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脉象新识: 7.怪脉解索新探

2011-11-17 10:05 楼主
【关键词】 怪脉;解索脉;散脉;房颤脉

怪脉系中医28种病脉以外的危重脉象,临床表现复杂,切诊难度较大,其出现往往代表脏腑之气衰竭,甚至为死亡征兆,故又有真脏脉、败脉、绝脉、死脉等称谓。结合现代医学认识,怪脉实际上是严重心律失常的表现,通过心电图可确诊。现今看来,绝非均为不治之病证,有的可治愈或得到暂时控制而延缓生命,如解索脉病证则是其一。解索脉乃怪脉之一,临床并不少见,但能正确掌握其脉象者实不多见,如在各级中医杂志病案记载中及中医高校教材中,或称结代脉,或称叁伍不调、脉律不整,或称“脉象乍疏乍数、忽强忽弱”[1]等等,笔者似觉欠妥。兹陈述如次。

解索脉的脉象名称,虽首见于《内经》,却无明确的指诊形象,而《脉经•扁鹊诊诸反逆死脉要诀》云:“脉……去如解索者,死。新校正云:解索者,动数而随散乱,无复次绪也。”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云:“解索脉,如解乱绳之状,散散无序。”实为解索脉象形状之先河,而且“十怪脉”的脉象名称,即出自该书。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诊断学》云:“脉在筋肉之间,乍疏乍密,如解乱绳之状。这是一种时快时慢,散乱无序的脉象。”[2]《中医大辞典》云:“脉象忽疏忽密,节律紊乱如解索之状。”[3]忽疏忽密,即乍疏乍密(数),《中医大辞典》云:“乍疏乍数:脉搏节律不匀,散乱无章,时快时慢之象。可见于气血严重消耗,病情危笃之候。”[3]由以上可归纳出解索脉象为:脉搏乍疏乍数,散乱无序即脉律不整,脉率(至数)时快时慢,脉力强弱不等。此等表现与28种病脉中之散脉同,解索脉实则散脉也。

散脉,《脉经》云:“大而散。”明•李时珍《濒湖脉学》云:“散似杨花散漫飞,去来无定至难齐。”《诊家正眼》云:“散脉浮乱,有表无里;中候渐空,按则绝矣……散有二义,自有渐无之象,亦散乱不整之象……无统纪,无拘束,至数不齐,或来多去少,或去多来少,涣散不收,如杨花散漫之象。夫杨花散漫,即轻飘而无根之说也。其言至数不齐,多少不一,则散乱而不整齐严肃之象也。”[4] 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诊断学》云:“浮大无根,按之消失,伴节律不齐或脉力不匀。”[5]《中医大辞典》云:“脉浮散不聚,轻按有零乱分散之感,中按渐空,重按则无。”[3]以上诸论将散脉象可归纳为:散乱无序,节律不整,至数不齐,快慢不一,脉力不匀。即散脉为浮大无力而乱,中取渐空,重按欲绝无根而且节律绝对不整,至数快慢不一[6]。此与解索脉象一致,故云解索脉即散脉也。

从主病来看,解索脉主病为肾与命门之气皆亡。如《世医得效方》云:“解索……肾与命门之气皆亡。”而散脉主元气离散,肾气枯竭。如《诊家正眼》云:“散为本伤……散为肾败之征。”[4]《中医大辞典》云:“散脉主元气离散,见于病情危重阶段。”[3]肾为元气之根本,肾气亡竭则元气离散而生命危殆,二者主病一致。

结合现代医学认识及心电图检查,解索脉与散脉均指心房颤动(房颤)脉。《中医脉象研究》云:“解索脉:脉来快慢不等,乍疏乍密,脉力强弱不等,脉律散乱无序,绝无规律。脉率在90-130次/min之间的解索脉象,其快慢与强弱的交替现象最为明显……解索脉的形成机理主要为心房颤动所致。”[7]柯雪帆认为:“乍疏乍数,乍大乍小,三五不调,称心房颤动……心房颤动病人脉率较慢的形如解索脉。”[8]《中医心病证治》云:“涩散脉症似现代医学所述心房颤动。”[9]金栋认为:阵发性“快速房颤脉正是中医之散脉。”[10]

心房颤动临床常见有阵发性与持久性2种。在阵发性心房颤动时,因心房快速不协调的乱颤,仅一部分激动下传到心室,导致室率快而不规则,一般在100-160次/min之间,心电图可确诊。此时听诊显示:心律绝对不规则,心率快慢不一,心音强弱不等。而脉诊则显示:脉律绝对不规则即节律紊乱不整,脉率快慢不一即至数不齐,或来多去少,或去多来少;脉搏强弱不等即脉力不匀,乍大乍小,大小不一。其强的脉搏应指明显,可谓浮大;其弱的脉搏,短小无力不到位,强弱之间显得散乱错杂不整齐,脉率无法数清,即至数不清,散乱无序,参差高低不齐,长短大小不一,故云此阵发性“快速心房颤动脉当与中医之散(涩)脉同”[6],亦即解索脉也。快速心房颤动时容易诱发心力衰竭,而心力衰竭又可出现快速心房颤动,若抢救不当,治不及时则可殃及生命,故《脉经》云“脉……去如解索者,死。”《诊家正眼》云:“散为本伤,见则危殆……诸病脉见散,皆死脉也。”[4]但若抢救得当,治疗及时则可转危为安,病情得到暂时控制或治愈。此时其快速心房颤动可恢复为窦性心率或转为慢性持久性心房颤动。而转成慢性持久性心房颤动之脉象(脉率多在60-100次/min)则由解索、散(涩)脉转为结涩(短)脉[11]可永久存在。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每个医者经验不同及患者发病时病情复杂,多病相兼,表现不一,故而形成脉象名称不一。或称为怪脉中之解索脉,或称为28病脉中之散脉,现今看来是一致的,正系(快速)心房颤动脉。因二者皆属规范脉象,故中医病案之脉象栏目正确书写应该径写为,解索脉或散脉,其它称谓皆不妥当。

参考文献

[1] 王永炎主编.中医内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03
[2] 邓铁涛.中医诊断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71
[3] 李经纬,邓铁涛主编. 中医大辞典.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625,427,1467,1467
[4] 明•李中梓.诊家正眼.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91-92,92,92
[5] 朱文锋.中医诊断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92
[6] 金栋.房颤脉初探.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9,5(10):12,12
[7] 黄世林,孙明异.中医脉象研究.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168-170
[8] 单书健,陈子华.古今名医临症金鉴•心悸怔忡卷.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138-139
[9] 吕光荣.中医心病证治.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78:90
[10] 金栋.叁伍不调话房颤.中医杂志,2000,41(1):60
[11] 金栋.间歇脉探讨.浙江中医杂志,2001,36(6):233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1-12-29 15:31 2楼
怪脉解索新探

(文章来源:《河北中医》杂志 2004年第7期第26卷 学术探讨 P545-546)
⬅ 中医脉象新识: 9.房颤脉探讨 老茶馆 中医脉象新识:1. 结代脉新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