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景岳代脉辨析

2009-12-26 22:22 楼主
景岳代脉辨析
(文章来源:《甘肃中医》杂志 2009年第12期 P4-5)
金 栋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
【摘要】 代脉属28病脉之一,是一种间歇脉,而张景岳认为代脉有至数之代、脉形之代和气候之代之分;并认为代脉是脾之真脏脉,表现为乍数乍疏等。根据《内经》之旨义及历代医家有关脉象观点,对代脉及景岳之代脉给予详细辨析。
【关键词】 代脉;张景岳;间歇脉;真脏脉

代脉在今28病脉中属间歇脉,已经定论。但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6版)对代脉的描述云:“一般指有规律的歇止脉,可伴有形态的变化……包含了节律、形态和脉力等方面的参差不匀。”[1]引用明•张景岳语增补了代脉具有“形态和脉力等方面的参差不匀”的脉象特征,对此笔者认为欠妥。兹不揣浅陋,辨析于下。

1. 景岳之代脉:至数之代、脉形之代和气候之代
6版《中医诊断学》引张景岳语曰:“忽见软弱,乍数乍疏,乃脉形之代。其断而复起,乃至数之代,两者皆称为代。”[1]将“乍数乍疏”作为代脉“形态和脉力等方面的参差不匀”的脉象特征,有失景岳本义。因景岳此语是对《内经》代脉的注释,非指代脉脉象特征。景岳不认可代脉是一种病脉,在《景岳全书•脉神章》“正脉十六部”中未有代脉记载,何来代脉脉象特征?《景岳全书•脉神章》:“详代脉之义,本以更代为言。如《宣明五气篇》曰:脾脉代者,谓胃气随时而更,此四时之代也。《根结篇》曰:五十动而不一代者,谓五脏受气之盛衰,此至数之代也。本篇曰:但代无胃曰死者,谓代无真脏不死也。由此观之,则凡见忽大忽小、乍迟乍数、倏而更变不常者,均谓之代。自王叔和云:代脉来数中止,不能自还,脉代者死。自后以此相传,遂失代之真义。”[2]纵观景岳之《景岳全书》和《类经》得知,景岳对《内经》代脉注释分为至数之代、脉形之代和气候之代三种。《类经•脉色类》:“至于代脉之辩,则有不同。如《宣明五气篇》曰:脾脉代、《邪气脏腑病形篇》曰:黄者,其脉代,皆言脏气之常候,非谓代为止也。又《平人气象论》曰:长夏胃微软弱曰平,但代无胃曰死者,乃言胃气去而真脏见者死,亦非谓代为止也。由此观之,则代本不一,各有深义。如五十动而不一代者,乃至数之代,即本篇所云者是也。若脉本平匀而忽强忽弱者,乃形体之代,即《平人气象论》所云者也。又若脾主四季而随时更代者,乃气候之代,即《宣明五气》等篇所云者是也。凡脉无定候,更变不常,则均谓之代。”[3]

1.1 气候之代 《素问•宣明五气篇》:“五脉应象:肝脉弦,心脉钩,脾脉代,肺脉毛,肾脉石,是谓五脏之脉。”弦、钩、毛、石,乃四时四脏之常脉,而代脉不同。“脾脉代”,王冰注:“代者,软而弱也。”《说文》:“代,更也。”故代脉于此为“更代”与“软弱”之义。脾分旺于四季,其脉软弱,随四时而更代,即四时四脏之常脉皆兼软弱,随四季而变化。《类经•疾病类》:“代,更代也。脾脉和软,分王(旺)四季,如春当和软而兼弦,夏当和软而兼钩,秋当和软而兼毛,冬当和软而兼石,随时相代,故曰代,此非中止之谓。”[3]此乃气候之代,言脏气之常候。
脾脉软弱乃脾之平脉,说明脉有胃气。《素问•平人气象论》:“长夏胃微软弱曰平,弱多胃少曰脾病,但代无胃曰死。”所谓“有胃曰平”,软弱是也。失去胃气的脉为死脉,所谓“无胃曰死”,亦称真脏脉,即“但代无胃”曰死。此代亦二义,一指更代;二指脾之死脉。《类经•脉色类》:“代,更代也。脾主四季,脉当随时而更,然必兼和软,方得脾平之脉。若四季相代,而但弦但钩但毛但石,是但代无胃,见真脏也,故曰死。”[3]此亦气候之代,言脏气之死候。

1.2 脉形之代 张景岳云:“凡脉无定候,更变不常,则均谓之代。”又云:“若脉本平匀,而忽强忽弱,乃形体之代。”《类经•脉色类》:“代,更代之义。谓于平脉之中,而忽见软弱,或乍数乍疏,,或断而复起……均名为代。’[3]脉象由正常平和而突变为他脉,如变为乍数乍疏脉,或忽强忽弱、忽大忽小脉,或变为间歇脉等,皆属脉象形体之变化。如临床常见的阵发性房颤、房扑、早搏、心动过速等所形成的脉象,未发作时,脉象表现为平脉,而若发作时则表现为各种异常脉象。此即脉形之代,言脉象形体(态)之变换,非指代脉脉象特征。

1.3 至数之代 《灵枢•根结篇》:“凡五十动而不一代者,五脏皆受气。”按:代,《难经•十一难》作“止”;王冰注:“代,止也。”张景岳注:“谓五脏受气之盛衰,此至数之代也。”[2]此乃至数之代,言间歇之止代。

2. 景岳之代脉系脾之死脉:真脏脉
脾脉软弱乃脾之平脉,“但代无胃”系脾之死脉,脉象特征为何?

2.1 乍数乍疏 《灵枢•根结篇》:“所谓五十动而不一代者,以为常也,以知五脏之期。予之短期者,乍数乍疏也。”《类经•脉色类》:“短期,死期也……若欲知其短期,则在乎乍数乍疏也,此其时相变代,乃以常代者不同。”[3]此概景岳“乍数乍疏”代脉之由来耳!脉乍数乍疏,为脾之死脉。《素问•玉机真脏论》:“真脏脉至,弱而乍数乍疏……乃死。”《类经•脉色类》:“弱而乍数乍疏,则和缓全无,而非微软弱之本体,脾脉之真脏也……故死。”[3]
乍数乍疏,亦称乍疏乍数、乍疏乍密,《中医大辞典》:“脉搏节律不匀,散乱无章,时快时慢之象。”[4]6版《中医诊断学》:“脉来乍疏乍密,如解乱绳之状,称解索脉。” [1]乍数乍疏脉,指脉搏节律绝对不匀,脉力强弱不等,脉率快慢不一,散乱无序,参差不匀,当属今之28病脉中之散涩(短)脉[5]及怪脉中的解索脉[6]等脉象特征,非属代脉脉象特征。

2.2 脉象坚锐不柔如乌之喙、鸟之距;或如屋漏残滴,良久一至;或如水之流,去而不返 《素问•平人气象论》:“死脾脉来,锐坚如乌之喙、如鸟之距、如屋之漏、如水之流,曰脾死。”《类经•脉色类》:“如乌之喙,如鸟之距,言坚锐不柔也。如屋之漏,点滴无伦也。如水之流,去而不返也。是皆脾气绝而怪脉见,亦但代无胃之义,故曰脾死。”[3]

2.3 软弱之极 《素问直解》:“代,软弱之极也。软弱极而无胃气,则曰死脉。”[7]

3. 28病脉之代脉脉象特征
《内经》脉名繁多,并无明确的脉象形态,至晋•王叔和《脉经》将脉象规范为24种病脉后,才使中医脉象有了明确的标准。《脉经》:“代脉,来数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自叔和将代脉作为一种病脉,便被历代医家所采纳,一直沿用至今。如明•李时珍云:“动而中止不能还,复动因而作代看。”[8]《诊家正眼》:“代为禅代,止有常数,不能自还,良久复动。”[9]《脉学阐微》:“代脉也是一种间歇脉,其停止有一定规律。”[10]《中医大辞典》:“代脉,脉象之一。脉来缓弱而有规则的间歇。”[4]新世纪第二版高校教材《中医诊断学》:“代脉:脉来一止,止有定数,良久方还。代脉的脉象特点是脉律不齐,表现为有规律的歇止,歇止的时间较长。”[11]此乃现今28病脉中代脉规范、明确的脉象特征。

4. 结语
综上所述,张景岳认为代脉有至数之代、脉形之代和气候之代之分;并认为代脉是脾之真脏脉,表现为乍数乍疏等,与现今28病脉之一的代脉不同。而28病脉之一的代脉,属节律不齐、至数之代的间歇脉;其脉象特征为:脉来一止,止有定数,良久方来;除间歇之外,其余脉力和形态一致,非含形态和脉力等方面的参差不匀。

参考文献
[1] 朱文锋,主编.中医诊断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00,100,
[2] 张介宾.景岳全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81—82,81
[3] 张介宾.类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118,462,136,116,117,179,142
[4] 李经纬,邓铁涛,主编.中医大辞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427,427
[5] 金栋.间歇脉探讨[J].浙江中医杂志,2001,36(6):232---233
[6] 尹继增,金栋.怪脉解索新探[J].河北中医,2004,26(7):546
[7] 高士宗.素问直解[M].第3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131
[8] 李时珍.濒湖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77
[9] 李中梓.诊家正眼[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87
[10] 邢锡波.脉学阐微[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79:69
[11] 朱文锋主编.中医诊断学[M].第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117
2009-12-26.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原创] 散脉探讨 老茶馆 摸脉能否测知男女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