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帼光的证治经验

2011-11-12 09:19 楼主
随着人生长发育,衰老过程中身心的变化,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的激烈,要求的增高,人的思想和行为往往会步入误区,而形成各种综合症,如更年期综合症,空调综合症、考试综合症、减肥综合症、女性尿道综合症、小儿多动症等,起因虽不同,症情也各异,但症状均有共性,都具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急躁、心悸不宁、睡眠障碍等症,我主张在治疗此类综合症时,主要配合安神宁心之剂-甘麦大麦汤,方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果。

一,更年期综合症

现代医学认为更年期综合症是妇女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分泌减少而产生的以神经血管功能不稳定为主的综合征群。(不仅妇女有,男性到更年期也会出现类似症状,只是表现不如妇女突出,亦可参照治疗)。出现的症状早期为月经紊乱,潮热多汗,情绪波动,易怒好争吵,不能自控,睡眠不佳,晚期为皮肤干燥搔痒,阴道干燥瘙痒,心悸胸闷头晕耳鸣神疲乏力,好猜疑,严重失眠等。中医认为此病是妇女七七天癸将绝,肾气衰微,冲任失调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辨证分型可分为肾阴不足、肾阳虚衰、气阴两虚三类,在此分型基础上再加上宁心安神的淮麦甘草汤,效捷而稳定。

1.肾阴不足

主证:腰酸耳鸣盗汗潮热,口干便结,两足酸软,心悸少寐,烦闷急躁,苔薄舌红或苔剥有裂纹少津,脉细数。

治则:补益肾阴,宁心安神。

方药:以左归丸合淮麦甘草汤出入。

2.肾阳虚衰

主证:恶寒肢冷,腰脊酸软,面白无华,多尿便溏,气短乏力,寐少多梦,心悸怔忡,苔薄舌淡,脉细弱或细缓。

治则:温补肾阳,宁心安神。

方药:以右归丸合淮麦甘草汤化裁。

3.气阴两虚

主证:潮热汗出,口干欲饮,便结溲黄,心悸不宁,神疲肢软,夜寐易醒,苔净舌红少津,脉虚细。

治则:益气养阴、宁心安神。

方药:以生脉饮合淮麦甘草汤加减。

吾临床36年之久,应用该法临证施治,标本兼顾,取得良好的疗效,常能药到病除。

二、减肥综合症

近年来为迎合年青妇女爱美的心态,市场上推出了各种减肥的方法和药物,商家为经济利益所驱动过份强调了减肥的效果,宣传了药物的优点,而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其副作用及注意事项,造成了因服用不当或过量造成的后遗症副作用。出现了多脏腑功能失调综合症,严重者甚至可导致脏腑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中医认为此症因药量过剂或不当以致亡津伤阴,阴虚火旺,中阳受损,胃不能受纳,脾不能运化,津液无以输布,精血无以生化,脏腑失养,阴阳失和,导致诸症丛生。

根据病情的轻重,可分为脾胃失和,气阴两虚,心肝脾肾失调。

1.脾胃失和

主证:不思纳食,食则呕恶,面色少华,神疲乏力,头目眩晕,夜寐欠安,苔薄脉濡。

治则:健脾和胃、宁心安神。

药物:香砂六君子汤合淮麦甘草汤出入。

2.气阴两虚

主证:纳呆食则饱胀,少神,消瘦乏力,气短胸闷,口干便结,寐不安,卧不宁。苔净或剥,舌偏红,脉细数。

治则:益气养阴宁心安神。

方药:生脉饮合淮麦甘草汤出入。

3.心肝脾肾失调

主证:厌食,食则呕恶,面色无华,清瘦乏力,两目无神,心悸怔忡,烦躁易怒,哭笑无常,目不能闭,寐不能安,腰酸肢楚,苔薄脉虚细沉。

治则:调治心肝脾肾,佐以宁心安神。

方药:先以香砂六君子汤合淮麦甘草汤调治脾胃为先,待纳渐馨,寐渐安,心渐宁后,再加益气养阴之品,调补肝肾之药,以调整多脏腑功能失调。

三、儿童多动综合症

儿童多动综合症表现为儿童时期慢性行为改变,是儿童学习困难的常见原因之一。以动作过多、性格改变、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为突出症状。但小儿智能正常或接近正常。学习上的困难常由于动作过多及注意力不集中所致。以男孩多见。本病由多种原因引起,如遗传、脑内代谢谢障碍、脑内器质性病变及其它因素,如外界环境的压力远远超过儿童所能承受的程度等。

中医没有这个病名,但儿童为纯阴纯阳之体,稚阴稚阳之躯,在不断地成长发育过程中,逐步完善气血阴阳的增长与协调平衡。

采用补中益气汤合淮麦甘草汤治疗儿童多动综合症是有一定科学根据的。根据实验研究表明黄芪补气升阳固表,有兴奋中枢神经,强心及激素样作用,可促进全身代谢谢,当归补血滋阴,可促进血液循环,促使抗体产生,柴胡、升麻可起升提作用,加强中枢神经的兴奋性,党参益气健脾,提高脑的兴奋性促进消化吸收与白术、黄芪同用,可促进蛋白合成,淮小麦养心气除虚烦,有镇静作用,陈皮、生姜健脾理气,促进胃液的分泌和胃的蠕动,以及其它药物的吸收,甘草缓中和百药,可提高全身机能状态,又可缓和其它药物之峻烈刺激,大枣益气滋脾生津调和诸药,可增强消化机能,以此方加减治疗儿童多动症50余例取得良好效果。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4-07-26 07:58 2楼
补中益气汤合淮麦甘草汤治疗儿童多动综合症是有一定科学根据的。
2014-07-27 20:30 3楼
学习了。谢谢。。
⬅ 许帼光的用药特色 老茶馆 许帼光的学术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