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感冒的研究与探讨--兼谈无名高热

2010-01-19 10:28 楼主
关于感冒的研究与探讨
--兼谈无名高热

西医学说认为:外感是由细菌、病毒等引起的发热、咳嗽、多痰、鼻塞、哮鸣、胸痛等症状称为“上呼吸道感染”俗称“感冒”。祖国医学认为: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皆可侵入人体而致感冒。
感冒初起时,因人而异,症状不尽相同。有的病人仅有咽痛、口干等症状,病家认为是上火,会服用牛黄解毒、牛黄上清、清肺抑火(含有大黄、芒硝成分)之类药物,以达清热泻火的目的。有的医生也会按此下药,往往使病情加重甚至引起无名高热或其他疾病。
祖国医学鼻祖张仲景在东汉时所著《伤寒论》中,尤其在作为全书之纲《辩太阳病脉并治》篇中,以详尽说明无论中风(表虚)伤寒(表实)中由于误诊误治造成了病情加重,几乎太阳经病的每一个变症都是误治造成的。外感风寒在体表,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等体表症状。由于误诊、误治使风寒之邪由表传里,造成“阳明之为病,胃家实事也”出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等阳明经之症、腑症。
在临床上常常发现有医生对咽痛、口干的患者轻率使用牛黄解毒、牛黄上清类药,造成误治引起高热后,又投以大量抗生素以期抗感染‘本以虚弱的内脏再加上抗生素对肝、肾等内脏的影响,虚上加虚。正如祖国医学理论中常说的“虚虚实实能损命”每每造成极不愉快的结果。余近年连续治疗数例这样的患者,现记录两例比较典型的病例说明之。
病例一:郭某某、男、28岁、已婚、某棉纺厂工人。主诉:连续高热达20余天,体温在38.6——39.8度之间波动,各种化验检查,甚至胸CT都作了,均未查出原因,医院诊断为无名高热,投以大量抗生素,体温始终不降。查;左脉弦数,右关沉弦,舌红绛,苔黄腻。余问病家:外感初起,见有咽喉肿痛时可服过牛黄解毒类药物,病家答:有,当初不知是外感,只觉咽痛肿大,厂医曾给予牛黄解毒片并嘱多吃水果以降火。病家一次曾吃近一斤柑橘,转天即发热至今。此病虽高热数日,但外邪尚未完全变为阳明症,治宜清热解表,温中固里。方用银翘散加桂枝汤:银花30克、连翘10克、荆芥穗12克、芦根15克、竹叶10克、牛蒡子12克、小茴香10克、内金10克桔梗10克、桂枝10克、生姜6片、大枣4枚、甘草6克,方中去薄荷、白芍,三剂。嘱病家每次药后加服热米粥1碗,取微汗为度。二诊:病家说:遵嘱服第二剂药时见微汗,热即退,体温36.6度,仍咳嗽频频,痰变白。查:两手脉浮,舌红、苔白腻,此病为余邪未清,高热后造成肺伤。处方取银翘散之意合增液汤,三子养亲汤加味:银花30克、连翘20克、荆芥12克、竹叶10克、元参20克、麦冬20克、生地10克、白芥子10克、莱菔子10克、苏子10克、紫苑12克、款冬花12克、炙枇杷叶30克、甘草6克共三剂。三诊:病家自觉症状全无,似病愈。查:右寸脉浮微弦、其余脉平、舌红、苔白,余嘱病家:余邪尚有,还需服药。服银翘解毒片3次/日、4片/次,3天后,此病已愈,遂能正常上班工作。
病例二:张某某、女、76岁,退休职工,正月15日其子找余称:其母腊月26日起高热至今未退,人神志恍惚,延医数人,服中西药多种,烧虽暂退,复又高热,体温在38—39.5度之间波动,昨日医来,医家已不作处理,嘱准备后事。查:病人神志不清、面红、大便数日未解、脉促无力、右关弦紧、舌绛苔黄腻。问及子女,病初可服过含有大黄类药或通便类药,其女答:病初只觉咽痛,曾服过清肺抑火片和大量水果。高热后,医生也曾嘱过多喝水和吃水果,病人每日饭不多吃,水果却不断。余诊此症为胃寒而外热,治宜温中散寒,清热解表。方用通脉四逆汤合柴葛解肌汤加味:附子6克、干姜5片、柴胡15克、葛根10克、白芷10克、黄芩15克、白芍10克、桔梗10克、天麻10克、防风10克、荆芥穗10克、生石膏改金银花30克、加玉竹10克、甘草6克共三剂。嘱服药后加服大米稀饭一碗,取微汗为度。
二诊:病人神志已清,体温降至37.4度,胃口稍开,咳嗽口干,痰黄粘,头昏、便干。左寸脉数无力,人迎脉稍盛、舌质红、苔黄。此症里寒已解,阳气已升,表邪未清,治宜清热解表。方用银翘散加味:银花15克、连翘10克、牛蒡子10克、荆芥10克、竹叶10克、芦根10克、去豆豉、薄荷加桂枝10克、白芍10克、玉竹10克、紫苑10克、款冬花10克、元参15克、麦冬10克、生地10克共三剂,服法如前。
三诊:病人神志已清、体温已正常36.5度、胃口开思食、大便已解但仍干、咳嗽口干、痰白、脉浮无力、舌红、苔白稍腻、余邪尚有,肺伤未愈,治以杏苏散加味:陈皮12克、制半夏10克、茯苓12克、苏叶10克、前胡10克、桔梗10克、杏仁15克、去枳壳、生姜、大枣、加元参15克、麦冬15克、生地15克、紫苑20克、款冬花20克,嘱病人药后必服稀饭,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共三剂。
四诊:咳嗽、白痰已清、精神佳、神清、大便正常、胃纳如常、但仍感口干、此肺受损之津液恢复较慢,脉浮有力,舌红苔薄白、此病人已痊愈。无需再服汤药,每日服养阴清肺糖浆,每日三次,每次10毫升,服至口干症状消失。一周后,其子来电称:其母已无任何不适,形如常人,食量较病前略增。
按:此病人一诊处方时颇多思考,该病人四个症状均很严重,高热、胃寒、肠实、心衰、寒热虚实四症交错。按祖国医学治病常规,要先表后里。余长思之后,决定以脉象为准,先温里救阳(即先扶正后去邪)胃健则阳生,可迫风寒之邪外达,遂可强心,故处方时选择通脉四逆汤为主以通阳扶正,配以柴葛解肌汤以宣通里外,于高热、肠结不顾,结果药到病除取得满意的疗效。
余在临床中,见有咽痛口干症状的病人,80%以上是由外感六淫之邪引起的,望同仁们在临症时慎之、慎之。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0-01-19 10:57 2楼
临床心得,学习了,谢谢分享
2010-01-20 10:24 3楼
向老师致敬
2010-02-11 14:40 4楼


看来先生对脉象非常有心得,还望时时指教
2010-02-12 14:57 5楼
临床上一定要问清病人的发病情况,明确病因。以免失治误治。多多研习经典。
2010-02-12 16:24 6楼
学习,学习,向老大夫学习。
⬅ 论初诊用药 老茶馆 一个癌转移病例的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