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灸时的体位和顺序

2011-11-28 09:31 楼主
[导语]艾灸具有温经散寒,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调和营卫,振兴机体功能的作用,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更由于艾灸保健功效显著,而受到世人的推崇。
艾灸具有温经散寒,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调和营卫,振兴机体功能的作用,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更由于艾灸保健功效显著,而受到世人的推崇。

艾灸取穴是否正确,直接影响灸治效果,下面小编就来告诉大家艾灸时的题为现则方法以及穴位施灸顺序。

施灸常用的体位:

1.坐位:仰靠坐位,适用于头面、颈前和上胸部的穴位;俯伏坐位,适用于头顶、后项和背部的穴位。

2.卧位:仰卧位,适用于胸腹部之任脉、中足三阴经、阳明经为主的穴位;俯卧位,适用于背腰部之督脉、太阳经为主的穴位;侧卧位,适用于侧身部之少阳经为主的穴位。

穴位施灸顺序:

古人对于施灸的顺序,有着明确的论述,如《千金要方》说:“凡灸当先阳后阴,先上后下”。《明堂灸经》也指出:“先灸上,后灸下;先灸少,后灸多”。这是说施灸的一般顺序是,就阴阳而言,先灸上部再灸下部,先灸头部再灸四肢;就壮数而言,先灸少而后灸多,即由小逐渐增强;就大小而言,先灸艾炷小者而后灸大者,每壮递增。

在临床上施灸时,需结合病情,灵活应用,不能拘执不变。

在问及是否可以同时艾灸某2个穴位的问题上,一般没有什么限制。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再谈针灸有泻无补的问题 老茶馆 余瀛鳌:活法巧治十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