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中医的妙、难、用

2011-11-04 16:29 楼主
我学中医的时间很短,有一个多月的时间,虽然短,但自问集中阅读了不少的书籍和文章。有不少体会,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先说学中医之妙,之前我涉及过很多领域的学习,不是为了考证,不是为了挣钱,只是出于兴趣,十多年下来,研究过刀具收藏领域,古玩收藏领域,股票领域,佛法和易经领域,曾经碰到过很多人,遇到过很多事。十多年来,研究学习的个人体会是,做足功课,多问多学,就会遇到良师益友,就会有豁然开朗的那一天。但前述几项爱好,自问没有中医之妙,中医之妙在于严谨、辩证、助人,当你用所学知识帮助一个病人解决了问题的时候,那种开心与满足是其它学问所无法比拟的。
再说学中医之难,任何领域的知识学起来都非常复杂,研究到精深之处,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要从彷徨走入正规,而且各家各派的学说都很多。但刀具收藏也好,古玩收藏也好,股票也好,佛法和易经也好,都有一个看得到摸的着的有形的东西,可能有人会说佛法更精深,但从大了说佛法讲的是时间与空间问题,往小了说,大乘小乘,密宗显宗入手之处不外乎两种,一从神,二从身。易经也是,不论是铁板神数,四柱六爻,金钱课都离不开八卦本源。但学医不同,八纲、六经、三焦辩证,都各成一家,又都互相借鉴,黄教授更提出了药人,方人的体质理论,所以学中医好像很难理出一个可以把握的主线,而且很多内容是你看不到摸不着的。佛经来说《金刚经》《楞严经》《圆觉经》仔细读,就会掌握佛学的一个主体思想,而中医我觉得很难把握,阳阳、虚实、表里、寒热,单独拿出来好懂,但现实中往往是病人兼而有之的。另外经方浩如烟海,临证应用我们又能背下来多少呢?所以我现在给自己的学中医的思路是从三焦辩证入手,从十三病因分析,从四十个基本经方学起,我不知自己的这个思路是否对头,至少我觉得我现阶段可以理解和摸索。
再说学医之用,从我自己来说,我母亲当年肾上红斑狼疮,胸部以下浮肿严重,一开始去的中医,治了两个多星期,天天喝一种中药,但水肿越来越厉害,最后不得不转院,看西医,而且喝中药喝的胃口坏了。当时医生说的是中医就是疗效慢。现在想来真是无良医生,为什么不用十枣汤呢?!当年我对中医失望极,后来我母亲在西医的治疗下居然痊愈了,但因为长期使用激素药物,还是会有后遗症。随着我的年龄增长,随着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我知道不是中医不行,而是大夫不行,当年我母亲去的可是天津中医学院,一个教授给治的!再后来,随着我学中医,偶然间一剂甘麻石杏汤治愈了一个同事,我的信心更是大增,但我越学习越觉得,中医之用太难,每个人的症状,很多都是寒热湿皆有,一个方子往往能治很多病症,但往往有些人适应,又有些人不适应。同时一个人要记舌苔、脉相、病症、方子、配伍,我承认有些人天赋高记忆力好,或者从小学习背诵,但30多岁的人了,想学想记真是太难了,所以我偷懒使用一些网上的中药、方剂的数据查询系统,来查询对症,找方子,再分析。所以如何用好中医我觉得难上加难。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的学习经验告诉我,一定看对的人写的对的书,这个有时候要靠朋友推荐,有时候要靠运气。我学刀具和古玩收藏靠的是朋友和自学,没有朋友的帮忙之点,前进之路何其难。学佛法看的是南怀瑾南师的著作,言简意赅,平实易学,如无南师著作,想学佛法何其难。学易经是偶然间看到一本《周易六十四卦通解》,这本书的价值是在前言,周易书籍浩如烟海,但能讲清楚八卦基本理念与画法的,只有此书,之后看的是南师的《易经杂说》一下豁然开朗。所以我觉得也许在学中医的路上我还是没找对路吧,不过我相信功夫会不负有心人的。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1-11-04 18:15 2楼
“做足功课,多问多学,就会遇到良师益友,就会有豁然开朗的那一天。”这是你的心得,多谢分享!
⬅ 论推拿治疗肩周炎 老茶馆 特病专方--------名医失眠灵验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