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六病与亚健康

2011-12-06 12:00 楼主
健康是人类社会最珍贵的资源和财富。没有健康,就没有国家的繁荣、社会的安定和家庭的和睦;没有健康,也没有科技的进步、经济的腾飞、和人民的幸福。调查表明,当代中年人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普遍存在相当程度的心理焦虑和精神压力,许多人出现体虚乏力、腰酸背痛、头晕眼花、记忆力衰退等症状。现代医学称为亚健康或第三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60%的人群处在亚健康状态。
一、亚健康的主要临床表现
亚健康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出现某些活力下降,生理功能和代谢谢过程低下,对外适应能力减退。表现为:头晕、耳鸣、眩晕、失眠、心悸、胸闷、健忘、俄心、经常疲乏无力、烦躁不安、记忆力减退、性功能减弱、易患感冒等身体上和心理上的不适感。
二、三部六病对亚健康的分类和调治
亚健康态中医认为是整体的阴阳气血功能的失调,它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形成,与人的体质、心理、性情,环境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并且综合作用,日积月累逐渐发展而来,通过大量临床实践证明,气血阴阳的失调变见于寸口,可形成病理性的特异脉,是亚健康最客观,最本质的指征。它如同航海家的指南针,可以冲破繁杂病症所造成的迷雾,明确诊断。
1、溢脉证:此脉的特点是,脉出寸口,直达鱼际。刘老及其弟子们经过千万人次的临床统计指出,凡是具有上鱼际脉者,大多性格刚强,脾气急躁,至少在三年以上的时间里心情不畅,对自己的性格采取压制态度,用理智克制自己的冲动性情。辨证为肝郁火旺,肝阳上亢,90%以上的人有头痛,头晕,失眠多梦或萎靡不振,多睡,目花耳鸣,记忆减退,胸胁苦满,心中烦躁,吞酸神倦,身重难转,周身乏力等证候,多属交感神经亢奋的一系列表现。治疗采用调神平亢汤(柴胡15g、黄芩15g、苏子30g、党参30g、桂枝10g、石膏60g、车前子30g、川军10g、川椒10g、甘草10g、牡蛎30g、大枣10枚);体质虚弱的用和营平亢汤(桂枝15g、白芍15g、石膏60g、车前子30g、川军10g、川椒10g、甘草10g、牡蛎30g、大枣10枚)。
2、聚脉证:此脉的特点为,寸尺俱弱,关脉独盛,宛如豆状。凡有聚关脉者,性格多内向,性情压抑,沉默寡语,至少在三年以上为一件事,反复考虑,不能言之于口,不愿告之于人,反反复复,百思不得其解。辨证为肝郁气结,95%以上的病人有心烦,叹息,易怒,胸膈满闷,胃脘不适,食欲不佳等症状,多属迷走神经兴奋的一系列表现。治疗上采用调胃舒郁汤(柴胡15g,黄芩15g,苏子30g,党参30g,陈皮30g,白芍30g,川军10g,川椒10g,甘草10g,大枣10枚);体质虚弱的用和营舒郁汤(桂枝15g、白芍15g、陈皮30g,川军10g,川椒10g,甘草10g,大枣10枚)。
3、覆脉证:此脉特点为,脉弦而长,超出尺部向后延续数寸,右侧多见。凡有此脉者,性格多执拗孤僻、刚愎自用,因泄痢失治,痰饮停滞,多有十年左右的消化道病史,症状多见腹满,便溏、纳呆、疲乏,身体消瘦,面色萎黄等一系列消化不良的反映。辨证为痰湿停滞。治用调肠解凝汤(柴胡15g,黄芩15g,苏子30g,党参30g,陈皮30g,白芍30g,川楝子30g,川军10g,小茴香15g,川椒10g,甘草10g,大枣10枚);体质虚弱的用和营解凝汤(桂枝15g、白芍15g、陈皮30g,川楝子30g,川军10g,小茴香15g,川椒10g,甘草10g,大枣10枚)。
4、紊脉证:此脉的特点为三不等:1、即脉跳大小不等,有力无力不等,快慢不等。有此脉者,性情温和,忍让性强,自我克制,而内心深入都有一种与现实相抗争的不满情绪,久而久之,则出现心烦易怒,坐卧不安,不易入静,胸满烦惊,喘息咳嗽,短气,胸背痛,四肢乏力等证。提示心功能受到影响,气滞血瘀,治用调心宽胸汤(柴胡15g,黄芩15g,苏子30克,党参30克,百合30克,乌药10克,丹参30克,郁金15克,瓜蒌30克,五味子15g,牡蛎30g,川椒10g,甘草10g,大枣10枚);体质虚弱的用和营宽胸汤(桂枝15g、白芍15g、百合30克,乌药10克,丹参30克,郁金15克,瓜蒌30克,五味子15g,牡蛎30g,川椒10g,甘草10g,大枣10枚)。
整体四脉证,多由情志为患,现代医学称之为身心疾病,它发病率高,覆盖面广,几乎占到慢性病的90%以上,或单一或复合,因此四脉是内伤杂病的共同诊断指证,同时协调疗法也成为慢性病根本治疗大法。
三、协调疗法
目前人们越来越愿意接受无公害,无创伤,无副作用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协调疗法以其独特的方法论和高效无副作用的临床效果得了广大患者的青睐,引起医界广泛重视。
1、协调疗法的理论依据:《伤寒论》148条“伤寒五六曰,头汗出,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结。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从证候看,“头汗出“属少阳”,微恶寒”属太阳,“手足冷”属厥阴,“心下满”属太阴,“大便硬”属阳明,“脉细”属少阴,六病具全。然而此证既非表证,也非里证而为半表半里证,既非阳证,也非阴证,而为寒热错杂症,给临床辨证带来极大困难。张仲景独具匠心,创立小柴胡汤和解表里阴阳,通调三焦气机,从而达到“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戢汗出而解”或“得屎而解”的奇特效果。
2、协调疗法的临床使用:在临床上,整体气机不调,表里阴阳不和,并非象148条那样各证俱显,往往只有一证或数证。针对这种寒热虚实分辨不清,表里定位不明的情况,刘老大胆地提出,凡人体疾病矛盾双方,呈现非对抗性的矛盾,不出现大热、大寒、大虚、大实的四大证,都可采用小柴胡汤协调调整体,以发挥机体的自然疗能进行双向调控,从而达到宣通表里,疏调三焦,充津液而使五脏戴泽,和气血而使生机衡常。
3、协调疗法的组方原理:机体内,胸为至阳,接纳天阳之气,主“上焦开发,宣五谷味,薰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腹为至阴,受纳水谷之气,主“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它们是新陈代谢谢两大物质(氧和饮食物)摄取和转化利用的场所。同时胸腹为五脏六腑寄居之地,借三焦气化来相互沟通,完成整体的协调统一,小柴胡汤中柴胡,黄芩开发胸阳(太阳和少阳二阳),半夏、生姜、人参、大枣温补太少二阳,甘草调和诸药,七药伍用,可使三焦得通,气机得畅,营卫得调,阴阳得和,从而达到整体协调。
通过大量临床实践体会到,小柴胡汤以苏子代半夏,苏子降而下气,利膈宽肠,以除半夏之燥弊。在非呕非恶疾病中,以川椒代生姜,川椒除湿散寒,解郁温中,热而不伤津液,并有解痉缓急止痛之用。这样既不失原方剂的组方精神和临床疗效,又使得方剂更加平和。小柴胡汤既已更药,故改称阳性体质“协调基方”。
柴胡15g、黄芩15g、党参30g、苏子30g、川椒10g,甘草10g,大枣10枚。
方中柴胡主升,苏子主降,黄芩主清,川椒主温,柴胡主疏泄,党参、甘草、大枣主补益。七药相互制约,协调共济,共同组成和解大法。
桂枝汤是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祛邪的总方。其在外有调和营卫之功,在内有调和气血之用,符合《内经》“阴阳形气俱不足,忽刺以针,而调以甘药”之说。正如徐忠可所说:“桂枝(汤)于阴阳内外无所不通”。调营卫、调气血、调脏腑,以调为主,调中兼补,灵活变通,可调治百病。阴性体质“和调基方”为:
桂枝15g、白芍15g、炙甘草10g、生姜10g、大枣10枚。
桂枝甘草辛甘化阳,芍药甘草辛酸化阴,生姜甘草大枣养后天,补脾胃。全方在表可调和营卫;在里可和中健胃;在半表半里可调气血,和脏腑。临床气血失调,阴阳不和,脏腑功能紊乱,体质偏于虚寒的都可应用。
4、协调疗法的性能:历代医家对小柴胡汤和桂枝汤推崇备至,素有“有诊断之误,无治疗之错”的美称。现代理药研究表明,小柴胡汤和桂枝汤重在协调机体自身调节功能,如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是一首严谨的中介缓冲剂。
四、协调疗法的特点
1、治疗面广
(1)、人体是一个有机开放的整体:人体由三个相互连接、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部系构成。其中表部与空气接触,吸氧排碳,完成气体交换;里部与饮食物接触,运化水谷,完成营养物质的吸收和糟粕的排泄;由表部和里部摄取的氧气和水谷精微,在人体内通过一系列的生化过程形成血液,血液的循环,沟通了表里,形成了半表半里部,初步达成了机体的完整和统一。血生气,气生志,志帅气,气统血,血气志共同作用,达成了更高层次的协同,完成生命运动。
(2)、亚健康存在的广泛性:人类区别于动物的基本特性是有思维,能辨别是非真假,意志是人的主观思维,由气所生,无形无体,是机体的最高统帅。因而由意志的“不健康”而导致的病变既是整体性的,又是普遍存在的。“三部六病”认为“机体的整体性表现在气血上,通过气血的循行达成机体的统一”,因而整体病也是通过气血表征于外的。《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机体的气血阴阳失调,便会发生疾病。内伤杂病的病机病理,绝大多数是由于机体的气血阴阳失调。
2、双向调控
(1)、充分依靠和发挥人体自身的自调节功能:人体是一个繁杂的自调节系统,同时也是一个完善的自防御系统。如果整体功能协调,机体则可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取舍、调配,抗御外邪,以保证生命运动的正常进行,否则就会造成气血失衡,功能失调,发生病变。协调疗法旨在最大限度地恢复人体自身的自调节功能,充分发挥机体的自然疗能,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它模拟了饮食的消化吸收利用过程,只要输入人体所需的二十种氨基酸,脂肪,糖和各种无机盐,机体就会用来生成皮、毛、筋、骨、肉等各种组织,这一过程并非营养学家所能完成的,它完全靠人体自身的自调节系统。协调疗法也是如此,它把中医治病的八种元素:温清补泻升降收散融于一方之中,完全地供给人体,依靠机体自调节系统,有选择地加以吸收利用,使疾病矛盾在相互过度中达到新的相对平衡。这样就可避免人为纠偏所造成的太过或不及,使高血压降低,低血压升高,心动过速者减缓,心动过缓者加快,亢者得抑,陷者得扶,便秘通畅,溏泄者收敛。
(2)、清除机体代谢谢产物,使潜在病变表面化。治病去邪要与以出路,这是协调疗法十分重视的治疗原则。疏理三焦,开发毛窍,通调二便,保持体内清洁,以求推陈布新。临床上许多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治疗前未曾发现的病变,或者使以前不曾重视的病变表面化,引起了患者的担忧。我们认为,这是机体自身抗病外出的一种表现,虽一时性诱发加重,但随着治疗过程的继续,多种疾病会一齐消除。实践证明这一推断是正确的,使得许多潜在疾病得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3)、显示治疗和预防的双重效能:治疗和预防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没有治疗作用的药物则不会有预防作用,而有预防作用的药物必须是安
全高效无副作用。协调疗法具备了这一特点,并且在临床中得到证明。《内经》中早有记载: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协调疗法有病可治,无病可防,长久服用可去病,健身、抗衰老。例如:有脉无症的人,虽然目前没有形成病变,或不被重视,但这种发病趋势和病因已经存在。如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则能起到防病健身之目的。
3、利于久服
常言道:得病如山倒,去病如抽丝。因此在亚健康的治疗上不仅要有有效的方剂,并且还得有足够的疗程,需要长期服药。这就要求解决诊断治疗过程中的辨证不确定性,改变医药不能分离,三天一换方,两日一更药的旧习弊病。实行剂型改革,使医药合一,解决抓药,煎药所带来的负担和疗效得不到保障的难题。协调疗法针对慢性病这一特点提出了定证、定方、定疗程的“三定原则”,适应了这一时代要求。
(1)、简化了诊断和辨证的过程,使证型趋向规范化。“三部六病”认为:凡是具有独立结构和特殊功能的部分称为局部,每个局部都是整体成比例的缩小,由于局部以结构为主,因而局部病多为器质性病变,具有顽固恒定性。如肝硬化、肺气肿、冠心病、胃溃疡等,在其发生、发展、消亡的过程中,自始至终有其特殊的病理本质存在。所以局部病的治疗必须具有相对的肯定性,不但要有有效的方剂,还得有足够的疗程,另外,局部病不仅反映在局部,而且能影响到整体,造成整体的不协调,反过来又作用于局部,形成恶性循环。根据意志的主导性原则,人类亚健康普遍存在,并且成为形成整体局部病的广泛内因。正如《内经》所言:“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虚即整体功能气血的不协调,任何疾病尽管是局部的,也不能凌驾于整体之上,因此,对于许多疾病来说,没有整体的根本协调,就不会有局部症状的改善,所以,“三部六病”对于局部病采取的治疗原则为:在协调整体的基础上加以突出局部。针对每个局部病的病理特点,加以立法,定方,选药,实施整体局部双关疗法,定证定方定疗程。局部病的诊断运用现代医学的诊断手段,整体的不协调采用“舍证从脉”抓住疾病的本质矛盾,大胆采用协调疗法,大大避免了诊断、辨证的不确定性,改革了中医治病不计疗程的局面,解决了多种疾病缠身,其它疗法顾此失彼的困难,有利于慢性病的长期服药。
(2)、实现制剂规格化:制剂一直是困绕中医现代化的难题,如何使中医药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剂型改革是关键。“三部六病”的学说思想体系为剂型改革在理论上铺平了道路,实践证明,三部六病的剂型保持了中医特色,保存了中医优势,它在发掘继承提高方剂学的同时,也不舍弃汤剂疗效的宝贵遗产。它统一了辨证方法,使辨证规范、证型量化、方证对应、方剂优化从而使制剂简单化和规范化。解决了病人抓药煎药的困难,保证了疗效的提高,给慢性不创造了方便、有利的条件。这为中西医结合,中医现代化,中医科学化开创了局面,提供了思路,为中医生存的发展,走向世界,走向未来提供了保障。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偏方治痔疮的方法 老茶馆 辨证论治与方证对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