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振德教授揭开针灸经络、中医理论及气功之谜(一)

2011-10-22 09:57 楼主
书共分三部分:一是针灸经络本质;二是中医基础理论;三是气功机理。
第一部分, 针灸与经络本质

针灸与经络是中医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黄帝内经》说:“经脉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但现代基础理论研究的滞后,大大阻碍了其发展的空间和速度。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后,许多学者通过大量的研究证明其科学性。经络确实存在。针灸与经络的本质研究百家争鸣,神经论、肌肉论、特殊结构论、第三平衡论、缝隙连接一半通道论、肥大细胞论等等,都存在着不可逾越的瓶颈。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有学者首次以现代科学理论和实验手段证明了经络穴位的形态学位置是在以结缔组织为基础、连带其中的血管、神经丛和淋巴管等交织而成的复杂体系之中。形成具有综合的复杂生理功能的某种生理结构。商振德教授,通过多年不懈的研究,大胆提出针刺中“细胞膜电容放电”,通过细胞外基质中的“蛋白聚糖和糖胺聚糖”进行生物电能的储存和传导,以及胶原纤维中的胶原蛋白为载体在人体内进行生物电能循环的理论,使过去一些针刺与经络本质研究中很难解释的问题迎刃而解。如针刺麻醉、经络的传导速度、经络的双向传导、肌腱改道术后经络循行改变、对经络进行机械压迫可阻碍经络传导等。可以这样讲,人体有很多个系统,例如:运动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等。这些都是已知的系统。而经络是人体没有被发现的另一个系统,是人体电能循环系统。人体是一个大的带电体。人体组织、器官任何运动都有电的产生。这些电的产生和运行不是无序的、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的,在24小时内按照一定线路、一定的方向在运行、传递,使人体保持正、负电的平衡,起到这一作用的就是针灸中所讲的“经络”。所以,我们可以这样下结论:“经络”就是人体的电能循环系统。

第一篇,细胞是产生“气”的场所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人体内的一切生命现象都是以细胞为单体体现的,本章通过对细胞的分子基础、细胞组成、结构及功能(特别是细胞膜电容特性),逐渐揭开、阐明人体组织细胞膜电容放电所放出的正电能量就是中医所讲的“气”,细胞外基质中蛋白聚糖分子内储存的生物电能就是中医所讲的“阳气”。



人体内的物质组成:



人体有二百多种细胞组成各种不同的组织器官,发挥不同的功能。不同细胞的原生质在化学组成上不同,但化学元素基本相同,主要有四种,C 、H 、O 、N,次要的有S、P、CI、K、Na、Ca、Mg 、Fe等,这12种元素约占细胞总量的99.9%以上。

人体内化学成分主要分为生物小分子和生物大分子两大类。生物小分子指无机化合物,包括水、无机盐和有机化合物包括碳水化合物、糖、脂肪酸、氨基酸和核苷酸。生物大分子指由生物小分子组成的蛋白质、核酸和酶。蛋白质是细胞内主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其功能涉及细胞的一切生命活动,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水和无机盐是人体内的无机化合物。水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成分,人体细胞内各种代谢谢反应都是在水溶液中进行。水除了以游离形式存在,还能以氢键与蛋白质结合,成为结合水,构成细胞结构及细胞外基质的组成部分。

无机盐在人体内均以离子状态存在,有的游离于水中,有的直接与蛋白质或脂类结合,形成结合蛋白或类脂。

有机小分子有四种,单糖、脂肪酸、氨基酸和核苷酸。糖主要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又称为碳水化合物。 脂肪酸由两个不同部分组成,一端是疏水性的长链,另一端是亲水性的羧基。如磷脂是由疏水性的尾和亲水性的头组成,它们是细胞膜的组分。氨基酸有个共同特点,都是有一个羧基和一个氨基组成,两者均与同一个α-碳原子连接,它们是蛋白质的亚基。核苷酸分子是核酸的亚基。

生物大分子由生物小分子构成,细胞内小分子组装成大分子不仅仅是分子大小的变化,而是赋予了大分子与小分子截然不同的生物学特性,主要由蛋白质、多糖和核酸。它们分子结构复杂,各自执行其独特功能。

自然界万物中,不论是植物、动物、还是人类,化学元素的组成是一样的,这些元素相互结合,以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形式存在于人体内。有机化合物是组成细胞的基本成分,物质分子决定物质性质,这些物质在细胞内及细胞外的存在呈现出各种各样的物质特性,这些特性物质的功能表达呈现出各种各样的细胞结构和细胞功能。所以,人体没有非物质的超自然的元素存在,也就不会有非物质的超自然的现象产生。人体内出现的一切现象都可以用科学方法解释清楚。中医理论及针灸经络既然是科学理论,就完全可以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解释清楚。



蛋白质



蛋白质通常由20种氨基酸组成,是几十个至几百个以上氨基酸组成的组成的多聚体,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每个氨基酸含有一个碱性氨基和一个酸性羧基以及一个结构不同的侧链。氨基酸是两性电解质根据侧链的带电性和极性不同,氨基酸分四类:带负电的氨基酸;带正电的氨基酸;不带电的中性极性氨基酸;不带电的非极性氨基酸。一个氨基酸分子上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上的氨基脱水缩合形成的化学键称为肽键。通过肽键连成的化合物称为肽,多个氨基酸连接成多肽,多肽链构成蛋白质的骨架。形成多肽的氨基酸成为氨基酸残基。它们排列顺序不同体现了蛋白质的不同特性,也是组成蛋白质的结构基础,但蛋白质不是组成氨基酸的延伸,它是以独特的三维构象形式存在。

蛋白质分子结构分为四级:

一级结构指蛋白质分子中的氨基酸排列顺序,顺序的差异才能使蛋白质折叠成不同的高级结构。

二级结构指在蛋白质一级结构的基础上,肽链主键内氨基酸残基之间有规律形成氢键。例如α-螺旋就是多肽链沿着螺旋轨道,每3.6个氨基酸盘旋一周,相邻的两个螺旋之间借肽键的亚氨基酸原子与羧基的O原子之间形成氢键,氢键与螺旋长轴平行。β-片层结构中,多肽链分子处于伸展状态,多肽链来回折叠呈反向平行的折纸状。

三级结构指不同侧链之间的相互租用形式,方式有氢键、离子键和疏水键等。三级结构的蛋白质已经表现出各种生物学特性。

四级结构指有些蛋白质结构复杂,由一条以上多肽链才能表现出生物活性,多肽链之间通过氢键等非共价键相互作用,形成更为复杂的空间结构。

一个完整的蛋白质既然是由氨基酸组成,其理化性质必然有氨基酸相同或相关的一方面,例如两性电离及等电点。蛋白质分子除两端的氨基和羧基可解离外,每个氨基酸残基中侧链的基团,在一定的溶液PH条件下都能解离成带负电荷或带正电荷的基团。当蛋白质溶液处于某一PH时,蛋白质解离成正负电荷的趋势相等,称为兼性离子,净电荷为零。此时溶液的PH成为蛋白质的等电点。蛋白质溶液的PH大于等电点时,蛋白质颗粒带负电荷,反之带正电荷。

人体内各种蛋白质等电点不同,绝大多数接近于PH5.0。 所以,在人体体液Ph7.4的环境下,绝大多数蛋白质解离成阴离子,带负电荷蛋白质溶液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就会出现导电现象。

在人体内具有球形蛋白质和线性蛋白质两种。他们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的导电性能是不一样的,是有区别的。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带正电荷的球状蛋白向负极泳动;带负电荷的球形蛋白质向正极移动。带电多,分子量小的球形蛋白质运动速度快,反之则慢。球形蛋白质在体内是颗粒状游离的,而线状蛋白质的两端是与细胞膜或其他蛋白质等结构相连,成非游离状态。所以,一条线性蛋白质的一端出现外加电场时,它的导电性与球形蛋白质有着本质差别。

线性蛋白质形似纤维,也称纤维状蛋白,多为结构蛋白,在体内起连接各细胞、组织及器官作用。例如,大量存在于结缔组织中的胶原蛋白就是典型纤维状蛋白,在组织结构上有两个显著特点,第一是分子量巨大的线状分子。第二是它们都带有大量带负电的侧基。在生理条件下,它们带负电荷,在人体体液中呈嗜酸性。正常情况下,胶原蛋白分子上的负电荷就会吸引极性水分子中的氢离子和体液中的各种阳离子向胶原蛋白分子表面靠近,形成一个结合紧密的吸附层,由于同种电荷相斥,吸附层中的极性水分子中的OH-和体液中的阴离子远离胶原蛋白表面形成一层负电荷层,这一负电荷层再去吸引水分子中的H+和体液中的阳离子,反反复复进行下去,就形成一定厚度的、多层及交替的正、负电荷层,形成结合力较弱及结合松散的一个电荷扩散层。离吸附层越近的电荷层静电吸引力强,远离吸附层的电荷层静电吸引力较弱。此时,在胶原蛋白分子一端加一个外加电场在外加电场力的作用下,胶原蛋白分子本身不动,而是胶原蛋白分子外的电荷扩散层出现正电荷层的电荷顺着电场方向运动,负电荷层电荷逆着电场方向运动。胶原蛋白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蛋白质,约占蛋白总量的1/3,是构成人体筋膜、韧带和脏腑包膜、被膜及连接各个脏腑之间、脏腑与体表之间的韧带结缔组织的主要成分。所以,由胶原蛋白组成的胶原纤维是人体内生物电能传导的主要载体。

再例如,人体细胞外基质中的蛋白聚糖是细胞外基质中主要蛋白质,在细胞外基质中带有大量负电荷,由于蛋白聚糖分子构象成瓶刷状或狼牙棒样结构,一根粗大主枝上分出无数个分支(如图),每一分支都带有大量负电荷,与胶原蛋白一样也分别构成自己的电荷的吸附层和扩散层,每一分支的扩散层与扩散层之间的电荷交织在一起,形成复杂的、立体的电荷分布体系。在绝对静止状态下,它们形成一个非常有序的生物电平衡状态,它们之间的净电荷为零,但是人体是个活体,随时随地都在运动之中,每一次运动都会打破这种正、负电荷的平衡,改变净电荷为零状态。细胞运动产生的生物电能释放到细胞间后,充斥到蛋白聚糖分子中,使蛋白聚糖分子中出现多余正电荷,正电荷与正电荷之间产生电荷相斥,引起蛋白聚糖分子膨胀,说明蛋白聚糖分子具有巨大储存生物电能的能力,这也是蛋白聚糖分子在人体内产生各种生理功能的基础,蛋白聚糖所储存的生物电能就是中医所讲的人体“阳气”。中医认为阴阳是代表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是一切事物和现象矛盾双方的概括。凡是活动的、兴奋的、功能的为阳,反之则为阴。这一点在针灸、经络中也是正确的。人体内每一个活的细胞也是有阴阳变化的。细胞消耗ATP形成细胞膜的膜电位在一定的水平上,将化学能转化成电势能,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从中医阴阳上讲,此时的电势能为阴。当细胞受刺激,出现膜电容放电后,形成电动能,是功能的、兴奋的、活动的,此时电动能为阳。也就是说,蕴存在细胞膜的电势能是阴,膜电容放电后形成的电动能为阳。同理组织细胞运动产生的生物电能释放到细胞外基质后,储存在蛋白聚糖分子内处于相对静止时,形成电势能,为阴;当其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产生电荷运动时,形成电动能,为阳。

局部细胞间出现多余的正电荷就是出现一个外加电场,在外加电场作用下,产生电荷运动,通过自身调节将这些多余电荷传递出去。所以,人体内的线状蛋白质除了作为细胞坚实的支架或连接细胞、组织和器官,在人体内起保护作用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储存和传导生物电能的功能。通过储存和传导生物电能来调节人体局部、内外、表里及整体的生物电平衡。人体内组织细胞运动产生的生物电能释放到细胞外基质中,储存在蛋白聚糖分子内。但是,蛋白聚糖分子储存生物电能的能力是有限度的,细胞外基质中的生物电能必须要在一个正常范围内,过高或过低都是不正常的。过高时,出现阳盛或阳亢;过低时,出现阴虚,功能低下。就像人体体温要在一个正常范围一样,过低或过高都是病理现象。

所以,人体内构成结缔组织线性蛋白质中,细胞外基质中的蛋白聚糖分子是储存生物电能的主要场所,它所储存的的生物电能要在一定的范围内,储存过多时,局部形成外加电场,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将过剩的生物电能传递出去;过少时,就会增加局部组织细胞运动产生更多的生物电能予以补充,或调动周围组织器官和远距离组织器官的生物电能传递到此予以补充(即通过经络系统)。人体内构成筋膜、各种韧带、包裹各脏腑外的包膜、被膜及连接各脏腑之间、脏腑与体表之间的韧带中的胶原纤维是传导生物电能的主要载体。人体内生物电能的平衡主要是通过胶原纤维为载体进行传递来达到的。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肺积 老茶馆 商振德教授揭开针灸经络、中医理论及气功之谜(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