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全散

2011-10-14 18:20 楼主
名称: 十全散别名:十全散
组成: 人参(去芦)、白术、白芍药、白茯苓、黄耆、川芎、干熟地黄、当归(去芦)、桂(去皮)、甘草(炒)各等分。
出处: 《传信适用方》卷二。 功效:温补气血。补诸虚不足,养荣卫三焦,五脏六腑,冲和清快。养气育神,醒脾止渴,顺正辟邪,温暖脾肾,生血气。助阳固卫。壮其元阳。
主治: 气血两虚,虚劳潮热,面色(白光)白,气短心悸,头晕目眩,自汗盗汗,体倦乏力,四肢不温;妇女崩漏,月经不调;疮疡不敛。现用于各种贫血,慢性胃肠病,妇女月经病,以及外科手术后,肿瘤等慢性消耗性疾病见上述证候者。男子、妇人诸虚不足,五劳七伤,不进饮食;久病虚损,时发潮热,气攻骨脊,拘急疼痛,夜梦遗精,面色萎黄,脚膝无力,一切病后气不如旧;忧愁思虑伤动血气,喘嗽中满,脾肾气弱,五心烦闷。久嗽生寒热,似痨瘵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3钱,加生姜3片,大枣2个(擘破),水1盏半,煎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各家论述: 1.《元戎》:桂、芍药、甘草,小建中汤也;黄耆与此三物,即黄耆建中汤也;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四君子汤也;川芎、芍药、当归、熟地黄四物汤也;以其气血俱衰,阴阳并弱,天得地之成数,故名曰十全散。 2.《法律》:此方合黄耆建中汤、四君子汤、四物汤三方,共得十味,合天地之成数,名曰十全大补,以治气血俱衰,阴阳并弱之候,诚足贵也。但肉桂之辛热,未可为君。审其肾虚腰腹痛,少用肉桂;若营卫之虚,须少用桂枝调之,取为佐使可也。 3.《古方选注》:四君、四物加黄耆、肉桂,是刚柔复法。盖脾为柔脏,制以四君刚药,恐
附注: 十补汤(《易简方》)、十全大补汤(《局方》卷五吴直阁增诸家名方)、十全饮(《局方》卷五续添诸局经验秘方)、大补十全散(《元戎》)、千金散(《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一)、十全大补散(《准绳·类方》卷一)、加味八珍汤(《会约》卷十四)。按:本方改为九剂,名“十全大补丸”(见《麻疹全书》);改为膏剂,名“十全大补膏”(见《中药成人配本》)。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1-10-14 18:20 2楼
名称: 十全散别名:十全散
组成: 大黄4两,麦糵1两2分,小茴香5钱,槟榔(头末)5钱,瞿麦5钱,萹蓄5钱,槐鹅3钱,血竭3钱。
出处: 《袖珍》卷四。
主治: 产后日久虚劳。
用法用量: 每服8钱,热酒调下,1服分作3次调服。看病人虚实用,天明取下血片,服白粥3-2日。
制备方法: 上为末。
2011-10-14 18:20 3楼
名称: 十全散别名:十全散
组成: 白蔹3两,白及3两,白芷3两,川乌3两,火消3两,生半夏3两,生南星3两,土贝母3两,白芥子3两,白附子3两。
出处: 《顾氏医径》卷六。
主治: 痈疡痰凝虚证,已溃不化,未溃不消。
2011-10-14 18:21 4楼
名称: 十全散别名:十全散
组成: 黄芩1钱,黄连1钱,黄柏1钱,苦参(各酒炒)1钱,玄胡索3分,硼砂2分,乳香(制)2分,孩儿茶5分,雄黄5分。
出处: 《赤水玄珠》卷二十八。
主治: 麻症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 每用少许吹喉。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2011-10-14 18:21 5楼
名称: 十全散别名:十全散
组成: 黄连1钱,黄芩1钱,黄柏1钱,苦参5分,孩儿茶5分,雄黄5分,硼砂3分,玄明粉3分,乳香1分,片脑少许(临时入)。
出处: 《准绳·幼科》卷六。
主治: 麻症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 每用5厘吹喉。
制备方法: 上为极细末。
2011-10-14 18:22 6楼
名称: 十全散别名:十全散
组成: 全蝎10个(约7分,漂净,去尾,炙),五倍子1两6钱(焙,研),腰黄3钱(水飞),当门子1钱,川山甲7片(约2钱,炙),蜈蚣7条(约1钱2分,去钳脚净,炙),蝉衣20个(约7分,去头足,焙脆),蟾酥1钱,冰片1钱,炒僵蚕2钱。
出处: 《经验各种秘方辑要》。
主治: 痈毒色红者。
用法用量: 掺于万应膏上贴之。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瓷瓶收藏,勿令泄气。
⬅ 敛汗汤 老茶馆 内托十全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