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脈辯證 -- 黑乎乎博客

2011-09-28 17:43 楼主
脈法



十二經脈,獨取寸口,榮行脈中,衛在脈外,脈分陰陽,一脈兩動,先至者氣,後過者血。

一脈兩動,是說氣血,先至者氣,後過者血。這裏每一次脈的搏動,都包含氣血,診脈時感應到的脈象中,也分兩動。

脈之五藏分部:

腎沈心洪,肺浮肝弦,四季皆緩,以應四時。

東方肝脈,其形弦長,弦而濡弱,肝之正脈。

南方心脈,其形洪大,頭大本小,心之正脈。

西方肺脈,其狀毛浮,氣至而浮,肺體之位。

北方腎脈,其象應冬,收藏之象,沈到地下。

中央脾脈,陰陽俱緩,緩脈之形,四脈同見。



一脈兩動,要在診脈時詳細體查,在每一次搏時,我們摸出來的脈,都有兩動,多體會。

關於五藏分部,這是常脈,也就是平脈,平脈不是說一次只能見到一種脈,我們平時說的平脈,也就是這裏說的緩脈,它是個複合脈,包括了前面的浮沈弦洪四脈,四脈同見的,就是緩脈,這標誌著人的五藏氣血運行正常。

在這裏有幾個概念我們要把它和以往的書上說的分開看,這是民間的一種脈法,來自口傳心授,我不想私密為己有,發出來給大家看。

先說弦脈,弦是一種脈形,是脈的搏動沒來時就能摸到的,而不是指脈來時的狀態,如果按住尺脈後面,在寸關部,脈雖然不搏動,脈若弦,依然是弦的,所以和脈的搏動無關,它是肝脈。

浮脈,是指脈來時的狀態,不是脈位元,不是脈形,而是指脈勢,氣至而脈浮,為肺之脈。脈來一動時,它能在天部見到,就是浮脈,這裏先說平脈,不要和病脈的浮混淆了。

沈脈,和浮相對,能在地部見到,就叫沈。

洪脈,是說脈勢頭大本小,脈形也大而長,其來時,氣血均至,其去時,是逐漸去的,過渡平緩,這是心脈。

緩脈,包含有上面四脈,四脈同見,至數調勻,弦中帶濡,能浮能沈,頭體尾三部俱全,就叫緩,說明脾胃氣旺,這是標準的平脈。

天有冬夏,脈分陰陽

來者為陽,去者為陰

所來者氣,所過者血

浮則為氣,沈則為血

寸者為陽,尺者為陰

右脈主陽,左脈主陰

寸浮主表,尺浮主裏

大、浮、數、動、滑,此名陽也

脈沉、澀、弱、弦、微,此名陰也

陰病見陽脈者生,陽病見陰脈者死

色在脈先,其病當急

脈先於色,病來久長

色脈不失,雖病可治

色脈相克,危亡立見

五邪中人,各有法度

風則浮虛,寒則緊急

濕令脈濡,燥令脈大

暑之中人,脈大而數

三陽脈至,其形當浮

二陽脈至,實大而長

一陽之脈,其形為弦

三陰脈來,三部俱緩

二陰之脈,微細欲絕

一陰之脈,脈微而厥

診脈法

診脈方法:氣定神閑,若有所思,若無所思,若脈之無脈,法當取自然,心身閑定,手不可僵,病家微彎肘,掌心向對側耳旁為宜。右手診右,左手診左,兩手有別,互換再診。醫者手指尖須平齊,視人高矮與臂長短布指,中指定關,關前為寸,關後為尺,寸前也當查,尺後仍須看。先視手掌,可知人命,病之新久,運之順逆。再看尺後,可查肉之堅脆,身之正色,毛孔開合,膚溫寒涼。然後言診。

診脈當取太過不及,先明平脈,再言病脈,所謂平,就是平常,正常,經常的意思,無病的脈。在前面說過,脈能見到五藏中的浮沈弦洪四脈,合起來才是平脈的緩脈。

病脈=所把得的脈-這人的平脈。

病脈的脈象:

浮脈--浮取即得,重按沒有輕取明顯,有別于平脈的浮,氣至而脈浮,方可言浮,血至而浮,其脈為大。在寸主表,在尺主裏,三部俱見,從虛實看。

沈脈--和浮相反。

脈取三菽之重者,肺氣也;如六菽之重者,心氣也;如九菽之重者,脾氣也;如十二菽之重者,肝氣也;按之至骨者,腎氣也。

大脈--脈道大,浮沈左右取均見,為大脈。脈大為勞,為虛,為氣少血多。

細脈--和大相反,浮中沈底伏僅一處可見,細為血少。

長脈--脈之一動,長過寸關尺三部。長者氣實。

短脈--和長相反,脈之一動,寸不及尺,尺不及關,三焦不歸其部。

數脈--脈行急數,兩次脈間隔時間短,氣至者為熱,血至者為虛。

遲脈--和數相反,脈行遲滯,兩次脈間隔時間長,氣先至為寒,血先至為瘀。

動脈--脈來或大或小,或左或右,無頭無尾,此名為動。大小不等者,心動神搖。左右動者,肝氣虛。陽動則汗出,陰動則發熱。形冷、惡寒者,此三焦傷也。

滑脈--翕奄沉,名曰滑,脈來有頭無尾,氣血同至,陰陽相摶。胃氣實之脈。

澀脈--艱澀難行,如水下流沙。氣不至獨見血。為氣血傷。

緊脈--無頭無尾,陰入陽中,數急而過,此脈主寒。

微脈--弦之不弦,獨見脈形。

芤脈--脈浮大中空,名芤。芤為營氣傷。

革脈--脈弦大中空,名革。寒虛相摶,陰陽斷絕。

濡脈--脈軟,和絃相反,專指脈形,不從脈勢看。肝氣被傷,濕氣流行。

結脈--脈來緩,時一止複來者,名曰結。

促脈--脈來數,時一止複來者,名曰促。陽盛則促,陰盛則結,此皆病脈。

一二三陽脈,三陽取太陽,二陽為陽明,一陽為少陽,三陰為太陰,二陰為少陰,一陰為厥陰。

原來背過的脈學,純源於民間,但年代久遠,遺忘得差不多了,原來也是手抄本上的內容,書已經遺失,能想起多少打多少出來,遺漏也就在所難免。希望大家指正。如果有看過類似內容的人來看到此帖,希望能共同來整理。

右脈主陽,左脈主陰--這裏不對應五藏六腑。大凡看法,左為血,右為氣。左右不一的脈,從這個看。

菽的大小輕重,不要去管原來一菽有多重,診脈時,從輕觸皮膚算起,就是三菽,到按之至骨,為九菽,中間的自己化分的。大脈的一個脈形,可以從三菽看起,一直到九菽之重,但細脈就沒有這麼多了,細脈只看脈位的深淺。

脈診做為中醫的一種必須的診法,我們要把它學好,不要認為是四診之末而不重視,能熟練的多掌握一種診法,對於一個醫生來說也是好事。也不要因為難就知難而退。但脈診不是為了診斷出一個西醫的病,或者是一種顯耀自己水準的手段。我們現在說的脈法,最終目的是為了據脈用藥。西醫的“病”,不對應中醫的病,更不對應中醫的證,這點必須要清楚。當然一些現代脈法中可以診出相應的“病”,也是可以參考的。

個人看法,現在流行的脈學分為三個流派,其中也有交叉點。一是以《黃帝內經》和《傷寒雜病論》為代表的古脈法,也就是現在這個帖子中的內容,它最大的好處就是能診出病機,能據脈用藥;再就是以《脈經和《瀕湖脈學》為代表的脈學,我叫它為後世脈法,這也是現在中醫必學的脈法。這是一種有點含混不清的脈學,但大體能分出陰陽表裏寒熱虛實,但也問題不少,因為一些內容被弄混淆了,所以有時候要舍脈從證。這個最大的好處是容易掌握。還有是現代脈法,這是以全息理論為指導的下的脈學,這種脈法的好處在於可以診出西醫的病,有些高手甚至可以知道病人身體上的一個傷疤,但對於中醫來說,只能做為一種參考,現在就是明顯知道病人有個什麼病(西醫的病),對中醫來說,也可能用藥的半點價值也沒有。這幾種脈法中,可以相互補充,但要全部學進去是非常困難的。

脈象所反應的是一個人的整體身體狀態,所以在平時要多積累經驗,事先從整體上瞭解你面對的這個人會是什麼樣的脈,這點最為重要,我們說人受各種因素影響後,身體發生的各種變化,對脈也產生影響,相應脈象就會隨著改變,這其中有常有病,要把常態從整體中分離出來,得出的結論才是我們要的,也就是說你診到的脈減去常脈,剩下的才是病脈。所以更要瞭解常態下的平脈是什麼樣的。平脈包括有各種體質的脈,人有形苦志苦的,有形樂志樂,有形樂志苦的,還有形苦專樂的,脈象上都不一樣。有男的女的,有老的少的,更有高矮胖瘦,等等不一。天氣的影響,有四季不同的脈。生理狀態的影響,特別是婦女,經前中後,各有所表,胎孕產後,其脈各異,小兒老人,至數相別,喜怒悲驚,脈隨其變,餓則脈虛,飯則脈滑,渴則脈澀,動則脈躁。所有這些平脈,都要從各個單一的人來看,但無論是哪種不同的平脈,總是對應個體身體的變化,當然叫做平脈,無論是什麼樣的,都只是微弱的改變,整體上要符合前面說的平脈中的緩脈各要素(之所以強調是前面說的緩脈,是要和現在教科書中的相區別)。

脈象歸納:

認識脈,先要認識脈的各個組成方面。

1.脈位:脈所處的位置,現在說寸口脈法,所以只說寸口,位置就不用具體說了,和普通的診法是一樣的。先說的是脈沒來時在寸口的不同位置,脈沒來時,也有位置的區別,所以沒來的脈仍有浮沈,大凡看法,榮在脈中,衛在脈外,故脈外候衛氣,脈中候榮氣。而且脈所在的部位分偏內偏外。平脈多數關脈最浮,尺脈最沈。這個脈位看身體的久遠變化。新感從脈位和脈狀的變化看,外感病中多寸脈浮而尺脈沈,就是合看的,不單指脈位。再說脈來時的脈位,脈來時,一脈之中,可以分上中下三層,加上脈外的位置,就分成了浮、中、沈、底、伏五層,五層中意思不同,浮主衛氣,中主表,沈主腑,底主藏,伏主骨。籠統看,脈沈者,榮氣微,脈浮者,衛氣衰。

2.脈形:是說脈的形態,主要看是大是細,脈來和沒來時的區別,脈的軟硬與及脈管的形狀。脈在皮膚下的狀態,裏外的鬆緊,氣血的多少,脈體的上下左右活動範圍。寸脈主上焦,關脈主中焦,尺脈主下焦。脈形主肝,弦為實,濡為虛。查脈形時,用手指前後左右撥動它,可以從各信方向探知。

3.脈動:脈來一動時,氣血的多少,每一動中都能體現出來,不瞭解這點就不能掌握現在說的脈法。一般氣在血先,先至者氣,後過者血,氣之至,上下左右鼓指。血所過,是從尺到寸的方向。氣血往往同行,但須分別清楚。脈之長短也在此分別,一動滿三部,是為正常,超過三部為長,不足三部為短。寸脈下不至關,為陽絕,尺脈上不至關,為陰絕,均不不治。在不明氣血的情況下,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來查看氣血,查氣法,按住寸前,重按至無脈,查寸脈,按住寸脈查關脈,按住關脈查尺脈,因為重按的情況下,脈沒有血流的速度,而只有壓力搏動,這時得到的是脈氣的狀態。查血法,按壓尺後至脈氣受阻,只讓血流通過指下,這時在寸關尺三部所得的脈象,就是以血為主的脈。當然,這其中氣血是不可分的,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以行血,血以載氣,但其中分別也是要清楚的,不然從脈中就難分氣血。氣血相摶的脈也有很多,動脈即為氣血相摶不分的,滑脈中有氣血相摶的,也有分離的,分離的比如有孕之脈,陰博陽別為之有孕。

4.脈律:脈律主要是是指至數,這個基本不需要說明,但需要說明的是遲數脈,不單指脈律的快慢,遲數也包括有血流的速度,脈搏一致的情況下,血流的速度也分遲數。脈律還包括脈搏節律的的穩定程度,不穩定的如促結脈。亦有不穩定之中兼有穩定的,如代脈。

5.脈勢:每一次脈的搏動,都有從無到有,再從有到無的過程,大體分為頭體尾三部,這裏要完全拋開脈形來說。脈頭多數先見氣至,隨後是血至,脈體是氣血共同形成的,脈尾為氣血餘勢。大凡看法,脈頭候肺心之氣,脈體候脾胃之氣,脈尾候緊氣。肝氣不在此列,從脈形中看。來者為陽,去者為陰,脈頭為陽,脈體為陰。

6.三部九候:三部九候現在多不用,而專取寸口,但遇到疑難病時,三部九候診法可以提供更多的資訊,所以也要瞭解,特別是遇到無脈的、危重的病人,三部九候就會發揮它的作用了。一般看法,人迎比寸口脈常大三倍,以候陽氣。少陰脈以候緊氣,脈在太溪,,陽明脈以候胃氣,脈在趺陽。

絕脈

診脈,當先辯生死,有可治不可治,人病脈不病,雖病易治,脈病人不病,短命而死。陰病見陽脈者生,陽病見陰脈者死。脈藹藹硬如車蓋者,此為陽結,脈累累如串珠者,此為陰結,脈瞥瞥如羹上肥者,此為陽氣微,脈縈縈如蛛絲者,陰氣衰也。

五藏脈,真脈一見,離死不遠。

肺死藏,浮之虛,按之弱如蔥葉,下無根者,死。

肝死藏,浮之弱,按之如索不來,或曲如蛇行者,死。

心死藏,浮之實如麻豆,按之益躁疾者,死。

脾死藏,浮之大堅,按之如覆杯,潔潔狀如搖者,死

腎死藏,浮之堅,按之亂如轉丸,益下入尺中者,死。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5-09-29 16:16 2楼
繁体字考年轻人!!
⬅ 腰腿痛诊治琐谈(下) 老茶馆 号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