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衡法治瘀

2011-12-08 09:23 楼主
针灸衡法治瘀― 胡玲香老师针灸治瘀经验



胡玲香,女,汉族,60 岁。1970 年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
属医院针灸科工作至今。从事中医、针灸临床工作30 余年。擅长于治疗痛症、肢体
瘫痪、耳鸣、失眠、哮喘以及脾胃病,尤长于运用瘀血理论辨证治疗各种疑难杂病。现
任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医主任医师、四川省名中医、四川省名老中医带徒导
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四川省针灸学会理事。

瘀血,又称为蓄血、恶血、败血,是指血行障碍,

血液凝聚而形成的病理产物,包括瘀滞内结之血、离

经之血、污秽之血等。历代医家对瘀血都有论述,最

早见于《内经》。而瘀血之名称首见于张仲景《金匮

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篇中。《内经》谈

及的“恶血”、张仲景的“蓄血”“、干血”,巢元方的“留

血”“、积血”,朱丹溪的“死血”,唐容川的“离经之血”

等皆属于瘀血。瘀血广泛见于临床多种疾病,如冠

心病、心绞痛、中风、癫痫等。瘀血的治疗历来受到

中医界的广泛关注。胡玲香老师在其30 余年的临

床实践中逐渐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瘀方法―
“针灸衡法治瘀”。

衡法即是指通过调整气血、平衡阴阳,从而达到

治瘀的一种治疗方法。“衡法”是上海铁路中心医院

颜德馨主任医师于80 年代首先提出的一个治疗法

则,是活血化瘀疗法的主导思想。《内经》云: “坚者
削之,结者散之”,活血化瘀疗法似乎近于“消法”,而
实际上“消”并不能反映活血化瘀的实质。多数活血
化瘀方剂中使用了补法、温法、清法,比如补阳还五
汤、桃红四物汤、温经汤、血府逐瘀汤、犀角地黄汤
等。《素问?至真要大论》“谨守病机..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以及清代王清任所说的“气通血活,何患不除”就是活血化瘀疗法的主导思想,也是“衡法”的理论基础。笔者的导师将“衡法”
这一治疗原则应用于针灸临床,结合针灸理论逐渐
总结出一套完善的针灸治瘀方法,在其临床实践中
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俞募相配平衡阴阳

俞、募穴为脏腑之气输注于背部和胸腹部的特
定穴。背俞穴属阳,胸腹募穴属阴,俞募相配有调整
脏腑功能、平衡阴阳的作用。

具体操作上可在背俞穴走罐,即先将凡士林涂
抹在背部脊柱两侧,然后在背俞穴部位进行走罐至
皮肤潮红为度;胸腹募穴上皮肤针叩刺后加拔火罐,
即先用碘酒、酒精在胸腹募穴处如期门穴处常规消
毒后,用皮肤针轻度叩刺至皮肤潮红为度,然后加拔
火罐5-10 min;也可用毫针针刺背部俞穴及腹部募
穴,达到平衡阴阳的目的。阴阳平则气血调,瘀血症
自然得以解除。

2 通任督平衡阴阳

督脉循行于脊背正中,上至头面。诸阳经与其
交会,故有“阳脉之海”之称。任脉循行于胸腹正中,
上抵脏腑、头面。诸阴经与其交会,故有“阴脉之海”

之称。选择任督二脉上的穴位可以达到平衡阴阳的

作用。

具体操作上,可采用皮肤针交替叩刺任脉和督

脉在胸腹、脊背的循行部位,即第一日用皮肤针从下

往上轻度叩刺任脉在胸腹部的循行部位,以皮肤潮

红为度,次日,用同样的方法从下往上叩刺督脉在脊

背部的穴位;或用长针透刺任脉或督脉上的穴位,如

关元透气海,腰阳关透命门;或选择两经上的常用穴

位进行毫针针刺,从而达到平衡阴阳,调理气血,治

疗瘀血的目的。

3 气会与血会穴的使用

八会穴中的气会膻中和血会膈俞,二穴在临床
中也是非常常用的穴位。气属阳,但气会之膻中却
在属阴的任脉上;血属阴,但血会之膈俞却在属阳的
督脉上, 正合了《内经》所言的“阳病治阴,阴病治
阳”。因为气血失调是导致阴阳失调、瘀血产生的根
本原因,在衡法中使用此二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胡老师认为膻中穴最好用皮肤针轻中度叩刺后加拔
火罐5-10 min 的方法,刺激面广,疗效又确切。膈俞
穴可针刺,也可用皮肤针叩刺后加拔火罐。

4 补益气血平衡阴阳

4. 1 调脾胃以充气血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瘀血的产生
与气虚、血虚有一定的关系,故选用脾胃经上的穴位
以补益气血在治疗瘀血中非常重要。胡老师认为按
“子午流注纳支法”,可在辰时(上午7∶00-9∶00) 选取
胃经的本经本穴足三里;或按补母泻子法可在下一
个时辰(上午9∶00-11∶00) 选取胃的母穴解溪以补益
胃气,从而提高疗效。同理,在巳时(上午9∶00-11∶
00) 可选取脾经的太白;如果按补母泻子法可在下一
个时辰(午时) 选取脾经的大都来进行治疗。

4. 2 选用土穴
土生万物,选用五腧穴中属土的穴位,在对气血
的调补上尤为重要,即阳经的合穴和阴经的俞(原)
穴;尤其是胃经的足三里, 脾经的太白最为常用。
(因为阳经的合穴和阴经的俞(原) 穴在五行配属中
属于土) 。

4. 3 直接选取补益气血的腧穴
在针灸治疗中,有许多可以直接达到补益作用
的经典腧穴,如关元、气海、气海俞、中脘、足三里、三
阴交等。在治疗瘀血过程中,胡老师认为可以直接
选取这些穴位,正如中药治疗瘀血中常常选用补益
气血的药物。

5 调冲脉以活血化瘀

冲脉为“血海”,与血的关系密切,调冲脉可以起
到活血化瘀的作用。关于冲脉的循行《医经小学?奇
经八脉歌》中记载:“冲脉出胞循脊中,从腹会咽络口
唇,女人成经为血室,脉并少阴之肾经,与任督本于
阴会,三脉并起而异行。” 《针灸大成》又中云: “冲脉者,与任脉皆起于胞中,上循脊里,为经络之海。其
浮于外者,循腹上行,会于咽喉,别出络唇口。故曰,
冲脉者,起于气冲,并足少阴之经,侠脊上行,至胸中
而散。”故胡老师认为,根据冲脉的循行,调冲脉除了
可以选择八脉交会穴中与冲脉相通的公孙穴之外,
还可以选择夹脊穴和气冲穴,以达到活血化瘀的作
用。

6 郄穴治瘀

郄穴治瘀也是胡老师临床中常用于治疗瘀血的
特殊穴位。郄穴是各经脉在四肢部经气深聚的部
位,大多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人体共有16 个
郄穴,临床多用于治疗血证和急性疼痛。郄穴与血
的关系非常密切,对于瘀血证,本经病可选择本经郄
穴。胡老师认为选择与血液关系密切的脏腑如心肝
脾胃经脉的郄穴,如阴郄、中都、地机、梁丘,则可达
到更好的治疗瘀血的效果。

以上便是胡老师针灸治疗瘀血证的经验总结,

“衡法治瘀”是其核心思想及治疗原则。衡法是指通
过调整气血、平衡阴阳,从而达到治瘀的一种治疗方
法。胡老师在临床中治疗冠心病、脉管炎、肝硬化、
颈椎病以及面瘫等疾病,只要辨证有瘀血存在的,在
常规治疗的同时,往往运用“衡法治瘀”的原则配以
相应的穴位,均收到更佳的疗效。“衡法治瘀”为我
们在针灸临床上治疗瘀血提供了广阔的思路。但所
有的方法不一定全部同时使用,但必须辨证准确、使
用合理。术者必须在辨证准确的前提下适当地选
择,将其灵活、合理地应用于临床。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砭刺贴药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80例 老茶馆 周楣声长时间温和灸临证举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