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议中医气的生理观

2011-11-28 17:16 楼主
中医气的生理观是中医气论医理、病理的基础,为了认识这一问题,认识它的理论性和科学性,我将其分为两个部分来思考,其一是,气的生理观的基本内容;其二,气的生理观的科学性

一、气的生理观的基本内容

气的聚散,化生宇宙万物,人也是由气而生成的。“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宝命全形论篇》)不过,能产生出人的气,就不是一般普通的气,而是气中之精华,即由精气变化而生。“人始生,先成精”(《灵枢•经脉》。“以母为基,以父为楯”(《灵枢•天年》)。是父母两者的精气相合而成。“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灵枢•本神篇》)这与现代生理学,男女交媾,精子与卵子结合而孕育新的生命是相同的道理。
人的生成,讲的是先天之气,即禀受于父母之肾气,此气在人出生后仍留在肾脏之中,这就是《内经》所言的“肾藏精”的道理。人体除有先天之气外,还有更为重要的后天之气,即中医理论中所言的水谷精气,即脾胃机能造化之气。“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篇》)“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素问•平人气象论篇》),这就说明,水谷精气是后天生命赖以存活的根本。其实后天之气,除水谷精气外,还有一项须臾不可缺少的呼吸之气。肺的呼吸功能是中西医所共识的。中医还认为,肺主之气不仅是来自于呼吸之气,而且还要主全身之气,所以就有“诸气者,皆属于肺”的说法(《素问•五脏生成论》)。在现代中医理论中,又有肺主一身之气的说法。这个所谓的一身之气,它包括有三个方面,一是先天的元气,即禀受之于父母的肾精肾气;二是后天来自于脾胃的水谷精微物质所化生之气;三是主要由肺呼入的自然清气。这三种气都得要肺来加以调节权衡治理,肺就有这样大的本事,正因为如此,所以肺在中医的生理系统功能中的地位是相当高的,它仅次于君主地位的心,是帝王的宰相,是“相傅之官”(《素问•灵兰秘典论篇》)在中医理论中,气和血一样,是生命生成和发展的根本,须臾不可离,所以明代大医理论家张景岳说:“人之有生,全赖此气。”
在人体中,关于气的结构、状态和功能,我阅读了李德新先生著的《气血论》,孙广仁主编的《中医藏象生理》等一些较好的理论著作,结合《内经》的学习,我将其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气与血、精、神、津液的关系
气、血、精、神、津液等,是中医理论所认识到的一种独特的生理诸现象,在西医生理中,这些生理中的物质现象,仅只对血液有较详细的研究,气仅限于肺的呼吸之气,精与神主要放在大脑神经生理活动中,而津液部分,只是以腺体作为研究对象,而且还只着重在内分泌腺体的研究,对外分泌部分就是一个弱项,这些就是差异。
关于气与血的关系,在《气血论》中,李德新先生引《难经本义》说:气中有血,血中有气。气与血不可须臾相离,乃阴阳互根,自然之理也。人之一身,皆气血之所循行,气非血不和,血非气不运,故曰:“气主煦之,血主濡之”(《医学真传》)。这种关系可概括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所谓“血之帅”,是说气有生血、行血和摄血的功能,它是血液的能量和动力。“气之母”是指血能生气,气全赖血所载。
关于气与精的关系,《气血论》中说:“精化为气,气化为精,两者相互滋生,相互促进,相互转化。”
关于气与神的关系,“气乃神之祖”(《脾胃论》)。《气血论》中说:“神寓于气,气以化神。气盛则神旺,气衰则神少,气绝由神亡。”又说:“神为气之主”,“神依气亦住,神往气亦往。神安则气正,神惊则气乱。精神内守,则气流布周身而不已。导引家运神以御气,呼吸达于丹田,流通任督;武术家运神以御气,气聚于臂则臂能劈石。”
从气血的关系来看,气与神也是密切相关的。“血气者,人之神”(《素问•八正神明论》),即在人体中,只要有活的气,或者说有活的血的存在,就会有神的存在。《内经》认为“心藏神”,“心主神”,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心主血脉。心血和心气是生命有神和无神的物质基础。
气与津液的关系,清代医家唐宗海在《血证论》中说:“气生于水”,即津液也可变生为气。另外,津液和血一样,也是乘气的载体。因此中医有这样的理念,大吐大泻等,津液的耗损,可伤元气。
其二、气与各脏器的关系
另外,关于气的生理,在中医理论中,气不仅是与血、精、神和津液有关,而且还与五脏等脏器有关,如五脏的心、肝、脾、肺、肾,还有胃腑等的各类脏气。脏气是中医藏象学说各类脏器发挥其功能的物质基础。

关于气与脏器的关系,既然万物都是一种气聚气散的现象,所以各类脏器也都与气有关,只不过脏器中的气有两类,一类为脏器本身之气,为阴气;一类为脏器的功能之气,为阳气。前者主形、主静,为脏器形成或衰败之气;后者即为气,主动,为能量动力之气。在中医理论中,我们常看到的,一般只注重五脏之气,六腑只是部分,如心、肺、脾、肝、肾和胃气等等。
关于脏腑之气的称呼,在《内经》中,有明确的表述,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说:“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素问•玉机真脏论篇》中说:“因而喜太虚则肾气乘矣,怒则肝所乘矣,悲则肺气乘矣,恐则脾气乘矣,忧则心气乘矣,此其道也。”《素问•平人气象论》中说:“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
在中医理论中,对脏气的研究似乎有一个偏向,只着重于功能之气的研究,如心气的主神明,主血脉;肺气的主一身之气,主宣发与肃降,主通调水道等,主治节等;脾气的主运化,脾主升清,脾主统血等;肝气的主疏泄,主藏血等;肾气的主藏精,主水,主纳气等等;胃气主藏纳腐熟食物,主降等等,这些在中医的一般基础理论中,我们常可能读到,唯脏腑本身的生理之气,研究较少,有也是散见于各类功能之气之中。由孙广仁先生主编的《中医藏象生理》一书,在这方面有独到的研究,该书对每个脏器都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并与现代中医科学研究的进展结合起来,使我们对于中医的藏象学说有更新的认识,其中对脏器本身的之气,也有揭示。就以心肾二脏来说,心为阳脏,为火脏,而肾则为阴脏,为水脏,二者脏气的本质是绝然不同的。既然心为阳脏,火脏,按其本性应是主升的,但心气本身的生理特性却是下降的,为什么?该书作了明确的分析与解释,书曰:“依据阴阳互藏互寓之理,阴中有阳,阳中藏阴,心火之中藏有真阴。故心之阳气在其藏阴气的制约和牵制下,化为冲和之心气而下降于肾,以助肾之阳气。”“冲和之心气”,这个“心气”就是心脏本有之气,它有别于我们知道的心的其它功能之气。同样的道理,肾为阴脏、水脏,其本性应下降,但肾气的本色却是要上升的,究其原因,也是因为肾脏本身中阴阳造化的结果。更为重要的是,肾的本身之气,即真阴、真阳或元阴、元阳之气,这些气是全身阴阳之气的根本。所以肾气本身,无论其阴阳,它们都是要升腾到全身各级组织中去,濡养、滋润、温煦、推动全身各级组织。另外,该书还特别强调了脏器的精气学说,根据传统的中医理论基础,总结出了各类脏器本有的精气学说,如心精、肺精、肝精、脾精和肾精等等。《素问•五脏别论篇》说:“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这就是说,在五脏中所藏之精气,就是本脏本有之气,它是五脏中产生功能之气的基本来源。
其三、气的生理类别
除了上面我们已经说过的各类脏腑之气、真气、元气和阴阳二气外,在中医理论中,还有宗气、营气、卫气、清气和浊气等各类概念。在中医理论中,这些气的生理本质和特性又是什么?
所谓宗气,是指由肺呼吸入的自然之气和由水谷精微所化生而成的精气,由它们聚合于胸中,合称为宗气,它为人体后天来源之气。它通过走息道、贯心脉、循三焦等各类渠道而滋润濡养全身。
所谓营气,顾名思义,它是行脉中行营养滋补身体之气,与宗气同属后天之气,因而有关,但所在位置和行径不同又有差异。《素问•痹论》:“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注:营与荣通)
所谓卫气,顾名思义,它是行之于脉外的行保卫作用之气,与宗气的关系,可能与营气一样,有相同,又有差异。《素问。痹论》:“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慓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灵枢•本藏》说:“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
根据中医理论概括起来说,这营卫二气,相对而言,营属阴,卫属阳;“清者为营,浊者为卫”(《灵枢•营卫生会》),那营气就属于清气,而卫气为浊气。一个行之于脉里,一个行之于脉外,互为阴阳,周流全身,“阴阳相贯,如环无端”(《灵枢•营卫生会》)。在全身组织循环,到了各行五十大周后,就会相会。不过,营气昼夜沿十二经脉和督任二脉循行五十周,而卫气则分昼夜与阴阳不同,昼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说:“清阳为天,浊阴为地”,为什么营属阴,卫属阳,反而为营清卫浊呢?这清阴阳浊之说,岂不与清阳浊阴之说有悖吗?这可能是因为阴阳理论中所规范的,阴在里,阳在外的原因,也可能是因为营气为“水谷之精气”,而后变成为五脏所藏之阴精,而卫气性能彪悍,行保卫之气所故,有阳刚之性。但更主要的是,在阴阳理论中,阴阳是互根,互为依存的,营属阴,阴中有阳,卫属阳,阳中有阴。当胃腑的水谷精气,化为全身的能量之气时,它濡养身体,使身体充满生机活力,所以它是清阳之气,“清阳出上窍”(同上书),人体在五官作用下,才显示出生命的活力;而其它经消化后的食物残渣,经二便排出,所以它是浊气,“浊阴出下窍”(同上书)。而“清阳发腠理”,“清阳实四支”与“浊阴走五脏”,“浊阴归六腑”(均同上书),这就是说的卫属阳,营属阴,营走脉里,卫行脉外的另一种说法。
其四、气的运动规律
另外,中医还总结出了一套人体气机运动的最基本规律,这就是升、降、出、入的矛盾运动,这一点在《素问•六微旨大论篇》中阐述了它的最基本的道理。李德新先生,在他的《气血论》中就这一问题做了较好的解释与概述,现引用一小段如下:“没有升降出入就没有生命活动,故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素问•六微旨大论》)。升降出入是气运动的基本形式,而气运动的升降出入过程是通过脏腑的功能活动实现的,所以又称脏腑的气机升降。脏腑的气化运动就是升与降、出与入的矛盾统一。总之,人体通过脏腑的升降出入运动,把撮入体内的空气和水谷转化为气血津液等,完成‘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气生形,精化为气,气生于昧’的同化,合成自身物质的过程,同时又不断地把体内的代谢谢产物排出体外,完成‘浊阴出下窍’的异化作用。气化运动是生命的基本特征,是通过气的升降出入实现的。所以说‘升降出入者,天地之体用,万物之橐龠,百病之纲领,生死之枢机也。’ (《读医随笔》)”
二、气的生理观的科学性

以上是我通过学习所认识到的中医气的生理观,现在的问题是,用我们现代人的思维去考量一下,中医“气的生理观”有没有一定的科学道理?我思考的结果是:有。为什么?我的结论的依据有两个方面:其一是,中医、气功和武术长期的治疗与健身的实践,就可证明这一点;其二是,用现代物理与化学的理论来思考人体生理状态,也可说明这一点。
先说其一:中医的理论与实践,仅从气的这一范畴来说,其理、法、方、药等,都是极其完整的,不仅从理论上有一套,而且在治则治法上,方剂的运用上,药物的配伍上,也有相应的一套,它们之间,相互配合,根据中医辩证医治的原则,灵活运用,对证处方下药,往往取得很好的疗效,这样的医案,在中医的临床实践中,有案可查的,我在医书中已见到过许多。
如湖南省老中医医案选二中有一例,说的是某妇女彭某某,31岁,产后已逾50天,仍恶露淋漓不断,小腹时有下坠,体倦乏力,吃饭不香,舌淡红,脉弱无力,苔白微腻。案析是因中气不足,所以吃饭不香;因体弱又气虚下陷,故有下坠感;因气虚不摄,故恶露淋漓不断,而舌淡红,脉弱无力,苔白微腻,则是气虚本有的症状。医者辨证后的治则是补气摄血,而所开的方剂是在已有的补中益气汤上加减化裁。我查了一下所谓的补中益气汤,其方药为: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生姜、大枣等。而医者在此基础上加减化裁出的方剂为:黄芪、党参、白术、当归、柴胡、升麻、陈皮、生姜、大枣、鹿角霜等。两者对照一下,其变动不大,只是去掉了一个炙甘草,加上了一味鹿角霜,将人参改为党参,其加减的原因是:患者并非是元气大伤,而只是中气不足,所以才以党参替换人参;另外,补脾益气主药很多,所以就去掉了炙甘草,而鹿角霜是补肾助阳,收敛止血的良药,对患者恶露不止很有针对性。此方运用其结果如何呢?据介绍,患者遵医只服此方三剂,就使恶露显著减少,诸症好转。在此基础上,医者又辨证的改方,在药力功能大致相同的范围内,医者用了十全大补汤加减化裁,其目的是补养气血,其方药为:黄芪、党参、白术、当归、熟地、川芎、阿胶、断续、茯苓、酒白芍、炙甘草等。我查了一下来自和剂局方的十全大补汤的用药,两者对照,也变动不大,只是减去了温补的肉桂,将人参改为党参,加上了对患者有针对性的两味药,即阿胶和断续。前者为补血的,后者为止血的,相得益彰。患者遵医在此方上连服五剂,结果是药到病除。
再就气功来说,我业余自学气功健身治病已近30年了。因我在30年前就已得乙肝病,肝功能也不稳定,同时还有肠胃病。除了求医吃药外,有目的的积极参予气功健身,是我这些年来的基本心态。为使肝病稳住,不向坏的方面发展,积极参与气功健身,这是我自救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所以至目前,我的肝病是稳定的,而且是在向好的方面发展。可是,在保肝的同时,由于我忽视了对肠胃病的保健与治疗,所以现在肠胃病又成了我晚年的主要病痛。近两年来,我的保健方向转向了肠胃了,除了求医用药,或自已配方外,就是积极寻求气功保健的方法来缓解病痛,增强脾胃的自我修复能力。在过去的练功基础上,结合肠胃功能抚慰的需要,在以往摸索打通周身经脉的练功方法基础上,我将自创的“导引功”逐渐地完善起来,并以此来缓解肠胃的病痛,由此所取得的效果是明显的。此功包括有外部的筋骨锻炼和内部的气功修养两大部分。其中内部的气功修养又包括有经脉导引和逍遥神韵拳。而在经脉导引中,所谓传统气功中所说的“大小周天”,在最近一年中,我终于找到,而且将其打通,其气感是明显的,有可感性,以此证明,中医理论中的经络学说不虚,虽然还不能用现代解剖学来求证,但我的所感是实在的。所谓“小周天”, 指的就是身躯前后督任二脉的连通,而“大周天”则是包括“小周天”在内的十四经脉走势的大串连,先从手太阴起势,经过手三阴三阳和足三阴和三阳,在足厥阴肝经上转到背后的督脉上,最后结束在任脉上,这算是一个回合。接着又从任脉到手太阴开始第二,乃至更多的回合。除此外,身躯两边的阴阳维、蹻二脉和腰间的带脉,我也纳入了整套功之中,进行有意地导引,这就是整个的所谓经脉导引功。通过此功的长期修炼,我的肠胃病痛渐渐在解除(当然还有药物的功效),但较明显的是,每次修炼完后,肠胃部分感到舒服,食欲也大增。肠胃病痛的缓解,食欲的大增,这就是健身的最大效益,也是病痛解除的希望。
由我的经验就可证明,由于我积极地修练了气功,一方面我有了气行之感;另一方面我的全身气血更和畅,增强了身体的抗病、免疫和自我修复的能力,并配合药物,治疗了我身上的肝和胃的病痛。关于疾病,从中医的病证学来说,我身上的肝病是肝气失和、郁滞,胃病是气逆,不降反升。而通过气功修练后,肝气由失和、郁滞而变为疏泄、畅达,胃气反逆为顺,即由升至降。现在屁多、便通、想吃能吃就是事实,这就是六腑“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素问•五脏别论篇》)的正常功能结果。
另外,武术中的硬气功、缩身术、轻功、柔功等,也是气行经修练后化为一种功夫的结果,这方面,武者最有体验。
其二:用现代物理与化学的理论来思考人体生理状态。
生命运动是宇宙间物质运动的最高级别运动,而人体的生命运动更是高级运动中的顶级级别。说它这样高,是因为在人体中的物质运动,它不仅包括了物质运动中最为简单的机械运动,而且还包括有物理的热、电、磁等的运动,还包括有物质的化学运动。在化学运动中,又不仅有相对简单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而且还具有更为复杂的生命活力的有机化学,即生命化学,不仅如此,在生命化学中,又只唯有人体化学才立足于其生命化学皇冠的顶级地位。所以人体的运动,从表现上看,你只看见眼动、嘴动、手足动等等,其实人体的运动是最为复杂的高级别的生命运动,它的复杂性和高级性,就在于他具有几乎所有的物理、化学运动的最大综合性特点。无生命的物质运动不可比,就是有生命的植物和动物也不可与人体运动相比。
关于生命运动的本质,用物理学家普里高津的耗散结构学说来解释,生命也是一种远离平衡点的耗散结构,它在与外界环境不断交换物质和能量的过程中,来表现生命的一切特点。这还只是一种物理学上的解释,还不足以来说明生命的真正本质意义。恩格斯讲的:生命是蛋白体存在的一种形式,它与周围环境进行不断的新陈代谢谢密切相关。我认为这样解释更具有本质意义,因为生命的本质主要不在物理,而在化学,高级别的、以化学运动为主导的物理化学的有机运动才是生命的最本质运动。当然,恩格斯讲的,也不一定十分全面。怎样全面认识生命的本质?现代生物学上有这样一种看法,概括起来说:即生命是由高分子物质核酸和其它相关物质所组成的一种特有的物质现象——生命体,它能表现出自身的繁殖、生长发育、新陈代谢谢、遗传变异以及对刺激产生反应的一种高级物质运动现象。这样的概括,更函盖了生命的种种特有本质,因此就更具有对生命认识的理性意义。虽然这样的概括更丰富全面,但由生命所表现出来的这种种特征,集中起来讲,它仍然是属于一种高级别的、以化学为主导的物理化学的有机运动。
从哲学上说,有人将人体比将成为一个小宇宙,这样的说法也不为错,只不过人体这个小宇宙和大宇宙比起来,人体自成一体,其自然系统化更完善、完美,更具有独立性,他是由自然所创造出来的天之骄子。说他更完善和完美是因为人体是一个有生命活力的有机整体;说他更具有独立性是因为人体在心脑血管神经的支配下,人体有一定的自主性,在一定的条件下,他可支配着自已的生命运动;又尤其是随着人的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人对自己生命的支配能力也会相应提高,这种支配包括自身的繁殖、生长发育、新陈代谢谢、遗传变异,又尤其是对刺激与反应的支配,由此所产生的精神能力的支配,更是人类的专长,是其它生命体不可相比的。
基于以上对人体生命的认识,将人体生理运动从最基础的地位上来说,归结为一种气的运动,是符合现代科学道理的。下面还可从四个方面来说明:
其一、如果认可人体就是一个小宇宙,既然大宇宙物质运动的基础是气,那么小宇宙物质运动的基础也同样是气,从世界物质的大统一性上来看,理应是一致的,因而人体生理以气为基础是合乎道理的;
其二、如果人体的生理运动,最终归结起来说,是一种高级别的,以化学为主导的物理化学的有机运动,那么人体的生理运动是以气为基础的一种运动,同样是合乎道理的。
首先,我们可设想一下, 人体就是一个化工厂,而且还是一个十分复杂、巨大、精密的化工厂,而且这个工厂是建立在各级组织和器官基础之上,各级组织细胞则是整个人体化工总厂生产的最基层的单位,可以这样说,人体的全部物理化学运动都是从细胞开始的。
一个人体的细胞有多少?有人说600万亿个,说少了,史学义著的《人体组织学》说是:16×1014,即1600万亿个,可见工厂规模之巨大。另外,现已发现在人体内的物质元素,包括主要的碳、氢、氧、氮等在内,共有50余种。这些物质材料在细胞中进行化学活动,都是以分子、原子、电子的形式进行的。在一个微小的细胞中,有多少物质参与其化学活动呢?还是上本书中所说:“每个细胞由成千上万个物质组成,包括无机物和有机小分子,和生物大分子。无机包括有水和无机盐等,又称生物小分子物质;小分子有有机酸,有机胺,氨基酸,核苷酸,单糖,维生素等,大分子有,蛋白质,酶、核酸、多糖、复合脂类等。”在这诸多的物质中,就只以大分子的蛋白质来说,在人体内的蛋白质就有10万多种,酶有多少?现已发现3700多种,在人体内起作用的酶,肯定是占有多数。当然,这样多的蛋白质和酶等,不都是集中在一个细胞之中,而是指整个人体而言,但有成千上万的蛋白质和酶要参与某种细胞的化学运动,这是不可免的。我们仅以上面所说的一些人体组织结构和数字来看,建立在细胞基础之上的人体物理化学运动,肯定是微观世界中的运动,这种微观世界的运动不是建立在气的状态基础之上的“气化”又是什么?因此,中医用“气化”的状态来概括人体的物理化学运动是没有本质错误的,是基本符合人体生理运动实际的。
现代医学解剖学认为,以细胞为基础的物理化学中的分子运动,都是以细胞液和细胞间液为介质的,物质的运输是靠血液,好像与气无关。其实这只是一种“白箱”式的理论,是在可见的一种状态下的结论,不可见的“黑箱”中有什么?从分析的科学观来说,没有被证实的东西,就是不存在的东西,但从综合的科学观来说,从中医的整体论来说,“司外揣内,以象知内”,从外表的现象中也可推断出里面的内容。在人体的大系统中,各组织系统中,器官与器官之间的关系中,细胞与细胞间的关系中,除神经、血液和组织液等,以此为中介,使之彼此发生联系外,还有一个不可见的,更为微小的世界,这就是人体内的气,这种气充彻于系统、组织、器官、细胞、血液、组织液等中外,还充彻于整个体内的各个空腔间隙之中,是这种布满弥漫于全身之气,才使人体诸多要素构成一个系统,构成一个整体,人体中的真空也是不存在的,从共性上来说,它和宇宙之气有着大体同样的结构与功效。
其三、人体以气为主的呼吸运动,也是建立在细胞组织呼吸基础之上的。在生理上,我们仅见到的是以肺为主的外在呼吸运动,不仅如此,人体还有内呼吸,即细胞的呼吸,而且细胞呼吸是肺呼吸的基础。我们由肺呼入的氧气,和呼出的二氧化碳,呼进的氧要到哪里去?呼出的二氧化碳打从哪里来?其实都是来自于细胞的呼吸,即细胞中线粒体中的氧化与还原反应,由此产生的营养物质和能量,供机体使用。这种人体内的内外呼吸运动,既是物理式的气的运动,同时也有化学式的气的运动,如线粒体中的氧化与还原反应,就是一种高速的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内容为:脱氢、失电子,加氧为氧化,而加氢、得电子和脱氧为还原,其中还有能量的代谢谢在内,这一反应过程,就是中医所说的气化过程。我们人体为什么能在极短时间内产生出巨大的暴发力?硬气功师为什么深吸几口气就能产生如此巨大的神功?其机理就在于里外呼吸之气的作用。
其四、从重力学上讲,人体中的一切物质类东西,都应向下沉坠,为什么循环的血液可以上达至脑,为脑供血?为什么受热等后,头顶上和全身会冒气冒汗?为什么胃病患者会嗳气,呕吐?等等这些有违重力法则的现象,除现在生理学上所讲的血压、渗透压、生物电压可找到动力学的根据外,还有一个我们需要认识的就是气压,轻气的上腾作用、挥发作用、扩散作用,这些体内气象的动力性不可忽视。
最后,我认为中医所认为的人体中的气,就是人体物质基础中最为基本的东西,它充彻于全身细胞组织和细胞的空隙,还有细胞间的间隙之中。气的基本构成,应和宇宙之气大体相同,在最基础的物质体气的基础上,如也包括有基本粒子类,如质子、中子、电子、光子、中微子、引力子之类;在这个基础之上又包括有存在于人体中各类主要元素的电离子,如氧、氢、碳、氮、钠、钙、磷等等离子体之类;再在这个基础之上就是无机和有机的小分子和大分子物质,如水气、无机盐等,小分子有有机酸、有机胺、氨基酸、核苷酸、单糖、维生素等,大分子有,蛋白质、酶、核酸、多糖、复合脂类等,再就是新陈代谢谢中和血液循环中所存在的大量的氧和和二氧化碳,还有一些其它的代谢谢物和与人体无关的排泄物、病菌等等。从医学上来看,凡与人体生命运动相符合的气就为健康之气,中医称之为正气、真气等,而不相符合,或量不足、太过等之气,则为病气,中医还称之为邪气等。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浅说中医气的一元宇宙观 老茶馆 论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