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方证解释不通的患者

2009-12-15 22:57 楼主
曾治1例以胃脘痛半年为主诉的患者。患者从半年前开始胃脘隐痛,辗转多位名医,所用处方都是滋阴派方剂(一贯煎、芍药甘草、益胃汤、麦门冬汤之类},患者服药后效果欠佳。刻诊:嘈杂似饥,胃痛隐隐,饥不欲食,消瘦,舌红少律,脉细数。诊断为:胃脘痛(胃阴不足型)。举笔欲开处方,但想想患者很明显就是胃阴不足型胃脘痛,为何药与证合,但所用之药却无效果?患者已经服了那么多药还是不够药量?想想自己也无他法,反正滋阴药无效,那就不要再用此类药,只好随便开个处方敷衍一下,提笔如下:黄芪20克,生白术15克,党参15克,生甘草10克,升麻8克,柴胡6克,陈皮10克,当归6克,枸杞15克,藿香10克,佩兰10克,薏米15克,扁豆10克。每日1剂,清水煎,温分2服。共2剂。

第三天,患者来我处复诊,说医生你开的药服进去后,胃口很舒服,“胃口开了”,也会想吃饭了,今天来多取几帖。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我本来开补中益气汤加减,目的就是敷衍敷衍,却不了无心插柳柳成荫。笔者心中高兴,那非言语可表达,碰到中医界的前辈,我就谈及此事,但他们给我的答案是“你辩证有误”。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09-12-15 22:59 2楼
网友辛许先的回复
同道你好:
你说的这种情况我碰到过多次,应该说你的辩证和用药是对的,所以有了明显的效果。问题出在现在的中医辩证都是在遵循中医大学教材的辩证准则,而与实质的中医辩证相去甚远,我现在很反感我们的大学教材,因为他把中医理论肢解的伶俐破碎、不知所云,所以会有你辩证不准的批评;其实你真的没有错误。你所说的病情应该属于中气下陷而致阴精不能上乘,本质不是阴虚而是气虚而陷,我已解决多例,这也反映了辩证准确的重要性,方向不明会劳而无功南辕北辙。
我的学习经验是先学习儒释道的学问,使自己变成秀才,然后直读经典找到中医理论的根,庶可以少走弯路成就名副其实的中医自我。希望对你有帮助。
2009-12-16 09:19 3楼
以下是中气下陷的一般症状,不知诊断时此病人是否有。其言头晕目眩.舌淡苔白,脉弱与舌红少律,脉细数似又不符有什么确实的依据说其中气下陷呢?

脾气亏虚,升举无力而反下陷所表现的证候.又称脾气下陷.多由脾气虚进一步发展,或久泄久痢,或劳累过度所致.临床表现,脘腹重坠作胀,食入益甚,或便意频数,肛门重坠;或久痢不止,甚或脱肛;或子宫下垂;或小便混浊如米泔.伴见少气乏力,声低懒言,头晕目眩.舌淡苔白,脉弱.中气下陷证,以脾气虚证和内脏下垂为辨证要点.脾气主升,若升举无力而下陷,导致内脏下垂.胃下垂,脘腹重坠作胀,食入气陷更甚,脘腹重坠加剧.中气下陷,肛门重坠,时有便意,或下利不止,肛门外脱.脾气升举无力,可见子宫下垂.脾主散精,脾虚气陷致精微不能输布而反下流膀胱,见小便混浊如米泔.治宜补气升提,方用补中益气汤.
2009-12-16 21:53 4楼
从临床表现来看诊断为胃阴虚是正确的,但为什么前医用药伐效呢?我认为是他们的用药有误。要知道脾胃相表里,治胃必须考虑脾,要脾胃同调。脾气升则健胃气降则和。今胃阴虚胃不得降,脾自然不得升,只治胃不治脾,脾胃的运动不圆疾病自然不会痊愈。今你用补中益气汤加味有效是脾胃同调的结果。但从你的用药来看还不尽人意。要知道此病的主要病机为胃阴虚所以用药要以滋胃阴降胃气为主,以健脾升脾气为辅。所以在你的处方中去掉佩兰、扁豆、玉米减黄芪用量,加生白芍、生山药、沙参效果会更好些。
2009-12-17 08:58 5楼
气化津,津化血,血化营,营化气。
2009-12-17 08:58 6楼
这是临床常见情况,确实有用补中益气而愈的.我临床见此类情况,一般从脾阴虚考虑,无口干症状,用参苓白术散,如有口干症状,去陈皮砂仁加芦根生谷芽,如确有中气下陷症状,当然可以用补中益气汤.典型的胃阴虚证在现在的中医临床中还是非常少见.
2009-12-17 12:14 7楼
回复 3# 妙法莲花


气虚也可见脉数,张锡纯的《衷中参西录》中有提到过。
2010-02-07 22:34 8楼
中医学徒论述精彩!
⬅ 谈谈怎样学习中医 老茶馆 一篇旧作--如何摸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