水通过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环节,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进行连续运动的过程。水循环是生态系统的重要过程,是所有物质进行循环的必要条件。其中包括沉积型循环与气态型循环,沉积型循环发生在岩石圈,元素以沉积物的形式通过岩石的风化作用和沉积物本身的分解作用,转变成生态系统可用的物质,沉积循环是缓慢的、非全球性的、不显著的循环。沉积循环以硫、磷、碘为代表,还包括硅以及碱金属元素。气态循环主要有碳循环、氧循环与氮循环。下面我们以碳循环为例说明生态系统在能量推动下的物质循环是以水在地表的流动循环为基础。
碳循环与氧循环密切相关,碳元素是构成生命的基础,碳循环是生态系统中十分重要的循环,其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随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流动。碳-氧循环的主要流程为:①大气圈→生物群落: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同化为有机物;消费者通过食物链获得植物生产的含碳有机物;植物与动物在获得含碳有机物的同时,有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回到大气中。动植物的遗体和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的碳,这些产物是下一环节的重点。②生物群落→岩石圈、大气圈:植物与动物的一部分遗体和排泄物被微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回到大气;另一部分遗体和排泄物在长时间的地质演化中形成石油、煤等化石燃料;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回到大气中开始新的循环;化石燃料将长期深埋地下,进行下一环节。③岩石圈→大气圈:一部分化石燃料被细菌(比如嗜甲烷菌)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回到大气;另一部分化石燃料被人类开采利用,经过一系列转化,最终形成二氧化碳。④大气与海洋的二氧化碳交换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会溶解在海水中形成碳酸氢根离子,这些离子经过生物作用将形成碳酸盐,碳酸盐也会分解形成二氧化碳。整个碳循环过程二氧化碳的固定速度与生成速度保持平衡,大致相等。
以上的叙述可以看出,碳物质的循环是以水的地表流动循环为基础的。碳物质的循环既有气态型循环阶段,又有沉积型循环阶段。后者是以水的地表流动循环为基础。碳循环从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碳开始,到大气与海洋的二氧化碳交换为止,都不能离开水。碳的循环是依靠能溶于水的二氧化碳与碳酸盐的形式进行的,所以碳的循环是以水的循环为基础。水的循环有气态型阶段与沉积型阶段,碳的循环也有这两个阶段。其它物质的循环也大致类似,矿物质虽然不经过气态型循环,但是也有溶解于水,随水一同进行沉积型循环。然而,这些随水的物质循环都离不开地表,故而称为地学循环。
总而言之地球的水循环系统孕育了生命和万物,太阳的能量循环系统孕育了地球。地球上的水处在运动之中,海洋、湖泊、地下水和生命体内容纳的水是水的储存库,水以降水、蒸发和河川径流的形式流动在这些储存库间,这种连续不断地变换地理位置和物理形态的运动过程,称水分循环,又称水循环或水文循环。水的三态转化特性是产生水分循环的内因,太阳辐射作用则是水分循环的动力。
生态系统的存在是靠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来维持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通过食物键和食物网的渠道实现的,二者相互伴随进行,又相辅相存,是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基础,一切生命都存在着能量的流动和转化。没有能量的流动,就没有生命和生态系统。流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能量的流动和转化是服从于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因为热力学就是研究能量传递规律和能量形式转换规律的科学。任何物质或元素都处在循环的某个阶段,他们通过生态系统中生物有机体和无生命环境之间的循环活动过程就叫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能量在食物链中是向着一个方向逐级流动,不断消耗和散失,而物质则可被生物多次利用,在生态系统中不断地循环,或是从一个生态系统消失而又在另一个生态系统出现。这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特征。
太阳与地球的阴阳相交,形成了地表的生态系统。上述的阐明是否能消除你的质疑?
2011-10-06 11:39 7楼
与翟鉴先生商榷阴阳概念的中西医学明理沟通【二】
山西医科大学附属晋中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兼副教授(退休)郝守玉
翟鉴先生在回复中说:【我也愿意和先生讨论,我们就先讨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这个话题首先要弄清天和地的概念,然后再确定天为阳还是地为阳。我的观点是:所谓天地阴阳对待实际是地自身的阴阳对待,它的范畴是从地面至臭氧层之内,即蒸汽为阳,云雨为阴,也可以说天为阴地为阳。
请把先生的天地阴阳论据拿到桌面,然后我们对质,谢谢!】
我们还是以系统论为导向,以系统科学、控制论为共同参照系进行中西文化的沟通,以系统论的观点,万物都是系统,系统有无限多的层次,系统的层次区分是相对的、动态的、灵活的。系统的正负反馈就是阴阳两个方面,系统的秩序稳态是依赖于正负反馈、阴阳两个方面的盛衰消长、动态平衡,而运动变化。系统的秩序稳态就是天地宇宙之道(规律),所以“阴阳者,天地之道也。”这与现代系统论的观点是一致的。阴阳是系统内,正负反馈维持动态平衡的两个要素。阴阳的概念与正负反馈的概念一样,虽然有主次,然而也是相对的,是动态变化的,是相互转换的,不能绝对区分。就以太阳系这个系统来说,太阳与地球等行星组成一个系统,太阳的能量为大,引力为大,自然是太阳为阳,地球等行星为阴了。如果说天指太阳,那么就是天为阳、地为阴。如果把地表生物圈层看做一个系统,也就是现代科学的生态系统。这就如同你所说的:“地自身的阴阳对待,它的范畴是从地面至臭氧层之内,”的系统了。如果你把天说成是天空中的云雨,地是地面上升的蒸汽,那么就也可以说是天为阴,地为阳了。
2011-10-06 11:43 8楼
与翟鉴先生商榷阴阳概念的中西医学明理沟通【三】
山西医科大学附属晋中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兼副教授(退休)郝守玉
你在回复中说:太阳是“天”吗?再者,太阳与地球也不是阴阳关系呀?当然,也许您的理由没有表达出来,您如果用太阳地球阐明阴阳相交,我的质疑自破。
我认为就以太阳系这个系统来说,太阳与地球等行星组成一个系统,太阳的能量为大,引力为大,自然是太阳为阳,地球等行星为阴了。如果说天指太阳,那么就是天为阳、地为阴。天与地在系统中是对立统一的相对概念,太阳在天上,当然是太阳为天,地表为地了。难道我们还能说成是太阳为地,地表为天吗?太阳与地球、一阳与一阴的对立统一,从而形成地表生态系统的稳态有序。太阳与地球的阴阳相交,不是说太阳与地球要交汇、碰撞到一起。而是说地表生态系统的稳态有序,是由于太阳辐射到地表的能量(阳),与地表以水为核心的众多物质(阴),相互交会,对立统一,相辅相成,共同形成太阳能量推动下的,以水循环为核心的,地表众多物质的气态型与沉积型的能量与物质的地学循环、生态系统稳态有序。这就是太阳地球阴阳相交之理。
现代生态系统论认为水循环是指大自然的水通过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环节,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进行连续运动的过程。水循环是生态系统的重要过程,是所有物质进行循环的必要条件。其中包括沉积型循环与气态型循环,沉积型循环发生在岩石圈,元素以沉积物的形式通过岩石的风化作用和沉积物本身的分解作用,转变成生态系统可用的物质,沉积循环是缓慢的、非全球性的、不显著的循环。沉积循环以硫、磷、碘为代表,还包括硅以及碱金属元素。气态循环主要有碳循环、氧循环与氮循环。下面我们以碳循环为例说明生态系统在能量推动下的物质循环是以水在地表的流动循环为基础。
碳循环与氧循环密切相关,碳元素是构成生命的基础,碳循环是生态系统中十分重要的循环,其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随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流动。碳-氧循环的主要流程为:①大气圈→生物群落: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同化为有机物;消费者通过食物链获得植物生产的含碳有机物;植物与动物在获得含碳有机物的同时,有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回到大气中。动植物的遗体和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的碳,这些产物是下一环节的重点。②生物群落→岩石圈、大气圈:植物与动物的一部分遗体和排泄物被微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回到大气;另一部分遗体和排泄物在长时间的地质演化中形成石油、煤等化石燃料;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回到大气中开始新的循环;化石燃料将长期深埋地下,进行下一环节。③岩石圈→大气圈:一部分化石燃料被细菌(比如嗜甲烷菌)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回到大气;另一部分化石燃料被人类开采利用,经过一系列转化,最终形成二氧化碳。④大气与海洋的二氧化碳交换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会溶解在海水中形成碳酸氢根离子,这些离子经过生物作用将形成碳酸盐,碳酸盐也会分解形成二氧化碳。整个碳循环过程二氧化碳的固定速度与生成速度保持平衡,大致相等。
以上的叙述可以看出,碳物质的循环是以水的地表流动循环为基础的。碳物质的循环既有气态型循环阶段,又有沉积型循环阶段。后者是以水的地表流动循环为基础。碳循环从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碳开始,到大气与海洋的二氧化碳交换为止,都不能离开水。碳的循环是依靠能溶于水的二氧化碳与碳酸盐的形式进行的,所以碳的循环是以水的循环为基础。水的循环有气态型阶段与沉积型阶段,碳的循环也有这两个阶段。其它物质的循环也大致类似,矿物质虽然不经过气态型循环,但是也有溶解于水,随水一同进行沉积型循环。然而,这些随水的物质循环都离不开地表,故而称为地学循环。
总而言之地球的水循环系统孕育了生命和万物,太阳的能量循环系统孕育了地球。地球上的水处在运动之中,海洋、湖泊、地下水和生命体内容纳的水是水的储存库,水以降水、蒸发和河川径流的形式流动在这些储存库间,这种连续不断地变换地理位置和物理形态的运动过程,称水分循环,又称水循环或水文循环。水的三态转化特性是产生水分循环的内因,太阳辐射作用则是水分循环的动力。
生态系统的存在是靠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来维持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通过食物键和食物网的渠道实现的,二者相互伴随进行,又相辅相存,是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基础,一切生命都存在着能量的流动和转化。没有能量的流动,就没有生命和生态系统。流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能量的流动和转化是服从于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因为热力学就是研究能量传递规律和能量形式转换规律的科学。任何物质或元素都处在循环的某个阶段,他们通过生态系统中生物有机体和无生命环境之间的循环活动过程就叫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能量在食物链中是向着一个方向逐级流动,不断消耗和散失,而物质则可被生物多次利用,在生态系统中不断地循环,或是从一个生态系统消失而又在另一个生态系统出现。这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特征。
太阳与地球的阴阳相交,形成了地表的生态系统。上述的阐明是否能消除你的质疑?
2011-10-06 11:46 9楼
与翟鉴先生商榷阴阳概念的中西医学明理沟通【一】
山西医科大学附属晋中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兼副教授(退休)郝守玉
翟鉴先生在回复中说:“拜读了郝守玉郝志玲先生的《中西医学明理沟通的基础是理气阴阳论与生态系统论【一】》,怎么说呢?根据这个标题就可以肯定是谬论!需要澄清的是:中西医沟通没有错,错在:传统的阴阳学说是谬论。谬在:“阴阳者天地之道也……”。当然,如果先生能说通阴阳之“道”,那么,我所说的也就自灭了。先生请吧!”
你说谬在:“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我认为《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所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这些论断是正确的,只是在概念上、语言上需要与现代语言、概念沟通而已。
我们以系统论为导向,以系统科学、控制论为共同参照系进行沟通,你就会发现《内经》的这些话与生态系统论的论述是多么类似。
1948年,美国数学家、生理学家、控制论创始人维纳的《控制论:或关于在动物或机器中控制或通讯的科学》一书的问世,为科学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即现代控制论。它的核心思想是关于“反馈”的原理,即一个系统将输出值与目标值进行比较,然后据此来调整系统的行为,改变输出,以减小差值。生物和人类的一切有目的的活动过程,实际上都是反馈过程。
正负反馈过程是系统稳态变化发展的基础。贝塔朗菲把一般系统概念定义为:系统——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组成的具有整体功能和综合行为的统一集合体。大到整个宇宙,小到分子、原子,都是一个系统。贝塔朗菲认为,系统无处不在。整个自然界就犹如一个巨大的建筑物,其中各层系统逐级地联合起来,成为越来越高级和越来越大的系统。这种有机哲学论的宇宙观点是一般系统论的基本思想的直接来源。既然宇宙万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那么他们彼此之间就总是互相影响着,并且不停的以某种法则运动着,宇宙中没有一物是可以完全孤立的,或永远静止的。这种互相联系,运动着的事物,同现代科学的物质概念是有所区别的。为了明确这种互相联系,运动着的事物,现代科学家为其另取一名,谓之“系统”。
万物都是系统,系统的正负反馈就是阴阳两个方面,系统的秩序稳态是依赖于正负反馈、阴阳两个方面的盛衰消长、动态平衡,而运动变化,系统的秩序稳态就是天地宇宙之道(规律),所以“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这与现代系统论的观点是一致的,
现代生态系统论科学认为天地之间生物圈层存在生态系统中的物质与能量(阴与阳、水与火)对立统一、盛衰消长的变化状态。生态系统的能量全部来自太阳、系统的运动变化状态就是能量的转移与物质的循环变化,物质循环以水的循环最为突出。能认识到太阳的阳气具有热的性能,热气积聚产生火,火是阳气构成的,所以向上升;水是阴气构成的,所以向下流;水火阴阳的对立统一是生态系统盛衰消长运动变化的纲纪,所以说“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这是天地之间生态系统阴阳正负反馈稳态变化的概括描述。
2011-10-08 19:36 10楼
什么是地球之阴,此阴怎么交到太阳上去,期待先生回答!
2011-10-08 21:42 11楼
不知道你自己是否明白,还叫别人如何明白?
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什么目的?能不能用于中医指导临床?
中医是实践的科学,如果不能指导临床,请闭嘴。
⬅ 23岁少女命丧信阳市人民医院 死前曾下跪求医 老茶馆 秦伯未中药病因分类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