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急救医术不可丢 (转帖)

2009-12-26 00:19 楼主
中医急救医术不可丢 (转帖)

中医诊治急症,历史悠久,上溯先秦,下迄明清,群贤辈出,经验丰富。《内经》创急症的基础理论,虽非急症专著,其所论急症,多散见而不系统,但在某些篇章中,在一定程度上将急证进行了归纳分类,其中,以《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病机十九条”用病机统诸急,最为重要。以病机统诸急的方法,使六淫病邪属性、致病特点和五脏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与急病的临床表现密切结合,浑然一体。不但起到提纲挈领,由博反约的作用,而且有助于判明急症的病因、病机,确定病性和病位。预测急症的预后,重在神气的得失和胃气的有无。《素问•移精变气论》说:“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失神意味着正气衰竭或神明散乱。“真脏脉”见,为不得胃气等,均为重危之候。
东汉张仲景立急症论治大法,所著《伤寒杂病论》(包括《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对中医急症学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承先启后的作用,其学术理论和实用价值,一直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在中医急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如在处理新病与旧病的关系上,以新病为急,以旧病为缓,对病情危急者,治疗更是刻不容缓,论中有急当救里,急表救表,急下之,急温之的明训。还有一个给邪以出路的问题,论中十分强调顺应病势,因势利导,凡病邪在表者,不论其为伤寒、中风、温病、湿病、水气病、溢饮等,均用汗法。邪实在胸中或上脘者,用吐法。燥屎、宿食、瘀血等邪结下焦者,用下法。对急症危重阶段可能出现的“重寒则热,重热则寒”等反常现象,提出并加以区别:“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近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巢元方等撰写的《诸病源候论》,主要是从病机角度分析,对相似的急候进行鉴别诊断:1、赤疹与白疹的鉴别;2、风痱与偏枯的鉴别;3、伤寒厥与寒热厥的鉴别;4、黄疸与急黄的鉴别;5、真心痛与心痛的鉴别;6、关与格的鉴别;7、上气与逆气的鉴别;8、短气与少气的鉴别。在急救处理时,很重视针灸急救,并强调综合处理。
此外,葛洪、孙思邈对急救方药进行收集整理;金元诸子,各阐己见,充实急救治法;明清温热学派,提出温热急症的辨治纲领和逆传变证的系列急救方药;建国以来,急症治疗又有新的发展。
本来,危急症是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医家们的重视,在历代名医典籍中,有关急证理论、急救技术和急救剂型等,都有不少论述。然而在今天,古人所种累的急救经验和理论,似乎都遗忘了,凡是急救认为都是西医的事,挂“吊葫芦”输液、输氧、动手术等见效快。这也是事实,但往往不准确,有时竟急救不了;当急救不生效时,就随意下“死亡通知单”或“转院”。
李××,男,十一岁。因患麻疹,由于疹点不红活,又不扎手,医者不察,一味消炎,造成大小便不通,小腹胀满;胸闷不舒,想吐吐不出,想吞吞不下,不进饮食已三天了,水都喂不进,都从口角边流出来了;四肢挺直,不能动弹,且不能言语,双目紧闭。送到人民医院,医院立即输氧、输液,并热敷膀胱部位,用力按压小腹,才压出小许小便,并未解除小腹胀满之苦。既化验又照片,据病家说,医院先诊断为“格林巴利综合证”,后又说是“多发性、多功能性神经炎”。治疗两天,毫无疗效。输液不但不见小便,反增腹部胀满,病人痛苦不堪。院方说“只有百分之零点几的把握了。”要病家转院去长沙。院方与长沙某医院联系,要“先交一万元住院,但也只有百分之二十的把握”。病家考虑,病情如此严重,如何转院,不是死在路上,即使到长沙,也只能是人才两空。病家贫穷,亲戚邻居多方设法凑足一万元,病家更加悲痛,有钱也无法救了啊!后经一亲戚介绍,于2001年4月16日下午3点邀请前往医院抢救。
仔细观察,病情虽如此严重,但发现病人脉搏不急,有胃气在;且舌面湿润,舌苔不黄,此虚也。非寻常麻疹可比。此子当可救,但经过医院输液消炎,更增加了治疗难度。考虑良久,不但要内服,而且要外敷。从调气血、和肠胃入手,兼清解余毒。主方如下:
内服方:
石菖蒲6克 远志8克 全瓜蒌10克 法夏8克
当归10克 白芍8克 川芎6克 太子参18克
荆芥5克 牛蒡子5克 薄荷3克 玄参8克
生姜2片 鱼腥草10克
外敷方:
生姜1片 葱白2根 豆豉21粒 食盐适量
研泥作饼敷脐上。
嘱咐病家等待敷药生效解小便后,方可喂内服药,此时药水必能吞下。暂服一剂,生死在此一举。
此时,院方已撤掉氧气管,停止输液。病家抑制悲痛,在药店煎好药,已是下午6点了,守在床边等待解小便。
4月17日,病家第一句话就甚赞外敷药,说敷在脐上不足一小时,就解了一次小便,开始小便量不多,以后逐渐增多。小便一解,上下气通,就能进药水了。一解小便,小腹胀即明显减轻。只是小便解出后很痛。病有转机,病人得救了。医院医生检查后说:“胸部痰减少,现在有百分之五十的把握了。”即于原方中加竹叶6克、甘草6克,以止小便之痛。
4月19日,小便已通畅,且疼痛消失。但出现胸闷、咳嗽、喷嚏,扶起来可以坐,双手可以上举伸直穿衣,但双脚只可移动,大便不通畅更方如下:
石菖蒲6克 远志8克 全瓜蒌10克 法夏8克
当归10克 赤芍10克 川芎8克 川牛夕10克
酒大黄6克 太子参18克 荆芥5克 牛蒡子6克
薄荷3克 玄参8克
4月20日,大便通畅,胸闷消失,小腹胀完全缓解。自己可以坐起,双脚可以弯曲伸直,口味转好,可以进稀饭。但出现头晕、即于上方加天麻8克、枣仁8克。
4月21日,可坐在床沿,并可扶着站立。不更方再服一剂。
4月22日,可以自己站立,并可移动几步,病家担心不能走路的心,终于放下来了。即以四物汤加少量荆芥、牛蒡子、薄荷、玄参,服2剂,于4月24日下午出院回家。
按:此病如此凶险,乃过服寒凉所致。自然不可以常法治之,当调其气血,和其肠胃。抢救此例病人的关键,在于“上下不通,调其中也”,重在一个“通”字。应用石菖蒲、远志,具有心肾相交的特殊作用。但这个“通”字,首先必须外敷通其“下”,只有“下通”才可上通进药。此例抢救成功,在医院病人中影响很大,谁说中医不如西医呢!只是中医的抢救医术被遗忘了。
2、曾××,男,七十岁,乃中医世家,儿媳就是城关镇中医院医生。请医院医生多次会诊,百药不效,以致病情日益严重,甚至认为肠烂为肠癌者。皆以病入膏盲,无可救治,只等待时间而已。1987年6月来冷水江邀请出诊。
一进病房,就听到连连呕吐声,往痰盂里一看,全是黑色污水,臭气薰人。病人瘦削抬肩,呼多吸少,神昏不语。脉弦长有力,尤以右部为甚。大便平素干燥难解,近已十几天不行,小便短少精黄,舌质红,苔黄而干。审视前医用药,西医天天补液消炎,中医方方不离通大便之品。既然天天补液、通大便,为何大便不通,显然是方不对证,需另开法门。
沉思良久,始有所悟:病者年已六十,瘦削抬肩,呼多吸少,脾肾之气不足是很明显的。胃气不能息息下降,而冲气转因胃气不降,乘虚上干,致水湿痰涎亦随之上而生呕吐。脉弦而有力为肝气上干,脉长而有力为冲气上冲,肝冲二气并见,故脉弦长而有力也。弦长之脉,右部按之颇实,此又为胃气上逆之脉。说明肝、胃、冲三经皆有升无降,故其下焦便秘而上焦呕吐也。故当泻肝、降胃、镇冲,但病者已体弱不堪,气液两伤,病情危重,经不起克伐,若用此三法恐非气宜。病久了,胃气本来就差,药味多了也会加重其负担,反而影响药物的吸收。当改为舒肝、降胃、安冲。只要三经之气下,其不通大便而自通,呕吐不止而自止矣。主方如下:
生淮山25克 清半夏15克 白芍15克 生麦芽12克
复花10克 青木香8克
嘱咐病家,晚上详加观察,若晚上一点左右得矢气,早晨五点左右当有大便,若得大便则可救矣。
凡是看过处方的人,皆认为如此简单便宜的六味药,即是仙丹妙药也救不了命,这不是在作弄人!药房的人看了也摇头冷笑。病家本无可奈何,无所谓可治不可治,都想试一试,直到下午8点才服药。
当晚我睡在亲戚家,天还没大亮,病家高兴敲门报喜:晚上一点多钟果然打了屁,今早四点多钟果然解了大便,呕吐停止了,已安然入睡,真神。
上方虽普通而能显神效者,在于“辨症”得当,药与病对,虽小小秤砣可以压千斤,药虽平淡亦可建奇功。此乃调理气机而下大便之法,不治呕吐而吐自止,不下大便而大便自下矣。
3、陈××,女,五十八岁。1975年4月患肝硬化腹水,医院已下了“死亡通知单”,邀请救治。当时,腹围104cm,下肢浮肿,喘咳、短气、胸满,言语低微,面色晦黯,大便溏,小便不利,苔白腻中透黄,脉沉缓。嗜酒无度,已成酒毒伤肝,肝脾受损,升降失常,清浊不分,聚而成膨。即从酒毒论治。
八年后,即1983年又患重病,经医院多方治疗,病日益加重,不论西药、中药,服下即感头部疼痛而吐血,现已进入肝昏迷,不省人事,院方已通知病家准备后事,子女皆从外地赶回,并已看好坟地,准备动土,送葬的毛巾都已买好。但子女仍不死心,差人来冷水江求取药方。知其仍在喝酒,从无间断,死马当活马医,即主方于下:
丹参30克 郁金12克 白茅根30克 益母草30克
全瓜蒌25克 法夏10克 川牛夕15克 生石膏18克
葛花15克 葛根15克 白蔻8克 生姜2片
鸡血藤15克 土鳖5克 赤芍15克 丹皮10克
太子参30克 蛇舌草20克
嘱其煎成浓液,从鼻孔滴入,缓慢地一点一点地滴。三天后,其子来冷水江笑容满面。说将药液滴入鼻中,初无任何反应,亦不见有痛苦面容,滴到第二天,病人居然自己爬起来坐着。众人骇然,良久才省悟转惊为喜,真所谓“起死回生”也。病者坐起后,既不说痛,也不吐血,真神方也。调理一月而愈,送匾以表谢谢意,又活了多年。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09-12-26 00:19 2楼
前两天一个药疹病人为例:主诉:咽痛剧烈,无休止时两天,伴体温39.2度1天。同时服用清热解毒口服液、清开灵口服液、银翘解毒颗粒三药无效。细查其虽体温高但自觉恶寒、不觉发热;咽痛剧烈,但咽部、上腭均苍白、不充血,扁桃体不大;询其既往面色常黑,体胖易乏,为少阴伤寒标准型,故与麻黄附子甘草汤加桂枝急煎服。服药第1口即自觉很舒服,服药半小时,即诉咽痛减10分之9,只有咳嗽或喝水时才疼。更神奇的是:她喝一口水疼,紧跟着喝一口药就不疼,紧跟着再喝一口水又疼,紧跟着再喝一口药又不疼了。与此同时体温稳步下降。很是有趣。
2009-12-26 10:09 3楼
中医总给人以慢郎中的印象,其实中医对很多急症还是很有疗效的,尤其是在针灸方面。
2010-01-01 10:04 4楼
有见地,不错。
2010-01-02 22:30 5楼
好, 我咳嗽了, 学习中
2010-01-24 17:10 6楼
细辛。。
2010-01-24 20:52 7楼
中医治疗急症确实有奇效的,不过现在一是人们信任度低,二是中医敢下手的人也少了,疗效才是硬道理啊
2010-01-30 12:00 8楼
关键在于辩证。学习了
⬅ 新一轮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点确定 老茶馆 中医治疗脑外伤后遗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