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曹东义先生商榷中西医学沟通之生成论与构成论【三】

2011-10-04 13:04 楼主
与曹东义先生商榷中西医学沟通之生成论与构成论【三】
山西医科大学附属晋中第一医院主任医师兼副教授(退休) 郝守玉
你在回复中说:【无极生太极,太极生阴阳。无极与“道生一”的“一”相似,而“道”只是“一切有”

的“理论母核”,是应该有、应该生,却还没有“有”、没有“生”之前的一种状态。】
我认为既然道是一切有的理论母核,道就不是一种状态。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是对世界诸多事物运

动变化规律的抽象概括。是所有万物发展变化客观规律的概括。《系辞下·第二章》谓:“古者包羲氏之王天

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

之德,以类万物之情。”《系辞上·第四章》谓:“易以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现于天文,俯于察

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说的是中国文化道理论的形成是以天地运动变化的客观实在为基础,所以能够认

识宇宙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先人仰观天文之气运,俯察地理之形变;所以能够明了物质运动过程中静态与动

态的关系。道是我国古人通过肉眼所能观察到的万事万物,而观察出来的客观规律。不是状态。关于这一方面

的论述,署名为hanshizhongyi 先生发表在中国中医论坛上<道>一文中的一段语录说的确切,供众位参考。
【道是物质运动共性的总括。《庄子·齐物论》谓:“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物不可…

…。因是已,已而不知其然,谓之道。”事物中本来就是这样,事物中本来就有被认可的。没有事物不是这样

,没有事物不被认可。顺应事物变化的自然规律,事物的变化已经是这样可又不知道它是怎么一回事,就叫做

道。它表明了道旨在表述物质固有的运动规律。《老子·三十四章》谓:“大道汜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

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就,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为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道是万物运动所遵

循的法则,但它且不是万物运动的主宰。《文子·微明》谓:“道者,寂莫以虚无,非有为于物也,不以有为

于己也。是故举事顺道,非道之所为,道之所施也。”道作为一种物质运动的法则,其本身无意识,事物循道

而动,不在于道而在于物质自身所固有。《庄子·则阳》谓:“是故天地者,形之大者也;阴阳者,气之大者

也。道为之公。”《太平经》谓:“夫道者,乃无极之经也。”《庄子·天道》谓:“夹道,于大不终。于小

不遗,故万物备。”道是万物运动共性规律的总合。它大至天地,小至精微,万物运动莫不以它为法则。《鬼

谷子·卷上·谋篇》谓:“百事一道,而百度一木也。”多种事物运动有相同的规律,各种法度也有着相同的

道术。《鹖冠子·能天》谓:“道者开物者也,非弃物者也……。道者通万物也。”来知德谓:“道隐于无,

不能自显。”道作为一种自然规律,它是开启人们认识万物运动大门的一种东西,它决定了万物相通,但它本

身不是物,所以只有通过物质运动过程中来体现。《老子·三十七章》谓:“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因为道不

是物质,无意识,所以它本身不想做什么。又由于它是万物运动的共性规律,所以它又体现于“无不为”。故

《庄子·知北游》中谓:“道无所不在。”】
从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道不是物质,而是通过物质运动过程体现出来的共性规律。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与曹东义先生商榷中西医学沟通之生成论与构成论【二】 老茶馆 民间中医高人请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