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中风析疑

2011-11-21 08:23 楼主
伤寒论之“中风”所述,有太阳中风、阳明中风、少阳中风、太阴中风、少阴中风、厥阴中风、伤寒中风、妇人中风等八种。中风之词是指病证;中风前面之词是指时辰。如太阳中风,是指在太阳的时辰上得了中风;伤寒中风,是指在伤寒的时辰上得了中风;妇人中风,虽然不指时辰,但仍然与时间有关系,是指在月经期间得了中风。故中风所论,不是盖指太阳中风。在不同的时辰上得中风,其症状表现也不尽相同。

如,“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
脉浮而紧,是表有阳邪,若下之,为什么不得结胸病呢?笔者认为,口苦、咽干、腹满,是阳明中风的主要症状。口苦、咽干,是少阳热邪上熏官窍的主要见证;微喘,亦是少阳热邪上扰胸肺的表现;腹满,是少阳热邪干扰胃肠。若其证“腹满”是阳明证的表现,就不应出现“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邪客少阳,故发热;邪扰太阳,故恶寒;正邪分争,病势趋外,故脉浮而紧。阳明中风之脉浮而紧,与太阳伤寒之脉浮紧,脉象虽然相同,但是证状不同,最明显的不同是,阳明中风,没有头项强痛、体痛、骨节疼痛等太阳证的典型表现,说明阳明中风,不是病邪在表,故若下之,不得结胸病。
脉浮而紧者,还有如,“阳明病,脉浮而紧者,必潮热发作有时;”“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躁,心愦愦反谵语;若加温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憹。”
故,脉浮紧、恶寒而同时兼见头项强痛、身体疼痛者,才是太阳伤寒证。若仅见脉浮紧、恶寒,而没有头痛、体痛者,就不能确诊为太阳伤寒。
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应是阴血不足、阳气亢热的证候。

“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少阳中风,阳邪郁滞,耳目亦属于少阳位,少阳气郁化火,上犯耳目,则耳聋目赤;热郁胸膈,则胸中满而烦。少阳位居半表半里,吐下不及病位,反伤津血,伤津则悸,伤血则惊。
少阳中风,耳聋、目赤、胸满而烦,亦是阴血不足、阳气亢热的证候。

“太阴中风,四肢烦疼,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
四肢烦疼,为邪气在表,阳气亢奋,正邪分争,故四肢烦疼;阳微阴涩而长者,指脉象浮取微,沉取涩;阳脉微是邪气却,阴脉涩是阴血亏,脉长者,是正气来复之脉象。正复邪却,故为欲愈。
太阴中风,四肢烦疼,是阳气亢热;阴脉涩,是阴血不足。故太阴中风,亦是阴血不足、阳气亢热的证候。

妇人中风,热入血室,经水适断,热与血结,亦是阴血不足,阳气亢热的证候,故小柴胡汤主之。

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亦是阴血不足,阳气亢热的证候。

综合辨析,伤寒论所述之各种中风证,其共同的性质,皆是阴血不足,阳气亢热。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中风和面神经炎如何区别 老茶馆 预防中风必学小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