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肛门湿疹

2011-11-17 23:09 楼主
中药外用治肛门湿疹


□周雨杨 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协和医院


肛门湿疹是一种常见并易于复发的炎症性皮肤病,中医称之为“风湿疡”、“肛周风”。多由湿热下注、血虚夹湿或饮食不节、脾失健运、内蕴湿热所致。病变常局限于肛周皮肤,皮损初起多以潮红、渗出、糜烂为主,病程较久者,可出现肛周皮肤增厚、粗糙、颜色灰白或暗红、皲裂等症状。常剧烈瘙痒,反复不愈。

笔者临床体会,以清热燥湿、祛风止痒、活血解毒为治则,运用中药外洗治疗肛门湿疹取得满意疗效。其药物组成为:白鲜皮20克,地肤子20克,蛇床子20克,百部12克,赤芍12克,甘草15克,牡丹皮10克,防风15克,苦参12克,黄柏12克。每日一剂,水煎熏洗患处,早晚各一次。

方中黄柏、苦参、蛇床子、地肤子、白鲜皮、百部、防风清热燥湿,祛风止痒,收湿杀虫;牡丹皮、赤芍凉血活血,加甘草以收疮解毒。诸药配合,对急慢性肛门湿疹均有较好的效果。而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苦参、白鲜皮、蛇床子、地肤子等均有抗变态反应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治疗期间要积极寻找引起肛门湿疹的原发病,并给予治疗,如痔疮、肛瘘、肛裂等;指导患者饮食及作息时间,少吃各种刺激性食物,改善居住环境,保证睡眠充足,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过度搔抓和用肥皂水浸洗患处,慎用皮质激素类药膏,以免发生感染。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1-11-17 23:09 2楼
肛门湿疹的发生与局部不良刺激、精神神经调节紊乱以及某些内脏和内分泌疾病的影响有关。属于中医的阴痒、湿疮范畴。发病初期以瘙痒为主,继后出现红斑、糜烂渗出,反复抓搔后,局部皮肤粗糙、增厚脱屑,色素加深或色素减退,呈苔藓样改变。瘙痒的程度有轻有重,轻者仅在夜间安静时作痒,抓搔后瘙痒可暂时性缓解;重者日夜均瘙痒,剧烈抓搔后仍不止痒,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工作和睡眠。

治疗肛门湿疹时,首先要排除微生物、寄生虫、内脏糖尿病和内分泌等疾病以及衣裤用具过敏刺激等原因。治疗期间应注意饮食和生活条理,忌吃海鲜、辣椒、酒和油炸辛辣,以及浓茶、咖啡等容易过敏和有刺激的食品;忌用热水烫洗和碱性香皂擦洗;避免不良刺激和用力抓搔;保持情绪稳定和保证有充足的睡眠,做到生活有规律性。

目前西医常采用内服抗过敏止痒或镇静剂,外用激素、或激素抗菌素复合剂软膏,具有可靠疗效,但停用后往往会病情复发或加重。长期使用含有激素类软膏容易产生对激素的依赖性,继发局部皮肤真菌感染,严重者可引起肛门皮肤黏膜的白斑、萎缩,甚至湿疹样癌。中医有比较安全有效的方药,简要介绍一些内服和外用方药。

一、内服:



1.茵陈、土茯苓各30克,栀子、泽泻、苦参、生地、徐长卿、僵蚕各12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日服两次。适用于肛门湿疹红斑、糜烂渗出伴有瘙痒者。

2.生地、鸡血藤、白蒺藜各30克,黄芪、防风、丹皮、川芎、赤芍、荆芥各12克,乌梢蛇15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日服两次。适用于肛门湿疹局部皮肤粗糙、增厚脱屑、色素加深或色素减退,呈苔藓样改变伴有剧烈瘙痒者。

二、外用:

1.蛇床子30克,黄柏、苦参、百部、鹤虱各12克。水煎外洗,每日一剂,日洗患处两次。适用于肛门湿疹瘙痒,糜烂渗出多者可加明矾10克。

2.煅石膏200克,炉甘石30克,硫磺20克,冰片5克。上药共研细末备用。将肛门清水洗净后,用棉签蘸药粉外撒肛门皮肤黏膜患处,每日早晚各1次。



作者:潘祥龙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
2011-11-17 23:09 3楼
苍龙洗剂治肛周湿疹

肛周湿疹在临床上是常见病,多继发于痔疮、肛瘘、直肠脱垂等疾病,病情缠绵难愈。江西中医学院熊国华医师,应用苍龙熏剂坐浴治疗,收到很好的效果。

治疗方法:苍耳子克,地肤子克,白鲜皮克,蛇床子克,马齿苋克,龙胆草克,肛门皮肤潮红加黄连,渗液多加苍术克,土茯苓,肛门皮肤粗糙肥厚加当归克,取上药加水毫升,浸泡分钟,煎取毫升药汁倒入盆内,在坐浴架上熏蒸肛门,待药液不烫时,臀部浸入盆中泡洗,每次浸泡约分钟,每天两次。

湿疹是常见的、多发的变态反应皮肤病,是一种以红斑、丘疹、水泡、渗出、糜烂皮肤为临床特征,并且对称分布,伴瘙痒。湿疹可发生任何部位,由于发生部位不同而命名各异,发生肛门部位者称肛门湿疹,以慢性多见,中医称之为肛门湿疡。其基本病因为风、湿、热、脾虚、阴虚干燥。病机为湿热污浊之邪下注,结聚肛门皮肤所致。

苍龙洗剂中苦参、地肤子、蛇床子、白鲜皮、土茯苓、龙胆草清热燥湿、祛风止痒,黄连、马齿苋清热解毒,苍术健脾燥湿,苍耳子杀虫止痒。上述药物合用共奏清热燥湿,祛风止痒,杀虫之功,且外用熏洗,皮肤久浸于温热药汤中,使角质层软化或膨胀,药物容易透过角质层而吸收,也可以通过毛囊和腺管被吸收到体内,且药物直接附着于皮肤之上发挥作用,药物直达病所,故取佳效。

作者:王业龙
⬅ 女福穴 老茶馆 奇药虎杖在慢性骨髓炎中的妙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