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散

2011-12-07 09:42 楼主
同名方约有20首,《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甘草(微炙赤)半两,当归(去苗,剉,微炒)、茯苓(去皮,白者)、芍药(白)、白术、柴胡(去苗)各一两。上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大盏,加烧生姜一块(切破),薄荷少许,同煎至七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煎服。



【方歌】[1] 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散郁除蒸功最奇,调经八味丹栀着。
【方论】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白术、甘草、茯苓健脾养心;薄荷助柴胡以散肝郁;煨生姜温胃和中。诸药合用,可收肝脾并治,气血兼顾的效果。凡属肝郁血虚,脾胃不和者,皆可化裁应用。
【功用】 疏肝解郁,健脾和营。
【主治】 肝郁血虚,而致两胁作痛,寒热往来,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月经不调,乳房作胀,脉弦而虚者。
【用法】 酌定用量,作汤剂煎服。
【禁忌】 斟酌。
【方解】 逍遥散为肝郁血虚,脾失健运之证而设。肝为藏血之脏,性喜条达而主疏泄,体阴用阳。若七情郁结,肝失条达,或阴血暗耗,或生化之源不足,肝体失养,皆可使肝气横逆,胁痛,寒热,头痛,目眩等证随之而起。“神者,水谷之精气也”(《灵枢·平人绝谷篇》)。神疲食少,是脾虚运化无力之故。脾虚气弱则统血无权,肝郁血虚则疏泄不利,所以月经不调,乳房胀痛。此时疏肝解郁,固然是当务之急,而养血柔肝,亦是不可偏废之法。本方既有柴胡疏肝解郁,又有当归、白芍养血柔肝。尤其当归之芳香可以行气,味甘可以缓急,更是肝郁血虚之要药。白术、茯苓健脾去湿,使运化有权,气血有源。炙甘草益气补中,缓肝之急,虽为佐使之品,却有襄赞之功。生姜烧过,温胃和中之力益专,薄荷少许,助柴胡疏肝郁而生之热。如此配伍既补肝体,又助肝用,气血兼顾,肝脾并治,立法全面,用药周到,故为调和肝脾之名方。
【化裁】 加丹皮、栀子,成为“加味逍遥散”。加地黄,成为“黑逍遥散”
临证加减】
(1)肝郁气滞——香附、郁金、川芎,疏肝解郁。
(2)肝郁化火——丹皮、栀子,清热泄火。
【现代运用】


逍遥散
慢性肝炎、肝硬化、更年期综合证、经前期紧张症、盆腔炎等证属肝郁血虚脾弱者。

逍遥散【注意事项】
(1)阴虚阳亢者慎用——应该用天麻钩藤饮。
【附方】 加味逍遥散、黑逍遥散
【文献】 方论 张秉成:“夫肝属木,乃生气所寓,为藏血之地,其性刚介,而喜条达,必须水以涵之,土以培之之,然后得遂其生长之意。若七情内伤,或六淫外束,犯之则木郁而病变多矣。此方以当归、白芍之养血,以涵其肝;苓、术、甘草之补士,以培其本;柴胡、薄荷、煨生姜惧系辛散气升之物,以顺肝之性,而使之不郁,如是则六淫七情之邪皆治而前证岂有不愈者哉。本方加丹皮、黑山栀各一钱,名加味逍遥散。治怒气伤肝,血少化火之证。故以丹皮之能人肝胆血分者,以清泄其火邪。黑山桅亦入营分,能引上焦心肺之热,屈曲下行,合于前方中自能解郁散火,火退则诸病皆愈耳。”(《成方便读》)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1-12-25 22:23 2楼
名称: 逍遥散别名:逍遥散
组成: 人参、知母、竹青、黄连、甘草、滑石、生地黄、韭根、柴胡、犀角。
出处: 《伤寒六书》卷三。
主治: 伤寒愈后劳复,阴阳易。
用法用量: 水2钟,加大枣2枚、生姜3片,水煎服;捶法临服入烧裩裆末1钱半调服。有粘汗出为效;不粘汗出再服,以小水利、阴头肿即愈。
加减: 卵缩腹痛,倍加黄连。
附注: 《伤寒六书纂要辨疑》本方用量:人参、知母、地黄、柴胡各一钱,甘草、韭根各三分,黄连五分,活石一钱五分;犀角、竹青用量原缺。
2011-12-25 22:24 3楼
名称: 逍遥散别名:逍遥散
组成: 甘草(微炙赤)半两,当归(去苗,锉,微炒)1两,茯苓(去皮,白者)1两,芍药(白)1两,白术1两,柴胡(去苗)1两。
出处: 《局方》卷九。 功效:疏肝解郁,养血健脾,调荣益卫,止嗽消痰,降火滋阴。
主治: 肝郁血虚,两胁疼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往来寒热;妇人月水不调。 血虚劳倦,五心烦热,肢体疼痛,头目昏重,心忪颊赤,发热盗汗,减食嗜卧;血热相搏,月水不调,脐腹胀痛,寒热如疟;及室女血弱阴虚,荣卫不和,痰嗽潮热,肌体羸瘦,渐成骨蒸。产后亡阴血虚,心烦自汗,精神昏冒。口舌生疮。或因劳疫所伤,或食煎炒,血得热而流于脬中,小便带血。乳母肝脾有热,致小儿痘疮欲靥不靥,欲落不落。女子月经来少色
用法用量: 每服2钱,水1大盏,加烧生姜1块(切破)、薄荷少许,同煎至7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各家论述: ①《医方集解》:肝虚则血病,当归、芍药养血而敛阴;木盛则土衰,甘草、白术和中而补土;柴胡升阳散热,合芍药以平肝,而使木得条达;茯苓清热利湿,助甘、术以益土,而令心气安宁;生姜暖胃祛痰,调中解郁;薄荷搜肝泻肺,理血消风,疏逆和中,诸证自已,所以有逍遥之名。②《古方选注》:治以柴胡,肝欲散也;佐以甘草、肝苦急也;当归以辛补之;白芍以酸泻之;治以白术、茯苓,脾苦湿也;佐以甘草、脾欲缓,用苦泻之,甘补之也;治以白芍,心苦缓,以酸收之;佐以甘草,心欲软,以甘泻之也;加薄荷、生姜,入煎即滤,统取辛香散郁也。③《医林纂
附注: 逍遥汤(《圣济总录》卷一六三)。将本方改为丸剂,名“逍遥丸”(见《中国药典》)。
2011-12-25 22:24 4楼
名称: 逍遥散别名:逍遥散
组成: 归身9g,焦白术6g,甘草3g,柴胡6g,丹皮6g,茯苓12g,焦山栀6g,白菊6g,白芍9g,杞子9g,石菖蒲10g。
出处: 《韦文贵眼科临床经验选》。 功效:舒肝解郁,清热养血,平补肝肾。
主治: 七情内伤所致肝郁气滞型,或温热病后,玄府郁闭而致双眼失明,如球后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皮质盲(近似中医青盲),或突然失明,如急性球后视神经炎、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视网膜中央静脉血栓形成、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所致玻璃体出血(近似中医暴盲)。
用法用量:
加减: 表邪已解,亦无低烧,可去薄荷;药后大便溏稀,可去栀子、菊花,加党参益气健脾而扶正。
各家论述: 柴胡疏肝解郁;归身、白芍养血柔肝而和脾;茯苓、白术、甘草健脾燥湿和中;丹皮、栀子清热、凉血而泻郁火;菊花平肝明目;杞子清肝、益肾明目;石菖蒲芳香开窍明目。本方用于眼科上述疾患,不但有舒肝行气解郁之功,且有平肝、益肾明目之效。“木郁达之”,玄府通利,则目得濡养而神光充沛。
2011-12-25 22:24 5楼
名称: 逍遥散别名:逍遥散
组成: 软柴胡5分,白芍药1钱半(酒炒),冬白术1钱半(炒),当归身2钱,白茯苓2钱(去木),粉甘草5分,钩藤钩5钱,忍冬藤3钱。
出处: 《医略六书》卷十八。
主治: 肝脾两虚,寒热食少,营气虚而瘛疭;女子经用潮热,男子阴虚木旺,脉弦虚数。
用法用量: 水煎,去滓温服。
加减: 阴虚血少,加生地;血虚火旺,加桅、丹。
各家论述: 归、芍敛阴养血,苓、术健脾生血,甘草缓中和胃,柴胡解郁升清,二藤舒筋以和络脉也,血旺筋舒,则寒热自解,而瘛疭无不痊,何食少之有哉
2011-12-25 22:25 6楼
名称: 逍遥散别名:逍遥散
组成: 白术、茯苓、当归、白芍、生地、甘草、柴胡。
出处: 《种痘新书》卷十。 功效:养心补血,调理脾胃。
主治: 女子一向闭经,血海已涸,适逢出痘,毒气郁于冲任之间,二阳并发,热甚。
用法用量:
加减: 加栀仁、丹皮,名“加味逍遥散”。
2011-12-25 22:25 7楼
名称: 逍遥散别名:逍遥散
组成: 柴胡1钱,芍药1钱,陈皮1钱,牡丹皮1钱,茯神1钱,当归1钱,白术1钱,贝母1钱,薄荷7分,黄连5分(每1两用吴莱奥2钱,水拌炒焦色,合用)。
出处: 《医贯》卷六。
主治: 郁疟。
2011-12-25 22:25 8楼
名称: 逍遥散别名:逍遥散
组成: 当归1钱,白芍1钱,茯苓1钱,白术1钱,柴胡1钱,香附8分,丹皮7分,甘草6分,薄荷5分,黄芩(有热加)5分。
出处: 《外科正宗》卷二。 功效:和气血,开郁行滞,散结。疏肝。
主治: 妇人血虚,五心烦热,肢体疼痛,头目昏重,心忡颊赤,口燥咽干,发热盗汗,食少嗜卧;血热相搏,月水不调,脐腹作痛,寒热如疟;及室女血弱,荣卫不调,痰嗽潮热,肌体羸瘦,渐成骨蒸。
用法用量: 水2钟,煎8分,食远服。
加减: 有寒,加生姜3片、大枣2枚。
附注: 方中丹皮,《金鉴》作“陈皮”。
2011-12-25 22:25 9楼
名称: 逍遥散别名:逍遥散
组成: 人参、白茯苓(去皮)、柴胡(去苗)、白术(炒)、黄耆各等分。
出处: 《准绳·女科》卷二引《神巧万全方》。
主治: 妇人血风劳,五心烦躁,心多怔忪,恍惚忧惧,头目昏重,夜多盗汗。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加甘草1寸,同煎6分,温服。
制备方法: 上为散。
2011-12-25 22:26 10楼
名称: 逍遥散别名:逍遥散
组成: 当归(酒洗)1钱5分,白芍(酒炒)1钱,柴胡1钱,黄芩1钱,川芎7分,熟地黄7分,半夏(姜炒)7分,人参5分,麦门冬(去心)5分,甘草4分。
出处: 《寿世保元》卷七。 功效:和气血,扶脾胃。
主治: 室女17-18岁,脾胃受伤,气血俱弱,误食生冷,经脉不通,或百日或半年,颜色青黄,饮食少进,寒热往来,四肢困倦,头疼目弦,肚疼结块,五心烦热,呕吐膨胀。
用法用量: 加生姜3片,水煎,热服。
制备方法: 上锉散。
加减: 少睡,加酸枣仁(炒)以敛心血。
2011-12-25 22:26 11楼
名称: 逍遥散别名:逍遥散
组成: 当归、白芍、茯苓、白术、甘草、柴胡、薄荷、丹皮、山栀。
出处: 《女科切要》卷一。 功效:解郁调经,和气血。
主治: 肝郁血虚,妇人经闭及月经不调。妇人胃气不调,貌本壮实,饮食渐减,经水不通。肝经血虚木郁。脐腹胀痛,午后烦热,精神疲倦。
用法用量:
附注: 本方改为丸剂,名“逍遥丸”(见《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北京方)。
⬅ 独参汤 老茶馆 胃下垂治疗验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