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针“腱鞘囊肿”疗效好

2011-12-08 10:09 楼主
【概述】

腱鞘囊肿(ganglion)是发生于关节部腱鞘内的囊性肿物,一种关节囊周围结缔组织退变所致的病症。内含有无色透明或橙色、淡黄色的浓稠粘液,多发于腕背和足背部。患者多为青壮年,女性多见。本病属中医学“筋结”、“筋瘤”范畴。本病症的现代针灸治疗,首见于1958年,用隔姜灸,取得较好的效果,六十年代多采用针刺加挤压之法,七十年代又用三棱针点刺、温针来提高疗效。自八十年代以后,有关本病各种穴位刺激法的报道颇多,在继承以往各法的基础上,又增添了火针、指针、针刺加罐及穴位注射等法。为了防止复发,一般都主张针刺后局部加压。 西医学认为本病多与关节或腱鞘部的慢性劳损、机械性刺激、外伤等有关,治疗以手术为主,但治疗不理想,复发率高。腱鞘囊肿的治法甚多,从已有的经验而言,针灸确是本病较好的保守疗法之一,而火针疗法尤其一枝独秀,疗效神奇!

【临床特征】

以半球样隆起于皮下浅表,柔软可推动,多发于腕部中央为主要临床特征。腕背或足背部缓慢发展的囊性肿物,呈圆球状,表面光滑,边界清楚,质软,有波动感,无明显自觉症状或有轻微酸痛;囊液充满时,囊壁变为坚硬,局部压痛。触摸时皮下饱满并有波动囊样感,伴有腕部无力,不适或疼痛,多为酸痛或放射性痛,可有一定的功能障碍。

【病因病机】

中医学中,本病症称为聚筋或筋瘤,认为系外伤筋膜,邪气所居,郁滞运化不畅,水液积聚于骨节经络而成。多因患部关节过度活动、反复持重、经久站立等,劳伤经筋,以致气津运行不畅,凝滞筋脉而成。

【针道】

(一)取穴

主穴:天应穴(囊肿顶部)。

(二)治法

先令患者腕关节向掌侧屈,使囊肿暴露明显,然后用2%碘酒及75%酒精充分消毒。用2号火针或普通小号三棱针(亦可以大头针代替),用止血钳挟持或用布条等物包上(以防隔热烫手)后,在酒精灯上烧红,左手拇、食指各压一消毒棉球在囊肿左右,压挟挤紧,使囊肿固定,挤住囊肿,将内容物推至一边,避开血管,使囊肿突起。先将烧红之针具,在囊肿正中刺入1针,再从囊肿四周对称地向中央刺入囊内对准囊肿刺入深部(注意勿透过囊肿的下层,以达囊肿基底部为度),针刺要速进速出,患者才不觉疼痛,然后,两手持干棉球在针孔周围挤压,放出黄色粘稠样液体,挤压干净,然后用2%碘酒及酒精棉球拭干消毒后,敷少许绿药膏,用消毒干棉球及消毒后的硬币压贴囊肿壁上,用绷带压迫包扎局部(不可太紧,以免影响局部血液循环),3日内不沾水,数日后取下敷料。如1次未愈,可再针1次。

(三)疗效评价:共治17例,除2例治疗2次外,余均在1次内治愈,未见复发,其痊愈率为100%。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针刺疗法治乳腺囊肿 老茶馆 家传针刺补泻法的操作及临床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