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敦煌古《灸法图》之特色

2011-10-06 09:59 楼主
[导语]《灸法图》出土于1900年中国甘肃省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对推动当前针灸学的发展无疑具有巨大意义。本文主要临床中应用《灸法图》载穴的特点及心得体会,以供同道参考。
《灸法图》出土于1900年中国甘肃省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对推动当前针灸学的发展无疑具有巨大意义。本文主要临床中应用《灸法图》载穴的特点及心得体会,以供同道参考。

1选穴独特

1.1取穴少而精。《灸法图》各图中的穴点少则5、6穴,多则10余穴,本文总共整理辨识近80个穴位。根据残图推算,如果全图完整估计全部有一百多个穴位。从针灸腧穴发展史上看,曰人原昌克《经穴汇解》一书搜集先秦至明清腧穴1千余。加之近代发展的耳针穴点、面针穴点、舌针穴点、唇针穴点、口针穴点、鼻针穴点、头针穴点、眼针穴点、手针穴点、足针穴点、脊背针穴点、腕踝针穴点、平衡针穴点及其它新增经外奇穴等,穴位总数达1600个以上,使人体穴点密密麻麻,令人眼花缭乱。从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看,从简单到复杂,从复杂到简单是一必然规律。探索真正有临床价值的腧穴,去繁存简,去伪存真也是当前针灸学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以长期实践经验中选取的《灸法图》载穴为这一课题指出了一条途径。时至今日《灸法图》载穴仍然是临床中最广泛最常用的有效腧穴,经现代验证有强壮作用的足三里、关元、肾俞、大椎、盲俞、神阙穴均在其中。

1.2传世不见的独特穴名及取穴法,此残卷中有很多不见于历代现存针灸中的穴名如:板眉、脚五舟、小腹俞、天门、聂俞、阴会、慈宫等穴名。后代不复用的穴名如:手阳明、足阳明、足太阳、足厥、颊车髓孔、手髓孔、脚髓孔、髓孔;按人体部位命名的穴名如:玄角、发际、口吻、两耳尖上阴会穴、鼻柱、胃口、乳头、玉茎头、十三椎(槌)节两边相去二寸三分、令人垂两手中指头股上、手心、足心、手十指头、手小指头、足小指头、大指上三毛等穴点;背部俞穴均取二寸三分。《灸经图》残卷中无法窥见著撰者、成书年代及完整记载,因是孤本从其它针灸医籍中也无法考证,给后世留下许多秘密和悬念。但从它的穴名特点看,它代表《内经》以后、唐代以往一个针灸流派独具的特色风貌,它融有秦汉隋唐时代灸法的宝贵经验,它是古人上千年临床实践的结晶。也反应了针灸发展、过渡、更替的历史痕迹。

1.3选穴方便安全、通俗易懂。一般针灸书籍因经脉、络脉、经筋、经别,皮部等内容辞理深奥,文字冗长繁复,穴位众多,使一般人难懂难学难用。《灸法图》没有标明经络,只标明穴点、主治和方法,简单明了,通俗实用,对普及针灸疗法有重要作用。

1.4选穴真实自然。受封建礼教的影响,我国古代针灸书籍对人体性器官多隐秘忌讳、或被视为亵物而不公开描述,针灸人体图也多穿衣以遮掩下身。《灸法图》的图形全为直立裸体的正人图形和背人图形,并且把玉茎头和乳头作为治疗穴位收载。

1.5善用人体远端穴位。人体远端部位在反应人体正常生理和病理变化方面有特殊作用,选用远端部位腧穴在治疗疾病时,就会产生愈远影响愈大、愈快的反射调节作用,取得最好临床效果。所以《灸法图》选用人体远端、末端穴位较多,如百会、耳尖上、鼻柱、手小指头、足小指头、手十指头、玉茎头、乳头等。其中头面、手脚取穴占了全部载穴的一半。

1.6背部俞穴取二寸三分与横向经脉。《灸经图》选用腰背俞穴如风门、大杼、小腹俞、肺俞、心俞、肝俞,聂俞、肾俞、膀胱俞、大小肠俞、(三焦俞)、大肠俞等均取椎节两边相去二寸三分。如果把二寸三分各俞穴连成一条直线,位置约在膀胱经腰背部1.5寸和3寸二条循行线的中间。在《备急千金要方》也有类似二寸三分取穴法,是一种传世医书未见的临床针灸取穴法。

1.7科学合理的配穴。对于大病、重症治疗大都采用选取头体四肢及局部有效腧穴整体全面的相互配合以治疗疾病。并非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简单对症治疗。

1.8奇特的九宫八卦布穴。传统的针灸配穴组方一般遵循前后、左右、上下、表里、远近、循经、本经、异经、对症、子午流注等方法。而《灸经图》无经无络,仅有穴位、主治。传统针灸治疗五劳七伤必取先天之本肾和后天之本脾胃穴位,而《灸经图》均不取二经穴位。在《灸经图》选取的除关元穴是临床常用强壮穴外,其余穴位临床上基本不作为强壮穴使用。

2灸法应用

2.1 重视灸疗法、治疗宜专不宜杂。《灸法图》是部灸疗法的专著,它反映了隋唐前后灸疗法的兴盛和对灸疗法的重视。《新集备急灸经》指出“性命之忧,如何所治。今略诸家灸法,用济不愈,兼及年月日等人神并诸家杂忌,用之请审祥,神验(俭)无比”。《外台秘要》中说:“至于火艾,特有奇能,虽曰针、汤、散、皆所不及、灸为其最要”。灸疗之所以“神验无比”,“特有奇能”,与其它疗法相比“灸为其最要”,是因为灸法既能预防疾病,又能治疗疾病。

2.2少灸轻灸因病制宜。《灸经图》治疗各种疾病的艾灸壮数从三壮、三十壮、一百壮、三百壮、五百壮、到一千壮不等,治疗面瘫仅用三壮,而治疗五劳七伤竟用到一千壮。根据病情轻重缓急来确定灸壮是《灸经图》因病制宜的根本原则。

2.3灸重灸治顽疾。对于患者来说久病必虚、久病必瘀、有阳气则生,无阳气则死。艾灸的温补温通作用恰好适合虚瘀交杂的顽症痼疾。五劳七伤属于缠绵难愈之顽症痼疾。临床实践证明,对于痹症、骨关节病变、中风半身不遂、哮喘、劳伤等顽疾只能重灸。

2.4灸法宜忌要祥审。灸法虽然是一种简便验、大众化的治疗方法,但也要有宜灸时忌大饥、大饱、大醉、精神大刺激、务使心平气和。一切阳症,外感发热、阴虚内热不宜灸。人体颜面、五官、阴部、大血管、粘膜不宜疤痕灸。孕妇腹部和腰骶部不宜灸。施灸时要采用男左女右的取穴法以提高疗效。

2.5独特的面瘫检验方法。《灸经图》仅从口的吹气功能(令患者鼓腮吹粉,若吹去掌心上之粉,说明面肌功能有所恢复)就能判断其他部位的功能康复情况,可以执简驭繁的进行诊断检测。这在中医学史上是最早,最简便,最有效,最实用,最独特的检测诊断方法。至今也是临床常用的方法。是一种普通人都能掌握大众化的面瘫检验方法。粉,应该是随处可寻、非金属矿物、无毒无害、易被吹动的各种谷物细粉。

以“灸法图”载穴为主,治疗临床各种疑难重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从而也验证了“灸法图”的实用价值和独具的特色。“灸法图”是敦煌医学宝库中的沧海一滴,虽沉湮千年,仍能以简便验的特点造福子孙万代。原图虽残缺不全,但仍可谓无价之宝,需要我们继续努力挖掘整理,发扬光大。以推动祖国医学进一步发展,本人水平有限,文中错误疏漏难免,意在抛砖引玉,深望同道斧正。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敦煌遗书《灸经图》治疗五劳七伤特点初探 老茶馆 敦煌遗书《灸经图》治疗面瘫的临床应用体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