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辩证针灸—暴盲

2011-09-29 09:47 楼主
[导语]暴盲是眼科的常见急症之一,是由视农、目系脉络阻滞,气机郁闭,导致神光离散,而出现视力急剧下降而失明的内障眼病。可单眼发病,亦可双眼罹病,临床多见于单眼。

由癔病、脑炎、鼻窦炎、糖尿病、各种中毒及其他传染病,或维生素缺乏等原因引起的暴盲,可参照本节治疗。

【病因病机】

本病多由暴怒惊恐,气滞血瘀;或热邪上空,肝阳风动;或气血两虚引起。

1.气滞血瘀 常由情志抑郁,怒气伤肝,气滞血瘀;或忧思太过,惊恐失神,气机逆乱,致目系脉络阻塞。

2.气血两虚 气血瘀阻日久,视衣、目系脉络闭塞,致气血俱虚,目窍失荣。

3.肝阳化风 平素肝阳偏亢,每因酗酒、怒气、过劳而易动肝风。小儿为纯阳之体,感受外邪,邪从阳化,火炎生风,上乘于目,终至神光离散。

【辩证治疗】

1.气滞血瘀

症状和体征 患者情志不舒,或暴怒、惊恐之后突然发病,视力骤然丧失,兼见清志郁结、头晕头痛、耳鸣、胸胁胀满,舌紫黯,答薄,脉细。眼底检查可见动脉阻塞性改变,视神经现头色淡,视网膜动脉变细等。

征候分析 怒则气上,惊则气乱,血随气逆,目中脉络阻塞,气血骤断,故暴盲。头部血流不畅,故头晕头痛、耳鸣。舌脉皆为气滞血瘀之象。

治法 通络行气,活血明目。以足厥阴肝经、眼部穴位为主。

处方 睛明 瞳子(骨谬)肝俞 膈俞 内关 太冲

随证配穴 兼有头痛、目胀者,加神庭、关冲。院闷、胁痛重者,加上院、期门。

刺灸方法 针用泻法。隋明用压火式进针法,关冲用三校外点刺出血。

方义 睛明、瞳子(骨谬)为治眼病的要穴,有疏肝行气明目的作用。肝俞、膈俞活血化瘀,配内关理气开郁散结。太冲为肝经原穴,降逆活血明目。

2.气血两虚

症状和体征 瘀阻日久,视力未复,伴头晕乏力、面色谈白,或有自汗,舌淡,苔薄,脉细弱。眼底检查可见视神经乳头色苍白,视网膜水肿已消。

证候分析 上述证候,系由目系脉络日久不通,目窍失养,气血俱应所致。

治法 补气养血明目。以足阳明胃经、眼部穴位为主。

处方 睛明 瞳子(骨谬)肝俞 睥俞 三明交 足三里

随证配穴伴有心悸者,加内关。失眠者,加神门。

刺灸方法 针用补法。肝俞、脾俞、三明交、足三里,针后施灸或温针灸。

方义 睛明、瞳子(骨谬)为治眼病的要穴,有调节眼部气血之作用。肝俞养肝明目。脾俞、三阴交、足三里健运脾胃,补养气血,以资生化之源。

3.肝阳化风

症状和体征 突然失明,自然缓解,视力恢复,可能反复发生,最终失明不能恢复,伴手足麻木、头晕耳鸣、面时潮红、烦躁易怒,舌红,苔薄,脉弦。

征候分析 阴虚肝阳暴亢,骤变生风,气血迹乱,并走于上,脉道闭阻,故暴盲。风熄阳潜,脉道管通,故能缓解。风阳上扰,故头晕耳鸣;扰动心神,则易烦躁。精血不足,脉络空白,故有肢麻等症。舌脉亦为阴盛阳力之象。

治法 乎肝潜阳,炼风明目。以足厥阴肝经、眼部穴位为主。

处方 睛明 瞳子(骨谬) 百会 风池 光明 太冲

随证配穴 头晕、耳鸣甚者,加侠溪、听会。

刺灸方法 针用泻法。

方义 睛明、瞳子(骨谬)为治眼病的要穴,有疏导局部气血作用。泻百会。风池抑阳熄风而明目。太冲、光明分属于肝胆两经,平肝利胆,潜阳降逆。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禹州漏芦 老茶馆 厓花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