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奇穴穴位分布特点

2011-09-28 09:31 楼主
[导语]董氏奇穴多近骨缘分布,故进针时均紧贴骨缘。如“一一部位”及“二二部位”的穴位均贴骨,或进针抵骨。“三三部位”的心门穴、肝门穴、肠门穴,“五五部位”的海豹穴、木妇穴

董氏奇穴及针刺方法是盛行于台湾和海外的一种特殊的针刺疗法,该奇穴的分布及应用,既源于传统的经络系统和针灸方法,又有所创新而独具特色,是目前行之有效的众多针灸新法中的一个新的体系,其穴位分布特点包括以下几点。

董氏奇穴共有740个穴位,临床常用者约200余穴,这些穴位广泛分布于人体头面、耳、手、臂、腿、足等部位,大体可分为12组:即手指部称“一一部位”,手掌部称“二二部位”,前臂部称“三三部位”,后臂部称“四四部位”,足底部称“五五部位”,足背部称“六六部位”,小腿部称“七七部位”,大腿部称“八八部位”,耳朵部称“九九部位”,头面部称“十十部位”,另有“后背部位”及“前胸部位”,共12个部位。(见1995年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杨维杰著《董氏奇穴针灸学》)。
其分布特点如下。

1.骨缘分布

董氏奇穴多近骨缘分布,故进针时均紧贴骨缘。如“一一部位”及“二二部位”的穴位均贴骨,或进针抵骨。“三三部位”的心门穴、肝门穴、肠门穴,“五五部位”的海豹穴、木妇穴,“六六部位”的火主穴、门金穴,“七七部位”的四花上穴、足三重穴等,均贴骨缘。灵骨穴也是紧贴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结合处等等。现代研究表明,针刺效应与骨膜传导有关,董氏奇穴多近骨缘分布,故其治疗效应显著。

2.穴位组合

董氏奇穴组合穴位较多,即多个穴位为一组,多穴一名,针刺效应相同。如腑巢穴即包括23穴;后背的五岭穴包括大椎骨下连续10节10个穴位、旁开3寸连续8个穴位、再旁开3寸连续7个穴位,总共44个穴位;“七七部位”的下三皇穴包括天皇、地皇和人皇;“八八部位”的上三黄穴包括其黄、明黄和天黄等穴;其他如足三重穴、指三重穴、指肾穴、五虎穴、外三关、四马穴等,均为组合穴位。董氏奇穴的穴位组合特点与其刺法之“倒马针法”常两针、三针并刺有关。

3.背部七线

董氏奇穴有相当数量的穴位集中在背部,且位于7条垂直的直线上。这7条直线是:中线与督脉重叠,左右各旁开1.5寸、3寸、6寸各有一条线。中线上有21穴;1.5寸线上有9穴,左右共18穴;3寸线上有15穴,左右共30穴;6寸线上有7穴,左右共14穴。此7条线上总共有83穴。

4.与正经穴位同穴异名

董氏奇穴有不少穴位与正经是重叠或极为接近的,可以认为属于同穴异名现象。如背部穴位与督脉穴位和膀胱经穴位;“六六部位”的水曲穴即地五会,水相穴即太溪;“四四部位”的人宗穴即手五里等。

此外,也有部分穴位邻近正经穴位,如门金穴即陷谷穴后五分紧贴两趾骨间,火主穴即太冲穴向后五分,灵骨穴即合谷穴后1寸,紧贴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结合处等。需要说明的是,董氏奇穴与正经穴位重叠的某些穴位,其功效主治却与一般著作中所论正经穴位不尽相同。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针刺阳池穴可保身体康健 老茶馆 董氏奇穴刺法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