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症针灸——大叶性肺炎

2011-12-14 22:08 楼主
【概述】

大叶性肺炎属急性感染性呼吸系统疾病。大多为肺炎双球菌所致,少数由葡萄球菌和肺炎杆菌等引起。主要临床表现是起病急骤,寒颤、高热、胸痛、咳嗽、气急,咯吐混少量血液或呈铁锈色痰;严重者可有嗜睡、烦躁,甚至谵妄、昏迷、休克。
本病的针灸治疗,上世纪50年代末已有报道[1,2]。早期主要用刺灸之法,虽然例数不多,但证明针灸确有一定效果。近年来则多采取小剂量药物经穴注射。一般用的药物为抗菌素,但有的以注射用水作穴位注射,同样取得满意效果,表明起治疗主导作用的还是对经穴直接刺激的结果。进一步与西药治疗组对照,发现穴注组在主要临床症伏的消失时间和治愈率上,与西药组并无明显差异,而退热时间,肺部阳性体征和X线所见的消失时间,则均较药物组为快,平均住院时间亦较短,且都有统计学意义[3,5]。

【病因病机】

【辩证分型】

【治疗】

(一) 穴位注射
1.取穴
主穴:肺俞、风门。
配穴:大椎、肺热、曲池。
肺热穴位置:第三胸椎棘突旁开0.5寸。
2.治法
药液:青霉素注射液、注射用水。任选其中一种。如用青霉素应先作过敏试验,证明皮试是阴性者。
治法先取主穴,每次选一穴。以5号齿科注射针头刺入穴位,得气后(肺俞、风门等背部穴位切忌过深)两侧各注入0.5ml青霉素水剂(内含青霉素2万~4万单位)或1ml注射用水。过1小时后,再选一备用穴,两侧各注入与上述同等量的青霉素水剂或2ml注射用水(如为大椎穴,则注入1ml注射用水)。每日2次,连续治疗。待体温正常,症状改善后,改为每日1次,直至痊愈。
3.疗效
以穴位注射法治疗191例,治愈率为85.51%~100%[3,5]。
(二) 其他措施
1.卧床休息,多饮水,进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必要时静脉补液。
2.呼吸困难、紫绀者应吸氧。
3.高热者,可配合冰袋冷敷,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温法。
4.如发生中毒性休克,应进行抗休克治疗。其针灸治疗可参考“休克”一节。
5.肺部阴影一般于3周~4周后完全吸收,如未吸收,可在背胸部病灶对应部位拔火罐。

【古案选介/名家验案】

黄××,女,12岁,中学生。
主诉:(代诉)患者发烧,咳嗽,吐白色泡沫痰已5天。
病史:患儿患病5天,体温在38℃以上,胸痛,呼吸急促,口唇发绀,咯铁锈色痰,时有神昏谵语,惊厥、经注射青霉素等药,症状未见减轻,求针灸治疗。
检查:患者急性笃重病容,体温40℃,脉洪大数,舌质红,苔厚腻,右肺呼吸音低,可闻及细湿罗音,心率120次/分,律齐,经本院X线透视为右肺上叶致密阴影。
诊断:右侧大叶性肺炎。
治则:清热解毒,熄风开窍。
取穴:大椎、巨骨、曲池、内关、中脘、足三里、三阴交、云门、俞府。
治法:毫针泻法。进针得气后施泻法,留针30分钟。针后患者自觉胸痛明显减轻,呼吸稍平和,憋气及紫绀减轻,体温降至38℃。
次日,取穴同上,针后咳嗽、咯痰明显减轻,体温降至37℃,精神好转。隔日又按上穴针1次,临床症状消失,嘱饮食调息。观察期间,疗效巩固,病未复发。
(张淘清医案)

【主要参考文献】
[1]杨雨辰.针灸治疗三例大叶性肺炎的初步体会.江苏中医,1959;(7):25
[2]简国雄.针灸治愈大叶性肺炎七例.广东中医,1959;4(11):47
[3]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新医科等.小剂量青霉素穴位注射治疗大叶性肺炎(附60例临床分析).新医药学杂志,1976;(10):27
[4]张生理等.注射用水穴位疗法治疗大叶性肺炎62例的临床观察.陕西中医,1983;(3):10
[5]南京中医学院附院三病区.针刺水针治疗大叶性肺炎69例的疗效观察.江苏中医杂志,1984;(4):43
[阅读:] [回帖] [编辑] [删除] [举报]
⬅ 急症针灸——支气管扩张症 老茶馆 急症针灸——冠心病心绞痛 ➡