熨的体会

2011-12-06 08:21 楼主
<胃病妇科病儿科病良方>

初连辛

自古以来,针灸并称,针偏调气,灸偏温补,但今人多重针轻灸,其实灸法的疗远远超出今人对它的印象.灸法中的温和灸的刺激量小, 直接灸又过于痛苦,而脱胎于灸法的熨法却解决了上述的难题,操作简单,痛苦小,疗效明显.

作者的熨法是把配伍好的成药研成粉状,加入调和剂,使之固定成形,如饼状,置于病患局部,用艾条加温,起到灸法的温通之效,又可同时吸收部分药物.

一 熨的原理

(一)中医的整体观

人体本身是一个有机整体,人和自然界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结构上不可分割,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病理上相互影响.中医整体观是熨法的理论基础,正如《理瀹骈文》所言:“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

(二)经络原理

《黄帝内经》有“夫十二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

1 沟通表里,贯穿上下,联系全身。

2 行气血,营阴阳。

另外,腧穴也位于体表并与经络有着密切联系,大多数腧穴位于经脉上,是脏腑经脉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分,是脏腑经脉在体表的反应点和作用点。

(三)气血原理

1 不同位置的人身之气名称和作用也各不相同。

2 血是由脾胃水谷精微化生而来,如《灵枢·营卫生会篇》曰:“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另外,营气可以推动血行,同时也可化生血液。《邪客篇》云:“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血液能营养和滋润各组织器官,必须在血液正常运行于脉管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而血液的正常运行有赖于各脏腑经络之气的共同作用。

(四)物理原理

热胀冷缩,汗毛孔开大,有利于血行和药物的吸收。

二 熨的作用

(一) 药气直达病所

所用药物多具有走窜,通络,开窍,透肌的特点,深达经脉,甚至达于脏腑。

(二) 温和的作用

艾温加热,局部气血运行通畅,病邪可除。

《内经》上较重视阳气的作用,如“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阳气是机体气化的动力,阳气的温煦推动气血的运行,若阳气不足则气血凝结。《金匮要略》也强调,若五脏元气通畅,人即安和,各脏腑阳气不足,则产生各自特有的病证。如心阳不足以鼓动气血运行,则气血凝滞;脾阳不足以运化水谷,则生泄泻;肾阳不足,则下焦虚冷,遗精,大便失常等。当然并非不重视阴液,阳强阴则通,阴遇阳则化,且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而熨法实质上是用用艾条加热促进药物浸透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那么熨法能治热病吗?举个例子吧,农村用的拖拉机,水箱是个循环水装置,在冬天装置内的水温不到半个小时就达到100度,这时有经验的司机就会放出一部分的水,否则机器会被烧坏,放出水后,水温低下去了,水恢复的循环,郁热也就散了。熨法加强血液的循环,排汗,热得解,道理也就在此。

写至此,我把我较善长的针灸(熨)开中脘五穴介绍一下。临床应用疗效很好。

穴位为:上脘、中脘、下脘、梁门二穴,此五穴正是一个五行图,再配左天枢,足三里二穴,然后根据不同的病情,采用相应的药饼,与针结合应用,并用艾叶加温,约一个小时左右便可。如果听到肚子响后,针双内关和双三阴交,每五分钟行针一次,10~20分钟不灸。



注:三脘穴为任脉穴,中脘为胃的募穴,又是腑会,梁门为胃经穴,天枢为大肠的募穴(大肠与肺相表里),足三里为胃的下合穴。《灵枢经》云:“复下三里三寸为巨虚上廉,复下上廉三寸为巨虚下廉也,大肠属上,小肠属下,足阳明胃脉也,大小肠皆属于胃,是足阳明也。”内关为八脉交会之一,调下焦,三阴交为三阴经交会穴。

本法对妇科病,脾胃病效果很好。对于小儿病,我常用西药研成粉,加酒,用胶带贴于相应的俞穴。然后用热水袋温,也有很好的效果。若单独用熨法,则根据辨证论治,选方,用葱姜蒜等调和成饼,再用艾加温。如对于妇科病,少腹瘀血可用少腹逐瘀汤调成药饼,置于腹部,用艾熨之。

以上皆为本人的临床心得,有不足之处,希望诸友人高手多指点。

参读高树中所著《中医熨疗法大全》。

用方简介——

顽风饼:生草乌90生川乌90两头尖90硫黄30白芷 30丁香 30木鳖子15。上药粉成面,15/包,用葱姜蒜调之,熨后背下焦。主治:肾阳虚,五更泻,腰痛,去寒壮阳。

吊眩风:熟附子150制川乌150乳香100共为末,分成8~10份,调节饼,熨太阳至地仓穴。

通阳化滞:桂枝120知母120防风120白芍90甘草、麻黄各60干姜150白术150生附子30薤白15瓜蒌15。上药为粉,15/次,作用背部中焦。主治:背部瘀滞,营卫不调,腰背强直,背寒有痰。

再障脾大:水红子硝石各30,樟脑,桃仁,土元各12,生南星,生半夏,生川乌,生草乌,白附子,三棱,白芥子,炮甲,王不留行,元胡各15,上药为粉,20/包,作用脾区。

注:(单位为g )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1-12-06 08:26 2楼
向楼主学习了
2011-12-06 10:05 3楼
2296 说:
向楼主学习了

⬅ 脾胃病奇效良方 老茶馆 拔罐后留下的罐斑有什么不同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