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方的秘密

2010-01-27 15:31 楼主
膏方的概念

膏方,又叫膏剂,以其剂型为名,属于中医里丸、散、膏、丹、酒、露、汤、锭八种剂型之一。膏的含义较广:如指物,以油脂为膏;如指形态,以凝而不固称膏;如指口味,以甘姜滑腴为膏。《山海经》 曾中说:“言味好皆滑为膏”,如指内容,以为物之精粹,如指作用,以滋养膏润为长。膏剂有外敷和内服两种,外敷膏剂是中医外治法中常用药物剂型,除用于皮肤、疮疡等疾患以外,还在内科和妇科等病症中使用。内服膏剂,后来又称为膏方,因其起到滋补作用,也有人称其为滋补药,广泛地使用于内、外、妇、儿、伤骨、眼耳口鼻等科疾患及大病后体虚者。

在中医理论里,膏方是一种具有高级营养滋补和治疗预防综合作用的成药。它是在大型复方汤剂的基础上,根据人的不同体质、不同临床表现而确立不同处方,经浓煎后掺入某些辅料而制成的一种稠厚状半流质或冻状剂型。其中,处方中药物尽可能 选用道地药材,全部制作过程操作严格,只有经过精细加工的膏方最终才能成为上品。

膏方的渊源

膏方已经有很悠久的历史。早在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即有膏方应用的记载。《黄帝内经》中也有关于膏剂的制作和临床应用的论述。在两千年前,医家已经用动物油脂、白酒等,涂在皮肤上,用以医治疾病。

《后汉书方术传》有著名外科医学家华佗用神膏外敷的记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载有不少膏方的制法与用途,《金匮.腹满寒疝宿食病》中的大乌头煎是膏方内服的最早记录。及至晋代,《肘后百一方》有“莽草膏”及“裴氏五毒神膏”的记载。此时,膏方的运用,已由皮肤外敷,逐步发展到五官科外塞和内服并用以治疗疾病。

唐、宋时代,对膏方的制作、使用方法,续有发展。医家们把外敷药膏称为“膏”,而将内服膏剂称为“煎”,如《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中“苏子煎”、“杏仁煎”、“枸杞煎”等,不仅用于治病,并且开后世补需康复、养生抗衰老之先河。

金元时期,扩大了膏方治病的范围。如治消渴(糖尿病)的“地黄膏”(《世医得效方》),治咳嗽喘满的“蛤蚧膏”等。

明代《御制饮膳调养指南》,制“琼玉膏”、“天门冬膏”等,规定以“慢火熬成膏”,并认为能“延年益寿,填精补髓,发白变黑,返老还童”。

到了清代,膏方已成为临床治疗疾病的常用手段,广泛应用于内、外、儿、妇科。其中许多膏方沿用至今,如《本草纲目》中的益母草膏、《寿世保元》中的茯苓膏等。


膏方的特点

第一、膏方具有补虚和治病两大特点

一些春夏易发之病,如哮喘等,如果能在冬季将身体调养好,就不易发作,正所谓“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我国民间素有冬令进补的习惯,有道是“三九补一冬,来年少病痛”,“冬令进补,来春打虎”。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冬天气温低,热量耗散多,胃肠道功能相对较其他季节强,生理机能的旺盛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可以更多地转化为自身物质。人体在冬季新陈代谢谢速度减慢,此时适当补养,可调解和改善人体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增强抵抗力,达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第二、“阴平阳秘,以衡为补”,完全体现了传统医学的整体观念

中医理论认为,人的生命活动以阴阳脏腑气血为依据,阴阳脏腑气血平衡则能健康无恙,延年益寿,故《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病邪有阴邪、阳邪,人体正气也有阴阳之气,疾病的发生就是阴阳失去相对平衡,出现阴阳偏盛或阴阳偏衰的结果。因此,利用药物的偏胜之性,来纠正人体阴阳气血的不平衡,“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是中医养生和治病的基本思想,也是制订膏方的主要原则。

临床所及,中老年人脏气渐衰,运化不及,常常呈现虚实夹杂的复杂病理状态,如果对此忽略不见,一味投补,补其有余,实其所实,往往会适得其反。所以膏方用药,既要考虑“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又应根据病者的症状,针对瘀血等病理产物,适当加以行气、活血之品,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阴阳平衡,气血条畅。


膏方的制作方法

一、膏方的制作和收藏

(一)配料

通常内服膏方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可以在药房买到的现成膏方药,如治疗咳嗽的“枇杷膏,”治疗痛经的“益母膏”,治疗体虚多病的“十全大补膏”等,这一类膏方药,大多药物组成简单,作用单纯。另一种是必须根据自己的体质和疾病,经过医生全面诊断和辨证以后处定的膏方,一般应该先采用汤剂处方诊治服用一段时间,确定有效之后,将有效处方的用量增大10至15倍以上,即成为一次拟定的膏方剂量,一料膏方的剂量大致在1000克以上,可熬出膏滋1400克左右。

(二)浸泡

将药物和匀后,放入有盖的容器内,容器以砂锅最佳,也可用铜锅或搪瓷锅、铝锅,但不可用铁锅,以免引起化学反应。加入适量的冷水浸泡,一般以水高出药面15厘米为度,浸泡时间约12小时左右,这样,药物中的有效成份容易煎出来。

(三)煎药

俗话说“煎药要煎透”。所谓“透”,就是恰如其分的意思。先用大火将药液煮沸,再用小火煎煮,保持微沸,煎煮时应及时搅拌,并去除浮于表面的泡沫,以免药液溢出,煮至2一5小时,过滤取出药液,药渣续加冷水再煎,第二次加水量一般以淹没药料即可,如法煎煮三次为度,合并药液,静置沉淀,再用四层纱布过滤3次,尽量减少药液中的杂质。如果用人参、冬虫夏草等贵重药物,则不宜于他药同煎,以免造成浪费,应该用小火另煎浓汁,于收膏时将药汁冲入,或将人参、冬虫夏草研成细粉,于收膏时调入膏中亦可,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其药效。

(四)浓缩

将煎出的药液再放在小火上煎煮蒸发浓缩,同时不断用筷子搅动药液,防止焦化,逐渐形成稠膏状,趁热用筷子取浓缩的药液滴于干燥皮纸上,以滴膏周围不见水迹为度。此谓清膏。

(五)收膏

在稠膏状的药液中加入阿胶、龟板胶、鹿角胶等胶剂和适量蜂蜜或冰糖、蔗糖,用小火煎熬并不断用筷子搅拌和匀收膏。糖类和胶类的配料,均应根据需要选用,例如阴血虚弱者,可选用驴皮胶、龟板胶;阳气虚弱者,可选用鹿角胶;阴阳两虚者,可选用龟鹿二仙胶;便秘者可选用蜂蜜;糖尿病患者可避免用糖类;肝病者可不用黄酒浸胶等。膏方标准为无焦臭,异味,无糖的结晶析出。煎膏所用的糖,一般均须先行炒透,随后再加入药汁内溶化。如不炒透,易使煎成的膏滋置放日久后,产生糖和药汁分离,或有颗粒状析出,习称返砂。阿胶等胶剂在入膏前必须先打碎,加入黄酒浸泡一夜,以便于溶化。

(六)收藏

膏方的收藏也是重要的一环,如收藏不妥,极易变霉变质,影响药效。一般存放膏方的容器以瓷罐为宜,切不可用金属的锅、罐存放,以免引起化学反应。一料膏方通常可服用4?D8周,所以放置的环境以阴凉干燥为好,如避阳之处或冰箱内,因膏方中糖份含量高,且其中还含有动物蛋白的晕类药,温度一高容易变质发霉。如遇冬令气温连日回升,可隔水高温蒸烊,启盖待完全冷却,然后再将盖子盖好,防止水蒸气落在膏面上产生霉点,影响治疗效果。

二、膏方的服法

每日清晨空腹服一汤匙,或早晚空腹各服一汤匙,均用白开水冲入,和匀服用。如方中用熟地等滋腻药或配料胶类剂量较大,则膏滋稠粘,难以烊化,则可以隔水蒸化后服用。膏滋也可以含化,即将膏汁含在口中,让膏汁在口中溶化,以发挥药效。

膏方服用剂量要根据病情或病者的身体情况及药物性质而决定,尤其是与病者消化功能有着密切关系,一般而言,服膏方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增加,如每日先服一汤匙约5一10克即可,如果后者消化功能正常,或病情需要再改为早晚各服一汤匙,以加强其治疗效果。

一料膏方,一般要服4周至6周,以每年冬至日服起,五十天左右,即头九到五九(冬至后第一个九天为头九,第十天至第十八天为二九,以此类推),或服至立春前结束。如果准备一冬服二料膏方,服用时间可以适当提前。

三、膏方禁忌

在服膏方期间,如因误食所忌饮食,常能使膏方的疗效降低,或引起不良反应。如服含有人参、黄芪等补气的膏方时,应忌食萝卜,因萝卜是破气消导之品。服膏方时一般不宜用茶叶水冲饮,因茶叶能解药性而影响疗效。如病者属阳虚有寒者,忌食生冷饮食;如属阴虚火旺者,则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如为哮喘病者,宜忌食虾蟹腥味等。此外,如遇感冒发热,伤食腹泻等,则应暂停服用。


膏方的适用对象

1、慢性病人的进补:原来患有慢性疾病,冬令季节,可以结合它的病症,一边施补,一边治病,这样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作用更大。从目前临床应用膏方的情况来看,不但内科病人可以服用膏方,妇科、儿科、外科、伤骨科、五官科的病人都可以服用膏方药,气血阴阳津液虚弱的病人也都可以通过服用膏方来达到除病强身的目的。

2、亚健康者的进补:现代社会中青年工作生活压力和劳动强度很大(主要为精神紧张,脑力透支),同时众多的应酬,无度的烟酒嗜好,长期不足的睡眠及休息,均可造成人体的各项正常生理机能大幅度变化,抗病能力下降,从而使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这就非常需要适时进行全面整体的调理,膏方疗法就是最佳的选择。

3、老年人的进补:老年人,由于它的生理特性,人体的各种机能,都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趋向衰退,而冬令进补,则能增强体质,延缓衰老。

4、女性的进补:对于女性来说,脾胃主全身元气,脾胃虚弱,元气不足,就容易造成女性的衰老;若脾胃能吸收饮食中的营养,充分滋养全身脏器及皮肤腠理,当脾胃正常运转时,全身的营养不断得到补充,人的抗衰老能力、生命力随之增强,脸部就会红润,皮肤就会充满光泽和弹性。

5、儿童的进补:小儿根据生长需要可以适当进补,尤其是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久咳不愈,厌食、贫血等体虚的患儿宜于调补。


膏方的存放方法

为了使膏方能在服用期间,保质而充分发挥药力以达到调补的目的,其存放方法,至关重要。

首先在膏方制作后,让其充分冷却,才可加盖。可以让它存放在瓷罐(锅、钵)中,亦可以用搪瓷烧锅存放,但不宜用铝、铁锅作为盛器。

由于膏方用药时间较长,尽管时值冬季为多,但遇暖冬时就要小心发生霉变了。一般情况下,多放在阴凉处,若放在冰箱冷藏更佳。若放在阴凉处而遇暖冬气温连日回升,应让其隔水高温蒸烊,但是忌直接将膏锅放在火上烧烊,这样就会造成锅裂和底焦。在膏药蒸烊后,一定要把盖打开,直至完全冷却,方可盖好。切不可让锅盖的水落在膏面上,否则过几天就会出现霉点。在每天服用膏方时,应该放一个固定的汤匙,以免把水分带进锅罐里而造成发霉变质。

一旦气候潮湿,或者天气变暖,在膏方上出现一些霉点,此时宜用清洁水果刀刮去表面有霉点的一层,再用隔水高温蒸烊。当然,如果霉点很多且在膏面的深处也见有霉点,这样就不能服用了。


传统膏方底蕴犹存

沿袭传统再创新

记者前往岳阳医院的药剂大楼,直面冬令最引人关注的膏方制作现场。扑鼻的中药味和热火朝天的熬药铜锅构成了一道古老的风景线。

药剂科药剂师陈伟明告诉记者,岳阳医院在制作膏方的时候用的是最为传统的紫铜锅,也是目前全上海唯一沿用这一方法的医院。紫铜锅煎药可以避免高温下产生的化学反应,可稳定药材的药性,并且紫铜锅具有吸水性高的特点,效率快浓度高。

在压榨药汁的时候,则采用自创的压制机,它是从最原始的压榨机改良后成型的。在使用过程中,可将吸附在药渣上的药汁统统榨出,而这些药汁往往是浓度最高、最精华的。

毛笔开方似艺术

龙华医院养生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医示范病区主任周英豪医生周主任告诉记者:“上海龙华医院1984年底恢复专家门诊、膏方门诊,当年一般门诊挂号是人民币2角,而新恢复中医特色门诊、膏方门诊挂号是5元,但是挂中医特色门诊、膏方门诊的病人还是趋之若鹜,在社会上引起极大轰动。”

过去老中医开膏方都是用毛笔工整写出,周主任向记者展示了几十年前老中医开的一些膏方单,每一张都极其严谨端庄,仿佛艺术品一般。周主任说,“从前去医院开冬令膏方的都是中老年人。而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也开始关注膏方,人们开始主动体检,主动寻求养生保健之道,这是对自己身体负责的一种表现。”

制做工艺

有着32年从业经验,岳阳医院资深药剂师俞财春告诉记者,头剂是将草药原材料放入紫铜锅中沸煮四小时;二剂再煮两个半小时,取出药材压榨成汁,再将药汁沉淀一晚(约十小时),即可取上清药。

下一个环节是先将汤药煮沸,放入阿胶、黄明胶等胶原蛋白,待其融化后,根据医嘱添上冰糖、蜂蜜等配料,再融化后经由细纱网过滤。接着继续熬制、过滤,最后放入桂圆、核桃等补品后便可收膏。

膏方常见三大误区

认识误区

冬令进补,是中医“天人合一”思想的具体体现,冬令阳气收藏,适合进补。但这个“补”,应该理解为“删多余、补不足”,寓“固本清源”为一体。

而膏方是靠医生正确运用中医基础理论,辨体质、辨症候、辨年龄,综合患者人文环境等各项数据,利用气象学,禀赋学及药的剂型特色,对病人统筹安排,进行个体化防病治病的一种独特的治疗手段。

服法误区

常见的服法误区之一为欲求速效,每天服用几次,半个月内服完一料膏滋。其二为感冒、消化不良时不停药。其三为口无禁忌,与常服药同时服用,影响疗效。

正确服法是每晨以沸水冲服一匙,如饭后无不适或病情需要可在晚间加一匙。感冒时必须停服。合理的起服时日为冬至至末九,共81天。

辨证误区

辨证正确与否是疗效关键。不少人以“补”是论,自购人参、阿胶等加南货自煎,忽略辨证,结果服后胸闷腹涨,伤害身体。二为膏方成为群众性运动,全民进补。朋友、病友、家人的方子看看差不多就一起服用。膏方既不是十全大补膏,也不是补中益气汤,不考虑针对性,自然无疗效可言。

小儿能冬令进补吗?

“补”是对“虚”而言,中医“虚则补之”的治疗原则同样适用于小儿,因此,有虚症的小儿是可以进补的。关键是小儿进补应根据小儿特点,根据虚之所在,合理用药,不能与成人等同对待。

一般而言,有以下特征的小儿适宜冬令进补。如体质羸弱,反复感冒咳嗽,多次罹患支气管炎、肺炎;形瘦面黄,食欲不振;有哮喘病;有汗症、遗尿或生长发育迟缓;患急性病或慢性病后体质虚弱等。而身体健康生长发育良好、年龄在5岁以下、患急性病尚未痊愈或慢性病在活动阶段的小儿不适宜进补。

小儿膏方应有异于成人,用药以平为贵,以平补为主,通常选用党参、太子参、白术、茯苓、淮山药、米仁等药。小儿膏方收膏常用饴糖和冰糖,不用鹿角膏、龟板膏等。因此,服用有经验医师所开具的膏方应该是安全有效的。


膏方的发展

膏方历史悠久,起于汉唐,在《皇帝内经》中就有关于膏剂的记载,如马膏,主要供外用,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记载的大乌头膏、猪膏发煎是内服膏剂的最早记载。唐代《千金方》中个别“煎”已与现代膏方大体一致,如苏子煎,王焘《外台秘要》有“煎方六首”。

宋朝膏逐渐代替煎,基本沿袭唐代风格,用途日趋广泛,如南宋《洪氏集验方》收载的琼玉膏,沿用至今,同时膏方中含有动物类药的习惯也流传下来,如《圣济总录》栝萎根膏,此时膏方兼有治病和滋养的作用。

明清膏方更趋完善和成熟,表现为膏方的命名正规、制作规范,膏专指滋补类方剂,煎指水煎剂;数量大大增加,临床运用更加广泛。

明朝膏方即广为各类方书记载,组成多简单,流传至今的膏方有洪基《摄生总要》“龟鹿二仙膏”、龚廷贤《寿世保元》“茯苓膏”以及张景岳的“两仪膏”等。

清代膏方不仅在民间流传,宫廷中亦广泛使用,如《慈禧光绪医方选议》有内服膏滋方近30首。晚清时膏方组成渐复杂,如张聿青《膏方》中膏方用药往往已达二、三十味,甚至更多,收膏时常选加阿胶、鹿角胶等,并强调辨证而施,对后世医家影响较大。

近现代膏方在上海、江浙及广东广泛使用,尤以上海为甚


膏方的功效

(1)补虚扶弱

虚弱是指机体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免疫功能及抗病能力较健康水平低下,不一定具有临床检验指标的异常。凡是气血不足、五脏亏损、素体虚弱者或因外科手术、妇女产后以及大病、重病、慢性消耗性疾病等恢复期出现各种虚弱症状,都可以用膏方调养。膏剂药性缓和持久,又便于久服或贮藏,对各种虚证有独特功效。特别是冬令时期,人体肌肤致密,对滋补营养性物质更能藏而不泄,如能抓紧这段时间,选用适当膏方进补,有投资少、收效大的优点。经常服用膏剂,必能增强体质,使虚弱者恢复健康。

(2)防病治病

膏方不仅用于虚证,也能治疗实证。如外邪侵袭或自身脏腑功能失调,导致湿热、痰浊、瘀血等蕴积体内,引起各种病证,也可通过内服膏剂治疗。众所周知,市售枇杷膏治痰热咳嗽,益母草膏治妇女月经不调,夏枯草膏治甲状腺肿均有一定效果。

(3)抗衰延年

中、老年时期是体质由盛转衰的时期,中年工作负担较重,如果不加注意,就容易出现体虚或未老先衰的各种病症,如失眠、心悸、头晕目眩、神疲乏力、腰酸腿软、耳鸣、记忆力衰退等。严重的可积劳成疾甚至早夭。所以中年人及早注意健康投资,经常自制膏方内服以增强体质,防止早衰是非常必要的。老年人气血衰退,脏腑功能低下,如能重视调养,长服膏方以益气养血,防病治病,必能延缓衰老、益寿延年。


膏方中常用的胶

传统的膏方在配伍和加工时加入阿胶、龟版胶、鳖甲胶、鹿角胶等胶类中药,是膏方的用药特色,这些胶类中药不仅在制剂加工时有助于收膏成形,使药汁变稠,而且具有很好的药物功效。

阿胶为驴的皮去毛后经过熬制而成的胶块,因主产于山东阿县(今山东东平县)且以当地阿井之水煮胶而得名。阿胶具有补血、止血、滋阴、润燥的功效,主要用于血虚、阴虚和慢性出血等症。

现代研究表明,阿胶水解可产生多种氨基酸,并含有钾、钠、钙、镁等常量元素和铁、锌等多种微量元素。阿胶有促进造血功能的作用和抗辐射损伤的作用;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有耐缺氧、耐寒冷、抗疲劳的作用,并有明显的止血作用。

龟版胶是龟科动物乌龟的甲壳(即中药龟版)熬煮成的固体胶块。龟版胶具有滋阴养血,益胃健骨的功效。主要用于阴虚血亏,骨蒸潮热,吐血,鼻出血,烦热惊悸,肾虚腰痛,崩漏,带下等症。

现代研究表明,龟版胶含有谷氨酸、胱氨酸等十八种氨基酸,另含钾、钙、镁、锌等十多种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可提高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功能,明显延缓细胞的衰老。

鳖甲胶是鳖科动物中华鳖的背甲煎熬取汁、浓缩冷凝而成的胶块。鳖甲具有滋阴潜阳,软坚散结之功,主要用于阴虚潮热,?Y瘕积聚等症。

现代研究表明,鳖甲胶合有苏氨酸、丙氨酸等十七种氨基酸,另含钾、钙、锰、锌等十多种微量元素。鳖甲胶有补血作用,能明显增加血红蛋白的含量;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副作用很小。

鹿角胶是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角煎熬所得胶液经浓缩、冷凝后制成的胶块。鹿角胶具有温补肝肾,益精养血之功,主要用于肾气不足,虚劳赢瘦,腰痛,阳痿,滑精以及妇女宫冷、崩漏、带下等症。

现代研究表明,鹿角胶含有多种氨基酸。药理实验研究表明,鹿角胶有强心作用,能明显增加心脏的搏出量。阴虚火旺、潮热盗汗者忌用;阴虚阳亢,颧红烘热,头痛头胀者忌用。


开膏方应注重针对性

膏方俗称膏滋药,具有滋补强身、抗衰延年、治病纠偏等多种作用。由于膏方常由三十味左右的中药组成,服用时间较长,因此,制订膏方更应注重针对性。所谓针对性,即应该根据病者的疾病性质和体质类型,经辨证后配方制膏,一人一方,量体用药,方能达到增强体质、祛病延年目的。我的原则是:

重视脉案书写,辨证立法膏方不仅是滋补强壮的药品,更是治疗慢性疾病的最佳剂型,所以膏方的制订,首当重视辨证论治。医家应从病者错综复杂的症状中,分析其病因病位、正气之盛衰、病邪之深浅,探求疾病之根源,从而确定固本清源的方药,这套理、法、方、药的中医特色,必须充分体现在膏方的脉案中,切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否则病者服后,肯定弊多利少。

分析体质差异,量体用药人体体质的减弱,是病邪得以侵袭、导致疾病产生的主要原因,而体质每因年龄、性别等不同而异,故选方用药也不尽相同:如老年人脏气衰退,气血运行迟缓,膏方中多佐活血行气之品;妇女以肝为先天,易于肝气郁滞,故宜辅以疏肝理气之药;小儿为纯阳之体,不能过早服用补品,十四岁之前以健运脾土为主,十四岁之后也仅宜六味地黄丸之类。先师秦伯未先生开膏方,总以白术、山药为君,先严亦鲁公不轻易为孩童开膏方,偶尔为之,也不过以南沙参、白术加六味地黄为主,均具法度。

调畅气血阴阳,以平为期利用药物的偏胜,来纠正人体阴阳气血的不平衡,以求“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是中医养生和治病最基本的主体思想,也是制订膏方的主要原则。临床所及,中老年人由于脏气渐衰,运血无力,而呈现虚实夹杂的病理状态,对此若一味投补,补其有余,实其所实,往往会适得其反,所以膏方用药,既要考虑“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也应根据病者的症状,针对瘀血等病理产物,适当加以理气活血之品,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阴阳平衡。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膏滋方理论考源 老茶馆 中药注射液为何频频出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