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仲英通补兼施治淋证

2011-12-13 10:25 楼主
淋证属于肾系常见病证,一般多属湿热为患,导致气滞、血瘀、结石、尿血、淋浊等病变,日久耗气伤阴,则为本虚标实。周氏治疗本病立足于清热通淋,兼顾补养化气,即通补兼施。兹就其治疗膏淋和石淋的特色介绍如下。

(一)治膏淋既强调辨证、更注重单方

传统辨治膏淋多分虚证、实证。实证由于下焦湿热阻于络脉,脂液失其常道,流注膀胱,气化不利,不能分清泌浊;虚证属于它病伤肾,下元不固,不能制约脂液所致。可选用程氏萆?分清饮、地黄丸、金锁固精丸等方。结合临床,膏淋多见于乳糜尿患者。由于乳糜尿有虚实相兼,多脏受累,痼久难治的特点,所以周氏认为简单地施以上述例方是不够的,应在细致辨证的基础上结合辨病选药,这较之单纯的一法一方效果显著。

就辨证治疗而言,周氏每以脏腑虚实为纲。对心阴不足、心经有热者用清心莲子饮(黄芪、黄芩、石莲肉、茯苓、党参、麦冬、甘草、地骨皮、车前子)。该方上清心经虚热、下渗膀胱湿浊,澄源洁流,经过适当配伍可平调上中下焦多脏功能。方中石莲肉即莲子肉,功能养心益肾,《本草备要》谓其“清心除烦,开胃进食,专治噤口痢,淋浊诸证”,现代报道用于乳糜尿效果较好。对脾胃虚弱,精微下注者用龙胆泻肝丸,以清肝泻湿。曾治一闵姓患者,患乳糜尿多年,辗转治疗不效,投此方十余剂而小便转清;对肾气不足者用菟丝子汤(菟丝子、茯苓、山药、莲肉、枸杞),平补微敛,缓助气化;肾阴不足者用大补阴丸,滋填肾阴,清利湿热;肾元不固者用震灵丹(禹余粮、代赭石、紫石英、赤石脂、乳香、没药、五灵脂、朱砂),温肾涩精,通脉固络;久淋虚怯者用无比山药丸(山药、苁蓉、熟地、山萸肉、茯神、菟丝子、五味子、赤石脂、巴戟天、泽泻、杜仲、牛膝),助阳化气,收摄精微,或在培补脾肾的基础上加用水陆二仙膏固涩肾精。

辨病治疗,周氏多在辨证选方基础上配合单验方。临证常用水蜈蚣、飞廉、葵花梗芯等。水蜈蚣辛平,功能解毒行瘀、消肿止痛,通窍利尿,以干品60克单煎,或20~30克配入复方治疗乳糜尿效果较好;飞廉祛风清热、利湿消肿,凉血散瘀,过去多用于治疗乳糜尿;葵花梗芯是民间验方,近数十年来用以治血尿、乳糜尿及尿路结石,揣其色白质轻,与通草同属植物茎髓,其渗利下走的作用类似。

(二)治石淋通补兼施、标本并举

砂石结聚尿路,小便滞涩不畅,则发为石淋。基本病机在于湿热下注,化火灼阴,煎熬尿液,结为砂石,瘀积水道。治宜清利湿热,排石通淋。由于湿热蕴结下焦,妨碍气化功能,导致气滞血瘀水停,所以在清利湿热的同时,必须配以化气行水,活血通脉,以消除下焦气机郁滞的胶结状态。

石淋日久易于伤肾,故治疗必须标本兼顾。治标以清利湿热为主,可选用八正散、石韦散等。化气,用乌药、沉香,前者“破瘀泄满,止痛消胀”(《玉揪药解》),善行下焦结气;后者“温而不燥,行而不泄,扶脾而运行不倦,达肾而导火归元,有降气之功,无破气之害”(《本草通玄》),二者配合,助气化,除水湿,行结石。行水,用石韦、滑石,石韦主“五癃闭不通,利小便水道”(《本经》);滑石“疗五淋”(《药性论》),二者合用,即石韦散(《古今录验》),功擅利水,化结石,通肾窍。活血,用王不留行、穿山甲,前者“利小便”(《纲目》),行血通经,善于下走;后者“破气行血”(《滇南本草》),散瘀止痛。对气滞血瘀证显著,常用琥珀、沉香等分研末混匀调服,每次2克,日服二次,有较好的理气行血,通淋止痛功效。

对石淋久延,湿热蕴结,伤阴耗气者宜通补兼施,从补肾入手,旨在培本固元,通过激发肾气,加强排石利水作用。阴虚者常用炙鳖甲养阴软坚化石,《肘后方》以此为单方治石淋,杵末酒送服。阳虚者使用鹿角片,温通激发肾气,促使砂石排泄。气虚者配以胡桃肉,温气补肾,张锡纯谓其“消坚开瘀,治心腹疼痛,砂淋、石淋杜塞作疼、肾败不能漉水,小便不利”,民间作单方治石淋也有一定效果。另外,可使用单味鱼脑石,研末吞服,每次服3~6克,效果亦佳。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中医对寒的解释及分类 老茶馆 急症针灸之急性呼吸衰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