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今名家配穴点评

2011-12-06 08:31 楼主
古今医学家经过呕心沥血的研究,虽然没攻破经络,但也找到了一些配穴的规律。众所周知配穴合理与否直接关系着疗效的重要因素。至今在医书上看到的都是一些远近配穴、前后配穴、子、母、原、络、俞等很多通常配穴规律。那么古今名医配穴的奥妙在那?下面大家先看一下古今名医名方(这些处方散在于各种中医书籍之中,只能落举一二):

一、保命延寿方〈〈扁鹊心书〉〉

气海、关元、中脘、命关。

二、泻胃热方〈〈素问*水热穴论〉〉

气冲、三里、上巨虚、下巨虚。

三、强肾壮腰方〈〈针灸大成〉〉

肾俞、委中、太溪、白环俞。

四、千金牙痛方《千金药方〉〉

兌端、目窗、正营、耳门。

五、大全腹虚胀方〈〈针灸大全〉〉

内关、太白、足三里、气海、水分。

以上五个处方配穴都很简单,牙痛、胃热则为实症,另外三个方皆为虚症。

第一处方气海、关元穴在下腹部位于肠道的部位。中脘、命关(左食窦穴),是脾胃的部位。胃主受纳,小肠主吸收,脾主淋巴主免疫。此为局部配穴法,主要用于局部气血虚弱症。当穴位被刺激后人体大量的气血就会拥集而至,大家可以做一个试验,将小腹用力重压几下,然后放开。片刻该处便会聚集气血,而该处就会有充实感。这就是大量气血聚集的现象。这是人类神经自我保护调节的结果。所以可以补虚,人体脾胃强壮,免疫功能加强自然就会延年益寿。

二处方从胃的下部取穴从近至远,这样配穴能得引而下之,有导气泻邪之功。

三处方前三穴是顺经取穴,肾俞、委中、太溪(因膀胱经终于至阴接肾经涌泉穴上行),最后取腰局部穴白环俞,为什么他不配阴谷或是气海、京门来补肾,一直顺经取穴到底呢?这也就是我要讲的古今针灸名家配穴其中一种技巧。古代人认为经络是人体营气、真气、原气、卫气、综气运行的通道,顺经取穴是疏通的意思,最后逆取一穴或两穴是引导气血在病患处汇聚,这样病变部位气血就旺盛了。从现在医学观点分析针刺肾俞穴腰部的竖脊肌、背阔肌、上下后锯肌等肌肉就会收缩,然后取委中、太溪针刺则腘肌、腓肠肌、大收肌等肌收缩,由于人体下肢肌肉收缩、腰背上正在收缩的肌群包括收缩的血管也随之舒展,这样一紧一松气血就会灌注于所疏通的部位。〈〈灵枢*九针十二原论〉〉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则见苍天。这样的配穴我们称之为顺逆调补法。

第四是治疗牙痛的处方,无论是哪一种牙痛患者的颞肌、颞顶肌、颧大肌等都会高度紧张,目窗、正营穴正是颞肌的起点,这正符合张文兵、霍则军编写肌肉起止点取穴的规律。请参阅(肌肉起止点疗法)。

第五是《针灸大全》疗法腹虚胀方取内关穴调理上中焦之气血(因内关通阴维脉和胃、心胸)后取太白、三里、气海、水分。取穴规律是逆经而上,此为(搬还配穴法)。从远至近、从外至内取穴。导引气血向患处会聚的方法。以达到气至而有效的目的,此为针灸名家朱汝功常用配穴法之一,她治疗一例姚**,女,右头角疼痛已三十多年,并发头晕诊为(神经性偏头痛)

一诊取太冲,足临泣,三阴交,足三里,合谷,中渚,百会,风池。

二诊因患者背部经常发凉同上方义加大杼一穴。

三诊至八诊全按搬还配穴取之,三十年顽疾仅针治八次而愈。请参阅朱汝功、陆瘦燕针灸学术经验选223页。

下面我们再来看几例当代针灸名家的针灸处方配穴规律:

一、晨起腰痛《少林点穴绝技》

肾俞、次髎、殷门、阳陵、昆仑。五穴之中只有阳陵泉是胆经穴其余为顺经取穴,奥妙配穴就在于此。上面我已介绍原理,我已不在重复。这样的配穴我们称为双经调泻法。运用上方治疗晨起腰痛的约50例,病人主要表现为白天腰无反应,每到天快亮时人感觉腰痛。X光片显示多有腰椎骨质增生,腰椎退变、肥大或轻度椎间盘突出或膨出现象。一般取穴三、五次可愈,每次点穴时间约为2分钟。

二、气血虚头晕方(黄羡明经验方)

中脘、建里、章门、足三里、脾俞、胃俞、膏盲俞、膈俞。采用补法。本人利用指针治疗无数例气血亏头晕患者屡用屡获奇效。此种配穴法我们称之顺逆调补法,限用于虚症如有肝胆犯胃症状,胸胁痞闷的谨用。取穴后发现,胃胀伴有食欲不振现象,可取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平补平泻即可。

三、肾虚腰痛(程莘农经验方)

腰阳关、肾俞、次髎、委中。[加减法]肾气虚加命门。腰痛较重的加大肠俞,腰痛向下放散者加秩边。病程时间较长者加绝骨。

无论是肾虚或其它腰痛、腰、胸髂肋肌都会紧张,程老取腰阳关正是腰五骶骨连接处人体坐位时,腰部受力点(即劳损点)。次髎、大肠俞正是腰髂肋肌的起点。也是劳损点。又运用了顺逆调补法,所以效果显著。

四、慢性结肠炎(石学敏经验方)章门、天枢、关元、水道、脾俞、三里。无论下腹腔有什么病腹直肌、腹斜肌都会痉挛、章门穴正是腹内斜肌的止点,天枢穴是大肠募穴,关元是小肠募穴。古代医家认为水谷入胃,至水分才分清浊,水分、水道是小肠吸收后由水分穴走水道进入膀胱,而大便由此进入大肠,所以先取大肠募穴,后取小肠募穴配脾俞、三里健脾化湿。这正是内脏搬还法,配穴的灵活运用。

五、肾下垂(马瑞林医案方)

一患者 女 22岁患腰痛2年余,X光摄影B超检查,肾脏下移3.5cm诊为肾下垂游走肾。取肾俞(+)、气海俞(+)、三阴交(+)、关元(△)。七次治疗腰痛若失。肾位上移3cm可见(顺逆调补法)的功效。

六、血压高(肖少卿医案)

赵XX 男 54岁教师,患高血压3年余,加重月余,月余前因生气而加重,见头晕、目眩、神疲、急躁、易怒、心烦不眠血压24/14〉KPAC180/110mmHg。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有力。诊为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取百会、肝俞、风池、神门、三阴交、太溪、太冲、涌泉。经十次治疗而愈。血压140/90mmHg配穴规律是从近至远,从上至下,配神门、三阴交、太溪、交通心、肾,其它穴位全以泻肝为主,这正是我们要谈的实证者从近至远配穴,虚症从远至近配穴,也是最基本的一种配穴法。

鸡眼方(针灸通释)

昆仑(-)、承山(-)、太溪(-)、太冲(-)、天应(-)。上方是(顺逆调补法)变化配法治疗疾病效果十分满意。

慢性腰背痛(胡兴立经验方)

肝俞、脾俞、大肠俞、委中、大杼、胆俞、肾俞、承山、天应。

胡兴立医师在运用(顺逆调补法)配穴有较深的研究疗效十分奇特,请参阅,中国奇穴疗法(胡兴立编著)。无论是顺逆调泻法、搬还配穴法、双经调泻法都有它的局限性,如运用补法发现有气血滞阻现象,可以顺经取穴来疏通泻法不可伤正,如发现太过现象可用调补法。要做到治之于外调之于内,辩证取穴,审证施法,活法随变。

总而言之人体经络就象中医医疗者的眼睛一样,只有挣开眼睛才能看见前面的道路,只有攻破经络才能掌握疾病的来龙去脉,才能采取正确施术方法,疾病才能彻底铲除,才能真正的发挥中医经络的临床应用。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藏医的特色疗法——擦涂疗法 老茶馆 针不在于多而在于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