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悲哀(一)

2011-12-07 18:58 楼主
前言
前几年,方舟子先生提出了否定中医的理论,并在网上炒得沸沸扬扬。网友对方先生骂不绝口,这代表中医发展的民意及中国人对发展中医的渴望。笔者研究中医,致力于中医脉诊仪的开发与临床观察二十余年,在声讨方先生的浪潮中,没有发表可否的议论与观点。现在由于某种客观原因,讨方的浪潮冷了下来,在冷静之余,反思方先生的提法究竟对不对,对在哪里,错又错到哪里。笔者想用大量的事实和病例来探讨这个问题。在探讨这个问题时,难免要碰到某些人的痛处,也可能要引来一片骂声,但是我们知道,中医从她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是一门尊重自然规律,顺从自然规律的科学,并不断修正自己,完善自己,发展自己。在明清四大家时,中医发展到了顶峰,并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及养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近代,随着西方现代科学技术传入中国,西医也在这片古老的中华大地上安家落户,并成为这片土地的主宰者。这并不是坏事,因为它推动了中国医疗事业的发展,这和中国历史上两次少数民族的发展壮大并统一中国的领土一样带来了中华民族的各个民族的团结和谐和繁荣,扩大了中华民族的版图,发展了中华民族的经济文化。医学的发展也是如此。

一.西医的崛起与中医的倒退
随着西方现代科学技术的输入,西医也随着基督教而进入闭关锁国的中国大地,那时的中华民族拒西医于国门之外,换句话说就是不相信西医。那么西医是怎样被中国人接受的呢?
1.西医的实践性。西医是解剖学的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西医对人体的研究也是经过了很多实验的成功和失败,用人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经验,而逐渐地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
2.西医的科学性。西医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紧密的和现代科学联系在一起,随之诞生了很多与现代科学同步的诊断仪器和治疗仪器,使西医如虎添翼,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3.西医的严谨性。多年来西医的发展和他严密的科学管理有直接的关系。它有一整套的管理机制,从人体实验中不断地总结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来确认诊断的可靠性及治疗的安全性,比如手术指证,放疗和化疗的标准等等。
4.西医的直观性。西医检测到的都是用肉眼或者在显微镜下能看得到的器质性病变,容易被医者或者患者接受和认可。
5.西医重视诊断。西医最基本的观察是以现代的诊断仪器的检测指标为准则的,没有明确的诊断结果就无法治疗。如细菌的分型,病毒的分型,癌症的分型的研究都很精细。
以上都是西医崛起的主要原因。
那么中医是怎么倒退的呢?
中医本来在金元时期已经发展到全盛时期,百家争鸣,各抒己见,出现了金元四大家,逐渐地完善了中医理论,推动了中医的发展。但是由于西方文化的输入以及随之输入的西方医学严重的冲击着中医。胡适、梁启超是新文化的倡导者,也是西方医学的倡导者,对西医的弊病及欠缺避而不谈,大谈其优越性。当时,在中国闭关锁国的情况下还可以理解,他们诋毁中医的目的是要发展西医。到现在为止,由于 飞发展,历史上出现了几次诋毁中医的浪潮,都是由于国家的政策保了下来。就这样具有千年古典文化的中医成了现代医学的牺牲品和附属品。中医被旁置了。
中医为什么会倒退和旁置呢?
让我们分析一下中医的现状就会一目了然了。现代中医存在有以下几种基本形式:
1.高等中医院校。基本上每省一所。
2.中医研究所、研究院。
3.中医医院。
4.中医诊所。
5.业余中医爱好者。
(一).中医的高等院校。
中医高等院校的现状:大约是每省一所。现在已经由原来的中医学院改名为中医药大学。中医院校主要以教学为主,学习的只是中医的一般知识,而对中医的四大经典几乎一无所知。最近几年才将部分经典加入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必修课。由于实践经验较少,对四大经典的理论只在皮毛之中,而大部分学习的是西医课,实践的是西医临床。如果谁手术做得好,则耀武扬威,不可一世。但这只是中医里的西医,和同级的西医院相比,则不值得称道了。因为搞西医外科必须会做手术,那么这些中医学者对中医研究得怎么样呢?同样是所知知者,常在通用范畴之列。稍深入一点则会哑然失语。有时甚至闹出笑话来。
例一:其中和某中医药大学分管教学的副校长谈起中医脉诊仪的研制及应用。这位校长首先一句话就是:你的脉诊仪二十八部脉都能做出来吗?我说:不能!接着这位校长说:二十八部脉人家都搞出来了,你搞不出来,还研究什么脉诊仪?我当时回答:那都是假的。这位校长愕然了。我们讲课用了那么多年(指教学课件)你怎么说是假的呢?我说:比如浮脉,只是讲取脉时的脉位,不是脉形。中医诊脉讲的是位、数、形、势,是四个不同的概念,不能用形去表示位。“啊!”恍然大悟,好像是明白了,没有接着问下去。
例二:某一中医院校的博士导师,老教授,著作颇丰,思路敏捷,诊病校内知情者无人问津,校外慕名来诊者有之。
笔者在搞脉诊仪研制初期,本想是工科的人研制仪器,医学领域的人去研究脉象分析,应当是在情理之中的事。当我找到该中医教授,首先被问的第一句话是:“你的脉诊仪怎么分析。”我在想,脉象分析应当是中医医者去研究,我研究工科的人怎么会搞脉象分析呢?接着就是一句“免谈!”这句话我明白了。为什么免谈呢?是没法谈。因为他们自己也不懂,怎么谈呢?从那时起笔者用十余年的时间去研究脉法分析,因为家里是祖传中医,有那么多的病例在案,笔者本职工作又是搞信号分析的,只要拿到人体的生物信息,我为什么不能分析呢?功夫不负有心人,十几年的时间,笔者研究了各式各样疾病的软件,对疾病的诊断特别方便。原来信号分析也是工科的知识,医者没有学过这门知识,当然无法分析了。有了仪器,提供诊断信息,医者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才能逐渐把中医和现代科学相结合。可是现在从中医的发展体制,无视中医仪器的临床实践,而着重著书立说。你看中医的书籍大部分是抄来抄去,就是研究生和博士生的毕业论文只谈一谈老中医的经验总结。至于科研也只是中药西化,或干脆就是用西医的方法研究中医。建国以来,那么多的科研经费,投放到中医院校及科研单位,有位中医的领导在申请科研经费时,说句笑谈的真话:“去弄点钱玩一玩。”,这句话说对了,从2004年申请科研经费220万人民币,到现在这些钱可能已经玩光了,但是科研项目怎么样,只有天知道。
例三:某中医药大学一位负责教学的副校长,带着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教授、老师等十五六人来了解中医脉诊仪,并研究合作的事宜,并当场做了临床试验,检测结果与被检测者病症基本相符,可是后来还是不了了之,无人问津。难道是仪器不好用吗?这里另有隐情,下面章节再慢慢交代。
例四:在笔者研制脉诊仪的过程中,接触到最多的就是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他们放假不休息,有时间就研究脉诊信息,探讨脉诊机理,努力实践。其中有某公司的新产品开发部的,也有某工程院校在读博士生,当然更多的医学界的青年学者或者教师。无论是从网上还是从QQ聊天中都充满了对中医脉诊现代技术的探讨和渴望。
例五:在中医大专院校中,基本没有现代的中医诊断仪器,而中医的诊断仍然停留在中医望闻问切水平上,可惜的是就是望闻问切怎么用也几乎丢光了,只是停留在课堂上,或者是口头上,而非实践。科学发展到卫星和飞船的时代,没有现代诊断仪器的医学只能是走向死亡或者灭亡,也难怪方舟子先生提出废除中医的理论。
例六:在2004年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召开了“重铸中华医魂”的学术论坛,笔者受邀参加并做了中心发言,在会上有很多专家学者就曾大声疾呼 “糊涂老师教出糊涂学生”。中医需要现代科学,中医需要现代理论,中医需要现代技术!中医没有现代的诊断仪器,只能任凭有的人胡说八道,因为没有现代理论的检测标准。
例七:中医药大学的实验室。笔者去过几所中医药大学的诊断实验室,几乎个个院校都是一样的,有一台机械手的实验模型。根据什么原理没有说,据说是按古典脉诊理论研究出来的,结构是这样的:一个部件是模拟手腕的胶皮机械手,供学生体会诊脉时的脉搏信息。第二部分是一个泵,通过配置的液体在里面循环,据说可以提供二十八部脉的脉搏信息。第三部分是模拟二十八部脉搏的各种曲线模型,据说用手去摸机械手,再将机器的泵变换到某种脉诊方式,如浮脉,在仪器上就会显示出相应浮脉的脉象。稍微懂一点信号提取常识的人都会知道,没有传感器怎么能模拟出脉图来呢?不由令人哑然失笑。有的中医药大学,这样的实验课一年只能上两次,而且仪器还不好用,只是作为教学检查用。
例八:中医药大学的科研处。由于工作的关系,笔者有机会到某中医药大学的科研处。墙上有一张表,有各式各样的科研项目,由于笔者是研制中医脉诊仪的,对中医的诊断仪器可能要多看几眼,遗憾的是,没有找到中医诊断的科研项目。不知道是中医只要望闻问切就足够,不需要科研研究了,还是中医诊断已经到顶峰不用再研究了。
例九:狂傲。在某中医药大学谈中医脉诊仪合作项目时,请来了一位权威的专家,据说曾申请过中医院士。在讨论会上还有其他的博士导师。一位博士导师发言刚刚开始,这位准院士则说:“你别说了,我都知道了。”这位博士导师戛然而止。当笔者介绍脉诊仪的时候,他也表现出不屑一顾“你别说了,我都知道了。”我说:“你不知道!你知道脉搏究竟含有哪些疾病信息,而这些信息是怎样提取出来的吗?”这位准院士无言以对,勉强地听下去。当然合作也不会有什么结果。笔者学校有很多院士,经常来往交谈,还没遇到这么狂的。就笔者接触到的,越是学识渊博的专家学者越是谦逊,平易近人,而这位准院士飘飘然。但愿中医界就此一例吧!
例十:中医药大学毕业生的去处。据笔者了解中医药大学毕业生留校需要十万元人民币,其余则自谋职业。就是拿到执业医师证明,在各级医院里,也只能是抄抄写写,人云亦云,学非所用。
例十一:中医药大学的诊断教研室。这个诊断教研室很奇怪,编制归属医院,讲课归属学院。没有自己的诊断研究和实践基地,而评职晋级还没有归属,不知道自己该走医编还是教编。
下一章请看各级中医院的现状。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1-12-07 19:51 2楼
我认为这不是中医的悲哀,而是国人的悲哀。患者贪图方便常常首选西医来治疗,并常常是治标不治本,加上生活方式的改变,致使身体素质每趋日下。医生和医院呢,在社会大潮流的影响下,经济利益决定了西医的主导地位,而搞中医反要倒贴钱,。而政府呢,无力管理,也难于管理,对于中医的扶持是无从下手(常常不知道要如何扶持,扶持什么)。而且还有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一个合格的中医师成长需要一定的时间也需要更多的接触才能得到患者的认可,至于那些所谓的名老中医,我认为是在啃老本,因为新的“名老中医”很多是经不起地域和患者的改变而无法保持较高疗效。
2011-12-07 20:46 3楼
中医的命运堪忧。悲哀.唉!
2011-12-08 08:18 4楼
如果把真正的中医效应用来换取“改革开放之金钱”的话,就是中医最大的悲哀!!!而现今的华夏大地正席卷如此的狂潮。这是民族的悲哀!活该啊,活该!!!
2011-12-08 12:42 5楼
很实事求是的~!

啥悲哀不悲哀?中医就这样,慢慢的凋零,谁也拦不住哒~!
2011-12-08 13:37 6楼
回复 24# 董建军

医学如同一座山,古代中医以架云梯走捷径的方式,很快就达到了半山腰,並以山腰的现成的武器弹药向山下一通扫射,因其居高临下之势,必能对敌以毁灭性打击,也不用十分清楚山下敌情如何。
然而西方医学却是从山脚下开始研究进行的,对 山中的情况皆有详细了解,包括山顶和山腰部分,但是毕竟还无中医云梯的架设便捷的发现和登山途径的发现,所以不能以居高临下之势去扫荡病敌。
2011-12-08 23:34 7楼
楼主的意思是中医院校里的带头人都不懂脉象,只会夸夸其谈。教书教贯了,看病水平就差了,有道理。至于说中医消亡,那是不可能的事,自古巫医难分,看看巫术现在还盛行,医术就不会消失。只是越来越差而已。
2011-12-10 21:02 8楼
huangdr5460 说:
我认为这不是中医的悲哀,而是国人的悲哀。患者贪图方便常常首选西医来治疗,并常常是治标不治本,加上生活

只有解决中医的悲哀,才能使国人走出悲哀。
2011-12-10 21:06 9楼
各位说的都很有道理,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使中医走出悲哀。做一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2011-12-11 21:55 10楼
楼主是位不错的推销员,西医贩子
2011-12-12 08:07 11楼
神机定通 说:
回复 24# 董建军

医学如同一座山,古代中医以架云梯走捷径的方式,很快就达到了半山腰,並以山腰的现成

比喻很形象。中医的奥妙在于自然而然,寓形体于情理,自情理解释、修复形体之变异。西医仅知捕捉迹象,以形体而辨别形体,根本不讲情理,宜其形迹同情理异者,就举手无措,多见败迹。世人喜于简便,不愿溯求情理,安于简便,多依附西医,故而有此悲哀!
⬅ 抗生素毁掉中国一代人 老茶馆 偏头痛单味药1剂止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