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医札记:我读彭子益

2010-02-03 21:18 楼主
读医札记:我读彭子益
——扶阳辩谬


彭子益先生虽然对于温病的病因为“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不以为然,但对于温病的治疗方法却十分精熟,尤其推崇温病大家王孟英医案,这样看来,彭子益先生当然是一位寒温兼任的医学大家了。尤其值得一读的,是彭先生对于黄元御的贵阳贱阴观点提出中肯的批评,力辩其谬,他说:
黄氏偏于贵阳贱阴,崇补火土,学黄氏者,无不随黄氏之偏,好用茯
苓、白术、干姜、附子、桂枝、炙草等伤津液、滞经络之药,将平常小
病,治成阴虚伏热大病,轻者归入虚损,重者渐成痨瘵,一遇温病湿热,
无不动手更错。黄氏八种,温病、疹病最坏。温病初起之方,用生姜、大
枣、炙草、浮萍燥横发散之品,最不合宜。大概黄氏长于内、难、伤寒、
金匮之理,临证经验尚少之故。其治内伤各病,果系外现燥热、内伏湿寒
者,则黄氏治法甚优。
黄氏主治中气之方,不论中土有无寒湿证据,皆以千姜、茯苓、炙草
为主,只顾祟阳补火,不顾伤液劫液,于阴以养阳之义,破坏无遗,则黄
氏之缺憾也。


按:黄元御的偏执源于临证经验不足,此乃实话,《清史稿》谓黄氏“自命甚高,喜更改古书,以伸己说”。正因为天赋甚高故于中医基本理论能够深刻理解发挥,为他人所不及;也正因为自命甚高而不屑于日常临证,故而于证治方法流于偏颇而不自觉其误也。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2010-02-03 21:24 2楼
黄氏误认仲圣伤寒脉法“阳病见阴脉者死,阴病见阳脉者生”为“阳
贵阴贱”,又误认《伤寒·少阴篇》“‘少阴负于跌阳者顺”为“当崇补火
土”。不知河图中宫属土,阴数在外,阳数在内,中气之旋转,全是阳寓
阴中之功能。倘阴气伤损,包围不住阳气,阳气外越,中气即渐消灭。因
阳无阴则动而散,非中气真寒,何可统用干姜以伤胃阴乎?
吾人须知中气属土,土气生于相火之下降。又须知相火下降,降于阴
金之内收。阴金将相火收人肾水之内,水能藏火,乃生元气。水火俱足,
元气乃足。元气上奉,乃生中气。《内经》“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之旨,
原是如此。凡人能食者,胃阴旺也。食能消化者,脾阳旺也。阴主收,故
能食。阳主化,故食能消化。然必阴能包阳,而后能食能化。阴平者,阴
与阳平也。阳秘者,阴能养阳,阳乃秘藏也。


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人体生理功能之盛衰以阴气衡量,此中真义,值得深思,可知彭先生所言不诬也。
2010-02-03 21:28 3楼
如随意好用燥药、热药,劫夺津液,将阴金收降之气损伤,津液不能
复生,火气外泄,胃不思食,中气消灭,便无法挽回。凡虚劳之人,睡醒
出汗与饭后出汗,饭后胸部觉热,皆是阴液亏伤,包藏不住阳气的现象。
此乃显而易见之事。但己到了这样地步,要去补阴已来不及。因阴液伤到
如此地步,不是骤然成的,乃是日渐日久成的。气化坏了,可以用药还
原,形质的津液坏了,便难还原。故古人曰:阴脉旺者多寿。阴,者,津
液。津液多,包藏得住阳气,故寿也。医家治病。须十分小心,不可误用
凉药伤了人身相火,不可误用燥热药伤了人身津液。必须脉气实滞,乃用
凉药清热;必须真有内寒,乃用温药温寒。中病即止,.不.可太过。与其太
过,宁可不及。太过必定坏事,不及尚可加增。


按:“凡虚劳之人,睡醒出汗与饭后出汗,饭后胸部觉热”,火神诸君知其诊断意义乎?脱离临床,空谈理论,而初学者喜其速成之易,于是趋之若鹜,良可慨叹也!
2010-02-03 21:31 4楼

用清凉养阴药的事实上,常有服至数月仍宜再服之病。在用操热药的
事实上,多系一剂二剂之后,便少有宜再用者。可见阴液难复,阳气易复
也。阳虽易复,却不可伤。倘非真是中下阳实,而肝肺偏燥之病,若误服
寒凉,立见阳亡之祸。如肝肺偏燥,而中下阳虚,须用凉药以清燥,须兼
用温补中下之药以顾中下。经方中此法,宜研究彻底也。时令外感之属于
相火外泄,外热而内寒,死于寒凉药者太多矣。面红、目红、身痒之属于
相火外泄,外热而内寒,死于寒凉药者太多矣。



按:此言阳易灭而阴难填也,辩证一旦错误,立见危害,阴阳决不可颠倒含混如此。今人动辄喜言“一剂知,二剂癒”,却不提此乃《素问》治疗实证湿热积聚而言,养阴诸法本无速效,片面宣传,无异于大言诳世!
2010-02-03 21:34 5楼

黄氏谓:内伤杂病无水虚者。不知内伤之病,虚劳为多,虚劳之病,
无不由津液耗伤而起。黄氏因感愤医家好用滋腻之品,补水败土,欲救此
弊,不觉立言之失当。其实乃黄氏治病经验不多,未曾见内伤水虚、不易
调治之病,故不觉立言之失耳。


按:此言如果经常有阴血亏虚患者就诊于黄氏,黄氏必定不会如此偏执,可见临证经验不足其实是许多纷见对立的原因。凡当官为宦者或文人骚客们,业余爱好,一时兴发,写书谈医的,多有这一类不切临床实际的弊端,这一类人与以看家手段养家糊口的职业医生毕竟还是不同,学者切不可为其大言所误也。
2010-02-03 21:38 6楼

黄氏又谓:纯阳则仙,纯阴则鬼,故宜扶阳抑阴。不知人乃阴阳
平和之体,纯阳谓之仙,纯阴谓之鬼,阴阳平和谓之人。阴性向下,
阳性向上,阴阳平和,则成上下之中的圆运动。人字两笔,即阴阳各
半的表示。所以草木发生,皆是两芽,亦阴阳各半之事实也。黄氏又
谓:阴如人居之宅,阳如宅中之人,人存则宅亦修。不知阳与阴是平
和圆运动的,阴是封藏阳气的,无阴则阳气上飞,尚何人存则宅亦修
之云也?惟阳者万物资始,阴者万物资生,有阳在先,阴乃能生。宇
宙造化之成,由于太阳的热射入阴体之地面而起。有阳之阴,乃为生
阴,无阳之阴,不能生物,便是死阴。以此之故,阳贵于阴,乃为正
论。然阳热射入阴体的地面,亦须此地面水湿滋润,阳热乃能入于阴
体,以成圆运动的造化。阴主吸收,无水湿滋润之地面,阴不吸收,
阳热虽射,不能入内,则阳热亦返射而散去。故善养阳气,须培津液,
何可只知贵阳不知贵阴也?万物的动力,起于阳热。有阴液包藏的阳
热,其动力是圆的,圆则生也。无阴液包藏的阳热,其动力是直的,
直则死矣。阴不自动,随阳而动,阴如无阳,便不知动。所以圆的运
动,阴阳不可偏重。惟其先有阳热,阴乃能动。故仲圣曰:阳病见阴
脉者,死。言将无阳也。阴病见阳脉者,生。言仍将有阳也。少阴负
于跃阳者,顺。言水能克火,土生于火,少阴水气之脉较跌阳上气之
脉负,则水不能克火,故曰顺也。岂可抑阴乎哉?故系统学本圆运动
之义,以为系统,不可错用寒凉之药,以伤相火之阳热,不可错用燥
热之药,以伤藏阳之阴液。相提并重,学者庶几不失于偏乎。


按:“有阳之阴,乃为生阴,无阳之阴,不能生物,便是死阴。以此之故,阳贵于阴,乃为正论”。中医经典无论《内经》《难经》抑或《伤寒论》,素来崇阳但不抑阴,读者且不可因为火神之偏颇以至于矫枉过正而否认这一点,其理由,彭先生已经言之凿凿矣。
2010-02-03 21:41 7楼
回复 4# 孙曼之


好贴,好好学习
2010-02-03 21:41 8楼
朱丹溪主滋阴,刘河间主泻火,李东垣主脾胃,张子和主攻破,
似乎各偏其偏,其实各有功效。吾人将四家之偏,合成一整个圆运
动去研究,四家皆我之师也.


按:伟哉,先生之论,那些只知经方可以包治百病、可以打遍天下无敌手的误导后学的欺人之谈,可以休矣!
2010-02-03 21:47 9楼
对理论有研究
2010-02-03 22:24 10楼
某日到书店觅书,见一某神医案医论,浏览后顿时我:目眩然而不瞬,舌挢然而不下,恍如隔世!糊里糊涂的回家途中,面前晃动的尽是些变了色的人体脏腑。
2010-05-25 15:53 11楼
诸法因缘生,任何一个大家都是时代的产物,他们的理论都是针对他们的时代的病人的,并不是他们的理论偏,而是他们的时代偏,那个时代的人偏。吕氏春秋上说,病万变,药亦万变,作为那个时代的医学,自然只能以偏治偏了,
至于那些攻击前辈理论偏的人,可能是没有多少临床经验,只是空谈的理论家。
⬅ 我治疗已溃疡动脉性血栓图片 老茶馆 更年期综合症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