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辨脉杂谈

2011-12-06 11:50 楼主
六经辨脉,阐诉疾病的邪正关系。
六经病的发生,都是在外邪的作用下正邪相争的结果,伤寒论中的致病外邪,主要为风寒之邪,风寒之邪侵袭人体,发病与否及病情轻重主要取决与人体的正气的强弱。正邪斗争在征候上的反应,主要表现为虚实的变化,而其病理变化则是正邪的相对消长,伤寒论中的辨脉体现出了对此方面的应用。
1正邪均盛
1)[原文]*: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1)
太阳主表而卫外,风寒之邪侵袭人体,太阳首当其冲,外邪袭表,正气向外抗邪,故脉象应之而浮,此为太阳病主脉。
2)[原文]*: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2)
风邪伤卫,卫不固外,致营不内守,营卫不调,致病理性出汗,故太阳中风脉象浮缓。同是感受风寒之邪,为什么会有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之别 ? 一是由于体质不同。平素腠理疏松之人,感受风寒之邪之后,卫阳受伤,易犯太阳中风证。 腠理致密者,感受风寒之邪,玄府紧闭,则易病太阳伤寒证。二是与感邪轻重有关。虽同是风寒为病,感邪较轻者多为中风,感邪较重者则为伤寒。

3)[原文]*: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3)
寒性阴凝,不仅卫阳为之束缚,而且阴营郁滞,脉道阻滞,故太阳伤寒脉象浮紧。
4)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汗自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
温为阳邪,邪热充斥表里,故温病脉象三部皆浮。
5)[原文]:伤寒三曰,阳明脉大。(186)
[原文]: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176)
太阳病,服桂枝汤后,大汗出,脉洪大者,与白虎汤(26)
胃为水谷之海,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病汝阳明,易于化燥化热,而成正盛邪实之候,如外邪入里化热,热与燥合于胃中,销铄津液,弥漫三焦,成为阳明经证,其脉应之洪大。
6)补充舌脉――舌红苔黄,脉沉有力(舌象温病学描述的比较详尽)
如外邪入里化热,与大肠燥热相合,至津液被耗,燥结成实,阻滞与中,成为阳明腑证,其脉应之沉实有力。
7)[原文]*: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烦而悸。(265)
少阳经居半表半里,外邪侵袭少阳,肝胆之气郁滞,脉象应之而弦。
可见,三阳病的脉象反映了三阳病正盛邪实正邪交争得实质。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对麻黄汤的一点浅识 老茶馆 《伤寒论》的六病、六证、六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