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脉

2010-01-23 22:46 楼主
壸天泼墨
悬壶济世杏林仙,
医国医人慕前贤。
天公造物为有意,
神州鼎器敢居先。
舌脉
能合色脉,可以万全。
舌诊
中医舌诊原理..
舌与许多脏腑之间通过经络和经筋的循行直接或间接地取系起来.。舌为心之苗窍,且为呼吸. 消化的共同通道之要冲,为多气多血的器官。
口腔之唾液系肾.胃津液上潮所致。
舌苔乃胃气所生,胃为水谷之海,故脏腑精气之上荣于舌。
综上所述,由于舌与人体脏腑. 气血. 津液都有广泛的联系,故人体的生理. 病理变化可以反映于舌。
腐苔和腻苔怎样鉴别?各主何病?
腐苔颗粒疏松,粗大而厚,揩之可去,如豆腐渣布于舌面。因阳热有余,蒸腾胃中腐浊邪气上升而成,多为食积痰浊,亦见于内热或湿热,口糜。
腻苔颗粒致密,细腻,揩之不去,如舌面涂布一层腻状粘液。多因湿浊内盛,阳气被遏,湿浊停积于舌面。主病为湿浊. 食秋. 湿热. 顽痰等。
口味
口淡.. 脾胃气虚,或寒证。
口苦.. 肝胆火旺,胆气上逆。
口甜.. 脾胃湿热,或脾虚失运。
口酸.. 脾胃不和,或饮食停滞。
口咸.. 肾虚及寒水上泛。
口涩.. 燥热伤津,或气火上逆。
口粘腻.. 湿浊停滞,痰饮食积。
舌诊,事实证明,望舌可以了解脏腑气血的盛衰,病势所在的浅深,病情变化的进退,对处方用药和判断预后,有很大的意义。
舌诊,某些时候,它比脉诊更为直观和可靠。因此,舌象变化迅速而明显,是病情变化最灵敏的外象反映。
舌好比人体外露的内脏,舌像是观察内脏的窗口。
临床上舌象的变化是错综复杂的,可以说..每个人的舌象都不相同,如同每个人都有自已独特的面孔一样。
舌象,若能得其要领,认清客观规律,执简驭繁,就可以灵活运用,一通百通。
无论舌象如何变化多端,总不外舌色. 舌形. 舌态和苔色. 笞质这五个方面的排列组合。即舌质的神. 色. 形. 态及舌苔的色. 质。
唇舌者,肌肉之本丨。
舌下两脉者,亷泉也。
亷泉玉英者,津液之道也。
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
舌者,声音之机也。
舌又是脾之外候,脾气通于口,脾和则能知五谷。
舌不仅是心之苗窍,脾之外候,而且是五脏六腑之外候。
舌之灵动,伸缩展转,是筋之所为,与心肝有关。
舌之辨味,与心脾有关。
舌之能言,与心肝有关。
舌,其中尤以心,脾,胃. 肾与舌的关系更为密切。
舌苔乃胃气熏蒸所生。
舌者,心之苗也。五脏六腑之大主,,其气通于此,其窍开于此也。査诸脏腑图,脾. 肺. 肝. 肾,无不系根于心。考核诸经络,手足阴阳无脉不通于舌,则知经络脏腑之病,不独伤寒发热,有苔可验,即凡内外杂症,亦无不显其形,著其色于舌。
全息律的观点,任何局部都近于整体的缩形。前人有舌体应内脏部位之说。
舌本在下,舌尖在上,舌中为内,舌边为外,左病者应在左,右病者应在右。
舌尖主心,舌中主脾胃,舌边主肝胆,舌根主肾。
病之经络. 脏腑. 营卫. 气血. 表里. 阴阳. 寒热. 虚实,毕形于舌。
舌在口腔中好象外露的内脏,其变化灵敏,便于覌察,任何气血津液的异常变化,都将通过经络的传导而反映于舌象的变化。
心者生之本,形之君,至虚至灵,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其开窍于舌,其经通于舌,舌者心之外候也,是以望舌而可测其脏腑经络寒热虚实也。
至于苔,乃胃气之所熏蒸,五脏皆稟气于胃,故可借以诊五脏之寒热虚实也。若推其专义,必当以舌苔主六腑,以舌质主五脏。
舌象是窺测內脏变化的窗口,反映内脏变化的镜子。
望色不及于验舌。
盖邪气入里,其虚实寒热之机,必現于舌,非若脉法之隐而不显也。况阴盛格阳,与邪热郁伏,多有假证假脉,惟验舌上苔色之滑燥厚薄,昭若冰鉴,无所遁形。
据舌以分虚实,而虚实不爽焉.. 据舌以分阴阳,而阴阳不谬焉.. 据舌以分脏腑,配主方,而脏腑不差,主方不误焉。危急疑难之顷,往往症无可参,脉无可按,而惟以舌为凭,妇女幼稚之病,往往闻之无息,问之无声,而惟有舌可验。
体质稟赋的特点,不仅反映于体格形态上,也往往反映于舌象。
各有禀体之不同,故舌质亦异也。
舌为心之外候,苔乃胃之明征。察舌可占正之盛衰,验苔以识邪之出入。
辨舌质可决五脏之虚实,视舌苔可察六淫之浅深。
夫苔因病而生,病以苔著,察色而不观苔,究难辨其虚实.. 观苔而不察色,安能测其盛衰,且三因百病,莫不有苔,则亦莫不可验,岂特伤寒而巳哉。
有胃气则舌柔和,无胃气则舌死板。
察舌神之法,关键在于辨荣枯。
荣者,有光泽也.. 枯者,无精神也。
谓之苔者,如地上生苔也。
舌苔之名,始于长沙。以其邪气结里,如有所怀,故谓之胎。
望舌质,可分为神. 色. 形. 态四个方面。
红为心之气,淡为胃之气,故为平人之候。
全舌淡红,不浅不深者,平人也。
如舌淡红,全舌无苔,此气血虚也。
红光外露,不能内藏,则为有病之舌象。
无苔有津,湿而光滑,其白色与舌为-,刮之不起垢腻,是虚寒也。
血病覌质,气病察苔。
临床进行舌诊,舌质与舌苔既要分看,又要合看。
非正常舌质的异常舌象,皆可谓病理舌象。
由于组成舌象的各基本因素的实际组合是千变万化的,故可以认为没有-个是完全相同的舌象。
历代医家总结了典型舌象,但不能说是包罗无遗的。
凡吸烟之人,无病常见燥舌,一经染病,不拘白苔黄苔,必兼灰黒,或兼裂纹,故临诊之时,先察知其吸烟与否,常苔染苔之分,斯可断之。
舌紫而肿大者,是酒毒冲心,凡酒毒内蕴,舌必深紫而赤,或干涸。
湿热内蕴,从饮食中得之,嗜酒之人多失苔,必厚黄粘腻,痞满,不饥,呕吐不纳,惟泻心最效。
若舌渾紫,满舌中有红斑,为酒毒内蕴,湿中生热。
常人一日三歺,故苔日亦三变,谓之活苔,无病之象也。
平人舌中常有浮白苔-层,或浮黃苔一层,夏月湿土司令,苔毎软厚而微黄,但不满不板滞。
灯下看黄苔,毎成白色。
舌诊的顺序往往先观察舌苔的有无. 厚薄. 腐腻. 色泽. 润燥算情况.. 次察舌体的色泽. 斑点. 胖瘦. 老嫰及动态等情况。部位可先从舌尖看到舌根,最后看舌下络脉。
先察舌笞,次察舌体。
先察舌苔的有无. 厚薄. 腐腻. 润燥. 颜色等情况。
次察舌质的色泽. 荣枯. 老嫩. 胖瘦. 点刺以及各种动态,还要査看舌下二脉。
从部位顺序,从舌尖. 舌中看到舌根,再看舌之两边。
看舌八法.. 舌色. 舌质. 舌尖. 舌心. 燥润. 舌边. 舌根. 变換。
舌形.. 老嫩. 胖大. 肿脹. 瘦薄. 点刺. 瘀斑. 裂纹. 光滑. 齿痕. 重舌。
舌态.. 强硬. 瘘软. 颤动. 歪斜. 吐弄,短缩. 舌纵. 舌麻痹。
苔色.. 白. 黃. 灰. 黒. 绿. 霉酱苔。
苔质.. 厚薄. 润燥. 腐腻. 偏全. 剥落。
湿热有痰之症,舌质胀大满口,边有齿印。
淡白湿润而有齿印,乃寒湿壅盛。
淡红而有齿痕,多是脾虚或气虚。
红而肿脹满口,边有齿痕,多属湿热痰浊壅滞。
凡舌起瘰突出者为凸,蚀烂低陷者为凹。
气盛则凸,气陷则凹。
舌根高起,累累如豆,内露人字纹深广者,是肠胃有积。
裂纹主病有三.. 一是热盛伤阴,二是血虚不润,三是脾虚湿浸。
红绛裂纹舌,多是热盛伤阴或阴虚液涸。
淡白裂纹舌,或淡红裂纹舌,乃血虚不润。
淡白胖嫩,边有齿痕而有裂纹者,多属脾虚湿浸。
红绛光莹舌,是胃. 肾阴竭。
舌疔者,乃心脾火毒。
若舌苔纵分两色,一边白一边黄,称半黄半白苔,无论深浅厚薄,皆主肝胆郁热。
若边尖黄而中心黒腻,是湿热内藴之象,嗜酒人多有此苔,总属脾胃湿热。
糙者,秽浊也.. 粘者,痰涎也。
望舌
正常舌象.. 淡红色,薄白苔。
舌红淡红鲜明,舌质滋润,舌体大小适中,柔软灵活。
提示脏腑功能正常,气血津液充盈,胃气旺盛。
舌象的生理变异..
1. 年龄,2. 体质稟賦,3. 性别,4. 气候因素.
望舌质..
一.舌神..
舌色鲜明,舌质滋润,舌体活动自如,为有神气。
舌色晦暗,舌质枯涩,舌体活动不灵,为无神气。
二 舌色..
1.淡红色.. 舌质淡红润泽,是气血调和之征。
2. 淡白色.. 较正常舌色浅淡,主气血两虚,阳虚。
3. 舌淡瘦薄.. 主气血亏虚.
4. 舌淡胖嫩.. 主阳气衰販.
5. 红绛舌.. 鲜红色者,为红色。深红色者,为绛舌。
较正常舌色红,主热证。
舌尖红赤.. 主心火上炎。
舌边红赤,主肝胆热盛。
舌色红绛而有苔.. 主热病,内热盛极。
舌色红绛而少苔. 主热病后期,阴液受损,或久病阴虚火旺。
6. 青紫色舌..
舌圼均匀青紫舌,或泛现青紫舌,或局部圼现青紫斑点..主气血运行不畅。
舌色淡紫而润..主阳虚阴盛。
舌色紫暗或有瘀斑.. 主瘀血内阻。
舌呈青色.. 主寒凝血瘀。
舌色紫红,苔少而干.. 主营血热盛。
全舌青紫.. 主瘀血较重。
局部瘀斑.. 主血瘀轻证。
舌尖瘀点.. 主心血瘀阻。
舌边瘀点.. 主肝郁血瘀。
舌中青紫.. 主瘀阻胃络。
三. 舌形..
荣枯.. 舌质滋润,红活鲜明者为荣,主吉。舌质干枯,色泽晦暗者为枯,主凶。
老嫩.. 舌体坚敛,纹理粗糙者为老,主实。舌体娇嫩,纹理细腻者为嫩,主虚。
胖瘦.. 舌体较正常大而厚,为胖大舌。舌胖且有舌边,为齿痕舌。舌胖大色红,或紫,为肿脹舌。舌体较正常舌瘦小,为瘦薄舌。
1. 舌胖大淡白,边有齿痕.. 主脾肾阳虚。
2. 舌胖大色红.. 主黒热。
3. 舌不胖有齿痕,舌质嫰,主气血两虚。
4. 舌肿胀色红绛.. 主心脾热盛,或素喜饮酒,复感湿热。
5. 舌体瘦薄色淡白.. 主气血两虚。
6. 舌体瘦薄色红绛.,舌干少苔.. 主阴虚火旺。
点刺.. 乳突充血者为点.. 形如芒刺,抚之刺手者为刺。
1. 舌尖点刺.. 主心火亢盛.
2. 舌中点刺.. 主胃肠热盛.
3. 点刺鲜红.. 主血热.
4. 点刺绛紫.. 主热盛而气血壅滞.
裂纹舌..
舌面裂沟中,无舌苔覆盖者,为病理性裂纹舌。有舌苔覆盖者,为先天性裂纹舌。
1. 舌色浅淡而裂.. 主血虚之候.
2. 舌色绛绛而裂.. 主热盛伤津。
四. 舌态..
1. 痿软..
舌痿软而红绛少苔.. 主邪热伤阴,或阴虚火旺。
舌痿软而舌白无华,主气血虚衰。
2.强硬..
舌强硬而舌红绛少津.. 主热盛之证.
舌强硬而舌苔黄腻..主风痰阻络。
舌强言蹇,肢体麻木.. 为中风先兆。
3. 歪斜.. 伸舌时,舌体偏向-侧,此为肝风夹痰,或痰瘀阻络。
4. 颤动.. 舌体不自主地颤动,动搖不宁。
舌淡白而颤动.. 主血虚动风。
舌绛紫而颤动,主热盛动风。
舌红少苔而颤动.. 主阴虚动风。
5. 吐弄舌.. 舌伸口外,不即回缩者,为吐舌。伸舌即缩,动如蛇舐者,为弄舌。
病情危重者,見吐舌,是心气巳绝。
高热神昏,并見弄舌,是热甚动风之先兆。
6.短缩..
舌短缩,色淡紫而润.. 主寒凝筋脉,或气血虚衰。
舌短缩,色红绛而干.. 主热盛伤津。
舌短而胖大.. 主风痰阻络。
先天性舌带系过短,影响伸舌,绊舌。
望舌苔
苔质..
1. 薄厚.
2. 润燥..
舌苔干湿适中,不滑不燥者,为润苔。
舌面水分过多,伸舌欲滴者,为滑苔。
舌面干燥无津,甚则干裂者,为燥苔。
舌苔干燥无津,苔质粗糙者,为糙苔。
3. 腐腻..
腐苔.. 食积胃肠,或痰浊內蘊,为阳明有热。
腻苔.. 湿浊. 痰饮. 食积,为阳气被遇。
4. 剥落.. 主胃气匮乏,胃阴枯涸,或气血两虚。
5. 偏全..
病中见全苔.. 主邪气散漫,痰湿中阻。
舌苔偏其处.. 主舌所候脏腑邪气停聚。
6. 真假..
新病見假苔.. 主邪浊渐聚,病情尚轻。
病之初中期,见真苔且厚.. 主胃气壅实,病情较深重。
久病見真苔.. 为胃气尚存。
久病見假苔.. 为胃气匮乏。
苔色
1. 白苔.. 分薄白苔和厚白苔.
薄白润苔.. 为正常舌苔,或表证初起,或里证病轻,或阳虚内寒。
薄白干苔.. 主风热表证。
薄白滑苔.. 主外感寒湿,或脾虚湿停。
白厚腻苔.. 主湿浊内困,或痰饮内停,或为食积。
白厚干苔.. 主热盛伤津。
苔白如积粉.. 主秽浊湿邪热毒相结。
2.黄苔.. 在薄白苔上出现均勻的浅黃色的为淡黃苔或微黄苔.
苔色黄而略深厚的为深黄苔或正黄苔。
正黄色中夹有灰褐色的为焦黄苔或老黄苔。
2. 灰黒苔.. 苔色呈浅黒色的为灰苔. 苔色呈深灰色的为黒苔。
白腻灰黒苔.. 主阳虚寒湿,痰饮内停。
黄腻灰黒苔.. 主湿热内蕴,日久不化。
焦黒干燥苔.. 主热极津伤。
苔由白转黃者.. 主邪巳化热入里.
薄黄苔.. 为邪热未盛。
黄白相兼苔,为表证入里,表里相兼阶段。
苔黄而燥.. 主邪热伤津。
舌苔淡黄,润滑多津.. 为阳虚,痰饮聚久而化热,或气血亏虚,感受湿热。
黄黒相兼.. 为燥结腑实。
薄黄苔
病初見薄苔.. 为病位在表,病情轻浅。
苔厚或中根部尤著.. 为胃肠宿食,或痰浊停滞。
舌苔由薄变厚.. 为邪气渐盛,病进之征。
舌苔由厚渐化.. 为正气胜邪,病退之征。
薄苔骤厚.. 为邪气极盛,迅速入里。
厚笞骤退.. 为正不胜邪,或胃气暴绝。
润燥苔
润苔.. 主津液未伤。
滑苔.. 主水湿内聚。
燥苔.. 主津液巳伤,或阳虚水津失布。
舌苔由润变燥.. 主热重津伤,或津失输布。
舌苔由燥转润,主热退津复,或饮邪始化。
腐腻苔
腐苔.. 苔质疏松,颗粒较大,边中皆厚,松铺舌面,刮之易去,状如豆渣,堆积舌面。
腻苔.. 苔质致密,颗粒较小,中厚边薄,贴紧舌面,刮之难去,状如油腻覆盖舌面。
老嫩舌
舌体坚敛,纹理粗糙为老舌。
舌体娇嫩,纹理细腻为嫩舌。
诊舌要义
舌质为本,舌苔为标。
舌诊举例
舌质红,舌苔黄而干燥..此为实热证。
舌质淡嫩,舌苔白润.. 此为虚寒证。
舌质红绛而有裂纹,舌苔焦黄于燥.. 此为热极津伤。
青紫舌,白腻苔.. 为气血瘀阻,痰湿内阻。
淡白舌,黄腻苔.. 为脾胃虚寒而感受湿热。
红绛舌,白滑腻苔.. 为外感热病,气分有湿,或素体阴虚火旺,复感寒湿致饮食停滞。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0-01-23 22:48 2楼
望小儿指纹
正常指纹..
隐显于食指掌侧前缘,掌指橫纹附近。
色浅红略紫,粗细适中。
病理指纹..
指纹..
显于风关.. 邪气入络,邪浅病轻。
达于气关.. 邪气入络,邪深病重。
达于命关.. 邪入脏腑,病情严重。
纹指直达指端.. 病属凶险,预后不良。又称透关射甲。
纹色..
鲜红.. 外感表证,寒证。
紫红.. 里热证。
青色.. 疼痛,惊风。
紫黒.. 血络瘀闭,病属重危。
淡白.. 脾虚. 疳积。
效形..
浮而显露.. 病邪在表,见于外感表证。
沉隐不显.. 病邪在里。见于内伤里证。
指纹淡细.. 虚证。
指纹浓粗.. 实证。
风气命合称虎口三关。
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 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纹形色相参,留神仔细看。
望诊
1. 望神.. 望神的重点在于观察两目,可帮助了解脏腑精气的盛衰。
五轮..
瞳人属肾,称为水轮。
黒瞳属肝,称为风轮
两眦属心,称为血轮。
白睛属肺,称为气轮
眼睑属脾,称为肉轮。
神.. 分得神,少神,失神,假神,神乱等五种。
2. 望色.. 面部作为望色的主要部位.
由于面部的血脉丰富,为脏腑气血之所荣,加之面部皮肤薄嫩而外露,其色泽变易于观察,故将面部作为望色的主要部位。
常色.. 其特点是明润,含蓄。有主色. 客色之分。
主色,是人生来就有的基本面色,属个体素质,肤色,一生基本不变。
客色,随季节. 气候等不同,而微有相应的正常变化的肤色,特别是面色。
病色.. 其特点是晦暗,暴露。
病色有善色和恶色之别。善色即面色光明润泽,恶色即面色枯槁晦暗。
3.五色主病..
赤色.. 主热证. 分实热证,虚热证,假热证即戴阳证。
白色.. 主虚证,寒证,失血。
面色淡白无华.. 主血虚证或失血证。
面色晄白.. 主阳虚证。
面色晄白虚浮.. 主阳虚水泛证。
面色蒼白,主阳气暴脫或阴寒内盛。
黄色…主脾虚,湿证。
面色萎黄.. 主脾胃气虚。
面黄虚浮.. 主脾虚水泛。
面目俱黄.. 主黄疸病。
青色.. 主寒证,疼痛,气滞,血瘀,惊风。
色淡青或青黒.. 主寒盛,痛剧。
面色与口唇青紫.. 主心气心阳虚衰,血行瘀阻。
面色青黄.. 主肝郁脾虚。
黒色.. 主肾虚,寒证,水饮,血瘀。
面黒暗淡.. 主肾阳虚。
面黒干焦,主肾阴虚。
眼眶周围发黒.. 主肾虚水饮或寒湿带下。
面色黧黑,肌肤甲错.. 主血瘀日久,肌肤失荣。
何谓善色,恶色?各有何临床意义?
疾病中五色的表现以明润含蓄为善色,以晦暗暴露为恶色。善色表示虽病而脏腑精气未衰,胃气尚能上荣于面,故为病轻,预后良好.. 恶色表现脏腑精气巳衰,胃气不能上荣于面,故为病重,预后不良。
对瘀血的辨证,非常重视望诊。見病人舌质淡青,目眶微晦,面色隐隐灰滞,虽然这些现象仅属隐約可见,却防微杜渐作瘀血论治。
正常声音的特点是什么?述其病变声音的辨证规律。
正常声音的特点是.. 发音自然,音调和畅,言语清楚,言与意符。凡病变的声音重浊. 响亮. 气粗. 有力者,多属实证. 热证.. 凡声音轻清. 低弱. 气微. 无力者,多属虚证,寒证。
怎样鉴别少气. 息微. 短气?
-般来说,气息声低,气少不足以息者,称为少气,是因肺肾气虚所致。若呼吸浅表,较之少气更显微弱者,称为息微,是阳气虚衰,肺气将绝之象。若呼吸急而短促,息快而不接续,似喘但不抬肩,虽急并无痰声者,称为短气,乃因痰食实邪内阻,升降失常,气机不利,或因元气大虚,气不足息之故。
脉诊
切诊指法
1. 布指.. 首先用中指按在掌后高骨内侧关部,接着用食指按关前的寸部,无名指按关后的尺部,三指应呈弓形,指头平齐,以指腹接触脉体。布指的疏密要和病人的身长相适应,身高臂长者,布指宜疏.. 身短臂短者,布指宜密。切小儿脉可用一指,拇指定关,而不细分三部。
2. 总按与单按.. 总按,指三指平布,同时用力按脉。单按,指只用一指单按其中一部脉象,二者常配合使用。
3. 举按寻.. 这是诊脉时运用指力的轻重和挪移以探索脉象的一种指法,用轻指力按在皮肤上叫举.. 用重指力按在筋骨间叫按.. 指力不轻不重,还可亦轻亦重,以委曲求之,叫寻。寻还有寻找之意,指三部脉有独异之时,还必须逐渐挪移指位,内外推寻。
脉诊应注意的事项
1. 时间.. 诊脉的时间最好是清晨,诊脉时要求有一个安静的内外环境,内指诊脉前要让病人休息片刻,外指诊室要保持安静。
2. 体征.. 让病人取坐位或正卧位,手臂放平和心脏同一水平,直腕,手心向上,并在腕关节背垫上布枕。
3. 指法.. 医生和病人侧向坐,用左手按诊病人的右手,用右手按诊病人的左手。同时注意布指的疏密,单按和总按的配合使用,举按寻的指力变化。
4. 平息.. 诊脉时,医生的呼吸要自然均勻,用一呼-吸的时间去计算病人脉博的至数。
5. 五十动.. 每次诊脉时间,毎侧脉搏跳动不应少于五十次。
卦象测脉
乾卦象肺,离卦象心,坎卦象肾,艮. 兑. 坤卦象脾,震. 巽卦象肝。离卦性属火热,坎卦性属寒水,震.巽卦性属风木,坤. 艮. 兑卦性属湿土,乾卦性属燥金,以此作为分析疾病的参考。
具体推算.. 如诊得脉沉微无力,沉为阴,則初爻为--。数为阳,则中爻为一。无力为阴,则上爻为--。结果得卦为坎卦。坎卦性寒属肾,则该病分析病位可从肾着手,病性则从寒起步进行分析。又加查得脉象沉迟力力,沉. 迟. 无力皆属阴,故三爻皆阴爻--,得卦为坤。因此该病的病位,病性应从脾湿考虑。
有的学者由八经卦算卦为六十四卦,即以男左女右为原則,把两手经卦重叠为六十四卦,别卦进行推算。有的除以本卦或经卦算卦之外,还根据就诊时间为变爻,推算出变卦,使卦象信息更具丰富灵活色耖,值得进-步探索。
推算的方法是根据脉象的浮沉. 迟数及有力,无力判断其阴阳属性,以定爻成卦。如浮. 数. 有才属阳,为阳爻一。沉. 迟. 无力属阴,为阴爻--。据此由下而上,三爻而成卦。第二步再根据卦象作为疾病的定位. 定性分析。
寸关尺三部及浮中沉三候,皆体現了-个阴阳的消長盛衰问题。
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六爻象,是-个广博的信息库,人体的脉象也是一个神奧的信息储备库。根据脉象推卦,可以获得疾病的信息,从而对预测疾病起到一定的意义。
乾为首. 坤为腹. 震为足.. 巽为股. 坎为耳. 离为目. 艮为手. 兑为口。
乾为天. 坤为地. 震为雷. 巽为木. 坎为水. 离为火. 艮为山. 兑为泽。
论..
脉有阴阳。
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
扁鹊抚息脉而知病所由生。
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
脉书不厌千回读,熟读精思理自知。
尺脉的有无,决定着人体元气的存亡。
两尺属肾,男子尺脉常弱,女子常盛。
予桂附地黄丸,服药后痛止。此乃肾阳衰于下,虚火炎于上,两尺脉微为真谛也。
五脏相音,可以意识.. 五色徵诊,可以目察.. 能合色脉,可以万全,
中医凭三寸之脉. 五寸之舌便能把握全身阴阳的变化。
积数十年临诊体会,诊脉应以胃. 神. 根为纲.. 体,脉体.形象,势.脉气往来之势,数. 搏动次数为目.. 举. 按. 寻为法。
求明脉理者,须先将位. 数. 形. 势讲得真切,各种脉象了然,不必拘泥脉名。
凡能区别阴阳的脉象,就是两纲脉。如浮. 数. 滑. 大是阳盛之脉.. 反之,. 沉.迟. 涩. 小是阴衰之脉。
又能概括表里寒热虚实之脉,就是六要脉。如表脉浮,里脉沉,热脉数,寒脉迟,虚脉小,实脉大等。
脉理,通于易理。
人体脉象是属于近取诸身最有力的象。
有志于切脉者,必先凝神不分。
切脉者,不可轻言谈笑,乱说是非,左右瞻望,举止忽略。
持脉之道,虚静为保
诊脉必满五十。
故持寸口,必满五十为宜。
脉诊在于手得和心明。
浅者得其浅,深者得其深。
善为脉者,必以此类奇桓,从容知之。
以常衡变,以变识病。
欲知病脉,必先知常脉。
脉反其关者,得天地之偏者也,然偏者,非病也。
脉象有常有变,决非刻板的公式,要知常达变,才能了然于心,明确诊断。
凡取脉之道,理各不同.. 脉之形状,又各非一。凡脉之来,必不单至,必曰浮而弦. 浮而数. 沉而紧. 沉而细之类,将何以别之?大抵提纲之要,不出浮. 沉. 迟. 数. 滑. 涩之六脉也。浮沉之脉,轻手重手而得之也.. 迟数之脉,以已之呼吸而取之也.. 滑涩之脉,则稟往来之形也。浮为阳,轻手而得之也,而芤. 洪. 散. 大. 长. 濡. 弦,皆轻手而得之之类也.. 沉为阴,重手而得之也,而伏. 石. 短. 细. 牢. 实,皆重手而得之之类也。迟者一息脉三至,而缓. 微. 弱,皆迟之类也。数者一息脉六至,而疾. 促皆数之类也。或曰.. 滑类乎数,涩类乎迟,何也?然脉虽是,而理则殊也。彼迟数之脉,以呼吸察其至数之疏数,,此滑涩之脉,则以往来察其形状也。
从脉的形. 位. 势. 数来分析各有那些特点,从中找出它的规律性。
两手六部皆肺经之脉,特取此以候五脏六腑之气耳,非五脏六腑所居之处也。
四诊之中,切脉尤难掌握,微与濡. 弱与细. 结与涩. 紧与数. 弦与革等脉象都只有几微之辨,往往心中了然,指下茫然。
按诊太溪,其脉不绝,因知生机之犹在。
夫神者,精聚之谓也。不论脉之大小,只要指下聚而不散,淸楚自如,而无颓靡不振,懒散徘徊之象,此即为有神,非伹有力之谓也。
有-种经气结脉,两关脉滑实如豆,中有-线硬如刀刃,此为阴虚肝旺,金衰土败之象,春得秋死,秋得春死。
诊脉必须静以观其象,动以察其体。以医生的静来候病人的脉象。以医生的动来候病人的脉体。
人之指头参差不齐,必使指头齐平,节节相对,方可按脉。
若遇有病,则随时皆可以诊,不必以平旦为拘也。
肝主藏血,其体在右,而气化作用实行于左。
不同的脉象中可以察知各器官内功能的微小变化。
每临-证,六脉皆动,须先明其何部之脉无病,然后--比较。
持脉必须对不同性别. 年龄……给予重視,处处揆度,处处权衡,全面考虑,才能诊得正确。
持脉之道,须明常变,凡众人之脉,有素大素小,素阴素阳者,此其赋自先天,自成一局也。
必先度其形之肥瘦。
瘦者肌肉薄,其脉轻手可得,应如浮状.. 肥者肌肉丰,其脉重按乃见,当如沉类。
昰,古夏字。
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四季和缓,是谓平脉。
若脉见弦硬为病进,脉由硬变软,則为邪退之兆。
二十八种异常脉象,阐明脉象的浅深,脉数的多寡,脉搏的强弱,脉幅的大小,脉体的长短,脉形的变化,脉律的改变七项內容,而后再归纳合并脉象,以便掌握运用。
不同的脉象标志着不同的病变。
切脉可以探讨病邪的寒热,正气的盛衰,以及摸索病因,病位和诊断预后。
正常脉搏是不浮不沉而位于中部的。
其望,其问,其闻之三者,先以得其病情之端,而后总切脉于寸口,确乎知始病之源。
脉证结合,四诊合参,则辨证方法就更加完备,而所得之结果也就更加具体明确了。
要在详审脉息变动的同时,还要分析症状,覌察形态神色,进行综合分析,才能掌握疾病的发展趋势,近而测知其预后的吉凶,辨别疑似,明察异同。
微妙在脉,不可不察。
虚实之要,莫逃乎脉,如脉之真有力,真有神,方为真实证.. 脉之假有力,假有神,便是假实证。
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寒热者,阴阳之化也。
气血热则脉数,气血寒则脉迟。
凡邪气之客于形也,先舍于皮毛。
里症者,病在内在脏也。
脉静为顺,脉躁为逆。
汗后脉静,身凉则安.. 汗后脉躁,热必更甚.. 阳病見阴,病必危殆.. 阴病見阳,虽困无害。
病生于内,则脉色必见于外。
有是证,即有是脉。
凡暴病脉来浮洪数实者为顺,久病脉来微缓软弱者为顺。若新病而脉沉微细弱,久病而脉浮洪数实者,皆为逆也。凡脉证贵乎相合,设若证有余脉不足,脉有余而证不足,轻者亦必延绵,重者即危亡之兆。
凡内出不足之证,忌见阳脉,如浮洪紧数之类是也.. 外入有余之证,忌见阴脉,如沉细微弱之类是也。如此之脉,最不易治。
痈疽未溃,洪大脉宜.. 及其巳溃,洪大最忌。
寸脉弱,阳虚者,不可发汗,汗则亡阳.. 尺脉弱,阴虚者,不可发汗,汗多亡阴。
持脉可作为洞悉症结,决疑辨危的依据。
问病以知其外,察脉以知其内。
脉为医之关键,医不察脉则无以识别证,证不明则无以措治,医唯明脉,则诚良医.. 诊候不明,則为庸妄。
古人以切居望闻问之后,则于望闻问之间,巳得其病情矣,不过再诊其脉,看病应与不应也。若病与脉应,则吉而易医,脉与病反,则凶而难治。夫脉经一书,拳拳示人以诊法,而开巻入首,便言观形察色,彼此参伍,以决死生,可見望闻问切,医之不可缺-也。故专以切脉言病,必不能不致误也。
由于病变复杂,脉象有限,加之有的形病而脉不变,有的脉病而形不病,因此,临床上又有脉证从舍,脉证顺逆之分。
缓,即为有胃气。
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病甚,有胃气而和者,虽病无碍。
不大不小,不长不短,不浮不沉,不滑不涩,应手中和,意思欣欣。
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脉有根本,人有元气,故知不死。
神存则健,神消则亡。
久病見缓脉,是向愈之兆。
缓而和匀,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不疾不徐,此真胃气脉也。
脉之有神,是形体柔和,来去从容,应指有力,不大不小,井然有序,是为有神。
有神之脉,不论浮沉迟数,滑涩大小各脉之有力无力,必兼有一种柔和之象。
故脉非它,即神之别名也。
临床时,必须声. 色. 形. 脉四者结合。
脉之难懂,不在常规,而在变局。
谷气即胃气,胄气即元气也。
尺以候肾,沉以候肾。
肾为先天之本,为生命的源泉,只有肾气不绝,生机尚存,故称为根抵。
人之有尺,犹树之有根,枝叶虽枯,根本未份,病虽重笃,尚有生机。
寸关虽无,尺犹不绝,如此之流,何忧殒灭。
脉之有根,虽危无害,假如尺脉全无,则说明肾气巳败,犹如树根腐烂,枝叶虽存,亦危在旦夕了。
凡脉证不相合,必有-真-假,须细辨之。
脉瞥瞥如羹上肥,脉萦萦如蜘蛛丝,皆为无根枯绝之象。
曾治疗不孕症,凡脉沉而尺部不见者,予温经汤温化寒湿,多能怀孕,而尺脉亦随之而出。
有些疾病常因邪实壅阻下焦,或寒气闭结胞宫,皆可发生尺脉不出,此非根源枯绝的危候。
脉象要素
脉象要素是抅成各种脉象的主要因素,传统的脉象要素包括脉象的位,数. 形. 势四个方面。
位.. 是指脉动部位的浅深。
数.. 主要是指脉动的频率和节律。
形.. 是指脉体的形态。
势.. 是指脉搏的力量和趋势。
只有反复操练,细心体察,可以对脉搏的部位. 至数. 形态和力量等方面形成-个比较完整的指感,才能比较清醒地识别各种不同脉象。
实际上,临床所見脉象基本上都是复合脉。
脉之位. 数. 形. 热等,都只是从-个侧面论脉,而诊脉时则必须从多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脉证顺逆的意义..
脉证顺逆,是指脉与证的相应与不相应,以判断病情的顺逆。-般而论,脉与证相一致的为顺,反之为逆。
如,暴病脉来浮. 洪. 数. 实者为顺,反映正气充盛,能夠抗邪。
久病脉来沉. 微. 细. 弱为顺,说明正虽不足,而邪亦不盛。
若新病脉見沉. 细. 微,弱,说明正气虚衰.. 久病脉见浮. 洪. 数. 实,则表示正气衰而邪不退,均属逆证。
脉症从舍..
临床时,当根据疾病的本质决定从舍。
如自覚烦热,而脉見微弱者,乃属虚火,腹虽胀满,而脉见微弱,则是脾胃虚弱之故.. 胸腹不灼,而脉见洪大者,必非火邪.. 本无脹满疼痛,而脉見弦强者,并非实证。
脉有从舍,说明脉象只是疾病表現的一个方面,因而要四诊合参,全面了解,綜合分析,从而推断疾病部位,性质和病情轻重等。
正常脉象的特点..
正常脉象的基本形势是.. 脉位不浮不沉,中取即得.. 脉率节律一致,-息四至,脉形三部有脉,不大不小,脉势上从容和缓,应指有力。
其中尤以三部有脉,和缓有力最为重要,它反映了正常脉象的胃,和缓,神,有力,根,三部有脉的特点。
何谓相兼脉? 举例说明其主病规律.。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一脉相兼组合而成的脉象,, 称为相兼脉, 或复合脉. 其主病規律是组成该相兼脉敀各单-脉主病的综合. 例如..
浮紧脉.. 浮脉主表, 紧脉主寒, 浮紧脉主表寒证.。
又如..
沉细数脉.. 沉脉主里, 细脉主阴血亏虚, 数脉主热, 沉细数脉则主里虚热证, 即阴虚内热证..。.
如何决定脉症从舍?
决定脉症从舍的关键在于辨别脉症真假..。
若症真脉假, 应当舍脉从症.。
例如.. 迟脉-般主寒, 而阳明病人身热, 汗出, 也見迟脉, 此乃实邪阻滞, 脉气不畅所致.。
若脉真症假, 应当舍症从脉.。
如阳明病人热结旁流, 虽下利清水,但脉沉实有力, 反映了实热内结的证候本质.。
脉象独异主病..。
1. 部位独异主病..
临床诊脉中, 某种脉象仅见于寸关尺六脉的某-部者, 称为部位独异. 例如..。
左关脉独弦, 在寸脉独弱之类.。
这些脉的主病, 多与该部所属脏腑有关..。 如左关脉弦为肝郁, 右寸脉弱为肺虚. 左尺脉沉是肾病等等, 余此类推.。
2. 脏气独异主病..
临床诊脉中, 寸关尺六脉均可見到反应某脏病变的脉象者, 称为脏气独异.。
脏气之独, 则不能受部位的拘限, 如六脉俱見洪脉是心的病脉, 其他如肝的弦脉, 肺的浮脉, 脾的缓脉, 肾的沉脉,可以类推。
总之,五脏之中,各有本脉,独見者病也。
相兼脉主病.
浮紧脉.. 主外感寒邪之表寒证,或风寒痹病疼痛。
浮缓脉.. 主风邪伤卫,营卫不和之太阳中风证。
浮数脉.. 主风热袭表之表热证。
浮滑脉.. 主表证夹痰,常见于素体多痰湿而又感受外邪者。
沉迟脉.. 主里寒证。
沉弦脉.. 主肝郁气滞,或水饮内停。
沉涩脉.. 主血瘀,尤常见于阳虚而寒凝血瘀者。
沉缓脉.. 主脾肾阳虚,水湿停留诸证。
沉细数脉.. 主阴虚内热或血虚发热等病证。。
弦紧脉.. 主寒主痛,常見于寒凝肝脉,或肝郁气滞,两胁作痛等病证。
弦数脉.. 主肝郁化火,肝阳上亢。
弦滑数脉.. 多见于肝火夹痰,肝胆湿热,或肝阳上亢,痰火内蕴等病证。。
弦细脉.. 主肝肾阴虚,或血虚肝郁,或肝郁脾虚等病证。
滑数脉.. 主痰热,湿热或食积内热。
洪数脉.. 主气分热盛,多见于外感热病。
弦脉.. 强直以长,如按琴弦,应指挺直劲急。
其中..
健康人,轻虚以滑,端直以长。
病轻者,如按琴弦。
病轻者,如張弓弦。
病危者,如循刀刃,为无胃气的真脏脉。
脉义分析..
脉弦劲急,肝失疏泄。
脉弦而紧,阴寒为病。
脉弦而数,阳热所伤。
脉弦而滑.. 痰饮内蓄。
脉来弦缓.. 中气不足,肝木乘土。
脉来弦细.. 肝病及肾。
脉弦如刃,胃气巳敗,病多难治。
春令平人脉象微弦.. 春季平脉。
健康中老年人,脉象多弦硬.. 精血衰退,生理性退化之征象。
脉象鉴别..
一. 比类脉.. 指脉象在位. 数. 形. 势的某-方面相似之脉。
1. 脉位相似..
脉位浅..
浮脉.. 脉位明显,轻按即得。
芤脉.. 浮大中空,有边无中。
濡脉.. 浮而软小。
洪脉.. 浮大有力。
革脉.. 浮弦中空,如按鼓皮。
散脉,,浮而散乱,按之无力。
脉位深..
沉脉.. 脉位深沉,重按始得。
伏脉.. 更深于沉,緊贴于骨。
牢脉.. 沉而弦长实大。
弱脉.. 沉而软小。
脉数相似..
脉率快..
数脉.. 一息五六至.
疾脉.. 一息七八至。
动脉.. 滑数而短。
脉率慢..
迟脉.. 一息三至。
缓脉.. 稍快于迟,一息四至。
脉律不齐..
促脉.. 数而时止,止无定数。
结脉.. 缓而时止,止无定数。
代脉.. 缓而时止,止有定数。
涩脉.. 往来艰涩,三五不匀。
3.脉形相似..
脉宽大..
大脉.. 脉宽倍于常脉.
洪脉.. 浮大有力,来盛去衰。
芤脉.. 浮大中空。
脉细小..
细脉.. 脉细如线,应指显然。
微脉.. 极细而软。似有若无。
濡脉.. 浮细而软,轻取乃得。
弱脉.. 沉细而软,重按乃得。
脉体長..
长脉.. 脉动应指,超愈三部。
弦脉.. 端直以长,如按琴弦。
脉体短..
短脉.. 脉动应指,不及三部。
动脉.. 脉短滑数,見于关部。
脉紧張..
弦脉.. 应指紧急,端直以长。
紧脉.. 应指紧急,如按转索。
革脉.. 应指紧急,如按鼓皮。
牢脉.. 应指紧急,实大弦长。
脉弛缓..
濡. 弱. 微. 散等脉,这些脉的特征是脉管弛缓无力。
脉滑利..
滑脉.. 往来流利,如盘走珠。
动脉.. 短而滑数。
脉滞涩..
涩脉.. 往来艰涩,三五不匀。
4..脉势相似..
脉无力..
虚脉.. 脉来无力.
濡脉.. 浮而细软。
弱脉.. 沉而细软。
微脉.. 极细极软。
脉有力..
实脉.. 脉来有力。
洪脉.. 浮大有力,来盛去衰。
对举脉.. 是指在位. 数. 形. 势的某一方面,完全相反的脉象。
1. 脉位对举..
浮沉.. 浮者轻浮于上,沉者重沉于下。
2.脉数对举..
迟数.. 迟者不达四至为寒,数者五至以上为热。
脉形对举..
滑涩.. 滑者血多气盛,故脉来流利圆滑。涩者血少气滞,故脉来艰涩不匀。
洪细.. 血热互壅,气随以溢,宽阔满指,冲涌有余,故脉体洪。血亏气少,血不充脉,气不运血,故脉体细小。
紧缓..
紧为寒遏营血,脉道紧束而拘急,故如切绳转索。缓为风伤卫气,肤表疏松而脉体舒缓,故脉势缓而行徐。
长短.. 长则气治,脉通三部,过于尺寸。短则气病,脉虽見于尺寸,但必不能满部。
脉势对举..
虚实.. 实为脉道充实有力,虚为脉道空豁无力。
微伏.. 微为阳气衰微,气血欲脱,故脉沉而极细极软。伏为邪气内伏,气机郁闭,故脉沉而按之有力。
正常脉象的生理变异..
1. 季节,2. 地理环境,3. 性别,4. 年龄,5. 形体,6. 情志,如喜则伤心而脉缓,怒则伤肝而脉急,惊则气乱而脉乱无序。7. 劳逸,8. 饮食,9. 解剖部位的变异,如钭飞脉,反关脉。
2010-01-23 23:01 3楼
病理脉象..
浮脉.. 轻按即得,重按反减,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主表证,亦见于虚阳外越证。
脉义分析..
脉浮而有力.. 邪虽盛而正气不虚。
浮而无力,邪盛正虚,或虚人外感。
浮紧.. 外感风寒。
浮数.. 外感风热。
脉浮无根.. 久病体虚,虚阴外越,病情危重。
形瘦脉浅.. 或夏秋阳浮,出現浮脉,此不属病脉。
相类脉..
散脉.. 浮大无根,散漫似无。节律不匀,此为元气耗散,精气欲脱。
芤脉.. 浮大中空,按之如葱管,浮大而软,边实中空。此因失血过多,或津液大伤,在血崩,大咯血,外伤性大出血或严重吐泻时均可出現。
沉脉.. 轻取不应,重按乃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为里证的主脉。亦可見于正常人。
脉义分析..
沉而有力,实证。
沉而无力.. 阳虚气陷。
形胖脉深,或冬季阳藏,脉象偏沉,不属病脉。两手六脉沉细,但无病候,此为六阴脉,属于生理現象。
相类脉..
伏脉.. 脉位比沉脉更深,重按着骨始应,見于邪闭,厥病和痛极的病人。
牢脉.. 沉取始得,坚着不移,即沉弦实脉。見于阴寒内感,疝气,癥瘕等实证。
迟脉.. 脉来缓慢,一息脉动不足四至,多主寒证。亦可見于邪热结聚的里实证。
脉义分析..
迟而有力.. 实寒。
迟而无力.. 虚寒。
迟而有力,伴腹满便秘,发热,見于阳明腑实证。
久经锻炼之人,脉来迟而缓和。常人入睡后,脉率見迟,此为生理性迟脉。
相类脉..
缓脉.. 一息四至为平缓脉,是脉有胃气之象,見于健康人。脉势纵弛,缓怠无力,为势缓脉,多由脾虚湿困所致。
数脉.. 脉来急促,一息五至六至。多主热证,亦可見于虚证。
脉义分析..
脉数而无力,实热。
数而无力..虚热。
浮大虚数.. 虚阳外浮。
运动或情绪激动,脉率加速。小儿年龄越小,脉率越快,此为生理现象。
相类脉..
疾脉.. -息七至以上。
疾而有力为阳亢无制,真阴埀绝之候。疾而虚弱为阳气将绝之征。
虚脉.. 举之无力,按之空豁,应指松软。是一切无力脉的总称,主虚证,多为气血两虚。
脉义分析..
迟而无力.. 阳虚。
数而无力.. 阴虚。
相类脉..
弱脉.. 软而沉细,主阳气虚衰及气血俱虚,多見于久病虚弱之体。
微脉.. 极细极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多为阴阳气血虚甚。久病脉微为正气将绝,新病脉微为阳气暴脫。
实脉.. 脉来充盛有力,应指满幅,举按皆然,为一切有力脉的总称,主实证。
脉义分析..
实而浮数.. 实热证。
实而沉迟.. 实寒证。
久病見实脉.. 孤阳外脱之兆。
实而和缓.. 健康人气血充盛。
两手六脉均实大,而无病象者,此为六阳脉。
洪脉.. 脉形宽大,来盛去衰,浮大满指,呈汹涌之势,主热甚。
脉义分析..
脉洪有力.. 邪热亢盛。
洪大无根.. 或見躁疾.. 阴精耗竭,孤阳外越之兆。
夏令脉稍洪大,为夏令之平脉。
相类脉..
大脉.. 脉体寛大,但无脉来汹涌之势,三部脉皆大,从容和缓为体魄健壮之征象。病中见脉大,为病情加重。脉大而数实者,为邪实.. 脉大而无力者为正虛。
细脉.. 脉细如线,应指明显,细直而软,按之不绝。主阴血亏虚,又主伤寒. 痛甚及湿邪为病
脉义分析..
脉细小而软.. 营血亏虚。
脉细而弦紧.. 暴寒或疼痛。
脉细缓.. 湿遏脉道。
长脉.. 脉动应指超过寸关尺三部,脉体较长。其中超逾寸部为溢眿,超逾尺部为履脉。主阳证,实证,热证。
脉义分析..
长而洪数.. 阳毒内蕴。
长而洪大,热深,癫狂。
脉长而弦.. 肝气上逆,气滞化火,或肝火夹痰。
长而柔和.. 强壮之象。
老人两尺脉长而滑实.. 多长寿。
短脉.. 脉动应指范围不足本位,只出现在寸或关部,尺部常不显。主气病。
脉义分析..
短而有力..气郁。
短而无力.. 气虚。
滑脉.. 往来流利,如盘走珠,应指圆滑。主痰饮,食滞,实热等病证。滑脉亦是青壮年的常脉,妇人的孕脉。
脉义分析..
脉滑而实.. 痰饮,食滞。
滑数.. 热及血分。
滑而和缓.. 常脉,多见于青壮年。
妇人脉滑而停经.. 应考虑妊娠。
相关脉..
动脉.. 多见于关部,具有滑. 数. 短三种脉象的特征。常見于惊恐,疼痛等症。
涩脉.. 形细而迟,往来艰涩,律力不匀,如轻刀刮竹,为不流利脉。主伤精. 血少. 痰食内停. 气滞血瘀等证。
脉义分析..
涩而有力.. 实证。
涩而无力.. 虚证。
濡脉.. 浮而细软,应指少力,轻手相得,重按不显,又称软脉。主诸虚或湿困。
脉义分析..
久病精亏,脾虚血亏,阳虚卫表不固,阴虚不能敛阳,湿困阻遏阳气等,均可出现濡脉。
促脉.. 脉常较速,间有不规则的歇止。主阳虚实热或邪实阻滞之证。
脉义分析..
阳亢.. 实邪阻滞,脉促有力。
脏气衰败,气血不顺,脉促无力。
结脉.. 脉率比较缓慢,而有不规则的歇止。主阴盛,气结。
脉义分析..
阳盛气结.. 脉气阻滞,脉结有力。
气虚血弱.. 脉气迟止,脉结无力。
代脉.. 脉来迟缓,脉力较弱,呈有规则的歇止,间隔时间较长。主脏气衰弱,亦可为邪阻脉道。
脉义分析..
脉代无力.. 脏气衰微,气血虚衰。
脉代有力.. 邪抑脉道,血行涩滞。常见痹症,疼痛,跌打损伤或七棈过极。
紧脉.. 脉形紧急,左右弹指,如按转索。多见于风寒实证,痛证和宿食內停等。
革脉.. 浮而搏指,中空外坚,如按鼓皮。多见于亡血,失精,半产,漏下等病证。
常見病脉归类
浮脉类.. 轻取即得。
浮.. 举之有余,按之不足。主表证。
洪.. 脉来洪大,充实有力,来盛去衰。主热盛。
濡.. 浮而细软。主虚. 湿。
散.. 浮散无根,稍按则无。主元气离散,脏气将绝。
芤.. 浮大中空,如按葱管。主失血. 伤阴。
革.. 浮而弦硬,中空外坚,如按鼓皮。主亡血. 失精. 崩漏。
沉脉类.. 重按始得。
沉.. 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主里证。
伏.. 脉位深沉,推筋按骨始得,甚则伏而不见。主邪闭. 厥证,痛极。
牢.. 脉形沉而实大弦长.. 主阴寒内积,疝气,癥瘕。
弱.. 极软而沉细。主气血不足。
迟脉类.. -息不足四至。
迟.. 脉来迟慢,-息不足四至。主寒证。
缓.. -息四至,脉来缓怠。主脾胃虚弱,湿证。
涩.. 往来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主气滞血瘀,精伤血少。
结.. 脉来缓而时-止,止无定数。主阴盛气结,寒痰血瘀。
数脉类..
数.. 脉来急促,-息五六至。主热证。
促.. 脉来数而时-止,止无定数。主阳盛实热,瘀滞,痰食停滞。
疾. 脉来急疾,-息七八至。主阳极阴竭,元气将脱。
动.. 脉短如豆,滑数有力。主痛,惊。
虚脉类.. 应指无力。
虚.. 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虚。主气血两虚。
微.. 极细极软,似有似无。主阴阳气血诸虚,阳气暴脱。
细.. 极细极软,但应指明显。主气血俱虚,主湿。
代.. 迟而中止,止有定数。主脏气衰微,亦主风证,痛证,跌打损伤。
短.. 首尾俱短,不及三部。有力主气郁,无力主气损。
实脉类.. 应指有力。
实.. 三部脉举按均有力。主实证。
滑.. 往来流利,如珠走盘,应指圆滑。主痰饮,食滞,实热。
紧.. 脉来紧张,状如牵绳转索。主寒,痛,宿食。
长.. 脉形长,首尾端直,超过本位。主肝阳有余,阳盛内热。
弦.. 端直而长,如按琴弦。主肝胆病,诸痛,痰饮。
诊脉心法..
浮脉,阳。
浮指漂浮,有浮起,上浮之意。浮脉是脉管的搏动在皮下浅表敀状态。
浮于皮肤表面,如水漂木。
浮者,脉在肉上行也。
浮脉法天,轻手可得,泛泛在上,如水漂木。
似木浮飘水面,浮而不实。
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浮脉者,下指即显浮象,按之稍减而不空,举之泛泛而流利。
泛于肌肤之上轻手触之即得,稍重按反觉脉搏减弱者,为浮脉。
浮脉主表属阳,沉脉主里属阴。
浮脉与虚脉. 芤脉三者相类似。因为从脉位上来说,浮,虚,芤三脉皆居上. 浮部,但三者脉势不同。
虚是浮大迟软无力,不任重按,而上下一致。虚脉形大力薄,其虚可知。
芤是浮大中空,有边无中。芤脉指下成窟,有边无中。
浮脉形即不大,亦无中空之象。
浮脉下指即显浮象,按之稍减而不空,举之泛泛而流利,不似虚脉按之不振,芤脉寻之中空。
浮为阳脉,在时应秋,在脏应肺,瘦人肌薄見浮,皆属常脉。
平脉肺来,厌厌攝聶,如落榆荚,曰肺平。
秋脉者,肺也。故其气来,轻虚以浮,来急去散,故曰浮。
瘦人得浮脉,三部相得,曰肌薄。肥人得之未有不病者。
生理适应外界气候所显露的浮脉,均属常脉,不作病脉论。
总被风寒先痛头。
浮为经络肌表之应,良由邪袭三阳经中,鼓舞脉气于外,所以应指浮满。
一般贫血衰弱的病人,虽患外感,由于正虚不能与邪气相争,故脉見浮细。
如贫血. 肾喘. 肝硬化腹水以及肿瘤末期等皆可出现浮脉,标志预后不良。
里虚而浮精血脫。
病久而脉反浮者,此中气亏乏,不能内守。
浮而无力,这是感受外邪,正气不足的象征。不管表证怎样厉害,必须以黄芪,白术,白芍等药加强抗病力量,配合荆芥,防风,薄荷等发散药,从里以治表。
同-浮脉,但从有力,无力,浮散,浮软则可区别病情的实热,气虚,虚脱以及气血俱虚的不同。
若浮肿,脉浮,兼有汗出,恶寒者,这是表虚不固,可用防己利湿,黄芪固表为宜。
凡贫血,气喘,心悸之人,由于阴血亏损,阳气外浮,其脉浮而无力,或浮大中空之脉,治当理其虚损为要。
有的高血压病人,寸脉呈现浮大,尤以右寸为最,这是肾气衰少,形成上实下虚旳病情,所以这类病人,常有头晕眼花,如踏棉絮的症状。治当益肾,以平肝亢。
凡肝硬化腹水,肿瘤末期,由于阴血衰少,虚阳外越所致脉浮无力,或浮数无力,多预后不良。
瞥瞥如羹上肥,说明气血虚极,脉浮巳丝毫无力了。
凡表邪郁闭,肺气不宣所致急. 慢性支气管炎,症見咳喘. 无汗等症,多見浮脉。
若浮大有力,为风热壅结于肺,尤当疏风清热宣肺为宜。
凡急性肾炎浮肿,多因风邪夹有水湿,郁于肌表,症見恶风. 骨节煩痛者,多見浮脉。
沉脉,阴。
沉下为沉,具有潜藏于内的意思。沉脉是脉管的搏动在皮下深部,靠近筋滑地方的状态。
行于筋骨,如石投水。
沉脉如绵裹砂,内刚外柔.. 如石投水,必极其底。
沉行筋骨,如石投水。
沉脉,举之不足,按之有余。
轻手于皮肤间不可得,徐按之至肌肉中部间应指,又按至筋骨下部乃有力,此沉脉也。
沉脉是在肌肉的中部应指,至筋骨有力,故从位诊,又须重按。
沉脉与伏脉二者相似,因二脉之脉位皆在下沉部,但沉脉只近筋骨,而在肌肉的中部,跳动均匀,重按便得。伏脉必须推筋着骨,始得脉动。
轻取不应,知不在浮部,重按乃得,是部位深沉,举指減少,不是实脉之举指幅幅,更按益力,不似伏脉之匿于筋下,纵之不即应指,乃气势下沉。
沉脉法地,近于筋骨。深深在下,深伏为伏。
近于筋骨为沉脉,附着于筋骨为伏脉。
沉脉为阴,在时应冬,在脏属肾。肥人脂厚见沉脉,皆属常脉,不作病论。
肾之为脏,配坎应冬,万物蜇藏,阳气下陷,洌风雪霜,故脉主沉阴而居里。
镇静沉潜之士多沉,肥人多沉。
沉而无病世人多。
寒主收缩,水性沉潜,积滞则气血缓而阳气郁伏之故。
沉虽属里,然必察其有力无力以辨虚实,沉而实者为滞为气,沉而虚者,因阳气不达,因气不舒。
无力,里原非实,但气不伸。
有力,有物在里,非痰即食。
有力痰食,无力气郁。
沉而有力是痰食寒邪积滞所致,沉而无力是阳气衰弱或气郁所致。
沉数有力为里有实热,沉数无力为内热阴虚。
沉为脏腑筋骨之应,盖缘阳气式微,不能统运营气于表,脉显阴象而見沉。
诸细而沉者,皆在阴,則为骨痛。
按之至骨,脉气少者,腰脊痛而身有痹也。
历节痛痹而脉沉。
若沉而芤,沉而弱,沉而涩,沉而结,主亡血伤精,这是内伤血虚所致病。
失血日久,脉应濡弱,今見弦大为病脉不宜,多属难治。
一些尿毒症及再生障碍性贫血,晚期高血压病,往往見此类弦大脉,同时又有出血现象,多属难治之症。
沉若兼見数. 弦. 滑者,多因湿热內结,膀胱气化不利。治当遵清热利湿之法,使湿有下行之路,热有清彻之机,则湿退肿消。
数脉,阳。
数指快,数脉是脉搏的频率,次数快于正常的状态。
-息六至,往来较快。
数脉去来促急,-息六七至。
数,太过也。-息六至,过平脉两至也。
呼吸定息,探取至数,-次呼吸,脉动六至,故从数诊。
-息六至,脉流薄疾。
数脉与紧. 滑. 疾三者在至数上均相似。这四者的不同点是.. 数脉往来最快,一息六至.. 紧脉左右弹指,状如转索,其势较数为急.. 滑脉往来流利,如盘走珠,其势较数为柔.. 疾脉更快于数,一息七八至。
数脉不似滑脉之往来流利,动脉之厥厥动摇,疾脉之过于急疾。
正常成人,-次呼吸,一息以四五至为常脉,失则为病脉。
疾者,躁也。
数脉主腑,有力为实火,无力为虚火,浮数为表热,沉数为里热。
数脉主腑,主吐主狂,有力为热,无力为疮。
数为阳盛阴亏,热邪流传于经络之象,所以脉道数盛,火性善动而躁急也。
迟脉,阴。
迟指慢,-息三至,来去较慢。
呼吸三至,来去较迟。
以至数言,呼吸之间,脉仅三至。
呼吸定息,探取至数,-次呼吸,脉动三数,故以数诊。
呼吸定息,不及四至。
迟主脏寒,-息至三。
三至为迟,六至为数。
迟脉与缓脉二者相似,均从数诊。但迟脉-息三至,而缓脉则稍快于迟,一息四至。,
迟而稍驰缓脉名。
迟脉属阴,主藏,主寒,主阴盛阳衰,为寒证的主脉。迟而有力,多为冷痛,迟而无力者,为虚寒。
凡見迟脉,属虚寒者居多,实寒者少。
迟主寒湿,冷痛之疾。
浮迟为表寒,沉迟为里寒,迟涩为血病,迟滑为气病,迟缓湿寒。
里有积寒,则沉实而牢..惟阳气不足,寒邪乘虚内袭者,乃見迟细不足之象,若卫阳不足,肾阳气馁,老人之气血衰,呼吸徐,脉皆見迟。
大头瘟,丹毒也,脉来迟中兼涩,大便不爽,用桃核承气汤加减服之乃愈。
迟中兼涩,说明血液有郁滞,非活血祛瘀不可。
证见两胁或少腹胀满刺痛,大便黒色,脉兼迟涩,这是下焦有瘀,可用五灵脂,蒲黄,桃仁,红花等活血祛瘀。
迟而涩,中寒,有症结。
今验有癥瘕,痃癖,壅遏隧道而見迟脉者。
迟脉,在癥瘕痃癖尤多見之。
虚脉,阴。
不足为虚。
浮大力薄,举按空虚。
形大力薄,其虚可知。
虚者,脉大而不坚也。
脉位在上,气势无力。
虚脉大而松,迟柔力少充。
轻按便得,举之无力,按之空虚。
虚脉迟大而软,按之不足,隐指豁豁然空。
虚则豁然,浮大而软,按之不振,如寻鸡羽,久按根底不乏不散。
虚脉无力,重按空虚。
虚脉与实脉相反,两者从刚柔而言..虚脉虚大,柔而不足,脉道空豁,血量减少,故脉来应指无力.. 实脉刚而有余,是脉道充实,血量充盈,故三候皆有力。
虚脉与芤. 散. 濡三脉类似,因这些脉象皆位在上部,而脉虚又都属于无力范畴,但四者的不同点是..
虚脉浮大无力,重按空虚。
濡脉浮細无力,重按即无。
散脉浮散无力,漫无根蒂。
芤脉按之减少中空,不似虚脉之瞥瞥虚大,按之豁然无力也。
虚脉为无力,无神。故凡气血不足,以及肺痿,伤暑,多汗,惊悸诸疾皆可見到虚脉。
如果浮中沉三候应指无力的虗脉,是血脉亏损的表現。
脉虚则血弱。
脉虚身热,得之伤暑。
凡虚脫,中风脱症,可見虚大无力之脉,如果逐渐衰弱,脉来散乱无力,甚至指下全无,则为危候。
脉虚身热为伤暑,自汗怔忡惊悸多。
血脱者,色白,夭然不泽.. 脉脱者,其脉空虚。
凡贫血衰弱,日久脉来虚软无力,主症见疲乏无力,四肢不瑥,唇淡面白者,宜重用人参. 白术. 熟地. 何首乌. 枸杞. 鹿胶. 紫河車. 牛骨髓以补气养血,促进恢复造血机能,加速红看胞血红蛋白的增长。
临床常见遗尿不禁之人,脉来多虚软无力,兼症必有神疲肢倦,宜用益气升阳之黄芪,升麻为主,佐以桑螵蛸,龙骨,牡蛎,五味子,山萸肉,羊脬等收涩之品,每收显效。
正常脉搏是-息四至,不疾不迟,从容和缓,既无微弱无力之象,亦无弹指过强之形,而是保持一定的紧张力和充实力。
实脉,阳。
实脉是脉管内多血液充实度增强,呈紧张状态。
大而且坚,鼓指有力。
脉实以坚,谓之益甚。
实脉大而长,微弦,按之隐指幅幅然。
举按皆得,长大有力。
浮沉皆得,脉大而长,微弦,应指幅幅然。
中取之,沉取之,脉来皆有力曰实。
实脉与洪脉在气势上都是充实有力,但洪脉状如洪水,盛大满指,重按稍减,来盛去衰,且兼浮数.. 而实脉长大坚实,应指有力,举按皆然,来去俱盛。
洪脉者,既大且蔹,指下累累如連珠,如循琅玕,而按之稍缓,不似实脉之举按幅幅。
实脉与紧脉在气势上亦相似,但紧脉是劲急有力,状如切绳,而实脉是长大坚实,没有转索之象。
邪气盛则实。
实脉,邪气实也。举按皆强,鼓动有力。
实为中外壅满之象。
实主火热有余之症,或发狂谵语,或阳毒便结,或咽肿舌强,或脾热中满,或腰腹壅痛。
平人也可見实脉,为正气充实,表示人体脏腑功能良好。
实而静,三部相得,曰气血有余。
实而躁,三部不相得,曰里有邪也。
指下清楚而和缓,则为元气之实.. 指下幅幅而不清,为邪气之实。
实脉是静而和缓,是正气充实,元气充足的健康之象。反之,实脉躁而坚硬乃是邪气充盛的有余之象。
实脉为病脉,又多兼見它脉。
倘于浮沉迟数诸脉中见实脉,则为邪气有余。
实而且紧,寒积嗜留.. 实而且滑,痰涎邪盛.. 实而清长,脏气之充.. 实而数大,腑热之聚。
脉来实而有力,三部充实,举按皆强。若脉虽实,但充力不足,是-种假实脉。
实脉有真假,真实者易知,假实者易误,故必问其所因,而兼察形证。
有的动脉硬化旳病人,由于血管硬化性改变,可見实脉,此不应作热病论治。
实脉来坚实有力,故浮沉皆得,长大带弦。
大脉,阳。
大脉,脉幅宽人,应指满大。
脉幅粗大,倍于常脉。
大脉者,应指满溢,倍于寻常。
满指宽大,则名曰大。
大脉,是形体宽于常脉,既大且长。
应指满大,倍于寻常。
形大势强,应指宽大。
大脉与洪脉. 实脉. 长脉相似,四者不同点是.. 大脉形大应指.. 洪脉是既大且数.. 实脉是既大且长.. 长脉是但长不大。
大脉者,应指满溢,倍于寻常,不似长脉之但长不大,洪脉之既大且数也。
大脉常人有之,多脉来宽大,但往来上下自如,不疾不徐,三部皆大,此系体魄素健之生理正常脉象。大脉为病,须视脉之有力. 无力,如大而有力是邪盛,主阳热邪盛有余之疾.. 若大而无力,常是虚劳亡血所致。
脉粗大者,阴不足,阳有余,为热中。
大脉之机理,多因阳热. 邪盛,致使血盛气充,血管扩张,乃致脉来盛大有力.. 若大而无力,则系虚劳日久血虚不能敛气,久病逢此,总为阴阳离统亡血气衰之危候。
凡大而数盛有力,皆为实热。
伤寒热病,谵语烦渴,脉来实大,虽剧可治。
腹胀. 身热. 脉大,是-逆也。
人年五六十,其病脉大者,痹挟背行。
凡年高体虚,气血虚弱,百脉空虚,症見脊背. 四肢麻木,时有头晕者,多見大而兼弦的脉象。
察动脉硬化老人四十例,无-例脉形不阔大者,大多兼弦硬少胃气,同时有脊背麻木及四肢麻木诸症状。
老人动脉硬化,可见大而兼弦的脉象。
大者之劳是烦劳伤气。
烦劳伤气者,多属上中之损,其治法当益气为主。
小脉,又名细脉。阴。
形小如线,减常-倍。
细之为义,小也,状如线也。
小脉,形减于常脉-倍。
举按探取。应指显然。
细,微眇也,指下寻之,往来微细如饯。
细直而软,累累萦萦,状如丝线,较显于微。
小脉与微. 弱. 濡四者在脉形. 势上极相似,但细脉形小如线,来去分明.. 微脉则极细而软,似有似无.. 弱脉则沉细而软,重按乃得.. 濡脉则浮细而软,轻取乃得。
细之为义,小也,状如线也。微脉则模糊难辨,细脉则明显易見,故细比于微,稍稍较大也。
弱脉极软而沉铀,按之欲绝指下。
微脉极细而软,或欲绝,若有若无。
濡脉极软而浮细。
脉细. 皮寒. 气少. 泄利前后. 饮食不入,此名五虚。
细则气少。
细为阳气衰弱之候。
细,往来如线,盖血泠气虚,不足以充故也,为元气不足。
细小为血气衰,有此症则顺,否则逆。
如平人脉来细弱,皆忧思过度,內戕真元所致。
脉幅的大小,是指脉管的粗细而言。
平人亦有大小脉的不同,所谓人经不同,络脉别所异也。
短脉,阴。
缩者为短。
来去缩缩,不能满部,脉形不如正常之长。
两头低而沉下,中间突而浮起。
短者,阴也。指下寻之,不及本位曰短。
寸口尺中皆退促,附近关中見一半,如缩头曵尾之状,以其阴阳不及本位,故曰短。
短脉是形状短缩,寸尺沉下不易触知,而关部明显。
上下寻取,不及本位。
不及本位,应指而回,不能满部。
不足三指之部位为短。
短脉惟于尺寸寻。都说明寸部,尺部脉动沉下,或不显,仅显局限关部者,为短脉。
短脉与动脉相似,二者在形状上都为短缩脉象。但短脉是形状短缩,不满三部。而动脉其形如豆,必兼滑数,独显关部。
短脉为阴,不数不硬不滑也。
短为不及,不足之脉。凡无力者为气虚,有力者为气壅,亦主痰气,食积壅阻气逆,皆見短脉。
短脉在时为秋,在人为肺,肺应秋金,天地之气至是而收敛,于人应之,故有蓄缩之象而脉短。经云.. 短为气病,盖气属阳而充于肺,故短脉独見,为气衰之兆。惟肺为主气之脏,而脉应短。经云.. 肺之平脉,厌厌聂聂,如循榆荚,则短中自有和缓之象,气仍治也,若短而沉且涩,则气病矣。
若脉管异常者,则属生理现象,不作病脉论。
浮而短者,营卫不行.. 沉而短者,脏腑痞塞。
短则气病。
肺气陒塞,不能调畅百脉,或因痰气食积,阻碍气道,所以脉見短涩促结之状。
心痛气结.. 凡气虚血滞,症见心痛,怔忡,多见短涩脉象。
所谓过于本位,不及本位,指脉体的长短。
长脉,阳。
首尾瑞直,过于本位。
长脉迢迢,首尾具端,直上直下,如循长竿。
遂上魚为溢,遂入尺为覆。
长脉的宽度是不大不小,如同正常脉象,其特点是脉来长直,如同长竿超过寸关尺三部,因名长脉。
上竟下竟,如循长竿,指下如持长竿之状,脉体超出三指之外。
长脉不大不小,迢迢自岩,如循长竿末梢为平.. 如引绳,如循长竿为病。
指下迢迢,上溢魚际,下連尺泽,过于本位。
指下脉来超过三部寸关尺者,为长脉。
长脉与弦脉相似。二者不同点是.. 长脉脉形超过三部,指下如按长竿,但长而不急.. 弦脉虽长,但指下如按琴弦,挺然带急。
过于本位脉各长,弦则非然但紧張。弦脉与长争较远,良工尺度自能量。
长脉但长,而弦脉虽长且有紧張之象。
凡脉搏超过本位,过寸尺之外,而脉动和缓柔匀的长脉为正常脉象。
长而和缓柔勻,是有胃气之脉,故为平脉,非病之长脉。
长而和缓,即含春生之气,而为健旺之征象。
凡长如引绳,如循长竿,脉来硬满不柔,则为病之长脉。
长而鞕满,即为火亢之形,而为疾病之应也。
正气之治,长而和缓。若是阳邪,指下涌沸,长而劲急,弦脉可味。
长弦硬直,状如长竿,则为病脉。
长短有得之于禀赋者。
心脉长者,乃心气内充,脉形自长,为神强气旺.. 肾脉长者,乃肾气充足,脉通清长,为根深蒂固,皆言本脉也。
四季中,春主疏发,人应其气則脉亦长。
春司发泄,气达于表,脉自应之而长。
禀赋强,中气充实,百脉畅通,脉来虽超过本位,而和缓柔勻,仍为健康正常脉象。
凡长失缓和,而见硬满劲急,则为病脉,多为有余之象。
长脉怕绳牵,柔和乃十全。迢迢过本位,气理病将痊。
平脉肝来,软弱招招,如循长竿末梢,曰肝平。
长主肝病,气逆,火盛,以及癫痫,疝气,痰浊诸疾。
长而硬满,即属火亢。
长脉为有余,过盛之象。
浮洪大长者,风眩癫疾。
弦脉,阳中之阴。
端直为弦。弦脉是脉搏平直有力的脉象。
长而端直,状加琴弦。
端直以长。
按之如弓弦状。
脉来如按琴弦。
弦脉从气势. 形态来看,是直而且长,很象琴弦。
指下挺然,按之不移,举之应手。
状若筝弦,从前中直过,挺然于指下,曰弦。
弦脉是脉管硬而端直,脉幅细而窄,张力明显,如触按琴弦,既有劲,又有弹力。
弦脉与弱脉相反,-为劲急,-为较弱。弦脉端直有力,指下挺然,如按琴弦.. 弱脉细小而沉,按之乃得,柔软无力。
弦脉与长脉相似,又与紧脉有别。
紧脉如按绳索,脉幅较粗,其形屈曲,左右弹手,快而有力。
弦脉如触琴弦,脉幅细而窄,脉管硬而端直,張力明显,既有劲,又有弹力,挺然指下。
紧其其力弦言象。
肝脉弦。
弦脉在时应春,在脏属肝。所以,春日,健康人常見弦而柔和者为常脉。
春脉者,肝也,东方木也,万物之所以始生也。故其气来,软弱轻虚而滑,端直以长,故曰弦。反此者病。
其脉微弦,濡弱而长者,是肝脉也。肝病自得濡弱者,愈也。
虽弦而不失柔和之状,为生理上的常脉,不作病论。
若弦劲有力,如按琴弦之太过有余,则为有病。
其气来实而强,此为太过,病在外。其气来不实而微,此谓不及,病在中。
太过则令人善忘,忽忽眩冒而巅疾。其不及则令人胸痛引背,下则两胁胠满。
弦而软,其病轻.. 弦而硬,其病重。此实为经验之谈。
但以弦少弦多,以证胃气之强弱.. 弦实弦虚,以证邪气之虚实.. 浮弦沉弦,以证表里之阴阳.. 寸弦尺弦,以证病邪之升沉。无论所患何证,兼見何脉,但以和缓有神,不乏胃气,咸为可治。若弦而劲细,如循刀刃.. 弦而强直,如张新弓.. 弦如循长竿,如按橫格,皆但弦无胃气也。
弦脉,总是阳阳不和,肝气上逆。
弦,为血气收敛,为阳中伏阴,或经络间为寒所滞
2010-01-23 23:03 4楼
总由中气少权,土败木贼所致。
高血压及神经官能症,脉来見弦象。
高血压的弦脉与正常脉不同之处,在于重持常向外突出,此皆为临床经验之谈,尤当重视。
高血压,头痛,脉浮弦而硬。
弦而有力,为高血压的典型脉象。
历诊诸病之脉,属邪盛而見弦者,十常二三.. 属正虚而见弦者,十常六七。
临床常見肺气肿,支气管喘息,多见弦数之脉。
如偏瘫見洪大,弦长之脉,补阳还五汤之品,当慎用之。
疟脉自弦,弦数者多热,弦迟者多寒。
滑脉,阳中之阴。
流利为滑。滑脉是脉搏的起落速度很快,即脉管迅速扩大又迅速缩小的状态。
往来流利,如盘走珠。
滑脉往来前却,流利展转,替替然,与数相似。
滑,不涩也。往来流利,如盘走珠,不进不退。
不轻不重,举按并行,按之如珠,应指圆滑,故从形从势诊。
按之如珠子之动,名曰滑。
滑脉是往来流利,,如珠走盘,应指圆滑。
滑脉与涩脉相反,二者从脉道的通. 滞来区别。
夫滑者,阳气之盛也。其为病本多主热而有余。
滑者痰食,滑数者有热。
阴虚血热,虚损不足者,亦可見滑脉。
男得此无病,女得此有胎,乃真滑脉也。
妇人脉滑数而经断者,为有孕。若老人脉滑而和缓,此是营卫充实之佳兆。
滑者,阴气有余也。
邪入于阴,则经血沸腾,故脉滑。
涩脉,阴。
艰滞为涩。涩脉是脉博升降速度徐缓,即血管的扩张和收缩表现徐慢的状态。
往来滞涩,如雨拈沙。
涩者,往来时不利而蹇滞也。
涩者,不滑也。虚细而往来难,三五不调,如雨拈砂,如轻刀刮竹。
指下迟钝,细迟而短。
指下涩滞不前。
迟细而短,三象俱足。
脉来蹇滞,细而迟,不能流利圆滑者,涩也。
涩脉是细而迟短,蹇滞不匀。
涩脉与结脉二者不仅至数相似,又都是迟慢,且因涩脉往来不利,有类似结脉的歇止,故与结脉相似,但细辨涩脉则气势艰难,往来不畅,非有歇止。
盖涩脉往来迟难,有类乎止,而实非止也。
是涩不流利之止,与结促代之止不同。
结脉是迟缓时止,止无定数,与涩脉流利不畅,自不相同。
涩脉虽属阴脉,但有虚实之分。虚者多因气血亏虚,营血运行艰难,故脉行不畅,必涩迟无力。凡津血亏少,气血俱虚,以及男子伤精,女子半产失血等症,皆見涩脉。
实者多因气. 食. 痰邪阻滞脉道,气血运行不畅,而使脉涩有力。
今验不啻食痰为然,又有七情郁结,及疝瘕癖气,滞碍隧道而脉涩者,宜甄别脉有力.与无力以定虚实耳。
脉虽涩滞,但以有力与无力中可区别其虚实。
良由津血亏少,不能濡润经络,所以涩滞不调也。
亦有痰食胶固中外,脉道阻滞,皆見涩数模糊者。
涩则心痛。
涩主少血,则心虚而为痛也。
冠心病,常因寒邪. 痰结,血瘀. 食滞的阻塞,使其胸阳不振,大气不得舒布,造成心阳不足,血行瘀阻,多見沉涩,沉结之脉,治以养心扶阳,活络通瘀,宽胸助阳为急务。
脉来涩结,或结代,总由心血涩少,血行不畅所致,可投炙甘草汤合瓜蒌薤白汤加槐花. 山査. 丹参之品,调整心律,多收显效。
涩为阴脉,为痛痹,为拘挛,为麻木。
临床常見风湿痹痛,腰痛之人,多児迟涩脉。因涩主血瘀,症多見痛有定处,肌肤青紫,舌质紫暗等。治疗可在祛风通络的同时,重用活血逐瘀之品,如身痛逐瘀汤为治血瘀身痛的代表方剂。
女子失血,又为不月,为胎病。
虚寒不孕,宜用艾附暖宫丸。
脉形的变化,是指脉波形态的改变,主要表现是脉博升降速度的异常。
结脉,阴。
结者,滞也。是形容脉搏的波动偶有停歇阻碍之势,而结脉乃指脉搏在迟缓之中,时有-止的状态。
迟缓-止,止后能回。
结脉往来缓,时-止复来。
迟滞中时见-止。
举按适宜,探取至止,指下脉来迟缓,歇見-止,故从数从势诊。
指下迟缓中,頻見歇止,而少顷复来。
结脉与迟脉. 涩脉相似,结脉是迟缓中歇止.. 迟脉仅-息三至没有歇止.. 而涩脉虽指下迟钝,仅往来涩滞,细迟而短,不見歇止。
结脉見于迟缓中歇止,迟为阴脉,故结为阴盛之脉。
结脉主气血凝滞,老痰内结,宿食停积,癥瘕积聚,疝痛气块,七情气郁者,多見结而有力。
若元气衰弱,久病虚损,精力不继者,多見结而无力。
多因血气渐衰,精力不继,所以断而复续,续而复断,常見久病者多有之,虚劳者亦多有之。
结甚则积甚,结微者气微。
结脉的形成,-由气血痰食饮邪,积滞不散,阻碍血行所致心阳涩滞,脉来迟缓中止.. -由气血渐衰,心阳不振,因之气亏则血流不畅,以致迟缓中止。
结者,邪结也。脉来停止暂歇之名,尤绳之有结也。凡物之貫于绳上者,遇结必碍,虽流走之甚者,亦必少有逗留,乃得过也。此因气虚血涩,邪气间隔于经脉之间耳。虚衰则气力短浅,间隔则经络阻碍,故不得快于流行而止歇也。
结脉的产生,多因阴邪固结所致。
或因大病后,亡津液亡血,或惊恐神散,而精不收,或梦漏亡精,又多虑而心气耗也。
考心动悸,脉结代,是心脏器质性病变所致,如风湿性心脏病,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多见结代脉。
脉搏节律的改变,即脉搏的搏动时快时慢,或时快时慢,或时有中止,参差不齐的状态
2010-01-23 23:06 5楼
促脉,阳。
促,是形容短与速。促脉是指脉数有时-止,脉律不齐的状态。
数而-止,止后能回。
促脉来去数,时-止复来。
来去数,时-至复来,如蹶之趣,徐疾不常。
促脉的特点是脉率数快,数中有止,好象急剧行走之人,突然停止似的。
促脉形同数,须从-止看。
举按并行,探取至止,指下多見脉搏往来急数之时,忽见-止,故从数从势诊。
促脉与结脉相反,数而-止为促,迟而-止为结,二者虽然都有歇止,但数大异。
结脉迟中止。
促脉形成数。
脉来缓,时-止复来者,名曰结.. 脉来数,时-止复来者,名曰促。
促脉与数脉,虽均从数诊。但促脉脉来急促,数中-止.. 而数脉来往急逨,-息六至,没有间歇。
促主阳盛,脉急促有力,
阳盛则促,肺痈阳毒.. 阴盛则结,疝瘕积聚。
藏气乖逆,脉动必歇止无力,如心脏疾患。
促脉之故,得之藏气乖逆者十之六七,得之真元衰惫者十之二三,或因气滞,或因血凝,或因血凝,或因痰聚,或因食壅,或外因六淫,内因七情,皆能阻其运行之机而为促也。
促脉的产生多因邪阻壅滞所致,此必数中-止而有力。
若数中-止而无力,多因真元衰惫,藏气乖违,阴血衰少,阴阳不相接续之故。
或怒气逆上,亦仒脉促,为气粗,为狂闷,为瘀血发狂。
渐退者佳,渐进者危。
时肘喘咳皆痰和,每用滚痰丸消除痰涎,则促脉可除。
代脉,阴。
迟而-止,止有定数,不能自还。
代脉来迟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来。
代脉是脉搏歇止时间较长,停久复来。
代脉动中看,迟迟止复还。
代脉与结脉. 促脉三者,皆有止象,颇相类似,但三者的区别主要是,,
促脉数而-止,结脉迟而-止,二者歇止时间较短,止后皆能迅速悏复,而代脉歇止时间较长,故良久复来。
结促之止,止无常数.. 代脉之止,止有常数.. 结促之止,-止即来.. 代脉之止,良久方至。
结代并言,则知结为歇止,代而动而中止,至数有定,即不得二脉并言矣。
-止之后继以特殊数脉,-若补偿前一止之搏动者,是为结,所谓自还也。一止之后,继来不数,无以补偿者,是为代脉,所谓不能自还也。
可見,歇止自还或不能自还是区别结代脉的要点。
代为脏气衰微,无力继续,故脉亦歇止难复。
代则气衰。
代主脏衰,危恶之候,脾土败坏,吐利为咎。中寒不食,腹疼难救。
凡风证,痛证,七情惊恐,跌打损伤等病,偶有代脉,是一时性的气机阻滞,不能衔接所致,此为太过,不能误认为危恶之候,以误病机。
妊娠見代脉,是怀胎百日,不作病论。
平人多不利,难在养胎间。
经停見代脉,是女胎三月。
代者,替代也。气血虚惫,真气衰微,力不能支给。
代,主形容贏瘦,口不能言,若不因病,而人羸瘦,其脉代止,是-脏无气,它脏代之,真危亡之兆也。
脉象不论结. 促. 代,只要重按至筋骨不绝,尺部匀静有力,便是有根有神,是有胃气,随症用药,便可得生。
若按之无力,或重按則无,是无根无神,也就是无胃气。
胃. 神. 根。
心痛夺食,脉三动-止,良久不能自还。
跌打重伤及风家. 痛家俱皆不忌。凡跌打损伤,风症,痛症,因-时气机阻塞,不能衔接亦見代脉。
代脉的形成,其因有二,-是因脏气衰微,气血两虚,不能推运血行而致脉来歇止,不能自还,良久复来.. 二是因卒逢惊恐,跌仆损伤,影响脉气,以致脉气不能相接所致。
除脏器衰败者外,由-时气机阻塞,偶见代脉,不可误认为病危。
濡脉,阴。
濡是浮软之意。濡脉是脉位在浅层,脉动细软无力的状态,浮取即得细软无力之脉,中取则无,故从位从势诊。
濡,无力也。虚软无力,应手散细,如棉絮之浮水中,轻手乍来,重手即去。
软也,极软而浮细。
按之无有,举之有余,或帛衣在水中,轻手与肌肉相得而软,名曰濡。濡,阴也。
濡脉是微重按即少力,气势较逊,呈浮细无力之象。
濡脉与牢脉相反,濡脉浮细而软,重按少力,而牢脉是沉大而实,重按牢固,恰成对举。
濡脉与弱. 细. 微脉四者在形在势上多相似。其区别要点是.. 濡脉浮细而软,弱脉沉细而软,微脉极细而软,似有似无,細脉形细,但来去分明,并不软弱。
濡脉之浮软,与虚脉相类。但虚脉形大,而濡脉形小也。
濡脉之细小,与弱脉相类。但弱在沉分,而濡在浮分也。
濡脉之无根,与散脉相类。但散脉从浮大而渐至于沉绝,濡脉从浮大而渐至于不見也。此说甚为恰当。
濡脉大都主虚证,主湿邪,有不及而无太过之分。
濡脉主湿邪太盛,临床应用较广。湿浊中阳,挟风上蒙清窍所致头痛,可用神术汤祛湿散风止痛。
濡脉的形成,,主要是气虚于表,脉管因气虚不敛,形成松弛之势,故脉来浮细无力,多見于气血不足,虚损之疾,若因湿邪弥漫,气不能外达于表,亦可形成濡脉,但脉管因湿之弥漫,故虽濡而当有紧束之态,造成濡与弦. 数兼見。
缓脉,阴中之阳。
不徐不急为缓。
从容和缓,-息四至。
缓者,不紧也,往来舒缓。
从容和谖,不疾不徐。
来去从容,不浮不沉,不迟不数,-息四至,恰在中部。
指下柔匀,形之缓也,来去从容如-。
缓脉与迟. 濡. 虚. 微. 弱五者皆相似. 但迟为-息三至,不是缓之-息四至.. 濡是浮细而软,不是缓之不浮不沉,恰在中部.. 虚是浮大迟软,不是缓之来去从容,不浮不沉.. 微是细而软弱,似有似无,不是缓之来去和缓,-息四至.. 弱是沉细而软,重按乃得,不是缓之不浮不沉.,恰在中部。
从容和缓,不疾不徐,似迟而实未为迟,不似濡脉之指下绵软,虚脉之瞥瞥虚大,微脉之微细而濡,弱脉之细软无力也。
四时之脉,和缓为宗。
缓脉有阴有阳,其义有三,凡从容和缓,浮沉得中者,此是平人之正脉。
若往来迟缓,柔软而慢,或缓而滑大,缓而迟细者,乃为病脉。
去来亦迟,小驶于迟。
若缓而滑大者,多实热。
缓而迟细者,多虚寒。
缓有太过与不及之分。
缓不为病,若为病者,必兼浮.迟.虚.细.软.涩诸象,则为病脉。
分别浮沉大小区。缓脉为病,必兼诸脉为病。
缓脉是正常的生理脉象,它是权衡诸脉的标准。
四至调和百脉通,浑涵元气在其中。
往来调匀,从容不迫。
若因湿邪粘滞,阻滞脉道,则脉来虽缓,必見怠慢不振,脉道弛缓,有似困缚之象.. 若因气血不足,则脉道不充,必见缓弱少力之象。
-般中风,风湿多见浮缓之脉。
风湿. 湿温,愈热愈缓,以风热为阳邪也,愈缓则津液愈耗。
凡遇噎膈反胃,脉未有不缓者。
芤脉,阳中之阴。
芤脉,如捻葱管,外实中空。
浮大中空,形似葱管。
假令以指候葱,浮候之,着上面之葱皮,中候之,正当葱之空虚处,沉候之,又着下面之葱皮。
芤是草名,为中空之意,如捻葱管之上。
指下成窟,有边无中。
芤脉浮大而软,按之中间空,两边实。
位浮.形大. 势软中空,故从位从形诊。
盖病者,一时出血过多,阴去,而心力不衰,阳存,但血量既少,运行之际不免见芤。
芤脉,浮大而软,寻之中空傍实傍有. 中无,诊在浮举重按之间,为失血之候。
失血早期见芤,日久血虚气弱则不见芤。
芤脉须在大出血后,较为多見,突然大出血的,更易見到。如果是小出血或慢性病人的痰中带血丝血点,很难見到芤脉。此为经验之谈。
芤脉中空者,乃血之脱也。
芤主失血。
芤脉为孤阳脱阴之候,为失血脫血,为气无所归,为阳无所附,说明阴血大伤,阳无所依,乃致脉形大.,位浮,势软无力,中空。
荣行脉中,是血在脉中行。脉以血为形。
临床常見患肝风大厥的脑溢血者,多見芤脉,豁大无神,或散乱无序,甚者气将不返,故脉芤. 散,多为危候。
患紫斑病,经验上,此病脉形细弱,多易治愈,若逢浮芤而数之脉,毎陷死亡。
此非别有异术,可以見微知著,实因病机未发之先,脉证上巳露其端倪也。
散脉,阳。
不聚为散。散脉为元气离散,脏气衰竭所致。
浮而不聚为散,按之散而不聚,来去不明。
浮甚无根之状。
浮散无根,至数不齐。
是散漫无统纪,无拘束之意,指下見得来动,-二至中又至-至。更不曾来往整齐,或动来即动去,或来至多去至少,或去至多来至少,是解散不收聚。
脉浮极虚,漂浮无根,至数不齐,不清。
举之浮散,按之灲无,来去不明,漫无根蒂。
轻取似有,按之即无,故从位从势诊。
散是杨花散漫飞。
散脉散乱,有表无里,中侯渐空,按之绝矣。
举之散漫,按之无有,或如吹毛,或如散叶,或如羹上肥。
散,不聚也。有阳无阴,按之满指,散而不聚,来去不明,漫无根抵。为气血耗散,脏腑气绝。在病脉,主阴阳不敛,又主心气不足,大抵非佳脉也。
散脉主气血耗损,为心脏病人所常見之脉象。
脉现散大,勿误认为是浮脉。
久病見之,多为危重。
浮而散者,为眴仆。眴音炫。
盖瘕痛日久,气行不畅,则旧血日耗,新血不生,血气不相荣故也。
散脉的形成,是因心力衰竭,阳气散离,阴阳不敛,气虚血耗,无力鼓动于脉,以致浮散无根,不齐,状似楊花,至数不清。
凡偏瘫. 消渴. 浮肿,以及癥瘕积聚,日久气血耗散,脏腑气乱,元气离散者,可見散脉。
凡动脉硬化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漏,在心电图上,可見心房纤维颤动及多原性室性早跳等可见散脉,至数不齐,有快有慢,大小不等,严重肺心病亦可见散脉。
伏脉,阴。
伏者,潜藏伏匿之意。
伏者,脉行筋下也。
隐于筋下。
位居深沉,近于筋骨。
沉脉法地,近于筋骨,深深在下,沉极为伏。
推筋着骨,重按始锝。
推筋至骨,始得其形。
极重指按之,着骨乃得。
如有如无,附骨乃見。
伏脉重按着骨始得,故从位诊。
凡实邪内伏,气血阻滞,症见气闭. 热闭. 寒闭. 痛闭,以及痰食阻滞,剧烈疼痛,皆見伏而有力之脉。
凡气郁血结久痛,及疝瘕留饮,水气宿食,霍乱吐利等症,脉毎多沉伏,皆经脉阻滞,营卫不通之故也。
诸积大法,脉来细而附骨者,乃积也。
妊娠停经,营卫不畅,见伏脉者,不作病论。
脉伏痛厥。
伏而数者为热厥,是火郁内郁.. 伏而迟者为寒厥,是阴盛于里。
若人年过四十以上,元气素虚,忽然昏瞶,不省人事,此为类中风而非真中风池。喉声曵锯,六脉沉伏。
-般是脑溢血所致之卒中虚损,应急服三生饮加人参以急救固脫。
伏为霍乱吐频频。
霍乱吐泻,症见脉伏. 肢泠,宜用桃红四逆汤,可挽危急。
凡卒惊,以及暴痛,疝痛者,多见伏脉。
伏脉的形成,-为邪气闭塞,气血凝结,乃致正气不能宣通,脉道潜伏不显.. -为久病绵延,阳气欲绝,不能鼓脉于外而致脉搏沉伏着骨。前者为实邪,多見于暴病.. 后者为正虚,为真气欲亡之兆,须細辨其有力与无力耳。
动脉,阳。
动指摇动,不休之意。脉来流利,频数而搏动有力的状态。
脉形如豆,厥厥动摇。
若数脉見于关上,上下无头无尾,如豆大,厥厥动摇者,名曰动也。
其状如大豆,厥厥摇动。
动之为义,以厥厥动摇,急数有力得名也。
厥厥动揺,指下滑数如珠,見于关上。
滑数如豆,寸尺俯下,关部明显,故从形从势诊。
两头俯下,中间突起。
非真上不至寸下不至尺,然有深浅微甚之殊也,此说颇符临床实际。
动为阴阳相搏所致。
惊恐. 气郁. 诸痛者,皆可见到动脉。
大惊多见此动脉。
盖惊则心胸跳突,故脉亦应之而跳突也。
动脉专司痛与惊。
大惊猝恐,心神不安,症見心悸. 惊恐者,毎用安神定志丸佐以生铁落. 磁石. 牡蛎. 枣.仁. 山萸肉镇静安神,则脉动可除。
牢脉,阴中之阳。
牢有两义,-为坚牢固实之义,二为深居在内之义。
按之强实,劲而不移,牢之位也.. 实大弦長,牢之体也。
牢居沉位,其形长大,其势坚强。
牢在深伏,大而弦实,浮中二候,了不可得。
牢脉者,弦大而长,举之减少,按之实强,如弦缕之状。
浮取难得,重按有力,状如弦缕,劲而不移。
势大形长,沉实有力。
惟风痉拘急,寒疝暴逆,坚积内伏,乃有此脉。
牢为阴中之阳,主阴霾坚积內着所致的五积,寒疝,以及气结,心腹疼痛,风痉拘急者,多见牢而坚固之脉。
牢脉的形成,是由阴寒内秋,使其阳气沉潜于下,固结不移,以致脉来沉实有力,势大形长。
凡动脉硬化病人,血管失去弹性,常见沉弦有力,形大弦长,坚固不移之脉。
今之弦实不移之牢脉,多为血管硬化,血液充实,血压高张之表現。
动脉硬化与慢性肾炎的病人,曾見到-些牢脉,从而可以说,牢脉是动脉硬化敀表现之-。
牢脉可能即是西医所讲的硬脉。
凡肾脏萎缩者,恒見之。
中医之牢脉可以诊断肾脏巳有数千年历史矣。
革脉,阳中之阴。
革指皮革,为外强中空之象。革脉是指脉管搏动范围大而有力,内虚血量不足,不能充满脉道,形成鼓皮,内虚外急的状态。
浮弦中空,状如鼓皮。
弦大而数,浮取强直,重按中空如鼓皮。
弦大数而浮虚,如按鼓皮,內虚空而外绷急。
革脉是位浮势大,外急中空,状如鼓皮。
浮取搏指,如按鼓皮,中空外坚,故从位从形诊。
浮而搏指为革,中虚外坚,似以指按鼓皮之状。
革脉与弱脉相反,革脉是浮大中空而软,弱脉是沉细而软,二者脉位,脉势相反,恰成对举。
革脉与芤脉,牢脉三者都有空象,故极相似。所不同者,芤脉轻取,重按均无力,惟中独空,显示了脉管柔软,失血中空。
革脉浮取弦大,重按空虚,如按鼓皮,显示了脉管较硬。
牢脉是浮取空虚,但重按沉大而弦,牢固其位,不是革脉的內虚外坚,亦自有别。
革脉.. 妇女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
革为阳中之阴,主气盛不固,血虚不足,虚劳亡血,失精,半产,漏下,日久精血大亏,气无所恋,致使脉来按之浮虚,內虚外急,状如鼓皮之革象。
若革脉弹弹搏指,有刚无柔,此为太过,亦为真脏脉之无胃气的表現,多为危候。
革者革也,固结不移之状,三部应之,皆危候也。
凡半产漏下,日久营阴大亏,气无所恋而浮越于外,多见浮大弦急,内虚外急的革脉。
房室劳倦,七情六淫,致后天真阴亏损,先天神气并竭,由是,在妇人则半产漏下,在男子则亡血失精。
治疔漏下,出現革脉时,每重用黄芪益气生血,配当归. 阿胶养血和营,再佐以地榆,煅龙骨.,山萸肉以增强固涩止血之力,每收显效。
再生障碍性贫血,常見此类脉,脉形阔大,按之中空,为高度贫血之征象。
劳伤神恍惚,梦破五更遗。
微,阴。
微,指细弱,不显之意。微脉是指脉幅细小,表示在动脉血量减少而搏动无力的状态。
极细而软,似有似无。
极细而软,或欲绝,若有若无。
微,不显也。依稀微细,若有若无,为气血俱虚之候。
轻取即见形细势软,重按似有似无的脉形,故从形从势诊。
微脉与细. 弱. 濡三脉相似,四脉在脉形上皆小,但在气势上则各不相同。如细脉虽小,而振指明显,不似微脉极细而软,似有似无。弱脉沉细而软,但形状分明,不似微脉之若有若无,来去模糊。濡脉浮细而软,不似微脉之若有若无。
细脉小大于微,常有,但细耳。濡脉极软而浮细,弱脉极软而沉細,按之欲绝指下。
细甚无力为微,
微脉者,似有似无,欲绝非绝,而按之稍有模糊之状,不似弱脉之小弱而分明,细脉之纤细而有力也。
可見四者的主要区别点,在于清楚与模糊,有力与无力。
脉者,血气之候,气血既微则脉亦微矣。
轻诊独见,重按全无。
阳虚脉微之感冒,方用桂枝加人参汤,人参败毒散亦效。
虚中崩漏,脉微,兼症必见面白息弱,可用山萸肉,龙牡以固涩.. 熟地. 阿胶以养血止血.. 重用参. 芪以补虚.. 白术,升麻之品以补脾升提为宜。
弱脉,阴。
不足为弱。弱脉是脉管细小,沉伏,搏动无力的状态。
沉而细软,搏动无力。
弱脉极软而沉细,按之欲绝指下。
形充而脉小以弱者,气衰。
弱脉是不足之象,因其气衰,故搏动无力,位沉形细。
按之乃得,举之无力,濡而细,名曰弱。
不盛也,极沉细而软,怏怏不前,按之欲绝未绝,举之即无。
沉取方得,细弱无力,重按欲绝,举之无有,故从位从形诊。
沉细软弱,举之如无,按之乃得。说明弱脉一般应沉取,其脉势又是绀软无力,不任重按。
弱脉属阴,为气衰所致。
弱为阳气衷微之候。
弱为阳陷,真气衰弱。
弱由精气不足,故脉萎弱而不振也,为元气虚耗,为痿弱不前,为痼泠,为关热,为泄精,为虚汗。或真气虚弱及气短脉弱者,用四君子汤。
惟血痹虚劳,久嗽失血,新产及老人久虚者,脉宜微细弱。
脉为血府,气血有余,则脉来充盈,若阴血亏少,不能充其脉道,故脉道缩窄则脉细.. 阳气衰少,无力推动血行,气虚不能外鼓,故脉势软弱无力,形成细软之象。
紧脉,阴中之阳。
紧指紧急,紧束之意。紧脉是表示脉搏急劲的状态。
紧脉数如切绳状。
紧脉有力,左右弹指,如绞转索,如切紧绳。
紧脉的形状是挺急而劲,状如绳索。
搏动应指数而有力,故从势诊。
指下寻之,三关通度,按之有余,举之甚数,状如洪弦。
通度是言其长,有余是指有力,数. 洪. 弦是言其势之挺急而劲。
紧脉与缓脉. 散脉相反。紧是紧急. 紧束.. 而缓是纵弛.,徐怠.. 散是飞扬,渙散之意。在脉形上,缓是怠慢不振.. 散是散漫无力,浮散无根,状似飞花.. 而紧是挺指有力,状如转索牵绳,各自不同。
紧脉与滑. 数脉三者,虽同属数急,但在气势上又各不相同。紧脉是绷急弹指,状如切绳.. 滑脉是往来流利,如珠圆滑.. 数脉是来去急迫,-息六至。
数而流利滑痰食,数而紧张紧寒侵。
紧为邪风激搏伏于营卫之间,为寒,为痛。
紧脉阴多阳少,乃阴邪激搏之候,主为痛,为寒。
若紧如转索而强急不和,此为太过,多为邪实之症.. 若紧而不鼓,此为不刄,常为内伤日久,阴液消耗,不荣之症。
风寒所致紧脉,多形细而坚。
紧有形细而坚者。
亦有势艰而撼,撼者,左右弹也。
夫痉脉,按之紧如弦,直上下行。
痉脉来紧弦,伴后脑酸痛,嗜睡,颈项强硬不舒,有时两目红赤,呕吐。痉病之脉,在流行期极应注意。
凡血管硬化,可见紧脉,其状如绳索,按之滚动,脉管孤立屈曲不平,不呈直线。
洪脉,阳。
极宽为洪,脉幅宽大,搏动有力之状。
形大满指,来盛去衰。
极大在指下。
指下极大,来盛去衰,来大去长。
洪脉似浮而大,兼有力,故举按之则泛泛然满三部,状如水之洪流,波之涌起,脉来大而鼓也。
形大满指,轻按便得。
按之浮大在指下而满。
大而实也,举按有余,来至大而去且长,腾上满指。
浮是触指即得,大实是指其形,满腾是指其充实有力,即指其势其态,故洪脉从位从势诊。
洪脉与微脉相反,洪脉形大满指,来盛去衰,轻按便得.. 而微脉是极细而软,欲绝非绝,重按全无,二者恰好相反。
洪属阳昹,在时应夏,在脏应心。
夏脉者心也,南方火也,万物之所以盛长也。故其气来盛去衰,故曰钩,反此者病。
夏令见洪脉,而无其他兼脉见者,是正常无病的脉象。
若洪大有力,此为太过,心气有余。
洪脉,大而实也,举按皆有余。洪脉为阳,凡浮芤实大之属,皆其类也,为血气燔灼,大热之候。
若洪大无力,此系不及,多因心气虚泛,或为阴虚所致。浮取则洪,重按全无,或阔大者,是孤阳浮上,气不归原之故。
其气来不盛去反盛,此谓不及,病在中。
若病后久虚,虚劳失血,泄泻脫元,而見洪盛之脉,尤非所宜。
洪脉的形成,是因气壅火亢,致使脉道扩张,血气沸腾,有如波涛,乃致脉形阔大,大起大落,若仅大而无力,多因虚劳失血,泄利致使脉管虽粗大,而血流不足,故見形大无力。
如有大热,脉洪大,用苦寒剂而热不退者,加石膏直清阳明而行肌热,则脉必和缓。
时烦,腹痛,脉来洪大,三者同时出现,再结合腹诊,腹有结聚,起伏聚散不定,重按结聚转移,则可断为虫积腹痛。
凡虚劳,失血,泄泻致使脉气外張,真元外脫,脉应小弱,如若洪大无力,为脉证不符,正虚邪盛之象。
大则病进。
大则为虚。
大,洪之别名。病内伤者,阴症为阳所乘,故脉大,当作虚治。
合并脉象..
有合并众脉之形成-脉者,谓如似沉似伏,实大弦长之合为脉。 极软浮细之合为濡脉。
如大脉与实脉相合为洪脉。数脉与实昹相合为紧脉。浮脉与细脉. 弱脉相合为濡脉。
如何摸脉
“脉理精微,其体难辩”,因脉诊一直依靠指感反映,从而导致“甲医说涩脉,乙医说弱脉”,“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现象。这对初学者而言,确是“头疼”之事,“心中了了,指下难明”吗!!
现我将学习脉诊的点滴心得写出来,望各位网友斧正。
一. 脉位的深浅识浮沉
首先分别浮脉与沉脉,这两种脉最主要的区别是位置问题,浮脉位置表浅,轻手可得;沉脉位置深沉,重按始得。在临床,这两种脉相当容易区别。
二. 速率快慢辩迟数
这两种更容易鉴别,摸脉时,看着时钟数至数就“OK”。
三、脉力强弱分实虚
实虚脉也就是有力、无力脉,这可是指下感觉,鉴别起来也是容易。
四.按三部位置知长短
超过寸关尺三部的脉称长脉;相反,不满三部的脉为短脉。
五.节律齐否--促、结、代
脉来比较快,有时候停一下,就是促脉;而脉来比较慢,也是有时候停一下,是结脉;而脉有规律的动几下,突然停一下,停也是有规律的,叫代脉。
六.流利度体认滑涩
我们喝啤酒后,摸自己的脉搏,发觉脉跳动特流利,那就是滑脉;与滑脉相反的就是涩脉,如何摸涩脉?说来容易做来难,医书上说“脉体艰涩,往来不流利,应指迟钝不匀,细小短涩,似有节律不均”。摸涩脉也是“只有跟着自己感觉走”。
七. 脉搏形象认弦、紧
在临床中,碰到癫痫抽搐正在发作的患者,这时候摸脉就是紧脉,会觉他们的脉管与周围软组织离开,应指滑动;弦脉主病范广,临床所见较多,特别是动脉硬化,高血压患者基本上都是弦脉,这种脉感“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八. 脉动波幅大小别细微
细脉在临床中常可碰到,患者的脉如一条小线应指搏动;有些患者摸脉,感觉没有脉搏跳动,又好像还剩一点点跳动,这种“若有若无”的脉搏跳动,就是微脉。
九 复合脉
最难鉴别的脉就是复合脉,如濡脉——浮细软,弱脉——沉细软,洪脉——脉大而数,动脉——脉短滑数有力。这些复合脉摸起来就比较模糊,你说实脉,我说是大脉,他说是洪脉,每个医生的指下感觉不同,往往摸出来的脉象也不一样,要深研这些脉,那就靠“临证多”了。
脉搏的搏动非常细致,“摸脉乃四诊之末”,因此在临床中要望、闻、问、切四诊合起来参考,综合收集患者的资料来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相兼脉即复合脉..
如..弱脉是由沉. 细. 虚三种因素合成。
濡脉是由浮. 细. 虚三种因素合成、
动脉是由滑. 数. 短三种因素合成。
牢脉是由沉. 实. 大. 弦. 长五种因素合成。
实际上,临床所見脉象基本上都是复合脉。
其形成原理..
疾病是-个复杂的过程,可以由多种致病因素相兼为犯,在疾病过程中邪正斗争的形势会不断地发生变化,疾病的性质和病位亦可随疾病变化而改变。
脉之位. 数,形. 势等都只从-个侧面论脉,而诊脉时则必须从多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相兼脉主病..
浮紧脉.. 主外感寒邪之表寒证,或风寒痹病疼痛。
浮缓脉.. 主风邪伤卫,营卫不和的太阳中风证。
浮数脉.. 主风热袭表之表热证。
浮滑脉.. 主表证夹痰,常見于素体多痰湿而又感受外邪者。
沉迟脉.. 主里寒证。
2010-01-23 23:08 6楼
诊法
-种症状为单纯病,两种并患为合并,亦有三症和四症者。医书分书别类形,大部说的单纯病症。理论要和实践结合,不可固执书本文字。
判决死生最要紧,万病皆从五脏生。五脏相传于外应。绝色.. 心绝神乱酒醉昏,肝绝目瞪直看人,脾绝面若豺狼形,肺绝呼吸抽锯声,肾绝不站瘫卧病。
劳伤心脾虚汗多。
临床-定要注重,分清普通病和传染病的区别。
一见咳嗽鼻流脓,应该清毒往外行。切记莫把补药进。势必敛毒向内攻。
阳者,硬而多痛.. 阴者,软而不痛。
疔毒者,疮黄之异名,虽形殊而名异,其理-也。
肿硬似钉便是疔。
硬而多痛是为毒,软而不疼乃为黃。黄多黃水毒多血。
软是血管硬是筋。
口角两旁名锁口,颊下-指是喉门。
寒热百病放血出,验血看血定死活。
心者火也,肾者水也。水得火而气热,火得水而生气,水火合而为少阴,此为少火也。
天为阳而左旋,地为阴而不动,是故动则阳生,静则阴生,理自然也。
五虚者.. 脉弱. 皮寒. 气少. 泄利前后. 饮食不入者是也。
五胜者.. 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泄也。
巴豆生用蚀断肠。
头为-身之主脑,耳属肾窍内通脑。脑为髄海肾为水,头耳相连通脑窍。
眼光清亮方无病,伤火眼角瘀脓泪,劳伤眼闭流热泪。瞳仁背后虚脫形,肾水精华应血轮。目晴看人不转睛,这是绝形活不成。
眼,四季如蓮,五脏安然。
清浊不分,百病俱生。
春色如桃,百病俱消。
春色黒紫,木休肝死。
夏色如莲,五脏安然。
口色黄光,夏月无殃。
夏月舌白,五脏无热。
夏舌如硃,百药难医。
炎天舌紫而枯者,心死。
荷花之色,秋见者平。
秋見荷花,气血和平。
三秋口白,十病九绝。
梅花之色,冬见者平。
冬色梅花,气血调勻。
口似靛染春不治,舌似衃血夏不医,秋九白口医不救,三冬黒色死不医,舌如煮豆心经死,舌如硃砂最难医。
青黒两兼,天年数尽。
红黄相济,寿命长延。
舌桃唇枯者死。
煤蚕黒口者死。
春天口中青者,病在肝,难治也。变黒者可治,谓水生木也。变白者不可治,谓金克木也。
夏天口中赤者,病在心,难治池。变青者可治,谓木生火也。变黒者不可治,谓水克火也。
秋天口中白者,病在肺,难治也。变黄者可治,谓土生金也。变赤者不可治,谓火克金也。
冬天口中黒者,病在肾,难治也。变白者,可治,谓金生水也。变黄者不可治,谓土克水也。
四季下旬,口中黃者,病在脾,难治也。变赤者可治,谓火生土也。变青者不可治,谓木克土也。
青如翠紫者生,似靛染者死.. 赤如鸡冠者生,似衃血者死.. 白如豕膏者生,似枯骨者死.. 黒如鸟羽者生,如冶煤者死.. 黄如蟹腹者生,似黃土者死。
色脉相应者生,相反者死。
阴病見阳者生,阳病見阴者死。
桃花色,季見者平。
桃红色者,寒暑无侵。
青色者,肝木之色,季見者病。四季唇青,医治无功。
白色者,肺经之色,季见者和。何谓和? 曰.. 四季唇白, 诸病潜灭.。
红色者, 心火之色, 季见者生.。何谓生? 曰.. 四季唇红, 土赖火生。
黒色者,肾水之色,季見者死。何谓死?曰.. 四季唇黒,医治亦绝。
黄色者,脾土之色,季见者死。何谓死?曰.. 四季唇黄,医治无方。
脉诊..
左脉右手右脉左,脉跳如弦下手知。浮沉迟数滑涩脉,此为六部提纲脉。洪芤弦虚濡长散,轻按而得统于浮。短细实伏牢革代,重手而诊统入沉。微弱缓结皆迟类,紧促动脉应统数。滑涩二脉无所统,六纲统率廾七脉。
浮脉轻按皮肤诊,浮脉为阳主表病。阳浮表热阴浮虚,秋浮为正久病忌。
洪而有力脉见浮,洪主大热在经络。夏见洪脉为正令,久病见洪病则进。
浮而无力是芤脉,按之中空两边实。芤为失血之总候,主气有余血不足。
浮而端直为弦脉,弦为血气收敛脉。春见弦脉为正令,弦主疝痛寒热凝。
浮而迟大为虚脉,虚为气血两虚脉。虚主内伤不足病,久病逢虚难恢复。
浮而迟细为濡脉,如绵漂木重按没。濡为疲劳虚汗脉,无血少气两不足。
浮而迢亘为长脉,长为气血有余脉。症多壮热属阳毒,春見长脉为无病。
浮而虚大为散脉,气血耗散脏腑绝。孕妇临盆亦見散,未到产期叫流产。

沉脉重按筋骨诊,沉脉为阴主里证。沉为阴逆阳虚病,冬见沉脉方为正。
沉而不及为短脉,短为三焦气不足。中部气关忌短脉,若見上下不通绝。
沉而微软是细脉,细为血亏气不足。病多虚损过劳役,下元腰肾精力乏。
沉为弦长为实脉,举按不断动有力。实为三焦气满溢,病多气蒙与食积。
沉极几无为伏脉,气血积聚多厥逆。肚痛甚者脉必伏,脉伏忌服发汗药。
沉失常度为革脉,沉硬实大如鼓皮。男则肾病多遗精,妇女受胎怀不成。
沉而中止为代脉,腹痛泻痢脓兼血。无病见代内脏绝,妇女見代孕三月。

-息三至为迟脉,迟主虚寒病在脏。迟而有力多冷痛,迟而无力虛寒病。
迟而细软是微脉,微属久虚血热脉。劳动过度精力乏,一经动作汗淋出。
迟而无力是名弱,弱比微脉犹不及。老見弱脉方为顺,少壮脉弱定属逆。
迟而有力为缓脉,缓为气血稍衰弱。四季見缓和平脉,素多风湿脾虚弱。
迟而时止为结脉,皆因气血相凝结。內多肚腹聚痛积,外生疮肿与疔毒。

一息六至是数脉,数主实热病在腑。实宜涼泻虚温补,肺病秋深切忌之,
数而弦急为紧脉,紧为诸痛主于寒。表寒身痛宜发汗,里寒腹痛宜温肠。
数而时止为促脉,促是热盛阳气极。气血食痰饮五郁,热极疯狂乱咬齿。
数见关中为动脉,动乃阴阳两相搏。动脉专司气与惊,汗因阳动热因阴。

滑脉往来最流利,不进不退滚盘珠。滑脉主血有余病,妇見滑脉有胎孕。
涩脉来往极迟滞,三五不调来复去。涩脉主气滞不通,涩为气多血少病。

春弦夏洪秋浮毛,冬如沉石无病疴。四季脉来水连珠。此为四时平正脉。
春脉洪大为太过,来虚去细为不及。
夏季紧数为太过,来盛去小为不及。
秋脉浮大为太过,来迟去小为不及。
冬脉沉弦为太过,来沉去微为不及。
四季旁虚中实为太过,四季旁实中实为不及。
太过不及皆不正,寒热虚实表里分。
-息-至不連接,屋漏之脉五脏绝。-息二至散断乱,如雀啄食六腑亡。虾游解索乱发脉,浮而无根元气散。不至而至至不至,凡属变易皆不治。
六脉全大按有力,是为阳中之阳脉。六脉俱小按无力,是为阴中之阴脉。六脉全大按无力,是为阳中有阴脉。六脉俱小按无力,是为阴中有阳脉。
气壮脉洪上焦热。气微脉小下部寒,
肺脉浮大鼻流脓,脾脉沉滑泻水粪。
卫脉浮弦荣脉滑,外感风寒暑与湿。
心脉细小肾脉微,內伤饥饱劳和役。
上部脉洪中下涩,停留痰饮在胸膈。
肺关脉动命关沉,膀胱积尿便不通。
脾脉短涩食纳少,肺脉浮大咳嗽多。
心肺双大三喉症,肾命两沉生水肾。
脾脉迟细脾胃寒,心肺弦数心胸热。
三关沉小成五劳,六脉弦数多起黄。
六脉沉微色若煤,定主三危並五绝。
前黃后肿心肺伤。
六脉沉迟劳伤病。
气壮脉弦黄肿发,气微脉滑生疮毒。
脾肾滑数起阴黄,心脉洪大颡喉肿,肾脉沉滑腿脚风。
六脉沉滑五脏伤,六脉浮涩胃宿寒。

口唇,主要诊断在上唇。不粘不滑红润色,脏腑调和无病色。唇液滑利是寒病,唇液粘胶是热症。唇角破烂是火毒。唇见枯白青紫色,内伤脏腑救不活。
不论春夏和秋冬,四季无病舌红润。枯白青紫皆绝症
2010-01-23 23:18 7楼
谨以此帖献给热爱岐黄的众多网友,并向为整理内科证治的贤达们所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权当我的-点礼物吧.此帖若反复玩味,理在其中,趣在理中,脉学何难之有?
2010-01-23 23:47 8楼
十分感谢金老!我收藏了。
我很想学脉学。
2010-01-24 00:00 9楼
收藏了,好好消化一下,祝金老的著作早日上市!
2010-01-25 22:37 10楼
感悟颇深
2010-01-28 18:58 11楼
论述已比较详细,值得细细学习。
⬅ 谈谈近三天里针灸治疗偏头痛的体会 老茶馆 想学习针灸,不知用银针好还是一般的好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