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古论今说医林

2011-10-31 14:37 楼主
谈古论今说医林
祖国医学的形成与发展,启自三墳,远至农轩,经历国朝,直至中华。几千年来,医界贤杰及劳动人民,在不断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和理论,对人类的保健事业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伏羲画易在有文字之前,故“六十四卦”只有其象,而能包括万事万物之理,医学之理亦蕴其内也。
《周易》包括《易经》与《易传》两个部分。成书于西周春秋,后经文王、周公、孔子等诸家阐述,而日益完备。《周易》是我们民族智慧的活水源头之一。《易》的思想源远而流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影响几乎遍及各个学术领域,其最为显著者莫过于中医。它经过儒家历代学者整理和诠释,逐成显学,列为经典,并为六经之首。它冲破了古代文字画的束缚,不断吸收历代的各民族的文化,使之逐渐丰富充实,利用它的独特框架结构,不断容纳社会前进中出现的新事物,并赋予新解释。使它古而不老,旧而常新。《周易》的辩证法,充分发挥其融摄机制,随时吐故纳新,吸收其它科学的某些内容,如天文、数学、医学等社会多方面都能在《周易》的框架下有所发挥。皇帝、神农亦上朔易经之渊源,阐医理至精至澳,神妙无穷,完成了古典巨著——《内经》、《本经》。故后世有:不学《易》不足以为良医,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之说。
继而,医圣张仲景引用易经中:“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中象也”、“悔吝者,优虞之象也”、尽是易理在伤寒论中的体现;孙思邈,三才统一的整体观、气一元论、对立统一、动态平衡等观念;刘完素火热论,人与天地相应、水火即济、亢害承制、治有逆从、以平阴阳;清代“医易会通举要”,脏腑配八卦干支以应天地之气等。古今医贤无不承易经之奥理,阐述在医学上运用的妙用。近代,1991年,李浚川、萧汉明编著的“医易会通精义”。1988年出版,刘大钧著的“周易概论”可供当今医林志士参阅借鉴。余处于兴趣之志,在学习易经之后,编写“先天易数卦医预测卦书”一部,是以八卦八宫分工的范围,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辨证施治的一种新方法。已在会员原创板块登入第一部分(一至九节),其内容主要是易医结合的道理与辨证施治的具体方法。第二部分,是先天易数辨证施治,与理方法药具体运用的内容,将在名师开讲板块登出。此书含医易情趣甚浓,凡医林坛友对易医感趣者,不妨一览。
皇帝内经,系皇帝与其臣岐伯、伯高、鬼臾、雷公相问答之词,分为素问、灵枢两部分,素问大至以药治病,灵枢大至以针灸治病。此药、针醇粹之处,非古圣开其始,后世亦能创造呼?可以说,历代祖国医学的发展都离不开《内经》的基本理论。《内经 》对内科病症已记述达二百多种,有详有略,多能从病因、病机、转归、传变及预后加以简单的论述,对多种病证还作了专篇讨论,如“热论”、“痿论”、“疟论”、“痹论 ”。等。尤其是“内经”许多理论对中医内科科学有着重大的影响,如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的理论,至今还指导着中医内科的临床。
《难经》全称《黄帝八十一难经》,原题秦越人(扁鹊)所著。现在多数学者认为,它的成书年代,当在秦汉之际,至少也得在东汉以前,是经过较长时间不断地修改、补充而成。全书以设难答疑的形式,解释经络脏腑、疾病诊法等81个难题。
《难经》不但推演《内经》的微言奥旨,发挥至理,剖析疑义,垂范后学,而且有不少独到的见解。如首创独取寸口和分寸关尺的三部候脉法,一直沿用至今,为中医诊断的一大特色;系统地论述了奇经八脉的循行和功能,弥补了《内经》经络学说的不足;提出了与《内经》不同的三焦、命门学说等等,都对中医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四库全书提要》称之为“历代以来,与《灵枢》、《素问》并尊,绝无异论”,至今仍被奉为中医重要的古典医籍。
神农,古传说为“三黄”之一。传称神农尝百草始有医药。神农“本经”是我国最早的药学专著,成书于东汉。此书是我国最早期临床用药经验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历代被誉为中药学经典著作。
其书共3卷,载中药365味,以象周天之数,其中植物药252 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根据药物的效能和使用目的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养生,中品治病,下品攻病。立为3 卷分别论述。卷1为“上经”,论“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欲轻身益气、不老延年者,本上经”。卷2 为“中经”,论“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欲遏病补赢者,本中经”。卷3 为“下经”,论“下药一百二十五种,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欲除寒热邪气、破积聚、愈疾者,本下经”。
本书系统地总结了我国秦汉以前的药学知识和用药经验,为中药学和方剂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至今仍是研究中药和方剂的最重要的经典文献之一。首先,在药学方面,所论365 种药物的疗效真实可靠,至今仍是临床常用药;创立了药有“四气”、“五味”的理论,和药分上、中、下“三品”的分类方法,并反映了部分化学知识。其次,在方剂学方法,指出药可单用亦可组方配用,创立了药物之间“七情合和”理论和组方配伍的“君臣佐使”原则,总结了丸、散、汤、酒、膏等基本剂型。再次,在用药方面,提出了辨证用药的思想,所论药物适应病症达170 多种,对用药剂量,时间等都有具体规定。
仲景原著《伤寒杂病论》,,是一部阐述外感及其杂病治疗规律的专著。撰于东汉末年公元200-205年。他总结前人的经验,并结合自已的临床体会,而著成此书,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论杂病,提出了包括理、方、法、药比较系统的辨证论治原则,使祖国医学的基本理论与临床实践密切的结合起来。
《伤寒杂病论》包括《伤寒论》和《金贵要略》两书。前书分别介绍各经病证的特点和治法,并说明各经病证的传变,通过六经证候的归纳,可以分清证候 的主次,认识证候的属性及其变化,从而在诊疗上可以掌握原则性与灵活性。后书对杂病辩证,主要以脏腑病机的理论,进行证候分类,其中对肺痈、黄疸、消渴、痰饮、痢疾等内科病证的辩证和治疗都记载有许多可贵的医疗经验。总之,张仲景确立辨证施治的原则,为中医内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以上岐黄神圣对后世医药之功绩,为开天辟地之鼻祖,实后人不能为也。
至晋朝王淑和著《脉经》十卷、葛洪著《肘后方》。隋代巣元方著《诸病源候论》。唐代的《千金要方》和《外台秘要》两书。北宋的《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南宋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此上对内科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方剂、方药、诊断、治疗等方面都做了进一步的阐发,其内容丰富多彩。对祖国医学的改进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金元时代,在内科学术方面,有很多独到之处,如刘完素倡火热而主寒凉;张从正治病力主攻邪,善用汗吐下三法;朱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而主养阴。他们在各个不同的方面。都有所创新,有所贡献,为中医内科学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明代,薛已的《内科择要》,是首先以内科命名的医书。王纶在《明医杂著》中指出:外感法仲景,内伤法东垣,热病用完素,杂病用丹溪,这是对当时内科学术思想一个很好的总结。王肯堂的《证治准绳》、张介宾的《景岳全书》、秦睛明的《症因脉治》等著作,对内科的许多病证都有深刻的认识,尤其是《景岳全书》更有自已的独特见解,对内科的辨证施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清代中医内科学的一个巨大成就,是瘟病学说的进一步发展,如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等,都是对温病学做出很大贡献的代表人物,他们的著作在中医内科学上,出现了新的一页。清代对丛书的编著,更是琳琅满目,以内科学为主体的书藉,有《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医宗金鉴》、《张氏医通》、《沈氏尊生书》等。此外,简短实用的还有《证治汇补》、《医学心语》、《类证治裁》、《医学实在易》、《医林改错》等,对中医内科学的发展,均起了很大的作用。如《医林改错》论述了血瘀证和其他有关杂证,创用了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等补气活血的方剂,这些理论和方药,直至现在,乃有相当的实用价值。
清代医家特别应该指出的是,王清任先生著《医林改错》一书,在中国医学革命的具体实践上起到了带头作用,在我国封建社会的阶段,他自以医家的立场去“访验脏腑”写书立作,反对古书记述脏腑的传统错误,这样革命的勇气和实验的精神在我国的医史里是没有前例的;这照理无疑的会给他同时和以后的医界一个巨大的影响。当时在医界尤如“阳春白雪,和者甚寡”,信奉他的人极少,相反的遭到很多人来恶意攻击他;中国原有医学的变动,一直待到十九世纪西方医学传入以后,这在我国后世的历史家是觉得非常遗恨的!王清任先生这种赤胆衷心于医学,大无畏的医学革新精神,为后世医界树立了典范的规模,永远是后世学习的榜样。
自晋朝至清末,中医内科学随着历史的前进和医学实践的发展而逐步形成和完善。给后世炎黄子孙铺下了走向医学高峰的金光大道。
凝聚着东方智慧的中医学,是当代尽存的古代自然科学学科。它经历过近代实践科学的挑战,没有被征服,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然而,它也未能在近代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得到长足的蓬勃的发展。一个时期以来,人们把这种停滞现象误认为是中医学的没落,或者从西方医学的视角度把这个既无法取代又难以提高的古老学科,当作是远离科学殿堂的怪物。二十世纪初量子力学与相对论的创立,开创了现代物理学划时代的变革。这场变革,不仅波及到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而且深刻也影响到人们的世界观,改革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只有在这种崭新的科学变革的发展趋势中,现代科学才开始注意到东方古典思维的特征与意义,注意到近代科学既无法代取又无法提高的中医药学安然存在的内在合理性。古老的中医学也开始从现代科学多学科的交叉发展中,发现了力量的源泉,看到了自身现代化的希望。
至清末民初,杰出的医学家张锡纯,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后经河南省卫生工作者协会审订,出版发行。此书是先生刻苦钻研的心血结晶,也是他一生从亲身体验中得来的经验总结。张锡纯先生的伟大之处为济世活人不为私利的学医动机与志趣。再一突出之处,是忠实于祖国医学而又能随着时代前进的治学精神,衷于中医参于西医,刻苦钻研,实事求是,是先生治学行道的特点。在护理与关注患者方面,他力批医不上门之谬说,常携药睹煎,维护达旦。赢得了广大民众与患者的赞叹。这些实为后人学习的榜样,故而,又成为中国学史上捍卫与发扬祖国医学的杰出人物,其所著《医学中衷参西录》一书为中医理论联系实际的光辉典范。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60多年里,更是医学昌明,人才辈出,他们承前继后,各显才技,踊跃跳出献身服务于伟大的卫生事业。如:上海中医学院张伯臾、蔡淦;北京中医学院董建华;南京中药学院周仲瑛;湖北中医学院熊魁梧;河南中医学院李振华;福建中医学院赵棻;成都中医学院李明富等,全国各地枚不胜举。他们忠心热诚地服务于全国各地,献身献力,救死扶伤,大显济世活人之功德。在国家卫生部及全国有关中医院校的领导支持下,竭心尽力的为中医教育的革新发展,为造就大批优秀中医人才而编写中医教材参考丛书,二十余册,如:《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国中医史》、《内经》、《温病学》、《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医各家学说》、《针灸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儿科、妇科、外科、伤科、眼科、等科学。这些中医名家以有代表性的文献资料,又录取现代研究成果,编写即注重教学与医疗实践相结合,又对其中医的源流与沿革、形成与发展以及临床意义等方面都做了叙述。这套教材证实了我国中医学随着历史的前进和医学实践的发展已逐步形成和完善。为祖国中医学,充实了教学内容,改进了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质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理论,培养了大批中医高科技人才,促进了中医事业的发展,对人类的保健事业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夫我炎黄子孙,当今医学志士名师贤杰,如雨后春笋,遍及全国。承前启后,世代繁华,真是长江前浪推后浪,一代胜过一代人。各地高科名医,各显家技,大放光彩。他们首先是对中医的传统,而不是读过几个方子的或者能开几个偏方的郎中。最少苦读过《黄帝内经》、《伤寒》、《金贵要略》等经典著作。所献代表方药,都是承前启后,知常达变的临床精选方药,绝非随心所拟的临床便方。兹举数家以示典范。
1、 陈景何,辽宁锦县人,1917年生。擅长内科,用活血化瘀治愈许多疑难杂病。著有《医疗心得集》等,1976年内部刊行,获黑龙江省中医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献出自拟秘方消瘀散结汤,治乳核肿痛,或渗乳汁,或乳汁中带血。方药如下:
鹿角或鹿角霜20克、香橼20克、浙贝15克、瓜蒌20克、乳香、没药各20克、白芍30克、牡蛎15克、甘草10克。
日一剂,煎二次和合,早晚分两次服。
2、 赵恩俭,天津市人,1926年生。论者有《中医脉诊学》、
《中医证候诊断学》、《伤寒论研究》等10余种。贡献秘方如下:
老年便秘方:黄芪30克、银花、威灵仙、白芍、麻仁、肉苁蓉、当归各20克,厚朴10克、酒大黄3——10克后下。日一剂水煎服,可连续服用,待大便调顺后停药,便连日得畅减酒大黄。
3、杜雨茂教授,陕西省城固县人,1934年生。数代业医,幼承家教,精研岐黄,深的要旨,现任【中华全国中医成人教育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中医药学会张仲景学说委员会】等职。已出版《奇难病临证指南》、《伤寒论辩证详解》、《金贵要略阐释》等医书。获得省级成果奖。贡献秘方如下:
加味散偏汤:主治风寒、瘀或痰瘀交加为患所致之偏正头风痛。
川芎30克、白芍15克、白芥子、郁李仁各6克、香附、白芷、柴胡、蔓荆子各9克、细辛3克。清水500毫升,浸泡30分钟,文火煎两次,每次煎30分钟。两次药液混匀分两次,早晚饭后服。
4、将文照,浙江省嘉善县人,1925年生。为主任医师教授,从医教工作50余载,负责编写中医学科多册丛书。现任【浙江中医学院基教研室】主任,【浙江中医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主编等职。献方主治: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而表现腰酸体瘦,舌质淡红胖嫩,苔腻,脉沉弦,蛋白尿者。
方药:芪藇仲栢汤:黄芪15克、山茱萸9克、杜仲12克、黄柏6克、白茅根、金樱子各12克、茯苓15克、牡蛎20克。日一剂,水煎二次,上下午分服。
5、贺善仁教授,河南省,水县人。14岁从北京针灸名家牛泽华,深得老师真传,现任【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北京针灸学会】会长多职务。从1940年从事中医针灸事业至今凡50年。他精研内难,熟读大成。博采众家之长,创立了具有自已特色的针灸学体系,提出了‘病多发气滞,法用三通’的独到学术见解,创造出“贺氏针灸三通法”。
6、何天详,研究员,四川省成都县人,1923年生。为四川三大骨科流派之一。长期临床实践,刻苦精研医典,严于继承勇于创新。现任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舞蹈损伤研究院】客坐教授。一生著述几多,尚有《何天详正骨经验》、,何氏治伤经验汇编》等著作。曾先后被邀赴【美国】、【香港】、【傲慢】、【台湾】、【新加坡】等地讲义,示范医疗,交流及义诊。献活血养骨汤,主治股骨头,骨骨后无菌性坏死症。方药如下:
当归12克、延胡、陈皮、郁金、白芷、肉桂、川断、透骨草各10克、狗脊、独活各15克、怀牛膝6克。日一剂,早晚分服。亦可研末蜜丸一丸重10克。日服三丸。上方可加乳香,没药各6克公研细末白酒调外敷痛处。
还有:江西吉安县周丙文、山东省临沂市姚子扬、辽宁省新民县李玉明、福建省福州市赵棻、河南省原阳县娄多峰教授、上海市张镜仁教授、广东省何炎桑、四川省郑慧碑、浙江省陆藏青教授、广东省海南市罗元凯教授等全国各地,枚不胜举。
以上现代诸良师医贤分别于祖国各地,为伟大的医药事业,为人民的健康兴盛,尽心尽力,各献才艺,大放光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当今医林学者,大数典凡规模,其精神可歌可泣,是为当今后世学习的榜样。
典型范例,现代名医魏龙骧。主张中西结合,虚心吸取西医之长,用现代科学方法检查疾病,以提高对疾病的认识,以补中医之不足;同时也发挥中医辨证施治的优势,以补西医之短。主张辩证辨病结合,辩证必须识病,识病当要辩证。临床诊治多以中西互参,病症结合的原则,每诊一病,首先借助于现代医学的诊查手段,明确诊断,同时运用中医理论遗方用药。即不以某些实验室指标做为辩证依据,又不单靠三指诊脉决断,对不同疾病运用不同的诊治方法,予以合理的治疗。
魏师这种实事求是,传统医学与现代科学相结合,随着时代前进的治学精神。是我国医学,中医同化西医,走向科学,实现现代化新医学的跃进途径。向先贤张錫纯一样,为后世医界又一次树立了光辉榜样。
曾治一便秘患者七年之久,服汤药百剂:滋阴、润下、泻下、补益、丸药、牛黄、更衣丸、地黄、开塞露、甘油栓等,并常年蜜不离口,然便秘之苦不解。诊之见心烦汗出,眠食日减,舌苔薄滑,脉细。此便秘过久,脾胃功能失调所至,予以生白术90克、生地60克、升麻3克。一剂大便豁然而下,连服20剂,竟获痊愈。
魏师深得国家卫生机关重用,常参与制定落实各项中医政策,为全国中医学院的建立,中西结合事业的发展及中央领导和国际友人医院医疗保健作出了重要贡献。
当今,随着我国卫生部及医学有关单位,对医学卫生工作方针的促进改革,及高科技的发展。卫生医疗事业得到了崭新的兴盛与进化。显现了历来未有的大好局面。
在继承传统的医学基础上,继而创造了多种诊疗仪器,并结合高科技物理诊断,理化验证。为我国传统医学大增膀背之力,为促进医学的进化,早日发展完善我国的新医学铺平了前进的道路。
近几年在电脑网络完善的基础上,全国建立了医学论坛,又给广泛的医林坛友,增添了医药学知识,经验交流学习的机会。医学论坛是医林学习研究科技,大展才艺的平台,是培育成长人才的基地。中医振兴,发展关键在于疗效,只有提高临床疗效,才能取信于人,称誉于世。故此,凡我医林上至讲师教授,下至初级会员,只要有勇于登入论坛的精神,献一方一药,都是值得学习的。当互敬互爱,互帮互学,博采重方,共研科技,为发展祖国的新医学而奋斗。
然中华儿女,生我中华当爱我中华各科传统文化。祖国医学几千年来,为中华后世子孙的医疗健康,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故当今医林志士,应虚心诚意地继承接受医圣先贤的经典学术。进一步结合现代科学,为促使改进建立我国的新医学而奋斗。夫我中华医林坛友志士,不应当心中存有中西医概念之别,凡西医西药进入我国,必被我国医学所融化,已不存在单纯的西医药面目,故当改称我国新医学。然当今医林,乃有极少数人存有,崇洋媚外,尊西鄙中的概念。视我祖先医学经典为顽物,不去精究方术,只谈西法科学,实愧为中华儿女之称。我国医学古往今来,历尽沧桑,西方医学几载?能与其相提并论否?但,我们以实事求是的精神,不过对其裁长补短罢了。
没有古典医藉,怎能承前启后以古纳今;没有当今科学,实践经验,怎能促进医学进化。中医论气化,西医讲实质。不引进西方理化科学,怎能充实中医的实质;没有我国传统医学做基础,西方医学怎能立有根基。
故当今医林志士,良师坛友。当尊古而不泥古,即继承古训,又重视现代科学。采西而不痴谜,以西医之长补中医之不足;尊中而不自骄,以中医之妙奥,弥西医之浅疏。将古今中西融合为一体。为创建我国独有的新医学,使我国医学大放光明于全球之上,是当今医林的光荣神圣职责。
2011年10月31日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1-10-31 19:07 2楼
凡我医林上至讲师教授,下至初级会员,只要有勇于登入论坛的精神,献一方一药,都是值得学习的。当互敬互爱,互帮互学,博采重方,共研科技,为发展祖国的新医学而奋斗。
2011-10-31 19:08 3楼
向老师学习!
2011-10-31 21:19 4楼
应是贺普仁吧。字有误。
2011-10-31 21:25 5楼
薛东庆 说:
应是贺普仁吧。字有误。

贺普仁先生是河北省涞水县人
2011-10-31 21:32 6楼
凡我医林上至讲师教授,下至初级会员,只要有勇于登入论坛的精神,献一方一药,都是值得学习的。当互敬互爱,互帮互学,博采重方,共研科技,为发展祖国的新医学而奋斗。

经典.
2011-10-31 21:40 7楼
为同乡自豪!!! 洋洋洒洒数千言 将医学源流 如影随形演示!!!
2011-11-01 12:13 8楼
wanglong7099 说:
贺普仁先生是河北省涞水县人

您好!对,是贺普仁。打字有误,谢谢指点。
2011-11-01 12:30 9楼
薛东庆 说:
应是贺普仁吧。字有误。

老师好!对,打字有误,谢谢指点。
智勇志高胆气壮,不愧当代英豪!向老师学习了!
2015-10-06 23:26 10楼
向老师学习!
⬅ 今天找中医给开个药方,我怎么觉得,这个药方跟我的病不相干的。 老茶馆 论六经为五脏六腑之门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