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维杰董氏奇穴与传统针灸讨论题目(第九回至第十二回)

2011-12-08 09:57 楼主
一 (总五十七) 、为什么解穴及木火穴不久留针? 答:在前面(第三回第三题,总十七题)讨论题曾提及穴位有时间性:
1 井穴治病最急, 「病在脏者取之井」,古人以失神形无知者为病在脏,尤其是在中风昏厥时,常有神志改变之病症。 井穴能醒脑开窍、宁神泄热及泻实祛邪。 而常用于发现神志突变之急救。 而常用于发现神志突变之急救。 井穴治病最急,而且肌肉较浅,以刺血为多,一般不留针。
2 荥穴治病次急, 「荥俞治外经」「荥主身热」 ,这里的外经与经络有关,与外邪也有关,外感症或为风「寒」或为风「热」,荥穴或属水或属火,因此善于治疗外感症,外感症虽不急如中风昏迷,但风者善行而数变,常突如其来,亦属急症,只是较中风昏厥略缓而已。 一则荥穴位置在井穴之后,所治较井穴为缓, 董氏奇穴叉三穴治感冒,木穴治感冒,皆在荥穴附近,皆系新得之病,虽急,但较中风等神治病为次急之证。 一般也不留久, 董氏奇穴木火穴在井穴与荥穴之间,治中风后遗症一般也不留久。
解穴与郄穴梁丘接近, 郄穴多用于治疗本经脏腑经脉之气突然组滞失调所发生的急性病症、痛症。 特别是对于本经循行部位所属脏腑的急性病症及疼痛甚效。 解穴与多气多血经络胃经之梁丘接近,特能调整气血治气血, 由于所治疗之气血错乱及晕针多为急症,但非内部之急腹症(郄穴若用于治疗急腹症则深刺久留强刺激 ) 亦不久留。
二 (总五十八) 、为甚么灵骨能补气温阳?答:1. 灵骨大白为理气补气要穴 : 大白通肺应金,穴在大肠经,经络亦属金,灵骨贴骨通肾,金水并治,理气作用甚强,有谓补气补至极点即是补阳,观补阳还五汤未用温补阳火之药附子桂枝等,但补气药黄耆用至四两,即是补阳。 灵骨大白两穴夹气原合谷肉多之处 。 灵骨大白两穴夹气原合谷肉多之处 。 合谷肉厚应土 ( 应脾 ) ,土性亦强 , 两穴夹之,可谓土金水皆治并调,土金水皆治之穴最能补气,故灵骨大白补气而已涵温阳之
2. 灵骨大白为温阳要穴: 有道是血虚无水便是阴虚;气虚无火便是阳虚。 补气而能生火便是温阳。 大白近三间穴属木,灵骨近阳溪穴属火,两穴并针木生火旺,能生火温阳。 两穴夹气原合谷理气作用甚强,如同火硬火主夹太冲,理血作用甚强一样。 灵谷大白补气而又有木生火便是温阳,观补阳还五汤为治疗半身不随最常用之要药效药,灵骨大白亦为治疗半身不随最常用之要穴效穴,实有异曲同工之妙 。
三 (总五十九) 、灵骨大白为何治疗坐骨神经痛甚效?不效及效不持久之原因为何?
答:1.治疗取穴贵在专一,取穴不同经必须注意异经克伐。 坐骨神经痛常牵涉三经,侧面(少阳木)后面(太阳水)前面(阳明土)如同时下针则异经克伐(木克土,土克水) 。 其效果远不如单取膀胱经或胆经为佳。 其效果远不如单取膀胱经或胆经为佳。 灵骨大白之倒马仅用一条经络,力专效弘。
2. 灵骨大白在第二掌骨侧,以全息来看,正向灵骨治下焦腰腿,以倒向来看大白亦能治下焦腰腿,可以说两穴皆能治疗下部腰腿(包括坐骨神经痛) ,合用可双治疗下焦腰腿当然效果强大。
灵骨大白皆贴骨下针,此法合乎 《内经》《官针篇》所说:「短刺者,刺骨痹,稍摇而深之,致针骨所,以上下摩骨也。」即体应针法之以骨治骨, 治疗骨痛包括坐骨神经痛效果甚佳。
3. 从体应针法之「以体治象」法来看:大肠经与肝经(属木)脏腑别通,与木应而能治筋,大白属木亦治筋,有双重治筋之作用,又两穴皆贴骨治骨,可以说两穴筋骨(水木)并治,坐骨神经痛之病多属水(膀胱经)木(胆经) ,痛在腹股沟者属肝经透过大肠经与肝经脏腑别通亦属其治疗范围。 痛在阳明经透过手足阳明同名经相通亦能有效治疗。
至于为何有人治疗效果不佳,这多半是针法不当所致。 所谓 浅部天部治疗近部局部病变,中部人部治疗稍远处病,深部地部治疗更远处。 所谓 浅部天部治疗近部局部病变,中部人部治疗稍远处病,深部地部治疗更远处。 以上部穴治疗下部病,必须有一定深度(见地回讨论题题) ,灵骨大白皆必须针至地部,平均约一寸半或两寸以上,效果才好。 深度不够,当然效果不佳,又如果未配合动气针法(让病者患部配合活动)则效果就更不可能太好。 深度不够,当然效果不佳,又如果未配合动气针法(让病者患部配合活动)则效, 而且深度不够,不能调正气,所谓局部浅部天部泻阳部之邪,人部泻阴部之邪,地部扶谷气正气。 坐骨神经痛多为久痼寒邪,应深刺入地部久留扶谷气正气,如此疗效才能辞久,深度不够留针不长,当然疗效不能持久。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糖尿病合并前列腺炎的针刺疗法 老茶馆 血压高、脑梗塞针刺疗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